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温记录表

合集下载

育儿说: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育儿说: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导读: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呢?一般来说,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

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

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人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

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炎热天气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

寒冷天气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些。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

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婴儿体温37.5度正常吗?每个人一天之内的体温会随着身体和生活状况而改变。

进食、活动后体温会有轻度升高,且活动量与体温升高呈正相关。

为了了解本身体温状况,建议测量基础体温。

1、对新生儿来说,体温不超过37.5℃都是正常的。

由于新生儿包括大脑在内的脏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体温能力有限,稍裹多些,体温会升高,有时可达38℃。

体温“稍高”应与基础体温相比才有意义。

所以,平时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基础体温(安静状况下的体温),年龄越小,基础体温相对偏高。

2、基础体温指的是清晨睡醒,还未起床活动前的体温。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病情观察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病情观察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病情观察常用的小儿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及其病情观察意义。

1.体温测量小儿体温通常通过腋下测量。

在测量前,可以先用酒精擦拭干净,在加热的温度计底端放置一层透明保护套,并要求患儿尽量放松。

将温度计插入腋窝下1.5-2cm处,使其与体表接触完全,保持2-3分钟后取出,记录体温。

正常小儿体温在36.5-37.5℃之间,有时可稍高于37.5℃。

如果体温超过37.5℃,可能表明患儿有发热,可能是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

反之,如果体温低于36.5℃,可能表明患儿体温过低,可能是身体循环不良、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2.呼吸频率测量测量呼吸频率时,需密切观察患儿的胸部和腹部运动。

可以通过观察患儿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来计算呼吸频率。

0-1岁婴儿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0-60次,1-3岁幼儿为每分钟20-30次,3-6岁儿童为每分钟15-25次。

如果呼吸频率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儿有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问题,或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3.心率测量测量小儿的心率需要使用心电图设备或听诊器。

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区域的心音,每分钟记录心脏搏动的次数。

新生儿的心率通常在120-160次/分钟之间,1-2岁儿童为每分钟80-120次,2-6岁儿童为每分钟70-110次。

如果心率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儿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4.血压测量小儿血压的测量需要使用适合儿童的袖带和血压计。

袖带应当正确包裹在上臂,通常测量位置约在肱动脉水平。

0-1岁婴儿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70-95mmHg,舒张压40-65mmHg;1-3岁幼儿为收缩压80-110mmHg,舒张压50-75mmHg;3-6岁儿童为收缩压95-110mmHg,舒张压60-75mmHg。

血压的异常可能表明患儿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等问题。

除了测量生命体征,病情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温单的书写要求

体温单的书写要求
7.温箱保暖的患儿应在呼吸栏内填写箱温(每隔4小 时填写一次)。
8.采用“人工低温”的病人,体温单上记录实际所 测得的体温,而不是写“体温不升”。
体温绘制
9.如同时采用多种降温方式,体温单上只记录其中一种物理 降温方式,其它的方法在护理记录单上做详细记录。 10.患者如外出拒测或因外出进行诊疗活动以及请假而未测体 温 , 在 34----35℃ 之 间 用 蓝 笔 写 “ 拒 测 ” 、 “ 请 假 ” 、 “ 外 出”,前后两次体温断开不连;患者请假离院,要履行相应 的请假手续,护士方可在体温单上注明“请假”,患者未经 批准,私自外出,应在相应时间栏内写明“外出”,护理记 录单上记录离院及返院时间,病人请假或外出,在其返院回 病房时立即补测体温、脉搏、呼吸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其前 后体温、脉搏不相连。
体温绘制
4.如果在两个时间段之间病人发热,所测体温记 录在两个时间段的纵格线上,腋温用X表示,降 温体温以红圈记录在同一纵格线,以红虚线与 降温前的体温相连。
5.使用温箱保暖、降温毯、降温机应在35℃以下 用蓝笔填写,格式同使用“呼吸机”记录字样 。
体温绘制
6.体温低于35℃,则在35℃线以下用蓝笔填写“体 温不升”,前后体温不连线,(新生儿按实际所 测得的体温填写)。
T、P、R、BP测量常规
3.7岁以下儿童免测P,R,BP,7岁以上测P, 14岁以上测BP(特殊情况除外),新生儿每周 测体重2次,每周更换体温单时需增加年龄7天。 4.转科病人,接收科室应常规做“四查”(T、 P、R、BP)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如果体温单 填写“转入”的时间段内有监测数字填写,应将 “四查”的数据记录于护理记录。
体温绘制
1. 体 温 用 蓝 笔 绘 制 , 腋 温 — 蓝 叉 ( X ) , 肛 温 — 蓝 圈 (O),口温—蓝点(●)。 2.每小格=0.2℃,相邻两次体温用蓝笔相连,若体温在 粗线上不必连线。 3.高热降温:30分钟后测体温并以红圆圈记录在同一 纵格,以红虚线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用蓝笔在35℃ 以下记录其物理降温措施(温箱保暖同样记录),下 次体温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如高热经多次降温措施 后仍持续不降,受体温记录空间的限制,须将体温变 化及处理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新生儿体温的调节

新生儿体温的调节
新生儿体温的调节
掌握要点
体温的测量方法及正常体温值 箱温的使用、注意要点 新生儿降温及复温的原则
胎龄 足月儿:37~42 周 早产儿:< 37 周
体重 低出生体重: < 2500 g 极低出生体重: < 1500 g 超低出生体重:
晚期早产儿:34~36 周
中期早产儿:32~33 周 极早早产儿:28~31 周

低热 —— 37.5~37.9℃ 中等热 —— 38.0~38.9℃ 高热 —— 39.0~40.9℃ 超高热 —— 41℃以上
体温表
水银体温表 电子体温表
可弃式体温表
最常用、最普能的体温计
有口表、肛表、腋表
感温胶片
体温表的消毒与检查

消毒
消毒剂----84液、过氧乙酸、碘伏 方法 -----患者单独用体温表 -----集体用体温表 5分钟→清水→擦干→30分钟→清水→擦干备用
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1)新生儿应放臵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朝 南区域,室内最好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 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足月儿在穿衣、 盖被的情况下,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 度在55—65%。 2)除保持适宜的室温外,新生儿出生后就应 注意保暖,应用温暖的消毒巾擦干身上的羊水, 并放入暖包。对体温过低者可采用不同的保暖 措施,例如用热水袋、添加包被、头戴绒布帽、 母体胸前怀抱和母亲“袋鼠”怀抱保暖等,有 条件的可臵于暖箱中。
37.0℃ 36.5℃ 37.5℃
体温的意义
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 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般不超过0.5-1.0 ℃。新生儿.儿童>成年> 老年,女性>男性清晨2—6时最低,13—18时 最高。

医务人员开学前14天体温监测记录表

医务人员开学前14天体温监测记录表

医务人员开学前14天体温监测记录表
目的
该记录表旨在监测医务人员开学前14天的体温变化,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符合返校要求,并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使用方法
医务人员应该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和记录体温,并填写以下记录表格。

请注意,体温应在同一时间测量以确保准确性。

注意事项
- 测量体温时,使用标准温度计,并确保测量环境安静和舒适。

- 如果体温超过37.3℃,请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指示采取
进一步措施。

- 如出现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
请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寻求医疗协助。

免责声明
本记录表仅作为医务人员健康监测的参考工具,并不能替代医
疗诊断。

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的意见。

请将每天的测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并妥善保存记录。

谢谢您
的合作!。

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早产儿皮肤特点: 皮肤营养差 脂肪和锌是保持皮肤完整性及皮 肤健康的重要营养成分 妊娠后三个月储存于胎儿体内
18
皮肤护理
早产儿皮肤损伤的因素: CPAP辅助呼吸 呼吸机辅助呼吸 心电监护、温度探头、血样探头 的使用 血管收缩药、静脉营养的使用
19
皮肤护理
预防早产儿皮肤损伤的措施:
1.尽量减少胶布的使用 使用具有般透明膜特性敷料(3M 敷料)固定PICC导管、留置针、中 心静脉导管、鼻导管、胃管
31-40 32 70
27
控制不显性失水
使用双壁暖箱
提高周围环境温度
使用皮肤保湿剂,如赛 肤润
28
发展性照顾
使患儿所处的环境与子宫尽量相同 帮助患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环境
29
发展性照顾
噪声对新生儿的影响:
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 心动过速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惊厥 颅内出血 影响智力发育
1997年美国儿科学会环境健康委员 会建议NICU最安全的声音水平为
32
发展性照顾—袋鼠式护理
33
小结
精心 护理
关注 细节
提高早产儿护理 质量
与时 俱进
34
我科26周01床陈果梅毛毛
35
36
37
脐静脉导管与PICC导管联合应用
38
39
40
谢谢观看
41
15
皮肤护理
早产儿皮肤特点: 真皮与表皮的链接欠紧密 胶原纤维数量少→表皮与真皮 的链接欠紧密 揭胶布时容易受伤,甚至皮肤剥 脱,出现水疱
16
皮肤护理
早产儿皮肤特点: 真皮的不稳定性 胶原在妊娠后三个月积沉于真皮层并防止水分滞 留于真皮层 真皮层缺乏胶原,弹力纤维也较少,容易出现水 肿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
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热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火炉)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 对流(convection):仅次丁辐射,是传导失热一种特殊方式,吸入较冷空气,被呼吸系统加温属于此方
式。(通过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传热的现象)
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
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或发热的临床表现
(1)低体温:(hypothermia)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C,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36.0~36.4C;中度 :32.0~35.9'C;重度:低于32C。体温过低可以是生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胎龄儿.此外严重感染、严重先天畸形、接受长时间的复苏治疗、手术(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和输入较大量 未加温的液体等均是出现低体温的高危因素。 低体温不仅导致硬肿症,并可使体内重要脏器受累。 如低温使代谢 率增加,大量糖原被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进ー步发展可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增 加心脏后负荷及耗氧.患儿可有心动过速表现,时间过长可致心肌损害等,可降凝血酶的酶动力学活性,影响血小板 的形态和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出血机会;体温每下降1℃可使pH增加0.016,重度的低体温可导致肺出血 和DIC,甚至休克、死亡。 低体温在影响患儿的新陈代谢同时也降低脑细胞的耗能和无氧酵解.临床工正是借此机 制运用亚低温技术而来治疗中、重度偏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并显示出对脑功能保护的良好趋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
(1)温度感受器: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即游离的神经末梢)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即神经元), 并有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之分。外周温度感受器:包括体表(皮肤、黏膜)和深部(主要是 腹腔腔壁、腹腔内脏和上腹部及胸腔大静脉)的温度感受器。 当局部温度降低时冷感受 器兴奋;反之,热感受器兴奋。这些感受器基本上以冷感受器占优势,以感受冷刺激为多, 即主要预防低体温。中枢性温度感受器: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亦 可有热、冷敏感神经元之分,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以热敏感神经元的数量占优势。

新生儿低体温护理查房

新生儿低体温护理查房
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的评估与监测
新生儿低体温的评估与监测
如何评估体温
使用电子体温计在腋下、直肠或耳道准确测 量新生儿体温。
建议定期监测体温,特别是在出生后24小时 内。
新生儿低体温的评估与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 颜色等。
异常指标需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谢谢观看
新生儿低体温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新生儿低体温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新生儿低体温的评估与监测 3. 新生儿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4. 新生儿低体温的预防策略 5. 低体温护理的团队合作
新生儿低体温的定义及重要性
新生儿低体温的定义及重要性
什么是新生儿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是指新生儿体温低于36.5°C,可能 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低体温可能引发代谢紊乱、呼吸困难和免疫力下 降等并发症。
新生儿低体温的定义及重要性
为什么关注低体温
低体温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新生儿的生 存和健康至关重要。
及时识别和管理低体温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发生率。
新生儿低体温的定义及重要性 新生儿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影响新生儿体温的因素包括出生体重、环境温度 和护理措施等。
喂养管理
确保新生儿定时进食,提供足够的热量支持体温 维持。
母乳喂养优先,母乳中的抗体有助于提高新生儿 的免疫力。
新生儿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环境管理
保持病房温暖,适宜的室温应在24-26°C之间。
定期检查环境温度,确保无冷空气流入。
新生儿低体温的预防策略
新生儿低体温的预防策略
母婴接触
鼓励母婴皮肤接触,促进温度传递和亲密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