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 出 药 剂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1.含义: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 水溶液。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 g/ml ); 西药糖浆剂应不低于65%( g/ml )。 2.分类: ①单糖浆 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85%(g/ml)或 64.72%(g/g)。不含药,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润 湿剂、助悬剂及固体制剂的黏合剂。 ②药用糖浆 为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 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③芳香糖浆 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 液。主要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
例 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法半夏188g 细辛62g 五味子125g 甘草(蜜炙)125g [制法] ①以上8味,细辛、桂枝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 后的药液另器收集; ②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药液合并,浓缩至 约1000ml。 ③法半夏、干姜按照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 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液浓缩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 置,滤过,浓缩到1000 ml ,加入防腐剂适量与细辛 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制法 1.溶解法 2.稀释法 3.渗漉法 4.浸渍法 浓度:一般药材20%(g/ml) 毒剧药物为10%(g/ml)
矫味剂着色剂
可加糖或蜂蜜
矫味剂着色剂
不加
冷浸法制备酒剂
药材
上清液
規定量溶媒
残渣除去
上清液
澄明液
滤过
合并/静置
容器/攪拌 浸出方法:
搅拌1次/日、7日后搅拌1次/周, 浸渍30日至半年。
硬的中药应———;分解产物有效的中药 应———;气清味薄的中药应———;花粉、 附绒毛的应———;胶类或糖类中药应—— —; 贵重中药应———。
浸出药剂

浸出药剂2、汤剂含义:系指将中药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影响质量的因素:中药品种、饮片炮制、中药粒径、煎药器具、煎药火候、煎煮用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特殊中药的处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榨汁)3、中药合剂含义:系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取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特点:1、保证制剂的综合疗效,吸收快;2、剂量小,口感好;3、携带、保存、服用更方便。
工艺流程:浸提→净化(水提醇沉)→浓缩→分装→灭菌→成品质量要求:成品应澄清,可加一定的附加剂;蔗糖含量≤5%;※4、糖浆剂含义:系指含有药物、中药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
分类:单糖浆(浓度85.0%g/ml OR 64.71%g/g)、药用糖浆、芳香糖浆。
工艺流程: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配制发:热熔法(单糖浆、不含挥发性、受热稳定)、冷溶法(含挥发性)、混合法(药物与单糖浆混)注:需加防腐剂、※5、煎膏剂(膏滋)含义: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特点:1、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2、以滋补为主。
分类:糖膏(加糖)、蜜膏(加蜂蜜)。
工艺流程:炼蜜、煎煮→浓缩→收膏(相对密度1.4)→分装→成品。
炼蜜的目的在于使糖的晶粒熔融、除去水分,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
质量要求:加炼蜜或糖的量不超过清膏的3倍。
※6、药酒与酊剂含义:药酒:系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可加糖和蜂蜜、着色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不含毒100ml=原药材20g;含毒100ml=10g)制备方法:药酒: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热浸法。
酊剂: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7、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含义:流浸膏剂或浸膏剂系指中药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两种剂型。
中药药剂第二讲浸出制剂

根据生产规模、浸出液性质、 设备投资等因素综合比较选择
适合的浓缩方法和设备。
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措施
01
02
03
04
浸出液性质
浸出液的成分、浓度、粘度等 性质会影响浓缩效果,应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浓缩温度和时间
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 有效成分损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应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时间。
药品应妥善包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泄漏等 事故。
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和多次转运,以减少 药品损坏和变质的风险。
有效期确定和延长策略
有效期的确定应基于充分的稳 定性试验数据,确保药品在有
效期内质量稳定。
对于接近有效期的药品,应加 强检查和检验,及时处理不合
格品。
通过改进包装、储存和运输条 件等措施,可以延长中药浸出 制剂的有效期。
浸出温度与时间
设定合适的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确保有效 成分充分浸出。
生产工艺监控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 保生产稳定、可控。
成品检验项目及方法描述
性状检查
观察制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确保 其符合规定。
鉴别试验
采用化学或仪器方法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 行鉴别,确保其真实性。
含量测定
中药药剂第二讲浸出制剂
目 录
• 浸出制剂基本概念与特点 • 浸出方法与设备介绍 • 浸出液处理与浓缩工艺 • 浸出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 包装、储存与运输管理规范 •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01 浸出制剂基本概念与特点
浸出制剂定义及分类
定义
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 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 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浸 出 药 剂

浸出药剂北京中医药大学蔡程科内容简介1.掌握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了解汤剂研究及剂改的进展;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剂的生酶发酵、混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等。
第一节概述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茶剂等。
●大部分中药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等剂型也是浸出制剂的进一步制剂。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阿片酊含多种生物碱,镇痛、止泻;吗啡,镇痛,无止泻功效。
●芒果叶浸膏有较好的镇咳作用;芒果苷镇咳作用消失。
●“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四逆汤的强心升压效应优于方中各单味药,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煎煮,糖、蜜缓和药性)③用量减少、服用方便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煎煮(高温)破坏有效成分②污染细菌,甚至发霉变质③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外观和药效④液体制剂体积大⑤液体制剂的稳定性不如固体制剂浸出制剂分类●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含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流浸膏(部分)等●含糖浸出制剂:一般系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将水提液进一步浓缩处理,加入适量蔗糖(或蜂蜜)或其他辅料制成。
如煎膏剂、糖浆剂●无菌浸出制剂:无菌浸出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制备成无菌制剂。
如注射剂第二节汤剂●汤剂●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液体药剂。
煮散:以药材粗颗粒制成的。
饮:以沸水浸泡药物,服用时剂量与时间不定或者宜冷饮者。
浴剂、熏蒸剂、含漱剂●汤剂主要供内服第二节汤剂●优点●能够随证加减处方、可以发挥方中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吸收快、制备简单。
浸出药剂

第六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浸出药剂的特点①体现方药复合成分的综合疗效,符合中医药理论,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⑤部分浸出药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二、浸出药剂的分类根据提取溶剂不同,浸出药剂可分为:①以水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如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等;②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酒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和浸膏剂。
第二节汤剂一、汤剂的特点1.组方灵活,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需要;2.制法简便,以水为溶剂,价廉易得,奏效又较为迅速。
缺点:味苦量大、必须临时制备等。
二、汤剂的制备(一)汤剂的制备要点1.汤剂制法汤剂制备采用煎煮法。
2.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煎药器具:传统多用陶器,也可选用搪瓷煎器、不锈钢或铝锅。
医院煎药多采用电热或蒸汽加热自动煎药机。
煎煮溶剂:大多使用自来水或制药纯水,加水量头煎一般为中药饮片量的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二煎加水量适当减少。
煎煮火候:应沸前武火,沸后文火。
煎煮时间:通常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
一般煎煮2~3次。
(二)药料的特殊处理先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药类、贝壳类和甲骨类中药;先煎、久煎方能去毒或减毒的有毒中药和水解产物方能奏效的中药;某些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
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含热敏性成分,久煎降低疗效的中药。
包煎:易浮于水面的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易沉于锅底的六一散等药物细粉;煎煮过程中易糊化、粘锅焦化的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附有较多绒毛的中药。
烊化:阿胶、饴糖等胶类或糖类中药。
另煎:贵重中药,如西洋参、鹿茸等。
冲服: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如牛黄、三七等。
三、汤剂典型品种举例例旋覆代赭汤【处方】旋覆花(包煎)9g 代赭石(先煎)15g 党参12g 制半夏9g 炙甘草5g 生姜12g 大枣4枚【制法】先将代赭石置煎器内,加水350ml,煎1h。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1)概述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溶媒与方法,取药材或饮片,经浸提得到的提取液或经浓缩制成膏状、干膏状的一类制剂称为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类型,按所用的洛媒来分,一般可两类:一类为用水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汤剂、浸剂、浓煎剂、煎膏剂等;另一类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此外,中药的糖浆剂常采用水浸煮、浓缩后加入蔗糖的制备方法,与煎膏剂排在一起叙述;汤剂、浓煎剂列入调剂部分;中药注射剂虽亦先经浸提,但因需特殊处理,故专门论述。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此类制剂能保持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故符合中医药理论。
②因经去粗取精的过程,故与原药材相比可减少服用剂量。
③部分浸出制剂如浸膏、流浸膏等常作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浓缩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
浸出制剂的缺点:部分浸出制剂不适于贮存,久贮后易污染细菌、霉菌等,如汤剂、糖浆剂;又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具有流动性,久贮后虽不易发生染菌发霉,但运输、携带时玻璃容器易损,瓶塞若封闭不严溶媒易挥发,有时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若存放的环境或场所不当可迅速吸潮、结块,不利于制备或包装,制备其他制剂时,可影响粉碎、制粒、成型、包衣等一系列的质量不稳定,应特别加以注意。
(2)酒剂与酊剂:酒剂又名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
(白酒含乙醇量约为50~60%)。
酒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为指治病的药酒。
酒剂,为了矫味,常酌加适量的冰糖或蜂蜜。
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酒剂通常主用于风寒湿,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
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
酊剂系指药材用不同浓度的药用乙醇,经浸提或溶解药物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多数的酊剂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酊剂的浓度一般随药物的性质或用途而异,用普通药物制成的酊剂浓度为20%(g/ml),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10%(g/ml),如属已知有效成分者,可用含量测定或生物测定的方法,标定其规格标准;也有少数按照历来的成方规定或医疗习惯,制成适宜的程度。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八章 浸出药剂

(二)解吸附与溶解阶段
1. 有效成分-溶剂间的亲和力>有效成分-植物组织 间的亲和力——解吸附
选用溶剂——应具有解吸作用,如乙醇。---相似相溶 适量的碱、甘油或表面活性剂可助解吸。
2. 已解吸附的各种成分转入溶剂中——溶解
溶剂不同,可溶解的对象也不同: 水——浸出液中多含胶体物质而呈胶体型溶液 乙醇——浸出液中则含有较少的胶质。 非极性溶剂——浸出液中不含胶质。
浸出溶剂的选择和浸出前处理:
药材渗透过程的速度与溶剂性质、药材表面状 态、比表面积、药材内毛细管状况、浸出温度、 压力等相关
带极性基团的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 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 含大量脂肪油或蜡质的药材 —— 须先行 脱脂或脱蜡处理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 用非极性溶剂浸出时,先将药材水分干 燥后才能用非极性溶剂浸出。
(四)置换阶段
根据 Fick’s方程,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是提高扩 散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浸出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强搅拌或流动溶剂浸
出的方法来实现。后者用新鲜溶剂或低浓度浸出
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浸出液以降低浸出溶剂的
浓度是保持溶质的最大浓度梯度,提高浸出效果 与浸出速度的有效措施。
总结
浸出过程的四个阶段连续进行又相互联系。 药物与溶剂接触后,前三个阶段均是自发进行, 而最后一个阶段需要人工辅助进行。
(一)煎煮法 (二)浸渍法 (三)渗漉法 (四)回流法 (五)水蒸气蒸馏法 (六)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七)超声波提取法
(一)煎煮法
1. 概述
煎煮法是以水为溶剂,通过一定的加热方式加热煮沸 来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是应用最早、使用普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 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操作简单易行,但浸出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含杂质较 多,给精制带来麻烦,且水浸出液易霉败变质。 现通常采用此法粗提。
浸出药剂

– 煎煮时间
• 第二节 汤剂
– 特殊中药的处理 – 先煎 – 后下 – 包煎 – 烊化 – 另煎 – 冲服 – 榨汁
• 第二节 汤剂
– 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 成分增溶而增效 – 成分挥发或者沉淀而减效 – 消除或者降低毒副作用
• 饮
• 以沸水浸泡药物,服用时剂量与时间不定或者宜 冷饮者。 • 汤剂主要供内服。
• 第二节 汤剂
– 优点
• 能够随证加减处方、可以发挥方中药物的 综合治疗作用、吸收快、制备简单。
– 缺点 – 久置易发霉,携带不便等。
• 第二节 汤剂
– 汤剂的制法
• 先在药材饮片或粗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 加热至沸腾,并维持微微沸腾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 液,药渣在依法重复操作一到两次合并各次煎出液。
– 酊剂一般供内服,少数外用。
• 酊剂除另有规定外 • 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 其他药物的酊剂 • 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 六节 药酒与酊剂
– 药酒的制法 – 冷浸法 – 热浸渍法
• 渗漉法回流热浸渍法
– 酊剂的制法 – 溶解法 – 稀释法 – 浸渍法
• 浓缩:
– 将越加热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或者趁热将浓缩液低于桑皮纸 上,以液滴的周围无渗出水即可,即得清膏。
• 收膏 • 取清膏,加入规定量的炼糖或者炼蜜,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量 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 第五节 煎膏剂
– 煎膏剂的质量方面讨论 – 返砂 – 煎膏剂贮存一定时间后,常有糖的结晶析出的 现象。
• 第一节 概述
– 分类 – 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 – 含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等 – 含糖浸出制剂:比如煎膏剂、糖浆剂 – 无菌浸出制剂:无菌浸出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 方法制备成无菌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出药剂北京中医药大学蔡程科内容简介1.掌握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了解汤剂研究及剂改的进展;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剂的生酶发酵、混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等。
第一节概述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茶剂等。
●大部分中药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等剂型也是浸出制剂的进一步制剂。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阿片酊含多种生物碱,镇痛、止泻;吗啡,镇痛,无止泻功效。
●芒果叶浸膏有较好的镇咳作用;芒果苷镇咳作用消失。
●“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四逆汤的强心升压效应优于方中各单味药,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煎煮,糖、蜜缓和药性)③用量减少、服用方便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煎煮(高温)破坏有效成分②污染细菌,甚至发霉变质③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外观和药效④液体制剂体积大⑤液体制剂的稳定性不如固体制剂浸出制剂分类●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含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流浸膏(部分)等●含糖浸出制剂:一般系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将水提液进一步浓缩处理,加入适量蔗糖(或蜂蜜)或其他辅料制成。
如煎膏剂、糖浆剂●无菌浸出制剂:无菌浸出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制备成无菌制剂。
如注射剂第二节汤剂●汤剂●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液体药剂。
煮散:以药材粗颗粒制成的。
饮:以沸水浸泡药物,服用时剂量与时间不定或者宜冷饮者。
浴剂、熏蒸剂、含漱剂●汤剂主要供内服第二节汤剂●优点●能够随证加减处方、可以发挥方中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吸收快、制备简单。
●缺点●久置易发霉,携带不便,脂溶性与难溶性成分难以煎出完全,挥发性与热敏性成分损失,共沉淀成分损失。
第二节汤剂●汤剂的制法●先在药材饮片或粗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加热至沸腾,并维持微微沸腾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一到两次,合并各次煎出液。
●影响质量因素●药材品种:中药材同名异物,伪劣药材●饮片炮制:增效、减毒、改变药性●煎药器具:导热均匀,耐酸碱;金属离子催化反应●煎药热源:先文后武,注意防止某些成分水解直接高温杀酶●药材粒径:适度。
粒径太小、含粘性物过多煎后不易滤过●煎煮用水:纯净杂质少,硬度小防止有效成分钙镁离子沉淀●煎煮次数:成分性质,药材质地,投料量、煎煮工艺与设备;解表药与滋补药●煎煮时间:2~3次,基本达到浸提要求;次数多,杂质多,能耗大第二节汤剂●特殊中药的处理●先煎:矿石类、毒性药(附子)、某些先煎有效药(水解产物有效)●后下:芳香挥发成分、久煎分解或作用减弱●包煎:花粉类(疏水性强)、含粘液质多药物、含绒毛药物●烊化:胶类或糖类药●另煎:一些贵重药物●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榨汁:鲜汁应用者第二节汤剂●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酸碱中和、取代、水解、聚合、缩合、氧化、变性等化学反应,合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煎合并不完全等效于方药的合煎。
●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成分增溶而增效●成分挥发或者沉淀而减效●消除或者降低毒副作用●产生新的化合物第二节汤剂●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成分增溶而增效当归承气汤煎液中磷脂含量不同对大黄总蒽醌溶出率的影响:当归用量↑,汤液磷脂含量↑,大黄总蒽醌溶出↑麻黄、银花、当归组方,通过改变当归用量以控制煎液中磷脂的含量,观察磷脂对麻黄碱、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当归用量↑,麻黄碱和绿原酸的溶出率↑柴胡皂苷d含有醚环,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开环转变为柴胡皂苷b2,在柴胡方剂中若同时含龙骨、牡蛎,由于它们能中和汤液中的酸性物质,抑制柴胡皂苷d向b2的转变,柴胡皂苷d 的含量明显增高。
第二节汤剂●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成分挥发或者沉淀而减效柴胡桂枝汤中桂皮醛的煎出量通常为原药材含量的5%以下;采用回流煎煮,则含量达54%。
说明回流煎煮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
甘草与黄连共煎,多半苦味消除,同时产生沉淀,这是因为2分子berberine和1分子甘草酸中的两个葡萄糖醛酸的羧基以离子形式结合成盐而生成沉淀;黄连、黄柏所含的小檗碱与黄芩苷都能产生沉淀反应;大黄中的鞣质也能与小檗碱生成沉淀;黄芩苷与麻黄生物碱结合也沉淀。
第二节汤剂●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消除或者降低毒副作用附子、甘草、干姜-四逆汤单用附子强心升压作用不强,且可导致异位性心律失常,甘草、干姜无强心作用;四逆汤,强心升压作用显著,且能减慢窦性心率。
●产生新的化合物麻黄汤中的麻黄碱能与桂皮醛、氰基苯甲醛等醛类成分作用生成新化合物,现巳分离出单体,且具有各原成分类似的药理作用。
第二节汤剂●汤剂剂型的改进研究进展剂改原则-中医药理论指导、提高疗效剂改程序制剂学研究:处方来源、剂型选择、剂量确定、工艺的选择。
质量标准研究:中药的质量标准是一个控制标准而不是一个评价标准,应与制备工艺平行进行。
稳定性研究:考察指标。
第二节汤剂例1 麻杏石甘汤[处方] 麻黄6g 杏仁9g 石膏(先煎)18g炙甘草5g[制法] 先将石膏置煎器内,加水250ml,煎40分钟,加入其余3味药物,煎30分钟,滤取药液,再加水200ml,煎20分钟,滤取药液。
将两次煎出液合并,即得。
[功能与主治] 宣泄郁热,清肺平喘。
治热邪壅肺所致的身热无汗或有汗,咳逆气急等症。
第二节汤剂例2 旋覆代赭汤[处方] 旋覆花(包煎)9g 人参12g 代赭石(先煎)15g 炙甘草5g 制半夏9g 生姜12g 大枣4枚[制法] 先将代赭石置煎器内,加水350ml,煎1小时。
再将旋覆花布包,同其余五味药物置煎器内,共煎30分钟,滤取药液;再加水250ml,煎20分钟,滤取药液。
将两次煎出液合并,即得。
[功能与主治]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用于胃虚气逆,痰浊内阻所致的噫气频作,胃脘痞硬,反胃呕恶,口吐涎沫等症。
第二节汤剂例3 胶艾汤[处方]川芎6g 阿胶(烊化)6g 甘草6g 艾叶9g 白芍12g 干地黄12g[制法] 以上药物,除阿胶,将其余5味置煎器内,加水300ml,煎30分钟,滤取药液。
再加水250ml,煎20分钟,滤取药液。
将两次煎出液合并,置煎器内,加入阿胶,文火加热烊化,即得。
[功能与主治]补血调经,安胎止崩,治血虚寒滞所致的小腹疼痛、崩漏不止,月经过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产后下血,淋漓不断等症。
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合剂●药材用水或者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特点•复方合煎存效,起效快•可大量生产•浓缩与净化,服用量小•可加入矫味剂、防腐剂•不能随证加减•工艺条件要求高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制法●浸提:水或含水乙醇等●净化:水提醇沉、酶解、絮凝澄清剂●浓缩:30~60ml/日,净化后20~40ml/日●分装:加入矫味剂、防腐剂,过滤●灭菌:无菌操作、热压灭菌等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125g 法半夏188g 五味子125g【制法】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 。
法半夏、干姜用70% 乙醇作溶剂,浸渍24 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 ,加入苯甲酸钠3g 与细辛、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玉屏风口服液【处方】黄芪600g 防风200g 白术(炒)200g【制法】以上三味,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黄芪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 小时,第二次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适量乙醇使沉淀,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加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
另取蔗糖400g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及蒸馏后的水溶液,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第四节糖浆剂●糖浆剂●指药材提取物或者芳香物之浓蔗糖水溶液。
●一般含糖量>60%(g/ml)●易发霉、腐败,常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尼泊金类、苯甲酸、山梨酸)●分类●单糖浆:蔗糖近饱和溶液,含糖量85%(g/ml)或64.72 %(g/g)●药用糖浆: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芳香糖浆:芳香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主要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第四节糖浆剂●制备糖浆所用的蔗糖应符合《药典》规定。
●蔗糖在加热时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
●转化糖是葡萄糖和果糖的等分子混合物。
其甜度比蔗糖高,具还原性,可以延缓某些容易氧化药物的变质,较高浓度的转化糖在糖浆中还能防止在低温中析出蔗糖结晶。
●果糖易使制剂的颜色变深暗,微生物在单糖中也比在双糖中容易生长。
第四节糖浆剂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制法●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蒸馏水或中药浸提浓缩液中,加热使溶解,再加入可溶性药物,混合溶解,滤过,从滤器上加适量蒸馏水至规定容量。
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的糖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浆。
●冷溶法:室温下将蔗糖溶解于蒸馏水或含药物的溶液中,待完全溶解后,滤过。
色泽较浅或无色,转化糖较少。
因糖溶解时间较长,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微生物污染.故可用密闭容器或渗硬筒溶解。
●混合法:药物与单糖浆直接混合而制得。
注意药物状态、性质,不易溶的药物要用少量乙醇溶解或甘油稀释或滑石粉助滤。
第四节糖浆剂●质量要求1、制剂应澄清,含有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2、附加剂应符合有关规定,应不影响制品的稳定性,不干扰检验;卫生学检查应符合《药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3、单剂量包装的糖浆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药典》规定●质量问题:长霉发酵和产生沉淀●长霉发酵:生产过程中卫生管理、防腐剂●沉淀:细小颗粒、高分子、热溶冷析、pH变化采取加入乙醇沉淀、热处理冷藏滤过、加表面活性剂增溶、离心分离、超滤等方法研究改进。
第四节糖浆剂单糖浆【处方】蔗糖850g 水适量全量1000ml【制法】取水450ml ,煮沸,加蔗糖,搅拌使溶解;继续加热至100℃,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的热水,使其冷至室温时为1000ml,搅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