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见——《资本论》第一卷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由卡尔•马克思著作,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晚年,他继续撰写《资本论》。

1883年3月14日在伦敦病逝。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为了它,马克思倾注了毕生心血.《资本论》共四卷。

马克思把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把第四卷称为历史批判部分。

因为第四卷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书名,故通常所说的《资本论》指前三卷。

第一卷从简单的商品入手,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的资本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卷共分三篇,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深刻矛盾.第三卷探讨剩余价值如何在资产阶级内部分配的问题。

《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全人类的进化历程。

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人类思想体系。

《资本论》这部“稿费甚至不够支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的伟大著作,不仅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诸多方面,而且使人类世界的一半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读了《资本论》的第一卷。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商品和货币①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就不能成为商品。

②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

其中,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创造者。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著名的经济学著作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留下了很多的读书笔记。

接下来,我将逐步地分享我的思考过程。

首先,我注意到马克思强调了资本的本质。

他指出,资本是价值的自我增殖,通过剥削工人阶级来实现。

这一点引发了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思。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这往往会导致工人的剥削和不公平的财富分配。

这使我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我对马克思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产生了兴趣。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这使我明白了商品和货币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我开始思考如何合理运用商品和货币,以实现更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接着,我着重关注了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并且通过劳动来创造剩余价值。

这引发了我对工人权益的思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往往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他们却只能获得有限的报酬。

这使我思考如何保护工人权益,实现劳动价值的公平分配。

最后,我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其自身灭亡,进而催生出社会主义社会。

这使我对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一个更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并思考其中的观点,我得以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和问题所在。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经济学和社会问题的兴趣,并促使我思考如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并激发了我对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1. 商品和货币
马克思首先介绍了商品和货币的概念。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用于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

2. 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是一种用于生产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能力。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工人出售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获得剩余价值。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导致了工人的剥削。

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工人则希望提高工资和生活水平。

这种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稳定和危机。

5.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

社会主义革命将消灭资本家阶级,建立工人阶级的统治,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劳动人民的解放。

总结起来,《资本论》第一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这本书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一、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它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例如衣服可以保暖、遮体,食物可以充饥等。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也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它与人类的具体劳动相联系。

2. 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价值实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例如,生产一把椅子和生产一张桌子的具体劳动虽然不同,但都耗费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形成了价值。

- 价值量: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如,如果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就会降低;反之,如果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其价值量就会提高。

-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价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取价值,就必须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读书笔记

马克思读书笔记

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在1857年至1858年近一年的时间内,马克思创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即《资本论》的第一稿),第一次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论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现。

《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在西方引发了一场强烈的轰动。

《资本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体系的创立。

读《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此书为朱登缩译【缩译全彩珍藏书】,略知其中的定义和应用,《资本论》其中的深意并不是人人都能详解,我只能道出薄解。

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有几点:1、商品和货币;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工资;6、资本的积累过程。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体。

商品时使用物品和价值承担者的二重物。

因此,他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及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切劳动都可以看做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从抽象的人类劳动来看,一切劳动尤其是有一定目的的耗费,有用劳动都可以形成商品价值。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和其价值符号。

人类社会起初并无货币存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为货币。

《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及剩余价值。

而只有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来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商品产生过程是劳动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资本家用劳动力的低价值去换取劳动力创造的高价值。

通过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延长一般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值的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是生产商品一定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作为价值增值的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其中包括剩余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劳动的产物,是劳动价值的体现,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尺度。

他揭示了商品和货币的产生是由私有制和分工的发展所引起的,这一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和货币成为了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核心,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来生产商品,并通过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这一过程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的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但这也导致了生产过剩和市场危机的发生。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贫困的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也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这一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在这一章中对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对这一章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之,《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一部经典的著作,通过对这一章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1、社会必要的劳动量,或生产一个使用价值社会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2、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态,出现于世间的。

这是它们照常有的自然形态。

它们是商品,却仅因为他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对象,同时又是价值相当者。

所以必须有自然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它们才表现为商品,才有商品的形态。

3、发现这货币形态的起源,探寻商品价值关系所包含的价值表现,是怎样从最单纯最不可感觉的姿态,发展到最迷人视觉的货币形态。

这样,货币的谜,将会同时消灭。

4、它(商品)只能用它所通晓的文字——商品语——传达它的思想。

因要告诉我们,它自身的价值是由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

5、希腊社会是立在奴隶劳动上,从而,以人间的和人类劳动力的不平等为自然基础。

6、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人脑的生产物,好像是赋有生命,而互相发生关系,并与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物一样。

在商品界里,由人手造的生产物也是这样。

我把这个叫作拜物教。

劳动生产物当作商品而被生产时,这种性质是必然会附在劳动生产物上的。

这是商品生产不能须臾离的性质。

7、(以鲁滨逊为例)在必要性的强制下,他不得不把他的时间,适当的分配在各种机能之间。

在他的全部活动中,哪种机能占较大的范围,哪种机能占较小的范围,这要看,在有用效果的实现上,必须克服怎样大的困难才能决定的。

经验是会给他教训的。

8、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于资产阶级时代以前的社会生产有机体形态,和教父对于基督教以前的宗教,是用同样的眼光看待的。

9、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诸种矛盾的互相排斥的关系。

商品的发展,不曾扬弃这个矛盾,却为这个矛盾,创造了一个运动形态。

10、货币通流次数减少,则流通货币量增加。

当作流通手段的货币的量,在平均通流速度不变时,也不变,所以,只要投一定量的一镑钞票到流通界,即可使等量的金币从流通界退出——这是一切银行家都很熟悉的办法。

11、货币在量方面有限在质方面无限的矛盾,使货币贮藏者不绝的。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就是一部真正博大精深得辉煌巨著,就是马克思倾注了毕生心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得巅峰之作。

在第一卷中,从简单得商品入手,研究了资本得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得资本得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第一卷用抽象得方法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得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发展与必然灭亡得历史过程。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得实质即剩余价值得生产与资本积累过程特别就是原始积累得考察中,暗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体系得伦理批判。

第一卷得第一部分主要写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得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得商品得社会实体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得劳动,以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商品得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

商品首先就是一个外界得对象,一个靠自己得属性来满足人得某种需要得物。

一方面,商品按其自然形式就是使用物,或使用价值,物得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它决定于商品体得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如果说使用价值使得物具有被交换得前提,那么价值就就是物得以被交换得本质。

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剥离了商品得物理属性、使用价值,单单就是各种商品中统一存在得一种质得衡量。

商品得这种价值隐含在商品中,通过交换价值得形式体现出来,交换价值只就是包含在商品中得价值得表现形式,商品则就是交换价值得承担者。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商品两重性得论述用得就是一种辨证统一得方法。

她指出一个物可以就是使用价值而不就是价值。

在这个物不就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得情况下就就是这样。

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就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就是商品。

谁用自己得产品来满足自己得需要,她生产得虽然就是使用价值,但不就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她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得使用价值。

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就是价值而不就是使用价值。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得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见——《资本论》第一
卷学习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着,这部巨着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

《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

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资
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着述的伟大的科学巨着,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
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

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
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
重要意义。

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这部作品中对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辩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的影响。

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目的是:“用辨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
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
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此,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
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
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地经
济危机发生。

他力图揭示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商品的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
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会
分道扬镳,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
律和道德观念。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

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
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资本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经济理论,要把握以下四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某些重要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被忽视
简单化了,如关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关于多种财产权及其内部构成关系的观点等,这些观点的重要价值目前已
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加以研究和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