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通用1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通用1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通用15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欣赏着两岸漂亮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同学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精美,节奏感强,相宜同学诵读。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3个字,能认识“横折、横折钩”两个笔画和“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漂亮、富庶的地方,萌发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江南是漂亮、富庶的地方,萌发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课课题1.导语:你们都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同学畅所欲言〕同学们知道的真多。

今日,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交通工具。

〔板书:竹排〕2.师介绍竹排。

〔竹排是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带,农民伯伯常用竹排来运输粮食、货物,现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娱乐。

〕3.出示课文插图。

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把书翻到56页,你找一找,竹排在哪?这只小竹排在水里游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漂亮的景色,我们今日来学习一首很美的文章:小小竹排画中游。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精确,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条”中的生字,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小组沟通识字状况,把你的方法告知小组的其他同学。

3.出示生字词语。

〔1〕带拼音:自读、检查读。

强调“中、唱、树”是翘舌音。

“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读时应读第一声。

〔2〕去掉拼音认读。

〔3〕认识新偏旁:木、艹、纟。

树:木字旁。

观测“木”和“木字旁”有什么不同?〔第4笔捺变点〕苗:草字头。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5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理念】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打破单纯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1、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以景入情,____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播放江南美景。

2、师:欣赏完了这么美的风光,你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3、重点指出这是江南的美景。

二、自主选择,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图片:问:图中的小男孩撑着的是什么?什么是竹排?小男孩在干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要有激励,还要有要求,可以这样问:想不想和图中的小男孩一起去看看,不过有个要求,必须把儿歌读熟练了,有信心吗?2、课件出示诗歌: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把儿歌读熟练了?老师也给你提供几种方法,做参考意见。

⑴自己借助拼音把课文拼出来,如果遇到困难,找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帮忙。

⑵也可以四人一小组,每个同学都要读给其他三个人听,让其他同学帮你正音。

⑶如果想要做得更好,那就把课件中红色的字在文中圈出来重点读读,能够做到不看拼音就能把它读给同学听,然后练习读课文。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师巡视指导。

4、师检查学习的结果:⑴找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音。

⑵把课文中的生字,拿出来重点读一读⑶读读词语。

三、质疑解疑中深入理解课文1、生闭上眼睛,搭上竹排,听师配乐朗读课文,和小男孩一起体会江南的美。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一、』”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和相关的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农村瞧一瞧(出示图画),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2、学生看图后自由发言。

(夸一夸看到的景象)师相机提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3、出示课题。

指导读准生字“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文1、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画出来记住字音。

2、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音节。

三拼音节:轻声音节:a.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b.去掉拼音,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

c.开展“小组擂台赛”,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2、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一句。

a.自读第一句,想想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b.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演示电脑课件。

(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c.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

问:如果把“大大的窗、宽宽的门、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换成“大的窗、宽的门、青的瓦、白的墙”,你读了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读后谈体会)过渡:诗人用这么美的词组写出了这些房子很美很宽敞,可见她是多么喜欢这些房子呀!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句呢?d.朗读第一句。

重点指导读好“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大大的窗”。

1、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二句。

a.看图,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b.教师朗读第一、二句,学生闭跟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脑海中层现“绿树成阴,花果飘香”的画面。

c.学生练习朗读。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竹排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水彩绘画技巧,能够用水彩画出竹排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绘画的审美和想象力,锻炼学
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竹排画的绘画技巧及其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掌握水彩画的颜色和画面处理技巧。

三、教学步骤
1.热身(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竹排画的历史和文化背
景,并启发学生思考竹排的意义和价值。

2.演示(20分钟):教师通过影像资料或手绘,向学生展示
竹排画的特点、表现形式和绘画技巧,并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水彩画的颜色运用和画面组成。

3.实践(6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或个人,在教师的指导下,
绘制自己的竹排画。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主题和表达,但要体现竹排画的特色和表现方式。

4.回顾(10分钟):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取优秀的作品进
行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学生对竹排历史和文化的理
解,对水彩画的颜色运用和画面组成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情况。

2.对学生的绘画技法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画面组成和表现
形式上更加自由、生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五、学习总结
通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我们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了解到竹排文化的内涵,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_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_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_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了解中国民谣的流传和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理解和朗读中国民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谣的兴趣,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小小竹排画中游》。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谣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小小竹排画中游歌谣及相关图片。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学生的教材:中国民间故事书和民谣歌曲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首中国民谣音乐,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这首曲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民谣歌曲的旋律平淡、节奏稳定,歌词简单易懂,表达情感较为真挚。

2.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将《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歌谣展示给学生,并告诉学生这是一首中国民谣。

引导学生关注歌谣中的重点词汇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绘画勾勒出教材中的竹排场景。

3.听读训练(20分钟)播放《小小竹排画中游》的音频,让学生跟读歌谣。

然后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对情感和语调的感知。

最后,学生伴着音乐律动,朗读整首歌谣。

4.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中国民谣并轮流朗读给其他同学听,并简单介绍这首歌谣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5.延伸活动(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中国民谣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调。

然后提醒学生,他们可以关注身边是否有类似的民谣故事,可以创作并表演自己的民谣。

6.总结回顾(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就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感受进行口头回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谣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了解到民谣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然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可以增加一些小游戏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中国民谣的魅力。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描绘的竹排游玩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小小竹排画中游》。

2.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古诗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PPT或黑板,展示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2.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竹排游玩的画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询问学生对竹排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古诗:让学生多次朗读《小小竹排画中游》,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句: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词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4. 欣赏意境: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背景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讨论竹排游玩的意义和乐趣。

6. 创作与展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以竹排为主题的画,并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和交流。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古诗的美。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七、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古诗的美。

2.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小小竹排画中游》。

八、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古诗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九、教学准备1. 准备《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PPT或黑板,展示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老师:这是什么?(出示课件)学生:竹排。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好吗?(出示课件)老师:你们看到什么风景。

学生1:小鱼。

学生2:禾苗。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学一首好听的儿歌。

(课件出示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请学生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

老师:小朋友读好了吗?那请学生读给林老师听好吗?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谁能站起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指一生读)老师:他读得怎样?学生:他读得感情不好。

老师:那请你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该生读课文)老师:他读得怎样?学生:非常棒!老师: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小黑板出示,指一生上台领读)老师: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读得怎样?学生:他读得很正确。

老师:给他掌声,说说为何会认识这么多字。

老师:打开课本,请小朋友自由拼读生字。

(学生自读生字,老师巡回指导)老师:谁来找找三点水的字。

学生:江流游。

老师:从三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2:鱼在水里游,所以游是三点水。

老师:你们真能干,掌声鼓励。

老师:说说唱为何是口字旁?学生:唱歌是用嘴巴的。

老师:排为何是提手旁?学生:竹排用手来划。

老师:生字宝宝摘下了帽子,再请小朋友来认一认。

(小黑板出示,学生集体认读)老师:生字宝宝跳到我们的歌里,你们认识吗?(学生自由读诗歌)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把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鸟儿唱,鱼儿游。

老师:为何喜欢这句?学生1:鱼儿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

学生2:小鸟在天上飞快地飞来飞去。

老师:请学生来做做鱼儿游,鸟儿唱的动作。

(学生表演)老师: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学生:高兴。

老师:那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边做动作)老师:还喜欢那一句?学生:禾苗绿油油。

老师:欣赏绿油油的禾苗,(课件出示),你们认为美不美? 学生:真美呀!老师:除了绿油油的禾苗,还有绿油油的什么?学生1:绿油油的树。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竹排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描绘竹排景象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朗读的流畅性与情感表达。

3. 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景象。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竹排、山水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竹排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竹排的特点。

(2)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让学生书写。

3. 朗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全班齐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4. 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的竹排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描绘竹排景象:(1)以小组为单位,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景象。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用所学知识描绘美景。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竹排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描绘竹排景象的语言表达。

八、教学难点:1. 课文朗读的流畅性与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3、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口、日、中”三个字。

认识2个笔画“ 、”和3个偏旁“山、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法设疑法
教材分析: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学情分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描绘了竹排漂流,水乡旖旎,孩童欢快的江南风光,读来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反复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

学生活动:朗读竞赛、“汉字开花”游戏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引导法设疑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

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

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

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说说你自己查到的资料。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

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白茫茫的雾黑糊糊的小屋亮晶晶的星星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

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习题设计: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照样子说几个字。

游江(河)(清)
唱响()()
树()()()
板书设计:3、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木树叶
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