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精选ppt
19
①生命力强 ②源远流长 ③务实性强 ④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文化生
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徽派版画是明代中
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雕刻技艺容纳多种技艺,是徽文
化中的一绝,说明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C。
【答案】 C
精选ppt
20
命题点2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金题对点练 2】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 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 世。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唯我独尊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体现时代,摒弃传统
15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奋斗密切相关。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精选ppt
5
K 考点突破 盲点清除
析考点 除盲点 练透命题点
精选ppt
6
核心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1.是什么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汉字与史书典 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精选ppt
7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 征。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 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轮复习课件: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

注解:24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末4千多
年的历史。
■关键词对比:标志
你熟悉吗?
●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40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 志。P30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P64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P67
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
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
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B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5.(2015年江苏政治19)大型原生态歌舞 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 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 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 这说明
易错提示: 1、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 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6、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7、地理环境决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8、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引,趋于同一
(3)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但不是唯一见证。
(4)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 书学典籍的延续”。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 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 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高考选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与自觉
当代中华文化强调文化自信和自觉,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04 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概述
01
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和特点,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
重要地位。
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
02
展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王羲之、颜真卿、
将自身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
03Βιβλιοθήκη 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在当代世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
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
重要意义。
02 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
儒家思想
01
02
03
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关爱和尊重,提倡仁爱 之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 谐。
柳公权等,并分析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书法技艺与审美
03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艺,如笔法、墨法、章法等,以及书法的审
美标准和鉴赏方法。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概述
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流派和特点,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展示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顾恺之、张择端、徐悲 鸿等,并分析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教育体系的建立
古代中华文化注重教育,通过私塾、书院等教育机构传授 儒家经典,培养了一代代的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
文化艺术的发展
古代中华文化在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方面取得了卓 越成就,这些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 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近现代中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当代中华文化强调文化自信和自觉,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04 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概述
01
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和特点,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
重要地位。
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
02
展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王羲之、颜真卿、
将自身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
03Βιβλιοθήκη 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在当代世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
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
重要意义。
02 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
儒家思想
01
02
03
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关爱和尊重,提倡仁爱 之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 谐。
柳公权等,并分析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书法技艺与审美
03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艺,如笔法、墨法、章法等,以及书法的审
美标准和鉴赏方法。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概述
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流派和特点,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展示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顾恺之、张择端、徐悲 鸿等,并分析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教育体系的建立
古代中华文化注重教育,通过私塾、书院等教育机构传授 儒家经典,培养了一代代的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
文化艺术的发展
古代中华文化在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方面取得了卓 越成就,这些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 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近现代中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三维人教版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41张)(江苏专用)

[演练冲关]
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 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增强人们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 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 要的文化传播媒介, 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 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备考关注]—————————————————
从江苏卷对本考点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 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立足 文化发展,具体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
[知能清障]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解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的基础”,说明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 自己”,表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A 项符合题 意。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不是集中体现,D 项不选。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A
2.(2015· 江苏高考· 节选)材料一
解析: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 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着眼点应围绕“汉字”展开,所以我 们首先要明确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处理好这一 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有 利于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其次要结合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要联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 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这一作用进行分析, 突出汉字对中华文化 交流和传播的意义。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复习精品课件:必修3.3.1我们的中华文化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文化发展的源泉 等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 精神的核心,故①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力量源 泉,故排除②。这些“中国元素”极具传统特色,说明中华文 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故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应选D。 答案:D
清除盲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3.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5.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 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
6.澳门多元文化并存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 ) 7.中华文化一脉相传,指的是没有融入外来文化。( ) 8.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过程中, 会渐趋同一、融合统一、特色消失。( ) 9.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 其个性。( ) 10.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 )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基础知识· 自主排查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汉 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 字 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 书 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 典 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籍
提示: 1.×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 收并蓄。 2.×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 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 要标志。 3.×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是 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4.×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 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热考点探究
命题揭秘
热考点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 1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
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
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解析 答案
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 ④文化创新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和民族之骄傲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材料主要体现了唐明两个朝代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①③符合
失分点剖析
失分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提醒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角度 度来说的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 博大精深 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 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 的特征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表明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
的文化竞技活动”,表明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解析
D.源远流长 √
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
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排除; A、B两项不符合题意。
解析
答案
失分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提醒 特色。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我们的中华文化

固 要肃立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恭祭孔子诞辰。这显示出( ) 聚
根
热
源
A.传统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点
基
权
础 回
B.儒家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威 预
扣
测
C.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切
【解析】 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共同祭孔,
脉
课
搏 考
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
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切
脉
课
搏
时
考
提
点
升
通
练
关
菜单
高三总复习·思想政治
固
知识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聚
根
热
源
点
基 础
[基础梳理]
权 威
回
预
扣
测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切
(2)汉字、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
脉
课
搏 证。
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切
A.①②
B.②③
脉
课
搏 考
C.①④
D.③④
时 提
点
升
通
练
关
菜单
高三总复习·思想政治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固
聚
根 源
共同构成丰厚广博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
热 点
基
权
础 回
化的丰富色彩,因此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代
2019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第三单元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
断;二是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的具体表现:如考查中华文化的 区域性、民族性等。
理清脉络· 循纲忆知
透析核心· 互动探究
矫正易错· 走出误区
链接热点· 解读信息
命题点一
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预测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
【典例1】 [2015· 江苏卷,37(1)]材料一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
中华文化
民族特性
求同存异 各民族文化 自身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理清脉络· 循纲忆知 透析核心· 互动探究 矫正易错· 走出误区 链接热点· 解读信息
核心提示 1.一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2.两个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两个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4.三个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必背术语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 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理清脉络· 循纲忆知 透析核心· 互动探究 矫正易错· 走出误区 链接热点· 解读信息
角度 区 别 侧重 点
关注 见证
联系
3年考情速查 2015· 福建卷,30、山东卷,
命题揭秘预测 主要以选择题形式,一是考查中
31、广东卷,31、江苏卷,
37; 2014· 山东卷,24; 2013· 新课标Ⅱ卷,19、安徽 卷,9
[重 难 突 破 ] 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讲 上讲的 的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 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 为独特性、区域性、民 亡而言 族性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 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 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 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观注,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 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 华”。这一档节目圈粉无数,是因为(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②古诗词能浸润人们的心灵并激发向上的力量 未体现激发力量 ③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文化遗产 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 文化传承 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 现时代性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 文化交流 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 文化发展的 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 主体 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特别提醒
(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巨大作用; ②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学典籍的延续”。 ①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 (汉字和史书典 籍的作用略)。 ②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 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 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019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时政热点】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
【术语提炼】
【新题预测】 1、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从古人 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 ) 主要手段 A.大众传媒 电视节目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建筑 D.中国古诗词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可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等角度思考解答
【考纲解读】
【备考建议】
通过对近年来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从知识考查上看,课标全国 卷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 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查在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具体事例或材料,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 (2)结合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两岸文化交流阐述各族人民对中华 文化的认同。 (3)以“一带一路”等时政内容或文化领域的微观热点为背景,考查中 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1.古代辉煌的历程
历史时期 殷周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
考点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影响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其中宋明理 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汉字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作用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 意义 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 特点 人民所通用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 见证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 界所仅有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 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3)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加强文化创新;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他 国优秀文明成果。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 相处、完善结合、融入、借鉴等。
5.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 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 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
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
艺术、科技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 了宋明理学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
宋元明 明清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独特性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 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区域性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
民族性
2、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 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 的中华文化。 (2)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 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 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