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物理全部知识点九年级下册的物理知识点丰富而重要,涵盖了光学、电学、热学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精简概括并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1. 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其中,反射是光学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线在平面镜、曲面镜等表面的反射角度,并预测光线的传播路径。

另外,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出现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角度。

2. 电学知识点:电学主要研究电荷的分布、电场的产生和电流的流动等现象。

在电学中,电流是一个关键概念。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

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并用伏特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压。

此外,电阻是电流流动过程中产生的阻碍因素,根据电阻的大小和电流的强度,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功率。

同时,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形式,根据二者的不同,我们可以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3. 热学知识点: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温度变化的科学,其中热传导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

物体间的热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实现的。

根据热传导的特性,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传热速率和热传导系数。

此外,温度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温度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根据温度与热量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受热或放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除了上述三个重点领域,九年级下册的物理还包括机械学和声学等领域的知识点。

4. 声学知识点: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和声音产生的科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等。

根据声波的特性,我们可以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并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

此外,声音的强度与声音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声音的强度。

5. 机械学知识点:机械学主要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 知识点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  知识点

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RJ)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能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1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二)机械和功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九年级下知识点物理

九年级下知识点物理

九年级下知识点物理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九年级下学期的物理知识点涉及了光学、电学和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通过真空或介质的传播,可以是直线传播、反射传播和折射传播。

2. 光的反射规律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即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成像光线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形成实像或虚像。

实像是由光线交叉形成的,可在屏幕上显示;虚像则是由延长的光线交汇形成的,无法在屏幕上显示。

二、电的基本概念1. 电的起源电的起源是电子的运动,当电子在导体中运动时,导体上会出现电荷。

2. 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的流动方向定义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即从正极流向负极。

3. 电阻和导体电阻是电流受到的阻碍程度的量度,导体是具有低电阻的物质,而绝缘体则是具有高电阻的物质。

4. 电路的搭建电路由导线、电池和电灯等元件组成,通过连接导线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电流就可以顺畅地流动。

三、电的效应和用途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热量。

这一效应可以用于电炉、电吹风等电器中。

2. 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会导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这一效应可以应用于电镀、电解和蓄电池等领域。

3.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这一效应可应用于电磁铁、电动机等设备中。

4. 电能的转换和利用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动能、热能和光能等。

这使得电能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和工业等领域。

四、力学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形状变化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章:电流和电路1.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流是电荷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用公式I=Q/t来表示,其中I代表电流,Q代表经过的电荷量,t代表时间。

2.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的流动方向相反,也就是从正电荷的高电势区到低电势区。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遇到的阻碍,可以用公式R=ρL/A来计算,其中R代表电阻,ρ代表电阻率,L代表导体的长度,A代表导体的横截面积。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定律,可以用公式I=U/R来表示,其中I代表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5.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电阻依次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过每个电阻;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电阻分别相连,电流可选择不同的路径流过。

第二章: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磁场是指磁体所具有的具有磁性物质周围的一种特殊空间,磁场的作用包括吸引、排斥和指引。

2. 磁感线的性质和规律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感线的性质有连续性、成环性和不可交叉性。

3. 科尔法定律科尔法定律是描述磁感应强度、磁场磁通量和匝数的关系的定律,可以用公式Φ=B*S*cosθ来表示,其中Φ代表磁通量,B 代表磁感应强度,S代表面积,θ代表面积法线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

4. 电磁感应的实验和规律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磁感应线发生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或磁场的强度发生改变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 洛伦兹力和摄氏定则洛伦兹力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物理现象,可以用公式F=qvBsinθ来计算,其中F代表力,q代表电荷量,v代表速度,B代表磁感应强度,θ代表速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

摄氏定则是描述导体中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第三章:光学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初三下知识点物理沪科版

初三下知识点物理沪科版
8. 热力学基础:
- 热能: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能量。
-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9. 电学基础:
- 电荷:物质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机械能守恒:
-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6. 压强和液体压强:
-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某一点受到的压力。
7. 气体定律:
-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初三下知识点物理沪科版
初三下学期物理沪科版教材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概要:
1. 力学基础: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受力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滑动或即将源自动时产生的阻力。10. 电路的基本组成:
-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 导线:连接电源和用电器,形成闭合电路。
-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设备。
11.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12. 串联和并联电路:
- 串联电路:电阻器首尾相连,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 并联电路:电阻器两端并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
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知识点一: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法线和镜面平面
共面。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和色散
- 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具有一定关系。

- 光的色散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过程中会因折射率不同
而弯曲。

知识点三:光的成像
- 理想光的成像规律:光线从物体上的一点出发,经镜面反射
或折射后聚焦于成像点上。

-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四:热传导
- 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传递的过程。

-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物质的导热性质、温度差和传热距离。

知识点五:热辐射和黑体辐射
- 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其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电磁波。

- 黑体辐射规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知识点六:声音的传播和音的特性
- 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强和音色。

知识点七: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

- 回声的产生:当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我们可以听到回声。

知识点八:声音的利用
- 声音的利用包括声纳、扩音器、音叉等。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物理的同学有所帮助。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篇1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

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上海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

上海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

上海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上海初三物理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即将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 压力与压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因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传递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质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

-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

8. 电磁学基础:-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4.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5.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pEmgh.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 =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 =-PE .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 7.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 k +E p .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 1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 2 ,即E1 =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 P减 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 K增 ,即ΔE P减 =ΔE K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

A减 =ΔE B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①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②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8.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 G =E p1 -E p2 .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 合 =E k2 -E k1 (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W F =E

2 -E 1

9.能量和动量的综合运用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这一部分的主要模型是碰撞.而碰撞过程,一般都遵从动量守恒定律,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对弹性碰撞就守恒,非弹性碰撞就不守恒,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对于碰撞过程的能量要分析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从而建立碰撞过程的能量关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分别建立方程,两者联立进行求解,是这一部分常用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第十六章 《热和能》复习提纲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5在研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这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理想模型法。 练习:☆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原因?玻璃板是否受到浮力?

答: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大,因为玻璃板接触水面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示数变大,但不受浮力,因为玻璃坂未浸入液体,或者说没有排开液体,因而不受浮力。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 用功和热量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E、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