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定义和本质

合集下载

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一、社会需要
在古代社会中,人类面临着很多不可控因素,诸如自然灾害、疾病、
战争等等,这些因素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而宗教
的出现恰恰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安抚人们情绪、减少恐惧和焦虑的作用。

二、灵魂寄托
人类天生富有思考和探究的精神,对于灵魂和超自然力量的探索和寻
找是人类的天性。

许多人将宗教视为灵魂的寄托,这种信仰并不是基
于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的渴望。

三、力量与掌控
宗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力量,宗教领袖或神明的话语具有很大的
影响力,他们可以指导信徒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而信仰者认为宗教可
以带来力量与掌控,可以帮助他们抵抗压力、迷惑和恐惧。

从这个角
度来说,宗教具有一定的安全感。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宗教的本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定义和含义在不同文明和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

但从它的意义来讲,宗教是为了探究灵魂和超自然力量的本质而诞生的,是一种信仰和追求的行为。

宗教同时也是一种组织形式,信仰者通过宗教建立起一套清晰的信仰理念、生活规范和道德标准,建立了一种社区和互助机制。

总的来说,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寻求,也是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和启示。

宗教的出现不仅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探讨和思考。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一、本文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类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以揭示其复杂而神秘的面纱。

宗教是一种涉及信仰、价值和灵性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心理和社会基础。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宇宙和自身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和解答。

在宗教中,人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指引和保护他们,这种力量被视为神的意志或启示。

信仰: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人们必须相信某种超越自身认知的存在,并对其持有敬畏和崇敬的态度。

价值:宗教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与信仰密切相关,它们代表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的看法和理解。

这些价值观念可能包括善良、宽容、平等、公正等。

灵性:宗教还涉及到人们的灵性生活,包括对神灵的崇拜和祈祷,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修行。

理性和经验:许多宗教都强调理性和经验的结合,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信仰和实践。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经被认为是上帝所启示给人类的真理,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理解其中的意义。

辩证和相对主义:有些宗教坚持辩证和相对主义的立场,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和错误,只有相对的理解和解释。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思想相互竞争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思想体系。

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一些宗教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如预言、仪式、符号等。

这些元素旨在传达某种无法用理性解释的信息或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和探索。

本文概述了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宗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因此,对于宗教的研究和讨论应该基于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二、宗教的本质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宗教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源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认同,并通过各种方式(如祈祷、礼拜、诵经等)得以表达。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定义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定义

藏族早期信仰“本教”,藏语“本曲”,俗称黑教。本教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①笃本,即“原始的本教”;②恰本,即“流传的本教”;③觉本,即“改信的 本教”。从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仰佛教,抑制本教以后,本教与佛教 几经斗争,佛教终于占了上风,现在藏族大部分人信仰佛教。
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一神和天国的宗教,发源于中东以色列地区。在人类发展史上,基督教具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纪的欧洲地区)。近代以来,虽然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 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基督教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欧美地区被普遍信仰。
基督教的产生 公元1世纪,基督教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在今日的以色列、巴 勒斯坦和约旦地区所创立,继承了犹太教的《圣经》和许多文 化传统,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它认为人类从始 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并在罪中悲苦受死,只 有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借助耶稣基督,才能获救。耶稣降生 并牺牲自己,救赎人类,标志着上帝与人类重立新约,带来上 帝救世的福音,宣告旧约时代的结束。耶稣在宣道过程中招收 12个使徒,以十字架上的牺牲,为世人赎罪。耶稣死后3天复活, 复活后第40天升天,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开启了持续到今 日的辉煌与发展。
宗教的发展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形 成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人们对残酷的社会现象 感到无能为力。
被剥削的人们在找不到解脱 痛苦的出路时,便把希望寄 托在宗教信仰上,而剥削阶 级则尽量利用和发展宗教来 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 扶植,世界宗教得到长 足发展,并成为某些国 家的国教,至今极大地 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一、宗教:宗教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

宗教的定义和本质

宗教的定义和本质
宗教旳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宗教
一、“宗教”一词旳起源与定义
1、起源:
宗教一词起源于佛教。在佛教中,佛陀 所说为教,诸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 配,合称则为宗派。
宗教另一起源是拉丁文“religare”。 该词有“联络”之意,泛指人与神旳相互 关系。
2、定义:
宗教,一说拉丁语“religare”,意为联 结或再结,即“人与神旳再结”;一说拉 丁语“religio”意为敬神。在汉语中,宗 从“ ”从“示”,意为“宇宙神祇所居 ”(古“祇”字作“示”)宗也有“尊祀 祖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 意。宗教是奉祀神祇、祖先之教。
❖列宁:“宗教是麻醉人民旳鸦片——马克 思旳这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 全部世界观旳基石。”
❖我国学者有两者观点:一种以为马克思和 列宁旳话是对宗教本质旳最精辟旳概括; 一种以为仍没有把宗教与其他有关旳社会 意识区别开来。
❖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但是是支配着 人们日常生活旳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 中旳幻想旳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 间旳力量采用了超人间旳力量旳形 式。”
❖ “宗”旳含义: 祖庙;祖先;宗族;归向、朝见;尊崇;根源、主旨等。 ❖ “教”旳含义: “上施下效”“从学入道”。表达人们对“神道旳信仰”。故“教”
指用神道信仰来教化人民。 ❖ “佛教以佛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旳分配,合称宗教,
指佛教旳教理。”现泛称对神道旳信仰为宗教。
费尔巴哈:宗教是根源于人跟动物旳 本质区别。是人之最初旳而且间接旳自我 意识。
(1)撇开历史旳进程,孤立地观察宗 教情感,并假定出一种抽象旳——孤 立旳——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 能把人旳本质了解为‘类’,了解为 一种内在旳、无声旳、把许多种人纯 粹自然地联络起来旳共同性。”—— 《选集》第1卷,第18页。

第一部分宗教概论.

第一部分宗教概论.

6、中国古代称“宗教”为两个概念。“宗”字由两部分组成,前 者古音读棉,意为“房子、深屋”之意,后者古音读岐,意为“神 祗”。 二字合为宗,意思是“神之家”。“教”的古代意义为“训诲”。因 此,我国学术界传统上把“宗教”释义为“有所宗以为教。” 《辞海》是这样定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 神灵,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 曲、虚幻的反映。 7、现代日本学者金儿晓嗣在《日本人的宗教性》(株式会社新曜社 1998年初版第二次发行本)一书第一章“宗教学与宗教”中,对东方学者 与西方学者的不同宗教定义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种宗教定义的内在 原因。
(3)浮鲁姆(Fram oforiatn)的定义: 宗教是某个集团所共有的,并给予每个信仰者个人构筑了献身的 对象和思考与行动归宿的系统体制。 以上定义限定在传统意义的宗教上面,定义中特别强调宗教的社会 集团共有的价值和其对社会的作用和机能。将神圣的性、终极性和世俗 性都溶合在一起,两者都有类似的地方,这些概念都用行动来规范,对 于定义宗教来说比较抽象。 有一个自然主义者说,一种是为了增进人的生命方面的健康采取特定 的行动,另一种是听别人说因为神的命令的理由也主张采取特定的共同 行动,他们两者虽然动机不同,但是,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终极 性问题。如果按照上述定义的话,两者都是宗教性的。由此看来,上述 宗教的定义这么宽,幅度如此之大,可以说它失去了宗教定义的价值。
第三,宗教反映采取的是“超人间力量”的特殊形式,即神灵或某 种神秘力量、境界的形式,因而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 第四,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正是自然 力量和社会力量支配着人们的命运,人们才将其幻想为神而加以顶礼膜 拜。 同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宗教思想,它集中表现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以及体现这 种信仰的教义和神学理论,能最直接地反映宗教的本质。它包括神、领 会的概念;天命、神迹的观念;对神的存在及灵魂不灭的论证;对神与 人、神与世界关系的阐述;对天国、地狱的描绘;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神学理论体系。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引言:宗教作为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和个人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个人的影响。

一、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指人们对于终极问题的关怀和思考,涉及对神秘力量、神、超自然现象的信仰和崇拜。

宗教的核心是与超越人类生存尺度和能力的存在有关,并试图解释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二、宗教的功能:1.宗教提供人类对存在的解释:宗教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例如:生命的起源、意义和目的。

宗教提供了一种超越人类知识能力的解释,满足了人类信仰神秘力量和超自然现象的需求。

2.宗教提供道德指导:宗教信仰提供一套道德准则和规范,指导人们行为。

宗教教义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

3.宗教促进社会凝聚力:宗教信仰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的信念体系和情感纽带,从而促进社会的凝聚力。

宗教活动和仪式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共同参与的机会,增强了社会团结。

4.宗教满足精神需求:宗教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寻求心灵安抚和慰藉的方式。

宗教仪式、祈祷和冥想等活动有助于人们从日常忧虑和困惑中获得平静和心灵的满足。

5.宗教提供个体认同和安全感:宗教信仰使个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个体提供一种安全感和寄托。

通过宗教的社群性和崇拜活动,个人能够与其他信徒建立互动,使其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

结论:通过对宗教的定义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在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宗教为人们提供意义、道德指导、精神满足、社会凝聚力和个体认同等方面的支持与影响。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宗教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多元且复杂的,因此要保持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存在与表达。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应该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尊重个体信仰的权利。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概要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概要

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 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 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 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 死后祖先不相认。
古代宗教
•古代宗教产生的原因
反对等级(争取平等) 反抗压迫(追求自由) 反对战乱(渴望稳定)
•古代宗教的发展及原因
人民寻求心理寄托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古代宗教的作用
洗涤、平衡、满足人的心灵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润滑剂
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 全国会议暨“科学发 展观与宗教研究”学 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赣州宗教团体踊跃 捐款捐物 帮助受灾 群众渡难关
想一想: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 着宗教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虽然
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宗教仍然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仍然是 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条 件下,宗教的本质依然没变。
信仰
神“安拉”(真主) 释迦牟尼(创始 及其旨意 人) 古兰经 佛经
基本经典 当代流行 地方
亚洲、非洲、西欧、 亚洲 北美
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 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 的世界观。
宗教所崇拜和信仰的对象都是虚假的,不 存在的。宗教所幻想、虚构的一切材料来 源于现实世界,只不过作了歪曲的反映。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 假如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长满 羽毛的。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2、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 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3、当代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产生地点 亚洲西部 上帝、耶稣 信仰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岛 神“安拉” (真主) 古兰经 基本经典 圣 经 大的教派 天主教、东 逊尼派、 正教、新教 什叶派 流行区域 全世界 教徒人数 约15.7亿人 亚洲、非洲、 西欧、北美 约8.51亿人 佛教 公元前6-5世纪 古印度 释迦牟尼 (创始人) 佛 经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亚 洲 约3.05亿人

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导读:对于宗教的意义,自古至今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们都感到给宗教宗教的意义,自古至今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们都感到给宗教下一个确切定义是很困难的,宗教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讲是人们的想象、观念、意愿、情感,另一方面从实践意义上讲是人们的举止、行为、操作、活动。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宗教观念是由宗教二字合并而成。

在中国学术界普遍流行着一种看法,即认为中国古代并无宗教这种概念,中国古代典籍也无宗教一词。

宗教二字合并形成这一特定概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事情,其使用最早见于佛教术语。

如《景德传灯录》十三有(佛)灭度后,委付迦叶,展转相承一人者,此亦盖论当代为宗教主,如土无二王,非得度者唯尔数也之说,《续传灯录》七亦有老宿号神立者,察公倦行役,谓曰:吾位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之句。

佛教所言宗教意指崇奉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教指佛陀所说,宗指佛陀弟子所传,宗乃教之分派,二者合为佛教教理。

宗教一词的现代涵义则源自西文religion,也是外传而来。

为此,中国现代宗教哲学家谢扶雅曾说:今日西方所用Religion一语,与我国所谓宗教者,实大有出入。

惟此译名假道日本而入中国。

最初译此字者,不知何人,其根据自在《易经》圣人以神道设教一句;而宗字之渊源,当为《书经尧典》内之禋于六宗。

是则宗教在我国文字上的意义,不过一神或多神之崇祀而已;既不足以概无神之佛教,及介乎有神无神之间之儒教,亦未能包括宗教的神契经验及伦理行为。

若求中国辞书中足与Religion 相当之名,惟道字勉可充数。

道兼涵体用两面,Religion 亦具宗旨及方法两面;道可以完全表示个人与宇宙本体之嘘吸关系,同时亦不遗落个人对于社会之活动及适应。

对于宗教一词的内涵和渊源姑且不论,我并不同意中国古代无宗教概念之说。

中国古代曾有各种形式的宗教存在,这乃是历史事实。

认为人们在有宗教存在的情况下而无宗教概念是说不过去的。

无论是用神、道,还是用宗、教来表达,中国古人确实是有着其宗教概念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宗教
一、“宗教”一词的来源与定义
1、来源:
宗教一词来源于佛教。在佛教中,佛陀 所说为教,诸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 派,合称则为宗派。
宗教另一来源是拉丁文“religare”。 该词有“联系”之意,泛指人与神的相互 关系。
2、定义:
宗教,一说拉丁语“religare”,意为联 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再结”;一说拉 丁语“religio”意为敬神。在汉语中,宗 从“ ”从“示”,意为“宇宙神祇所居” (古“祇”字作“示”)宗也有“尊祀祖 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意。 宗教是奉祀神祇、祖先之教。
克利:人与上帝的交通与契合。“就 是舍己从天,尽量地把自己引使向上。”
铁德尔:不可能给宗教下定义。“宗来自教是使人感奋的一种信仰,是灵性上的一 种探险,能辅助个人发展到他的最高点。”
❖宗教人类学:对各种神圣物的信仰和 崇拜。
❖宗教社会学:主张以社会为中心来规 定宗教。
❖宗教心理学:主张从信仰者的主观感 受、宗教体验、宗教情感为中心来定 义宗教。
❖总之,任何宗教都是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的产物。人们根据他们所生存的 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生产关系及生 活方式创造出神、上帝以及各种各样 的宗教。因此,宗教的本质就是特定 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 教情感,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 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 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 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选集》第1卷,第18页。
❖马克思:“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 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 种只是在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本质,这个 本质作为某种异物与人们对立着。这决不 是又可以用其他概念,用‘自我意识’以 及诸如此类的胡言乱语来解释的,而是应 该用一向存在的生产和交往的方式来解释 的。”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在宗教里神人关系是最核心的问题。
宗教很多,但就神人关系来看,基本都 处在这样的状况:人的能力有限,神 则全智全能,神创造了人,人则匍匐 于神灵之下,信仰神,崇拜神。
❖费尔巴哈:“信仰者对上帝的关系其实就 是对他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人创造了神, 人把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异化为神,然后 再对这个异化物顶礼膜拜,通过它来统治 人自身。宗教的本质不在上帝,而在人自 身,人的本质就是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马克思:“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 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 感觉。”“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 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世 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世 界。”“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 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 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 教是人民的鸦片。”
❖ “宗”的含义: 祖庙;祖先;宗族;归向、朝见;尊崇;本源、主旨等。 ❖ “教”的含义: “上施下效”“从学入道”。表示人们对“神道的信仰”。故“教”
指用神道信仰来教化人民。 ❖ “佛教以佛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
指佛教的教理。”现泛称对神道的信仰为宗教。
费尔巴哈:宗教是根源于人跟动物的 本质区别。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 意识。
❖马克思:费尔巴哈的人是自然的、抽象的、 一般的人,从而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走 进了死胡同,并把人本学宗教观逐步引向 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 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 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列宁:“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 思的这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 全部世界观的基石。”
❖我国学者有两者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和 列宁的话是对宗教本质的最精辟的概括; 一种认为仍没有把宗教与其他有关的社会 意识区别开来。
❖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 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 中的幻想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 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