土地整理项目测量技术报告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总结(3篇)

第1篇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地区,由我公司负责施工。
项目总面积为XX公顷,主要涉及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林网建设等工程。
项目自XX年XX月正式开工,至XX年XX月竣工,历时XX个月。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现将施工总结如下:二、施工准备1. 项目组织机构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工程技术组、质量安全管理组、物资设备组等组织机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确保了项目有序推进。
2. 技术准备(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编制施工方案:针对项目特点,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
(3)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
3. 物资设备准备(1)设备采购:根据施工方案,采购了所需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灌溉设备等。
(2)材料采购:根据施工方案,采购了所需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石、钢筋等。
三、施工过程1. 土地平整(1)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进行土地平整。
(2)对平整后的土地进行碾压,确保土地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2. 灌溉与排水(1)根据设计要求,铺设灌溉管道,安装灌溉设备。
(2)建设排水沟渠,确保农田排水畅通。
3. 田间道路(1)根据设计要求,修建田间道路,包括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等。
(2)对修建的田间道路进行平整、压实,确保道路质量。
4. 农田防护与林网建设(1)根据设计要求,种植防护林,建设林网。
(2)对防护林进行修剪、浇水等养护工作。
四、质量保证措施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
2. 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坐落:XX市镇)技术负责:XX(工程师)项目负责:作业组长(技术员)报告编写:作业组长(技术员)报告审核:XX(工程师)总经理:XX(高级工程师)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2008年月日目录1.. 项目概述. 12.. 作业依据. 13.. 采用的坐标系. 14.. 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 15.. 勘测定界测量. 21) 土地权属调查 (2)2) 地类现状调查 (2)3) 拨地定桩测量 (2)4) 勘测定界图的测绘 (3)5) 面积计算 (3)6) 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 (4)7) 结论 (4)6.. 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 47.. 附件. 51. 项目概述为保证(xxxx单位)建设用地的农转用与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XX土资发[2006]49号文件和XX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规定,特委托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进行建设用地报批前的勘测定界工作。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征收和农转用申报材料,确定建设用地勘测界线,抽调4名精干技术人员,集中配备精良设备和仪器,于200 年月日至200 年月日完成了权属调查、地类调查、界桩放样、地形测量和面积量算及汇总等工作,为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和落实各阶段经济政策及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本项目位于XX市镇村,用地以、为主,行政隶属(个镇、)个村(村、村、村),地势平坦,通视情况和交通状况良好。
2. 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2)《XX省土地勘测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9年版)3)《XX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省国土厅、2005)4)《全国土地分类》(2002年试行版)5)《地籍测绘规范及说明》(CH5002-94)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7)《XX省地籍图图式》(1993)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 采用的坐标系本次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土地测量技术设计

土地测量技术设计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云南思茅香橼树河咖啡庄园土地整理项目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中国·石家庄土地整理项目测量工程技术设计总经理:总工程师:审批人:工程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编写人:目录1 工程概述 (1)2 工作内容 (1)3 作业技术依据 (1)4 旧有资料分析及利用 (1)5 平面及高程系统 (2)6 平面控制测量 (3)7 高程控制测量 (3)8 平差计算 (4)9 图根控制 (4)10 地形图测量 (5)11 地形图编绘及修补测 (6)12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7)13 人员配置 (7)14 仪器设备配置 (7)15 安全保证措施 (8)16 环境管理 (8)17 工期保证措施 (8)18 提交成果资料 (8)1 工程概述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
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依据和支持条件就是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共享。
理想的测绘成果上应该附加这些要素,反映开发整理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房屋、人口等现状信息,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云南思茅香橼树河咖啡庄园位于,其工程中心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 01°1 6’一1 0 1°1 8’1 3∥,北纬2 2°44,13,,一2 2°4 5,4 8,″,属丘陵地貌,地势较不平坦,平均海拔约8 9 5--1 1 4 8m 。
2 工作内容2.1 控制测量:满足本次测绘的控制测量(包括一级GPS测量,水准测量以及图根控制测量)。
2.2 地形图测量1.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2.测绘内容:田块、道路、绿化带、排碱沟、灌溉渠、电力线、地内生产路、蓄水池、房屋等的形状和在图上分别量算其面积;3.每间隔100米量注现状地物的宽度;4.每块地(100米×400米)范围内不少于8个高程注记点;5.测图比例尺1:2000;6.基本等高距为1米;7.测量乡镇界;8.提交成果:测区1:2000数字化地形图软盘、回放彩色图纸、技术总结等。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范文六篇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范文六篇地籍测量实习报告篇1地籍测量实习作为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的必要环节。
通过实习达到以下目的:一、实习目的1.了解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
2.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1)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2)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3)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4)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
(5)面积量算成果及土地分类汇总统计表。
(6)地籍调查报告。
二、实习时间、地点一)野外实习时间:__年6月19日--6月26日二)校内资料整理时间:6月27日--7月6日三、实习具体内容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析产权的实质性调查,其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
同时,通过地籍调查还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一)地籍调查:我们对上团城三街1000余户宅基地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
在调查过程中,老宅基地是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因为有关宅基地纠纷就源于此。
老宅基地特点是多数是一院多户。
在宅基地分摊上存在着很大分歧。
另外,由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宅都已经倒塌。
出现了大面积的空心村,这是本次调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地籍测量实习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地籍测量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1.了解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
2、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级等基本信息,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资料。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1)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2)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3)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4)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
(5)面积量算成果及土地分类汇总统计表。
(6)地籍调查报告。
二、实习时间、地点一)野外实习时间:7月3日--8月3日地点:信阳息县二)校内资料整理时间:8月3日--8月31日地点: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队内业部门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队现有职工95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2人,其中教授级高级职称3人,高级职称83人,中级职称178人,初级职称135人。
拥有固体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等甲级资质;拥有岩矿鉴定与测试、测量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等乙级资质;拥有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钻(坑)探等丙级资质;拥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等二级资质;拥有土地调查、土地勘查定界资格。
三、实习具体内容一)实习地基本概况:信阳市,又名“申城”,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

遥感技术
总结词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广泛应用 于土地勘测定界中。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为土 地勘测定界提供丰富的数据源。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 大、更新快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勘测定界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果应用
该项目的勘测结果被用于制定土地征收补偿方案和规划方案,确保了被征收者的合法权益 ,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案例二:某县土地规划勘测定界项目
1 2 3
概述
某县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进行土地规划。 在规划之前,需要进行土地勘测定界,以确定土 地的利用现状和潜力。
勘测内容
该项目重点勘测土地的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地 质条件等信息,同时还对土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 质量进行评估。
。
土地复垦
02
对废弃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复垦,恢复其生产能力,勘测
定界数据为复垦提供基础。
土地可持续利用
03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土地权属争议解决
01
确定权属边界
通过勘测定界,确定土地的权属 边界,为解决权属争议提供依据 。
调解争议
02
03
维护合法权益
在权属争议解决过程中,勘测定 界数据可以作为调解的基础,促 进争议的和平解决。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总结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地理信息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土地勘测定界中 。
详细描述
GIS技术可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和输出等操作,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强大 的数据支持和信息管理功能。通过GIS技术,可以方便地制作地图、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提 高勘测定界的科学性和决策水平。
土地整改工程测量方案

土地整改工程测量方案一、前言土地整改工程是指对土地利用进行整理、调整和改革,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以适应城乡建设和农业发展需要。
土地整改工程测量方案是土地整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要充分考虑土地整改工程的特点和要求,以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为土地整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测量基础数据。
二、测量目的1.为土地整改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测量基础数据。
2.为土地整理、调整和改革提供准确的土地面积、边界和地形地貌等测量数据。
3.为土地使用权的确权和登记提供测量依据。
4.为土地整改工程的后续施工、监理等工作提供测量支持。
三、测量内容1.测量范围:测量范围包括土地整改工程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及相关地形地貌。
2.测量内容: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土地边界测量、土地面积测量、地形地貌测量、土地使用权界址标志物设置等。
四、测量方法1.土地边界测量:采用传统测量方法,以实地踏勘和测量为主,结合地籍档案资料,确定土地边界,并设置边界标志物。
2.土地面积测量:采用GPS测量技术,对土地面积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土地面积数据准确可靠。
3.地形地貌测量: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和无人机测量技术,对土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测量,获取高程、坡度等地形地貌数据。
4.土地使用权界址标志物设置:在土地整改工程规划范围内,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设置土地使用权界址标志物,确保土地使用权界址清晰明确。
五、测量流程1.方案编制:由测量单位编制测量方案,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2.踏勘布点:组织专业测量人员对土地整改工程规划范围进行踏勘,确定测量布点。
3.数据准备:收集土地整改工程规划、地籍档案等相关数据资料,准备测量所需数据。
4.测量工作:按照测量方案要求,进行土地边界测量、土地面积测量、地形地貌测量和土地使用权界址标志物设置等工作。
5.数据处理: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测量报告和测量数据。
6.成果提交:将测量成果提交相关部门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提交土地整改工程管理单位。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_2

编号: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用地单位:建设项目名称:勘测定界单位:2011年7月15日目录:1.勘测定界技术说明2.勘测定界表3.勘测面积表4.节制点坐标表5.项目用地勘测定界表×××××××××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受×××单位委托,测定×××项目用地及用地界址、调查土地利用现状。
有×××单位于2011年7月15日对该项目进行用地工程勘测定界。
一、工程项目勘测定界依据1.××××项目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核准批复;2.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4.全国土地分类;5.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3月11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6.用地单位(×××)提供的工程占地总平面图.二、实测单位及日期该项目勘测定界由×××承担,于2011年7月15日完成野外作业及内业数据处理。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测量控制情况本次勘测定界工作采用北京地方坐标系,首级控制点采用国家测绘局提供等级××地方基准控制点;利用中海达GPS接收机(××××仪器型号)基础上,布设了控制D级点×个GPS控制点。
点名为×××××。
2.权属调查情况一是在当地管理部门查阅项目用地范围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关于市(县)、乡(镇)、村界的界址点的描述;二是依据上述资料,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组织有关土地权属单位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现场指界;三是将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村界、乡(镇)、区(县)界测绘或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四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及《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利用查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上的地类界,通过现场调查及实的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类界限测绘或调绘在工作地图上,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系数,执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巩县凯本乡省级现代化农业土地整治 项目(第一期)现状测量
技术报告书
黔东南三维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五月三日 2
岑巩县凯本乡省级现代化农业土地整治项目 (第一期)现状测量技术报告书
编写人:*** 审核人: ***
2011年5月2日
总工程师:杨如键 项目负责人:邹锡禹 2011年5月2日
1
目 录 1 项目概况.......................................................... 1 2 作业依据.......................................................... 2 3 技术流程.......................................................... 2 4 设备选择.......................................................... 3 5 原有资料分析...................................................... 3 6 调查范围.......................................................... 3 7 数学基础.......................................................... 3 7.1 坐标系统 ........................................................................................................................... 3 7.2 高程系统 ........................................................................................................................... 3 7.3 投影方式 ........................................................................................................................... 3 8 基本精度.......................................................... 3 8.1 控制网精度 ....................................................................................................................... 3 8.2 地物点精度 ....................................................................................................................... 3 8.3 计量单位 ........................................................................................................................... 4 9 控制测量.......................................................... 4 9.1 控制点布设 ....................................................................................................................... 4 9.2 标石埋设 ........................................................................................................................... 5 9.3 施测要求 ........................................................................................................................... 6 9.3.1 平面控制 ............................................................................................................... 6 9.3.2 高程控制 ............................................................................................................... 6 10 野外数据采集..................................................... 6 10.1 技术要求 ......................................................................................................................... 6 10.2 数据采集内容 ................................................................................................................. 7 11 图件编辑......................................................... 8 11.1成图规格 .......................................................................................................................... 8 11.1.1 地形图规格 ......................................................................................................... 8 11.3.2 地物要素 ............................................................................................................. 8 12 注记规格......................................................... 9 13 质量检查与验收.................................................. 10 13.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 ........................................................................................................ 10 13.2 检查验收的依据 ........................................................................................................... 10 13.3检查验收工作的实施 .................................................................................................... 10 13.3.1 检查工作的实施 ............................................................................................... 10 13.3.2 验收工作的实施 ............................................................................................... 11 14 提交成果........................................................ 11 15 完成的实物工程量................................................ 11 16结论 ............................................................ 12 1
1 项目概况 岑巩县凯本乡省级现代化农业土地整治项目(第一期),距岑巩新县城所在地67公里。凯本乡位于岑巩县北部,东接羊桥乡,南连天马镇,西抵平庄乡,北邻江口县官和乡、民和乡,东接羊桥,南连天马,西抵平庄,北邻铜仁地区江口县,西北高,东南低。有平牙河、车坝河、小寨河三条常年性河流。乡内地质属典型的喀嘶特地貌。土壤肥沃,总面积15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10亩,全乡有宜林宜草荒山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45%。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核桃、金秋梨、文旦柚等优质果品及天麻、玉竹、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生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全乡辖11个行政村, 119个村民组,4226户,16838人(2010)年人口普查。共建有党支部15个,农村党支部11个,有党员368名。凯本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地,住有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汉族居多。全乡幅原面积15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5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在种植方面主要以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薯类等农作物为主。特产有大鲵(娃娃鱼)和甲鱼。 境内有风景秀丽的将军山水库和景色如画的九坎洞自然风光;有绵延万余米的“万佛长廊洞”溶洞奇景,有岑巩县最高山峰——小顶山,海拨1359.9米;有红军长征时留下的宿营地旧址-----凯阳陈氏祠堂。有凯本河、平牙河、车坝河三条常年性河流。有两座小一型水库。 201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实现5348万元,财政总收入3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90元,连续三年获得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二名,08年乡党委被评为州级“五好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评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全乡8所完小整合为3所完小,并将中学、中心小学建成了寄宿制学校,完成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计划生育工作07、08、09连续三年获得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受贵州岑巩县凯本乡人民政府委托,黔东南三维测绘工程有限公司于二0一一年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三日完成了岑巩县凯本乡省级现代化农业土地整治项目(第一期)现状测量工作,并提交了全部成果成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