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合集下载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1. 明朝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他派手下得力干将郑牢去北京解银,差事办完后,北京分司的司长是个大贪官,见郑牢手提沉重甸甸的银箱,就起了贪心,企图收买郑牢,结果郑牢不受贿赂,坚决把银箱带回。

杨继宗见北京分司送来的银箱十分沉重,就对郑牢产生了怀疑,在检查银箱时发现里面装着是两锭原色丝银,于是杨继宗对郑牢产生了误解,以为郑牢从中舞弊,遂将郑牢关入大牢。

通过拷问,郑牢拒不招认,最后在杨继宗亲自审问时,郑牢仍理直气壮地说:“大人你日日夜夜勤政爱民,难道就不清楚郑某的为人吗?难道不知道郑某是块铁石心肠?不管什么歹徒淫威也不能使郑某改变操守!”。

2. 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杨继宗“不受将军不受钱,清风高节领风骚”。

在正统年间杨继宗先后任过九年知府,其中就有七年任嘉兴知府。

他一生清廉为政,不事权贵。

他常说“禄以代耕,没粟违心”,为了不使百姓负担过重,他宁可自己赔补,决不侵扰百姓。

他常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衙门的用费,“私室常寄蔬粟”,而“与妻子薪储一舟一被”。

3.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名人叫李汰,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官,却一直两袖清风。

一天晚上来了个自称姓贾的中年人。

这人一进门就拍着袖子说:“李公久旱逢雨露,今晚特来奉送程仪千两。

”李汰听了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

”贾某忙说:“李公清廉,人所共知。

我早已备好白银五百两,只怕李公不敢收。

”李汰听了拂袖而起说:“我李汰非贪财之人。

”说着从贾某手中夺过银子就要走。

这时贾某露出了真面目说:“好吧!你这个愚腐的东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汰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说着就大声呼喊起人来。

贾某见势不好,只好狼狈而逃。

与廉洁有关的故事

与廉洁有关的故事

与“廉洁”有关的故事
与“廉洁”有关的故事如下:
1.海瑞清廉自守:海瑞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以清廉自守、刚正不阿著称。

他一生
清廉,不畏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

即使生活清贫,他也始终坚守廉洁底线,不接受任何贿赂。

2.于谦两袖清风:于谦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和诗人,他以清廉正直、不畏权贵著称。

他在官场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受贿赂,不结党营私。

据说他在离任时,只带了两袖清风和一颗廉洁的心回家。

3.包拯铁面无私: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以铁面无私、公正廉明著称。

他在审
理案件时,不受任何人的影响,只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决。

他的清廉和公正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现代廉洁小故事

现代廉洁小故事

现代廉洁小故事故事一,王大爷的失物拾金不昧。

王大爷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平日里勤劳朴实,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一天,王大爷在田间劳作时,不小心将自己的钱包遗失了。

当他发现钱包不见了之后,立刻回到田间去寻找,可是一无所获。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名路过的村民将他遗失的钱包交还给了他。

原来,那名村民在田间偶然捡到了王大爷的钱包,看到里面的钱财后,并没有私吞,而是主动找到了王大爷并归还了钱包。

王大爷感激不尽,他说,“感谢你的诚实和善良,你的行为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个廉洁诚实的人。

”。

故事二,李阿姨的拒绝贿赂。

李阿姨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

有一次,一位企业老板想通过行贿的方式来获取不正当利益,他送了一份厚礼给李阿姨。

面对这份诱人的礼物,李阿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坚决向上级举报了这起行贿事件。

最终,这名企业老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李阿姨也因为她的廉洁正直而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她说,“我做公务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更不能让不法之徒得逞。

”。

故事三,张先生的自律拒绝腐蚀。

张先生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他在公司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有一次,一家供应商想通过请客送礼的方式来获取张先生的支持和合作。

然而,张先生坚决拒绝了这些送礼的行为,并告诉供应商说,“我们的合作应该是基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不是靠送礼来获取利益。

”他的廉洁自律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尊重和赞赏,也使得企业的合作更加公平和透明。

这些现代廉洁小故事告诉我们,廉洁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廉洁的品质来影响身边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传递廉洁的力量。

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廉洁诚实的人,为社会的正能量添砖加瓦。

愿我们的社会因为每个人的廉洁而变得更加美好!。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几个关于清正廉洁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正廉洁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一:陶渊明拒受贿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任县令一职。

有一天,一个富商为了获得陶渊明的关照,送给他一份厚礼。

陶渊明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请您拿回去。

”富商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于是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故事二:杨震拒收礼金
杨震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份礼金。

杨震拒绝了这份礼金,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收受贿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下属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于是收回了礼金。

故事三:包拯拒收贿赂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誉为“包青天”。

有一天,一个贪官为了获得包拯的关照,送给他一份
厚礼。

包拯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绝不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任何人。

”贪官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
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那
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健康。

廉洁小故事50个

廉洁小故事50个

廉洁小故事廉洁小故事(一):孔繁森廉洁小故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廉洁小故事(二):姚崇不徇私情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

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

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

”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

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

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1. 从前有个村官小李,大家都夸他清正廉洁。

有一次,村里要修一条路,承包商偷偷找到他,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还笑嘻嘻地说:“这点小意思,您收下,路就交给我们做啦。

”小李一听,脸马上就沉了下来,大声呵斥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是为村民做事,可不是为了你的红包!”这就好比在干净的白布上滴墨水,这能行?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2. 张老师在学校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廉洁。

有一回啊,有个家长想让自己孩子当个班干部,就提着一堆礼物来找张老师。

张老师连门都没让进,直接说:“孩子的表现我心里有数,靠送礼可不行!这不是亵渎教育吗?”张老师就像那挺立在污浊中的青莲,洁白无瑕。

3. 在公司里,小王是负责采购的。

有一次供应商想贿赂他,给他塞钱让他选他们的产品。

小王愤怒地说:“我做事是有原则的,想用这种手段,想都别想!”这就像在球场上作弊,那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廉洁就是他的底线。

4. 老周是一名公务员,他一直都坚守着廉洁奉公。

有次有人找他办事,给他偷偷留了一张购物卡。

老周发现后立马联系那人还回去,还严肃地批评道:“这怎么行?你这不是让我违反纪律吗?”这不就像下棋不能悔棋一样,规矩就是规矩啊!5. 刘书记在镇上工作,有个开发商想让他在项目上通融通融,给他许诺了很多好处。

刘书记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我是为百姓服务的,可不是为了你的私利!”他就像那稳稳的灯塔,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廉洁之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6. 医院的赵大夫,医术高明。

有个病人家属悄悄给他红包,感谢他的救治。

赵大夫坚决不收,说道:“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收红包算怎么回事?”这就好比医生治病不能挑病人一样,赵大夫的廉洁品德让人敬佩。

廉洁故事现代篇

廉洁故事现代篇

廉洁故事现代篇近年来,廉洁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政治信仰。

廉洁不仅是过去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些现代社会中的廉洁故事,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向廉洁进发。

故事一:奉献的公务员小明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他在单位工作勤勉,责任心强,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有一天,单位进行了一次采购项目,其中涉及大量的资金。

在这个项目中,小明被分派负责采购工作。

在采购过程中,小明发现有一家供应商给他行贿的迹象。

面对这种诱惑,小明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果断报告了领导。

领导对小明的光明正大的作风赞赏有加,同时迅速采取了措施将涉案供应商从采购名单中剔除。

事后,小明也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单位的表彰,成为了榜样和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公务员,要有道德勇气,不惧权贵,不畏压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质。

小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廉洁的品质,同时也无愧于自己的职责。

故事二:坚守底线的企业家小李是一名资深的企业家,他经营着一家小型的民营企业。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小李遵守市场规则,生产经营,努力发展企业。

面对诸多利益的诱惑,有一次,一位政府官员找到小李,希望他通过行贿来获取一些政策上的便利。

小李坚定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并且将此事举报给了相关部门。

尽管这让他失去了一些商机,但他认为,企业家要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发展企业,绝不应该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小李的坚守和廉洁态度赢得了员工和客户的一致赞誉,企业的声誉也日益提升。

小李的企业因为坚守底线,最终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成为了当地的知名企业。

故事三:维护社会正义的律师小王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律师,他在处理案件中,一直本着公平公正、维护社会正义的原则。

有一次,一位富有力量的当事人希望通过行贿来获得更有利的判决结果。

对于这种行为,小王没有丝毫妥协,而是果断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了此事。

清正廉洁小故事

清正廉洁小故事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清正廉洁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孩叫小明,他非常聪明和正直。

一天,小明在学校中发现了一个同学被其他同学欺负。

他立即站出来保护那个同学,并告诉其他同学欺负别人是不对的。

其他同学听到小明的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道歉并和好如初。

另外一天,小明在家里发现了他妈妈的钱包里少了一些钱。

小明知道他妈妈非常辛苦工作才赚到那些钱,他决定告诉他妈妈钱包里的钱不见了。

小明的妈妈并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她很感激小明能够诚实地坦白。

他们一起找到了解决方法,而小明也发誓以后再也不碰别人的东西。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清正廉洁是一种美德,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应该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他人,保护弱者,并且诚实正直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值得信任的人。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一篇: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二篇: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三篇: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四篇:
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

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正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五篇:
公仪休拒鱼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

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我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

”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
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六篇: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七篇:
四):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八篇: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理解,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理解了您的玉,
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我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九篇: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

”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
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十篇:
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之后,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十一篇:
白居易怒打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我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十二篇: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十三篇: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十四篇: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我的操守。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十五篇:
新鞋踩泥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我的一次乘轿见闻:一
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

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细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

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细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