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思考题标准答案2
金属学原理思考题

“金属学原理”思考题第一章金属材料的结构及结构缺陷1.1 根据钢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间隙的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1.2 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1.3 室温下纯铁的点阵常数为0.286nm,原子量为55.84,求纯铁的密度。
1.4 实验测定:在912℃时γ-Fe的点阵常数为0.3633nm,α-Fe的点阵常数为0.2892nm。
当由γ-Fe转变为α-Fe时,试求其体积膨胀。
1.5 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铁和铜的原子数。
1.6 实验测出金属镁的密度为1.74g/cm3,求它的晶胞体积。
1.7 设如图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设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于滑移面各边平行,其柏氏矢量b∥AB。
(1)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
(2)欲使位错环沿滑移面向外运动,必须在晶体上施加怎样的应力?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3)该位错环运动出晶体后,晶体外形如何变化?1.8 设如图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晶体中有一位错线fed ,de 段在滑移面上并平行于AB ,ef 段垂直于滑移面,位错的柏氏矢量与de 平行而与ef 垂直。
(1)欲使de 段位错线在ABCD 滑移面上运动,应对晶体施加怎样的应力?(2)在上述应力作用下de 段位错线如何运动?晶体外形如何变化?(3)同样的应力对ef 段位错线有何影响?1.9 在如图所示面心立方晶体的(111)滑移面上有两条弯折的位错线OS 和O ˊS ˊ,其中O ˊS ˊ位错的台阶垂直于(111),它们的柏氏矢量方向和位错线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绪论、第一章、第二章1.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前者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好,后者硬度低、熔点低、稳定性差。
2.何为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热硬性?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有哪些影响?答: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回火脆性:在200-350℃之间和450-650℃之间回火,冲击吸收能量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热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①Ni、Mn影响很小,②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马氏体分解,提高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抑制C和合金元素扩散。
③Si比较特殊:小于300℃时强烈延缓马氏体分解,3.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凡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凡是封闭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等?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组织的含碳量降低,这样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不足2%时就可以出现共晶莱氏体。
S点左移:钢中含碳量小于0.77%时,就会变为过共析钢而析出二次渗碳体。
4.根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和回火脆性等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1)淬透性:40CrNiMo 〉40CrMn 〉 40CrNi 〉 40Cr2)回火稳定性:40CrNiMo 〉40CrNi 〉 40CrMn 〉 40Cr3)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40CrMn 〉 40Cr 〉 40CrNi 〉 40CrNiMo4)韧性:40CrNiMo 〉40CrNi 〉40Cr〉40CrMn (Mn少量时细化组织)5)回火脆性: 40CrMn 〉40CrNi> 40Cr 〉40CrNiMo5.怎样理解“合金钢与碳钢的强度性能差异,主要不在于合金元素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合金元素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

9)二次淬火 10)回火脆性 11)贝氏体淬透性 12)微量元素
1-2合金元素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1-3 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1-4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4-12高碳、高铬工具钢耐磨性好的原因何在?抗氧化的原因为什么?
4-13Cr12MoV钢的一次硬化法和二次硬化法的含义是什么?
4-14热作模具钢的性能要求与冷作模具钢有何不同?具体针对硬度、组织类型上,有何不同?
4-15热作模具钢回火温度为什么要高?其组织类型有哪些?
第五章 不锈耐酸钢
5-1名词解释:1)晶间腐蚀2)应力腐蚀3)n/8规律4)点腐蚀
1-11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影响?
1-12如何利用合金元素来消除或预防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
1-13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
1-14钢有哪些强化机制?
1-15 如何提高钢的韧性?
1-16 为什么要提高钢的淬透性?如何提高?
第二章 工程结构钢
2-1对工程结构钢的基本性能要求是什么?
2-2合金元素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考虑采用低碳?
2-3什么是微合金钢?微合金元素在微合金钢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2-4 V、Nb、Ti这三种微合金元素在低碳(微)合金工程结构钢中,作用有何不同?
2-5 针状铁素体钢的合金化、组织和性能特点?
2-6低碳贝氏体钢的合金化有何特点
2-7低碳贝氏体钢的合金化有何特点?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
金属学思考题

材料科学基础思考题(纯金属的晶体结构部分)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组织、结构、金属材料、材料科学、空间点阵、晶胞、晶格常数、晶带、致密度、配位数、同素异构转变。
2、说明布拉菲点阵的立方晶系无底心立方点阵的原因。
3、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绘出{110}所包含的晶面。
4、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绘出下列晶面和晶向:(123)、5、说明下列晶面是否属于同一晶带,若是则指出晶带轴的方向。
6、计算面心立方点阵中(110)晶面的面间距以及原子面密度。
7、计算体心立方点阵中(111)晶面的面间距以及原子面密度。
8、在六方晶胞中绘出(1121)和 [1 1 2 3]。
9、熟记fcc 、bcc 、hcp 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典型元素。
10、面心立方点阵和密排六方点阵配位数和致密度相同,为什么具有不同的原子排列。
11、面心立方结构间隙的类型、大小、数量如何。
12、体心立方结构间隙的类型、大小、数量如何。
材料科学基础思考题(纯金属的结晶部分)1、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c 与其体积V 之间的关系式为:△Gc =V △G B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Gc 和a 的关系。
为什么形成 [112]、[11 1]、[ 1 1 0] (112) (110) (110)、(3 11)、(13 2)立方体晶核的△Gc 比球形晶核要大?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4、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5、形核需要哪些条件。
6、论述晶体长大机理;说明晶体成长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7、简述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
8、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什么措施?其基本原理如何。
9、对比说明金属与非金属结晶动力学综合曲线的区别。
10、能否说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大。
11、指出下列各题错误之处,并改正之。
(1)所谓临界晶核,就是体系自由能的减少完全补偿表面自由能增加时的晶胚大小。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绪论、第一章、第二章1.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前者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好,后者硬度低、熔点低、稳定性差。
2.何为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热硬性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有哪些影响答: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回火脆性:在200-350℃之间和450-650℃之间回火,冲击吸收能量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显着下降的现象热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①Ni、Mn影响很小,②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马氏体分解,提高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抑制C和合金元素扩散。
③Si比较特殊:小于300℃时强烈延缓马氏体分解,3.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凡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凡是封闭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等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组织的含碳量降低,这样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不足2%时就可以出现共晶莱氏体。
S点左移:钢中含碳量小于%时,就会变为过共析钢而析出二次渗碳体。
4.根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和回火脆性等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1)淬透性:40CrNiMo 〉40CrMn 〉 40CrNi 〉 40Cr2)回火稳定性:40CrNiMo 〉40CrNi 〉 40CrMn 〉 40Cr3)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40CrMn 〉 40Cr 〉 40CrNi 〉 40CrNiMo4)韧性:40CrNiMo 〉40CrNi 〉40Cr〉40CrMn (Mn少量时细化组织)5)回火脆性: 40CrMn 〉40CrNi> 40Cr 〉40CrNiMo5.怎样理解“合金钢与碳钢的强度性能差异,主要不在于合金元素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合金元素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料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料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1.名词解释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常用M来表示)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 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 Mn, Ni, Co, C, N, Cu;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
如:V,Nb, Ti 等。
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钢中的Cr:ε-Fe x C→Fe3C→(Fe, Cr)3C→(Cr, Fe)7C3→(Cr, Fe)23C6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
如 V,Nb, Ti等都属于此类型。
2.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答: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Cu能在α-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V、Cr;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Mn、Co、Ni 3.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扩大γ相区:使A3降低,A4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a.开启γ相区:Mn, Ni, Co 与γ-Fe无限互溶.b.扩大γ相区:有C,N,Cu等。
如Fe-C相图,形成的扩大的γ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
(2)缩小γ相区:使A3升高,A4降低。
金属工艺学第三章(金属材料)思考题答案

《金属工艺学》 第三章 金属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 碳钢中的常存元素有哪些?在钢中起什么作用? 答:碳钢中的常存元素有:主要元素是 C,其余有 Si、Mn、P S、O、H、N。 Si、Mn 是有益元素,含量不多时对钢的性能影响不大。 P、S 是有害元素,严重影响性能,P 造成“冷脆” 造成“热 ,S 脆” 。 O、H、N 是有害元素,严重影响性能,使钢的塑性、韧度和疲 劳强度急剧降低,严重时造成裂纹、脆断。 2.现在 Q195、Q235B、Q255B 三种碳素钢,分别用于制造铁钉、 铆钉、高强度销钉,如何合理选材? 答:Q195 用于制造铁钉;Q235B 用于制造铆钉;Q255B 用于制造 高强度销钉。 3.现有 08F、45、65 三种优质碳素结构钢,欲制造仪表板、汽车 弹簧、变速箱传动轴等零件,如何选材? 答:08F 用作制造仪表板;45 用作制造变速箱传动轴;65 用作 制造汽车弹簧。 4.ZG25、ZG200-400 表示什么意义? 答:ZG25 表示含碳量为 0.25 的铸造碳钢;ZG200-400 表示曲服 点是 200MPa,抗拉强度是 400Mpa 的铸造碳素钢。 5.合金钢中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哪些?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合金钢中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Mn、Si、Cr、Ni、Mo、W、 Ti、B、Al、Nb、Zr 等。主要作用有: (1)强化作用。 (2) 稳定组织、细化晶粒。 (3)提高淬透性。 (4)提高抗氧化和 耐蚀能力。 6.为什么合金钢的淬透性比碳钢高? 答:除钴以外的合金元素都能溶如奥氏体,并增加过冷奥氏体 的稳定性,使合金钢能在较低的冷却速度下获得马氏体,也就 ti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教 学 过
NeiJi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金属学材料学课后习题答案全

1-1. 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是有害的答:S容易和Fe结合形成熔点为989℃的FeS相,会使钢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热脆性;P与Fe结合形成硬脆的Fe3P相,使钢在冷变形加工过程中产生冷脆性。
1-2. 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简单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高、熔点较高、稳定性较好;复杂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低、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1-3. 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答:①当r C/r M>时,形成复杂点阵结构;当r C/r M<时,形成简单点阵结构;②相似者相溶:完全互溶:原子尺寸、电化学因素均相似;有限溶解:一般K都能溶解其它元素,形成复合碳化物。
③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
④N M/N C比值决定了碳化物类型⑤碳化物稳定性越好,溶解越难,析出难越,聚集长大也越难。
1-4. 合金元素对Fe –Fe3C 相图的S、E 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凡是扩大γ相区的元素均使 S、E点向左下方移动;凡是封闭γ相区的元素均使S、E 点向左上方移动。
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量减少; 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少。
1-19. 试解释40Cr13已属于过共析钢,而Cr12钢中已经出现共晶组织,属于莱氏体钢。
答:①因为Cr属于封闭y相区的元素,使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量减小,所以钢中含有Cr12%时,共析碳量小于%,所以含%C、13%Cr 的40Cr13不锈钢就属于过共析钢。
②Cr使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小。
在Fe-C相图中,E点是钢和铁的分界线,在碳钢中是不存在莱氏体组织的。
但是如果加入了12%的Cr,尽管含碳量只有2%左右,钢中却已经出现了莱氏体组织。
1-21. 什么叫钢的内吸附现象其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答:合金元素溶入基体后,与晶体缺陷产生交互作用,使这些合金元素发生偏聚或内吸附,使偏聚元素在缺陷处的浓度大于基体中的平均浓度,这种现象称为内吸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绪论、第一章、第二章1.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前者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好,后者硬度低、熔点低、稳定性差。
2.何为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热硬性?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有哪些影响?答: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回火脆性:在200-350℃之间和450-650℃之间回火,冲击吸收能量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热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①Ni、Mn影响很小,②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马氏体分解,提高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抑制C和合金元素扩散。
③Si比较特殊:小于300℃时强烈延缓马氏体分解,3.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凡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凡是封闭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等?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组织的含碳量降低,这样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不足2%时就可以出现共晶莱氏体。
S点左移:钢中含碳量小于0.77%时,就会变为过共析钢而析出二次渗碳体。
4.根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和回火脆性等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1)淬透性:40CrNiMo 〉40CrMn 〉 40CrNi 〉 40Cr2)回火稳定性:40CrNiMo 〉40CrNi 〉 40CrMn 〉 40Cr3)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40CrMn 〉 40Cr 〉 40CrNi 〉 40CrNiMo4)韧性:40CrNiMo 〉40CrNi 〉40Cr〉40CrMn (Mn少量时细化组织)5)回火脆性: 40CrMn 〉40CrNi> 40Cr 〉40CrNiMo5.怎样理解“合金钢与碳钢的强度性能差异,主要不在于合金元素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合金元素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并且合金元素的良好作用,只有在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从强化机理和相变过程来分析(不是单一的合金元素作用)合金元素除了通过强化铁素体,从而提高退火态钢的强度外,还通过合金化降低共析点,相对提高珠光体的数量使其强度提高。
其次合金元素还使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C曲线右移,在相同冷却条件下使铁素体和碳化物的分散度增加,从而提高强度。
然而,尽管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退火态钢的性能但效果远没有淬火回火后的性能改变大。
除钴外,所有合金元素均提高钢的淬透性,可以使较大尺寸的零件淬火后沿整个截面得到均匀的马氏体组织。
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Mn除外),从而细化晶粒,使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均匀细小。
合金元素还能减缓钢的回火转变过程,特别是碳化物形成元素阻碍碳化物聚集长大,提高组成相的弥散度,从而提高强度。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还可以产生沉淀强化,阻止和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本身可以形成碳化物或固溶体来提高钢材强度,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热处理来改变其大小分布,因此相变强化更明显。
也就是说,合金元素与碳钢的强度差异。
主要在于通过热处理过程产生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提高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等,来显著提高合金钢的组织性能。
6.合金元素提高钢的韧度主要有哪些途径?1)细化晶粒、组织——如Ti、V、Mo;2)提高回火稳定性——如强K形成元素 Mo,V;3)改善基体韧度—— Ni ;4)细化K ——适量Cr、Ti 、V,使K小而匀;5)降低回火脆性—— W、Mo ;6)在保证强度水平下,适当降低含C量,提高冶金质量。
7)通过合金化形成一定量残余奥氏体7. 钢的强化机制有哪些?为什么一般钢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回火?有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和位错强化四种。
钢淬火后形成马氏体,由于C的过饱和和合金元素的固溶,钢的强度上升,利用了固溶强化的机制;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产生大量的位错亚结构,位错密度上升,材料强度增加,体现了位错强化的效果;钢在淬火时由较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变成细小的马氏体针或板条束,组织细化,体现了细晶强化的效果;淬完火后的回火处理,有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析出,能够起到沉淀强化(第二相强化)的效果。
8. 以制造跨海大桥用的工程结构钢为例,说明其基本性能要求是什么,我国制造这类钢的化学成分特点是什么?答:性能要求:足够强度和韧性,良好的焊接性和成型工艺性,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和大气腐蚀性能成分特点:低碳,低锰,含Cu、P9. 09MnCuPTi是低合金高强度钢(普低钢),结合我国普低钢成分特点,分析各合金元素的作用?答:Mn:固溶强化作用大,1%Mn, ReL↑33MPa。
约有3/4量溶入F中,弱的细晶作用,↓TK。
量多时可大为降低塑韧性.Ti:形成稳定细小的K等,粒子2~10nm,既细晶又沉淀强化,↑ReL,↑δ、A K,综合效果↓TK。
改善焊接性。
Cu,P:耐大气腐蚀性最有效的元素。
一般含量:0.025~0.25% Cu ,0.05~0.15% P 。
↑P,冷脆和时效倾向增加。
复合加入适量元素,则↑钢耐蚀性效果更佳。
10. 为什么贝氏体型低合金高强度钢多采用0.5%Mo和微量B作为基体合金化元素?低碳贝氏体钢中加入Mo使P右移显著,但Mo却不能使F右移;加入微量B使F右移但贝氏体右移较小,可以空冷得到贝氏体组织。
11. 什么是微合金钢?微合金化元素(NbTiV )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微合金化高强度钢成分特点是尽量降低碳含量,在保证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微合金化元素细化晶粒、沉淀强化以及控制扎制和控制冷却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强度。
Nb,V,Ti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和产生沉淀强化作用。
第三章1.在结构钢的部分标准中,每个钢号的力学性能都注明热处理状态和试样直径或钢材厚度。
为什么?有什么意义?同一材料热处理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性能。
而试样尺寸也影响淬火效果,尤其是大尺寸工件的淬硬层深度同样会随尺寸变大而变小。
心部往往淬不透不是马氏体组织,而可能变成铁素体和珠光体,或索氏体等。
这样在选用材料的时候既要考虑到热处理工艺,还要考虑试样尺寸对淬透层深度的影响。
2.在飞机制造厂中,常用18Cr2Ni4WA钢制造发动机变速箱齿轮。
为减少淬火后残余应力和齿轮尺寸的变化,控制心部硬度不致过高,以保证获得必需的冲击韧性,采用如下工艺:将渗碳后的齿轮加热到850℃左右,保温后淬入200-220℃的第一热浴中,保温10min左右,取出后立即置于550-570℃的第二热浴中,保持1-2小时,取出空冷至室温。
问:此时钢表、里的组织是什么?已知:该钢的Ms=310℃,表面渗碳后的Ms=80℃左右。
答:渗碳后的齿轮等温淬火后心部因含碳量较低,导热慢,第一次盐浴时心部的温度仍高于550-570℃,在第二次热浴时其组织转变为回火索氏体;而表面在第一次热浴时就转变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由于该合金含量较高,各类碳化物比较稳定,回火稳定性高,在第二次热浴时组织保持不变。
3.轧制钢板的轧辊尺寸很大,其轴承在工作时受很大的冲击作用,请从以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该轴承,并且说明热处理工艺及使用状态组织.GCr15,W18Cr4V,20Cr2Ni4,40CrNiMo,T10,0Cr8Ni9,20,Cr12MoV,65Mn答:选择渗碳钢20Cr2Ni4,该钢进行渗碳处理后,可以达到表硬里韧的效果,表面高硬度,耐磨、疲劳强度高,心部韧性好,可以承受较大冲击作用。
热处理:渗碳+淬火+低温回火4. 调质钢中常用哪些合金元素?这些合金元素各起什么作用?常用的合金元素有Mn,Cr,Mo,V,Si,Ni,BMn:能大为提高钢的淬透性,但容易使钢有过热倾向,并有回火脆性倾向Cr:提高钢的淬透性的同时还提高回火稳定性,但是有回火脆性倾向Ni:非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有效的提高钢基体的韧度,并且Ni-Cr复合加入,提高淬透性作用很大,但也有回火脆性倾向Mo:提高淬透性,既提高回火稳定性,细化晶粒,又能有效的消除或大为降低回火脆性倾向。
V: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有效地细化晶粒,如融入奥氏体能提高淬透性,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
5.某工厂原来使用45MnSiV生产φ8mm高强度调质钢筋。
要求σb >1450MPa,σS>1200MPa,δ>6%。
热处理工艺是920℃±20℃油淬,470℃±10℃回火。
因该钢缺货,库存有25MnSi 钢。
请考虑是否可以代用?如可以代用,热处理工艺如何调整?答:可以代用,因为25MnSi钢为低碳马氏体钢,经适当的热处理后能获得与调质钢相当的综合性能,即较高强度和韧性的组合。
工艺调整:25MnSi钢与45MnSiV 相比不含V元素,但有Mn,过热敏感性较大,因而要降低淬火加热温度与 45MnSiV相比,25MnSi钢淬透性较低,油淬应改成用盐水淬火为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应采用低温回火6.弹簧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是什么?为什么弹簧钢中碳含量一般在0.5-0.75%之间?答:基本性能要求有:高的弹性极限;高的屈强比;高的疲劳强度;高的淬透性;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还要有一定的冶金质量和表面质量。
含碳量在0.5~0.75%的范围是为了保证经淬火和中温回火后具有足够的弹性减退抗力,另一方面,足够的碳可以和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提高中温回火强度。
但过多的碳,会形成过多碳化物,疲劳性能变差。
7.直径25mm的40CrNiMo钢棒料,经过正火后难以切削,为什么?答:因为40CrNiMo钢中含有Cr,Ni,Mo几种合金元素,能很好的提高钢的淬透性,使钢在正火状态下就能得到较多的马氏体,大大提高合金的硬度(40CrNiMo钢正火后硬度在400HBS 以上)因而难以切削。
8.钢的切削加工性与材料的组织和硬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为获得良好的切削性,中碳钢和高碳钢各自应经过什么样的热处理,得到什么样的金相组织?答:钢硬度在170-230HB切削性能最好,对于组织来说P:F=1:1较佳,不同含C量的钢得到较好的切削性,其预备热处理不同,得到组织也不同。
中碳钢:正火 F+S高碳钢:正火+球化退火+退火 P+粒状K9.用低淬钢制作中小模数的中高频感应加热淬火齿轮有什么优点?答:表面硬化而心部仍保持较高的韧性,表面局部加热,零件淬火变形小,加热速度快,可消除表面脱碳和氧化现象,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小齿轮得到沿轮廓分布硬化层。
10.滚动轴承钢常含有哪些合金元素?各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含Cr量限制在一定范围?答:合金元素:Si,Mn,Mo,Cr作用:Cr:提高硬度,耐磨性Mo:提高淬透性,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Si:提高淬透性,耐磨性和提高疲劳寿命Mn:提高淬透性和冷加工性含Cr量过高会导致残余奥氏体增加,尺寸稳定性和均匀性变差,降低韧性,Cr含量过低碳化物形成较少,不利于硬度和耐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