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回顾案微专题三:病句

合集下载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三章 题点训练三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三章  题点训练三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三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真题回做】 (2013· 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铃叮当 李清明 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 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 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 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 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 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 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节选)
突破性练习
题点训练三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是个暮春时节,黄河入海口的风却依然料峭,四下里弥 漫着一份几近于永恒的静谧。我向那一片片一个个圆土包似的 树丛奔去,当地人告诉我,那也是柳树。我愕然。我这一生见 过各种各样的“柳树”。而我眼前这些为人们所指的“柳树” 既没有“软于丝”的枝条,也没有被春风剪出的“细叶”,更 没有那般淡红和鹅黄去悦人眼球。面对奔腾了几千百里后明显 露出疲态的黄河,它们虽然也倚得了半匹寒风,却不见半点狂 势。它们既不像垂柳那般的柔媚婀娜轻盈,更无旱柳常有的高 大伟岸刚毅。它们只是一丛自沙地上向上萌生的灰色枝条,那 由一根根手指头粗细的枝条组成的灰褐色树丛却又不动声色地 渗透着一种沉稳和倔强。而让我最为惊愕的是,当地人说,这 样的“柳树”全都是眼前这条黄河从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带下 来的。 (节选自陆天明《有一种柳树长在黄河入海口》 )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三
赏析段中画线句。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①这些语句是对水牛 的描写,首先要明确采用的是哪种描写手法,通过这些描写表 现了水牛怎样的品性特点。②对“我们”的描写,首先要明确 描写手法,然后要看写出了“我们”怎样的特点以及与水牛有 怎样的关系。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四章 微专题十三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四章  微专题十三

注 ①关于修辞方法,同古诗部分。②关于记叙、描写等表达 方式,见后面小说部分。
微专题十三
二、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棵迁移的杜仲树 布 鸣
春天到了,公园路边的杜仲都开始忙不迭地抽枝发芽长叶了,因 为这已是桃花开谢了的晚春了。这些杜仲整齐地排列在路的两边,面 对面地相峙着,彼此瞄着对方,似乎生怕哪个伙伴错过了这一季的好 时光!农艺师按照间距要求种下了这些树苗,好让它们在以后成长的 日子里各自吸足营养、水分、阳光等。 夏天到了,杜仲的叶子已长得很大了,像大桑叶一样,但形状椭 圆一些。清晨的阳光透过这些绿叶的间隙,零零碎碎地洒在水泥路面 上,晨练的老人们走着,虽然这些杜仲并非自己种下的,但也很自在 地享受着这些树带来的阴凉。
微专题十三
原来那地方,留着一个深深的树坑,它仿佛也留在我的心 里。我一直期待着它有怎样的新面貌。可过了几天,没有了动 静,一问才知,园林设计师没考虑到这里是花岗岩地质,不好 开挖,所以更改了设计„„改设计,只需要一纸设计变更就好 了,可是,那棵杜仲呢?似乎没有人在乎什么,即使栽树的人, 看到这棵杜仲被伐倒,也许也会无动于衷。 秋天到了,碧空如洗,温暖的阳光无碍地从稀疏的树顶间 投射下来,我走到曾经有过一棵杜仲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刻意 回想,谁还会看出这里曾有过一棵杜仲?阳光在缺了一棵树的 空间里显得恣意了很多,人们还是依旧在晨练。几个老人低头 忙着捡杜仲飘落下的叶子, 据说拿回家煮水洗脚可以舒筋活血,
微专题十三
第二年 3 月 12 日, 我和女儿如愿以偿, 把家里的那棵杜仲 树迁移到了公园里。 现在,已是第三个年头的冬天了,昨天是立冬,我走过新 栽的那棵杜仲树的地方。它们虽然年龄不一般大,但都是那样 的坚毅挺拔,那样的协调、富有生机。我还应该为被扼杀的一 棵杜仲树而哭泣吗?心里不应该充满无限的欣慰和愉悦吗? (选自《散文百家》 ,有删改)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三章 题点训练二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三章  题点训练二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真题回做】 (2013· 安徽)《樱桃》(原文见本章题点训练一“真题回做”)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 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 以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第(1)题,第②段“娇客”新建 筑出现了;“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第③段 “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这 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第(2)题,第④段“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细心地雕制着 镂空的‘雀替’”; “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 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 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这可能是一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第⑤段“桐君, 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 住在山上。 药, 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 所以老百姓记得他”。 分别概括这些信息。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二
秋末冬初,大小缸集中亮相。后园的黄瓜、豇豆、辣椒、 韭菜、番茄,精切细作,佐以配料,分别腌制在缸缸罐罐中,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打造出五彩缤纷的精制小咸菜,清新爽脆、风味独特,成为食 粥、吃肉、卷饼的绝配。最隆重的当属腌萝卜、制泡菜。将成 堆的新鲜萝卜洗净、晾干,分层码入大缸、撒上块盐即可;芥 菜、洋芋、胡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等随意搭配,精心调味即 成。菜在缸中奇妙地发酵成酸爽利口的腌泡菜,丰富了农家一 年的餐桌。
答案 (1)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文娱生活更 为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 (2)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 对联,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七章 微专题二十六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七章  微专题二十六

借 景 抒 情
托 物 言 志
微专题二十六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 借助历史 借 古 讽 今 人物或事 讽刺现 台城(刘禹锡) 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 朝纵情作乐的荒淫
件影射、 台城六代竞豪华, 生活, 和野草丛生的 结绮临春事最奢。 凄凉景象形成了鲜 实,抒发 万户千门成野草, 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 诗人自己 只缘一曲后庭花。 史教训化做了触目 的情感。 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 托了吊古伤今的无 限感慨。
东边日出西边雨, 浸 在 初 恋 中 的 道是无晴却有晴。 少 女 微 妙 复 杂 的心理。
微专题二十六
2.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 抒情 方式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 以第一人称 直抒 胸臆 “我”为抒情 主体,直接表 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 上高 台后 “前 不 见 古人 ,后 不见 来 者”的苍凉意境, 这 意 境引 发了 诗人 感 时伤事的情怀, 想着 天 地悠 悠之 大而 人 之渺小, 不禁“独怆 然而涕下”。
微专题二十六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使用反问句式, 中原一败势难回。 语气冷峻,强调 江东弟子今虽在, 了历史之必然。 肯为君王卷土来? “晴”与“情” 竹枝词(刘禹锡) „„ 同音,是双关隐 语,写出一位沉
用疑问的形式表 反 达确定的意思。 问 用来加强语气, 表达强烈感情。 为了表达出一 双 关 种委婉含蓄的 情感,诗歌往往 采用隐语、双关 的修辞方法。
微专题二十六
微专题二十六
一、读一读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1.古诗常用修辞方法一览表 修辞方法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比喻除使诗歌 所 描 绘 的 意 象 望洞庭(刘禹锡) 比喻 皓月银辉下的山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微专题三十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微专题三十

微专题三十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 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 来送点东西。家里虽然并无盐米短缺之忧,先母却忙碌得像吃 了早饭没晚饭的样子。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 叫丫环做成炭团, 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 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 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 不忍心出恶语怨言。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 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有嘉便 不上学了。 我也不愿意去,(母亲不愿意)于是就不能留在家里。 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 ,要我背诵得没有 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微专题三十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先母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 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 接着, 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 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 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 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 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 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 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的三个哥哥都因 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地与村里 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微专题三十
黄宗羲评价明朝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的散文道:“余读震川 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仔细品读《先妣事略》 ,鉴赏文中的母亲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答案 《先妣事略》 中的母亲形象由叙事而出, 感情借形象而生。 归有光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聪慧、识理。文中说,“孺人 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鲈”,母亲回吴家桥娘家,就 做棉花活;到县城婆家,就搓麻捻线。又说“孺人不忧米盐,乃 劳苦若不谋夕”,虽然并无盐米短缺之忧,却忙碌得像吃了早饭 没晚饭的样子,可见其勤劳;“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可见其 俭朴;尽管拖累很多,“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却“手中 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可见其善于持家;她待僮仆,虽不免有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六章 微专题十九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六章  微专题十九

微专题十九
5.凶 夙遭闵凶 (《陈情表》) 不幸 . 河内凶 (《寡人之于国也》) 收成不好,荒年 . 6.婴 而刘夙婴 疾病(《陈情表》) 缠绕 . 7.用 而用 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采用 . 是不用 其命(《高祖本纪》) 服从 . 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 任用,调遣 . 用 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因为 .
微专题十九
27.众人 匹之 ..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28.腹犹果然 .. 古义:吃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9.小年 不及大年 .. 古义:寿命短 今义: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农历十二月为 29 天的 年份 30.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 .. 古义:天空漂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物体 今义:动植物等生物
阻止
微专题十九
12.置 顾视无可置 者(《项脊轩志》) 安放 . 沛公则置 车骑(《鸿门宴》)留下,弃置 . 置 之匈奴(《刺客列传》) 交给 . 置 东郡(《刺客列传》) 设立 . 高帝曰:“置 之。”乃释通之罪(《淮阴侯列传》) 赦罪, .
释放
13.见 信而见 疑(《屈原列传》) 被 . 慈父见 背(《陈情表》) 我,偏指一方 .
微专题十九
19.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20.璧有瑕,请指示 王 .. 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1.于是相如前进 缻 .. 古义:走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走 2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侍从 今义:左边、右边,方位名词
微专题十九
14.乘 乘 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 氓》) 登 . 于是乘 其厉声以呵(《五人墓碑记》) 趁着 . 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鸿门宴》) 车辆,借指卫士 . 15.诛 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杀 . 天下皆以舜之诛 为是(《夏本纪》) 惩罚 . 16.易 缙绅而能不易 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改变 .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高祖本纪》) 轻视,看不你能否“忆”起它们(写出它们的意思) 1.危 正襟危 坐(《赤壁赋》) 端正地 . 危 乎高哉(《蜀道难》) 高 . 2.惟 惟 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句首语气词,希望 . 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想 . 可畏惟 人(《谏太宗十思疏》) 只有 .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三章 微专题十

《考前三个月》2014高考语文二轮(浙江专用)【配套课件】考前回顾案第二部分  第三章  微专题十
微专题十
微专题十 筛选并整合实用类文本中的 重要信息
一、读一读 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有的比较集 中,有的比较分散。如何进行筛选整合呢?请看下表: 答题 注意 点 审明题目要求, 对一些题目中 出现的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 或短语要理解透彻。
审 题
微专题十
①要注意段内问题指向内容的层次划分, 这种 层次划分主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 可以借助于 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等)、词语标志(如“首 先„„其次„„”等)来进行; ②要注意筛选每层意思的中心句,排除干扰, 提取核心信息; ③要注意层次内容概括的高度凝练性。 在原文中找到相关段落或语句 ( 可能不止一 处 ),并筛选出关键信息;尤其要注意题干中 的语句(或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找准问题指 向的有效信息。题目引了原文语句,要注意在 该语句前后几个段落搜索信息, 但不能局限于 此,要在全文仔细寻找该问题的相应信息区 域,尽力把问题的要点回答完满。
微专题十
1.从文章内容看,信息战的危害性体现在哪里?它引发了军事 领域的哪些变革?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第(1)问的信 息区间在第①段,可以提取“不仅可以有选择地摧毁物质和生 命,而且把攻击指向国家的‘神经系统’和人员的心理精神领 域,使战争的破坏性、不确定性和盖然性更大了”一句加以概 括整合。第(2)问的答题区间在第⑪段,可以提取“以信息战为 重心的军事革命正在一些国家兴起,带来军事思想、编制体制、 装备发展、军事训练、人的观念的一系列变革”加以概括整合。
答 题 注 意 点
分 段 (层)
筛 选
微专题十
提 有些问题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些句子,要紧扣 取 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语句、中心词。 答 题 注 意 点 有些信息较含蓄委婉,要对原句深透理解, 将平实的或比喻性的语言用凝练、具体、明 整 确的语句整合概括出来。要对作品或重要语 合 句深入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准确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概括 出来。 改 分条整理,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 造 改造、组合、变换(取干去枝,摘录整合)。

步步高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回顾案微专题十九:探究小说文本蕴意

步步高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回顾案微专题十九:探究小说文本蕴意
说的审美意蕴 所谓小说的审美意蕴,说起来可能较为抽象,其实是针对小 说的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究题而言的,如2012年江苏卷的探究 题“审美意蕴”很浓。因为这种探究题是在“艺术形式—— 艺术效果”层面内展开的,所以就有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如“艺术构思——艺术效果”“艺术手法——艺术效 果”“艺术风格——艺术效果”;再者,在同一角度内又有 更小的层面和角度,如“不同的艺术手法有不同的艺术效 果”,“同一艺术手法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下面以2012年江苏卷探究题为例加以说明。
微专题十九
大家都不做声。她的目光转到别处,望着空中,泪源源滚到 老皱的脸上来。她哽咽着,颤巍巍地举起手去擦眼泪。 难言的悲恸,强迫我走开。我的眼睛转向旁边,看见桌子在 我进来之前已经抹光,桌面上整齐地摆着四双筷子,先前我没有 注意。这当然不是给我摆的。 “你们有客吗?徐大爷?”我低声问,打算作为告辞的理由。 徐大爷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哀愁中,不可知的思想中,或幻 梦中。 “没有,没有客。” 老人抬起头来懵懂地瞅着我,后来终于明白我的意思,翘翘 下巴指着筷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干哑声音说:“那一双是我外甥 女的,她来住几天。这一双是„„是她给他放的。”
微专题十九
下面以2010年江苏卷探究题为例加以说明。 题目: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和情感取向。(这里只讨论“深刻意蕴”) 答案是从“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展开的。 情节角度:驮队飞渡峡谷,代表着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 胜自然。 人物角度:角度①——驼队里的领队和汉子们,体现了团结协 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角度②——“我”,“我”与“领队”的对照,表明人会在艰 苦磨炼中成长。 物象角度:雄鹰、骏马与牛构成两组对比物象,隐喻人应有雄 鹰、骏马奋力拼搏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从小说的环境角度探究,也可以分出不同的小角度,如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环境中人的命运等角度,甚至包括作者的 审美笔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三
(4)看关联词 有些复句的病点往往出现在关联词上。对于有关联词的句子,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关联词搭配是否妥当,与分句关系 是否匹配,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几组关联词。 “不 是„„ 而 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 而且„„”表顺向递进、“不但„„反而„„”表逆向递进、 “尽管„„可是„„”表转折、“不管„„都„„”表条件、 “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 条件。②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否妥当。复句中,前后分句的 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则放在主 语之前。③辨析分句的句序是否符合逻辑。
微专题三
(2)看两面词 句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无、成败、优劣、好坏、强弱、 多少、胜负、上下”等两面词,我们就要仔细辨析该句是否存 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 特例分析: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 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 段。(此句表意明确,储蓄额不论高低,对资金的积累都会产生 推动作用) (3)看并列短语 当并列短语出现在句中时,我们要注意辨析:①并列概念是否 有属种或交叉关系;②并列短语与句子相关成分的搭配是否妥 当,辨析时不能顾此失彼;③并列成分之间的排序是否恰当; ④句子表意是否明确。
微专题三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 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 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 修改铁路法、 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 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针对核物质是否会随着大气环流向东经由太平洋影响到我国 东部沿海,有关专家表示,核物质浓度甚微,对我国不会造 成影响。 D.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 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 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微专题三
解析
A 项成分残缺, 缺少“解决”的宾语, 应在“房源不足”
后加“的问题”。
C 项成分残缺, “针对”缺少宾语, 应在“东部沿海”后加“的 情况”(或“的问题”等)。
D 项主语残缺,应为“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
答案 B
微专题三
2.搭配不当 读一读 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 中心词搭配不当以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不能正确判断搭 配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特点、主干成 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单句用“主 干枝叶梳理法”,提出主干,看主谓宾三者之间是否搭配; 然后找出枝叶,看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补语与中 心语之间是否搭配。
微专题三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染色馒头„„这些特殊名词告诫我 们:要清除食品市场上的乱象,必须高举法律利器,全面加强监 管工作,同时呼唤企业的血管里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B.济南文化西路的慢行一体路使用彩色沥青打造, 不但可以提升城市 的景观效果,增加现代化都市气息,而且可以避免普通沥青路面 黑色的单调性,提高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 C.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虽然正冒着生命危险坚守福岛第一核电站, 但 是,福岛县灾民与东京电力公司的对立情绪却越来越大。东京电 力公司决定派遣 25 名干部分别到各避难所向灾民谢罪。 D.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1 月 19 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 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微专题三
(6)看介词 ①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短语在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 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辨析主语是否被介宾短语淹 没。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 类型。 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 ②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时,要注意辨析是否混用或 主客是否颠倒。 (7)看指代性词语 在代词的运用上,很容易出现语病。“这、此、他、自己”等指 代性词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的语病。 (8)看副词、判断词 ①注意句中一些表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 是、所有、从来、历来”等)、表判断、表程度 (如“十分、非常、 很、过分”等)的词语,要查看表意是否自相矛盾或重复。②发现 用“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或是否成分残缺。
微专题三
解析
A 项第二个“他”指代不明。
B 项“建国前 30 年”有歧义。
D 项“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有歧义。
答案 C
微专题三
6.不合逻辑 读一读 不合逻辑,是指违背判断推理的基本原则或生活常理。主要 表现为并列不当、主客不当、前后矛盾、照应不周、否定与 肯定搭配不当等。由于逻辑关系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判断的 难度较大。误判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考生在辨析病句的时候 往往依据感觉,注重从语法和意义的角度来判断,而缺少一 种富有理性的逻辑意识。走出答题误区的方法是注意学习并 掌握基本的逻辑常识,从词语与词语、短语与短语、句子与 句子之间关系的角度把握句意。另外,注意“不合逻辑”的 几种小类型,从“标志”上辅助判断。
微专题三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根据摩根大通 18 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 房地产紧缩措施实 施后,或导致投资资金逐步流入 A 股、黄金和海外地产等投 资市场,海外置业渐成热点。 B.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 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C.2011 年 3 月的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 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 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D.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高等法院再次做出了不允许把世界杯和欧 洲杯这样的顶级赛事的转播权全部卖给付费电视台的判决, 以免经济窘迫的球迷届时无法看到这样的赛事。
微专题三
解析
A 项不合逻辑,应删去“了”。
B 项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 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
D 项“于”字使主客颠倒。
答案 C
微专题三
二、抓“标志”,辨语病 1.读一读 在辨析语病实践中,抓住句中“标志性”词语,可以快速巧 妙地辨析语病。 (1)看否定词 ①否定词单用表否定, 双重否定表肯定, 还要注意多重否定。 ②关注句中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如“防止、阻止、 避免、杜绝、切忌、难免、否则、忘”等,这类词本身就起 否定作用。③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不能误用。④“无时 无刻”不是“每时每刻”,要用双重否定“无时无刻不”才 表示肯定。
微专题三
微专题三
一、归类型,辨语病 1.成分残缺或赘余 读一读
病句
造成成分残缺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滥用介词,使句子缺少 主语;二是因作为谓语动词修饰语的介宾短语结构较为复杂而 导致必要的介词缺失;三是修饰语较长而误把修饰语当成中心 词。为避免误判,考生须要高度重视介词,一方面,注意是否 因介词使用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是否因 缺少必要的介词而使语句出现结构或语意上的毛病。要注意结 构复杂的语句,关注它们是否误把修饰语当成了中心词,从而 造成宾语残缺,是否因句子较长而丢失谓语。
微专题三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鉴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国家质检总局要 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对日本输华食品进行了放射性监测,确 保食品安全。 B.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 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C.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这样 一个事实: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 到世界影都洛杉矶。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 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微专题三
2.练一练 请根据“标志性”词语快速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①应该看到,不少歌星、影星成了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 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 ) ②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 WTO 之 后,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 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 ( ) ③因为这是金秋游园的最后一天,公园里很安静,所以游人 很少。 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天以上。 ( ( ( ) ) ) ④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⑤育珠的河蚌在地播养殖前,一定要在水层中垂吊十至十五
微专题三
解析
A 项搭配不当,“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不当。
C 项搭配不当,“准备”与“路线”“人员”不搭配。
D 项搭配不当,应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答案 B
微专题三
3.语序不当 读一读 避免出现对语序不当类病句的误判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①当修饰语较长时,检查各修饰成分排列顺序以及其与中心 语关系的远近,看是否影响语意的表达。 ②当句中含有介词短语时, 检查介词与宾语的关系是否恰当。 ③如果句子为含有关联词的复句,看上下句主语是否一致, 据此判断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尤其是含有递进关系的复 句,要看前后分句语序是否合理。 ④留意并列成分是否存在事理上的先后顺序,注意并列成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
微专题三
解析
A 项应去掉“根据”。
B 项“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
C 项“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答案 D
微专题三
5.表意不明 读一读 考生对表意不明类病句的误判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考生在 阅读语句时往往凭经验,带着“成见”的感觉,意识中“自 觉”忽略掉了可能造成语意混乱的因素。避免误判主要从把 握句中重要词语或短语的结构和意义入手,关注各种可能造 成歧义的因素,特别注意句中指代词和“和”字现象。
微专题三
解析
B 项语序颠倒,“不但”与“而且”后的内容应互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