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 《可爱的毛毛虫》教师自评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可爱的毛毛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图形、颜色等元素进行创意绘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图形、颜色进行绘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特征,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学重点:毛毛虫的外形特征,绘画技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范画、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毛毛虫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示范绘画步骤,强调绘画技巧。
3. 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进行毛毛虫绘画创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5.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共同创作一幅以毛毛虫为主题的画作。
6. 成果分享(5分钟)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毛毛虫》2. 内容:毛毛虫的外形特征绘画步骤及技巧小组合作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以毛毛虫为主题的画作,运用所学的线条、图形、颜色进行创作。
2. 答案:见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创作过程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绘画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为下一节课《有趣的昆虫》做好准备。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关爱自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特征,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可爱的毛毛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毛毛虫的可爱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毛毛虫的基本外形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毛毛虫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及其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毛毛虫的可爱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图片、画纸、彩笔、画板、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毛毛虫的形象。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强调线条流畅、颜色搭配和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按照示范,自主绘画毛毛虫。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毛毛虫的外形特征,二是绘画技巧。
1. 毛毛虫的外形特征:(1)身体长条形(2)有很多小脚(3)颜色鲜艳2. 绘画技巧:(1)线条流畅(2)形状饱满(3)颜色搭配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可爱毛毛虫。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和绘画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颜色搭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其他有趣的自然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生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1)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二节《可爱的毛毛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毛毛虫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毛毛虫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毛虫身体结构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图片、画纸、彩笔、水粉、调色板、画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调色板、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等,并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3. 示范:现场示范如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描绘毛毛虫,边示范边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根据示范,自行创作毛毛虫作品。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毛毛虫》2. 内容:毛毛虫的基本特征:身体结构、颜色等表现手法:线条、形状、色彩注意事项: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形象生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可爱毛毛虫。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毛毛虫的基本特征掌握较好,但在描绘细节和色彩搭配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收集其他有趣的动物图片,进行观察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丰富画面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毛毛虫身体结构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
2. 教学过程中的示范环节。
3.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部分。
一、毛毛虫身体结构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1. 毛毛虫身体结构描绘:毛毛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环节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形成自然的弯曲。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美术课程,教材为《可爱的毛毛虫》。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毛毛虫的特点,学习绘制毛毛虫的方法,以及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习绘制毛毛虫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通过制作毛毛虫手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毛毛虫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难点:如何将毛毛虫的神态和动态表现出来,以及手工制作的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图片、绘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等。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绘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可爱的毛毛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眼睛、嘴巴等。
2. 讲解毛毛虫的绘制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绘制毛毛虫的身体、眼睛、嘴巴等部位。
3. 学生动手绘画:学生在绘画纸上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绘制自己心中的毛毛虫。
4. 手工制作:学生利用手工材料,制作一个立体的毛毛虫。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毛毛虫的绘制步骤和手工制作方法,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虫子,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一幅虫子画作。
2. 作业答案:学生完成的画作,要求表现出了所选虫子的外形特征,画面生动有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毛毛虫的绘制和手工制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毛毛虫的绘制方法,并在手工制作环节发挥了创意。
但在课堂中,部分学生对虫子的生活习性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带领学生观察户外虫子,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虫子主题的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可爱的毛毛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形和线条表现毛毛虫的形象,培养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培养对自然生物的观察能力。
2. 学会用圆形和线条表现毛毛虫的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特征,并将其表现在画纸上。
2. 教学重点:掌握用圆形和线条表现毛毛虫形象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图片、画纸、彩笔、范画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毛毛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讲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线条等。
(2)示范如何用圆形和线条表现毛毛虫的形象,强调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3. 学生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尝试用圆形和线条表现毛毛虫的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其他有趣的生物,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毛毛虫2. 板书内容:(1)毛毛虫的基本特征(2)用圆形和线条表现毛毛虫的形象(3)构图与色彩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只可爱的毛毛虫2. 答案要求:形象生动、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毛毛虫的绘画技巧,但在构图和色彩搭配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有趣的生物,尝试用所学绘画技巧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特征,并将其表现在画纸上。
幼儿园小班教案《可爱的毛毛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可爱的毛毛虫》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毛毛虫,了解毛毛虫的生活状态;
2.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增强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图书《可爱的毛毛虫》;
2.天然色彩的彩纸、颜色笔、剪刀、胶水、毛毛虫模板、创意建设玩具(如积木、拼图等);
3.课堂布置:将环境创设为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绿色植物做装饰,可以在课堂角落放置一些真实的毛毛虫以供观察。
教学过程
热身环节
1.导入:老师引入《可爱的毛毛虫》故事,利用环境中的毛毛虫展示真实的生物形态,让学生认识毛毛虫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互动游戏:在课堂中设置追逐游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追赶毛毛虫,体验毛毛虫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快乐。
学习和制作
1.传递知识:通过以情境喻象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毛毛虫的生命过程、繁殖方式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制作作品:引导学生用图纸、颜色笔等材料制作毛毛虫,创意建设玩具等,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主动动手,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观察、思考、创新。
反思和评估
1.教学反思:老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当天的课堂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以获得更好的教学策略。
2.学生评估: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口头询问、作业、测试等,对学生进行课后的评估。
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对《可爱的毛毛虫》故事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了解到毛毛虫的生命过程和繁殖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可爱的毛毛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毛毛虫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毛毛虫的形象,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毛毛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描绘毛毛虫的基本技巧,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毛毛虫的形象。
难点:培养学生对毛毛虫特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绘画技巧描绘毛毛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图片、绘画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张可爱的毛毛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眼睛、嘴巴等。
2. 讲解教材:让学生翻开绘画教材,讲解毛毛虫的绘画方法,如如何用线条描绘身体,如何用色彩填充等。
3. 示范演示:在画纸上现场绘制一个毛毛虫,边画边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开始绘制毛毛虫,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毛毛虫的外形特征、绘画步骤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再绘制一个毛毛虫,要求比课堂上的作品更生动、更有趣。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绘制出富有特色的毛毛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毛毛虫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绘画技巧,绘制出可爱的毛毛虫。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线条的掌握不够熟练,色彩搭配不够和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其他昆虫的特征,如蝴蝶、蚂蚁等,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它们的形象。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详细内容为《可爱的毛毛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毛毛虫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毛毛虫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毛虫线条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毛毛虫的外形特点及其绘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实物或图片、画纸、彩笔、投影仪等。
学具:画纸、彩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毛毛虫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毛毛虫的兴趣。
2. 讲解毛毛虫的外形特点(5分钟)结合实物或图片,讲解毛毛虫的身体结构、线条特点等。
3. 示范绘画毛毛虫(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绘画毛毛虫,强调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的方法。
4.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在画纸上独立完成毛毛虫的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毛毛虫》2. 板书内容:毛毛虫的外形特点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方法绘画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只可爱的毛毛虫。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得当,表现出毛毛虫的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毛毛虫的绘画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物,学会用绘画表现它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毛毛虫外形的观察与表现2. 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的方法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示范绘画4.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答案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一、毛毛虫外形的观察与表现1. 身体结构:毛毛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呈圆柱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05 玩中学数学小班《可爱的毛毛虫》教师自评
我这节活动《可爱的毛毛虫》,其实是针对于小班上幼儿对于集合和分类数学能力的一个初步尝试和接触、体验。
是通过了圆圆的变毛毛虫,然后毛毛虫去吃树叶这样一个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情景开展的,在活动当中,一开始我是提供了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圆,这样一个形象排除了一些具象化的干扰,让孩子就直接地来观察圆。
通过直接观察和跟旁边小朋友的相互比较当中来发现圆的大小,还有颜色上的一些特征,在了解特征之后,进行了根据头像来匹配的活动。
一个是通过这个毛毛虫头像的观察,还有与老师的语言引导,比如说老师说,“我这个毛毛虫的头是红色的”、那“我的名字叫红红”,通过这样的提示和观察,让孩子对这个头像和他自己的圆进行有意识的一个联系,然后进行匹配的活动。
接着后面“吃树叶”的环节,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有一点挑战的,因为虽然树叶也是有红的,有黄的,也有大的小的,但是他结合了这个树叶的具体形象,所以他要先了解这个树叶的一些特征之后,再联系到自己这个圆的特征,然后进行匹配,是这样一个过程。
活动当中也发现,有一个小朋友,他其实是一个大圆,他在吃树叶的过程当中,他去联系了自己的颜色(因为颜色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明显的)他就去吃了一片小的黄色树叶,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醒他去观察、去发现,他再能去结合树叶的大小,跟他自己大小进行联系、匹配的过程。
在最后,自由地让孩子自制一条毛毛虫,这样开放式的活动之前,老师没有做任何要求,就是希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活动开展之后的每一个孩子,他是不是对颜色、大小的这些特征的观察能力有提高了,是不是他有自主地去匹配的意识和能力了,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活动之后,发现有的孩子是能进行颜色的匹配,就是他能找到完全颜色一样的一条毛毛虫,但是大小上,可能是没有主意到;有的小朋友他能够进行大小的匹配,就是他找的圆全部是一样大的,颜色上有红的,有黄的也没有注意,这是小班孩子初次(接触)、刚开始接触分类匹配活动时的要求是他只要能理解当中的一维,能发现他这样的匹配,那活动也是比较成功的。
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在活动当中是能观察(毛毛虫)头的大小和颜色,都能注意到,然后进行了完全的匹配。
在活动中,大家经验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许多其他的孩子能够发现、体验到
别人在经验上、能力上的一些提升的程度。
然后,如果在这个活动之后,把这些毛毛虫投放到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当中,那么在这个活动当中,最后老师总结的这样一些颜色、大小的完全匹配能让其他孩子在分享到之后、在平时的活动当中,让他们自己来进行这样的操作,也是能够让他们再有一些匹配方面的能力的提升的。
就是这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