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绪论、第一章、第二章1.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前者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好,后者硬度低、熔点低、稳定性差。
2.何为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热硬性?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有哪些影响?答: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回火脆性:在200-350℃之间和450-650℃之间回火,冲击吸收能量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热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①Ni、Mn影响很小,②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马氏体分解,提高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抑制C和合金元素扩散。
③Si比较特殊:小于300℃时强烈延缓马氏体分解,3.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凡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凡是封闭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等?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组织的含碳量降低,这样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不足2%时就可以出现共晶莱氏体。
S点左移:钢中含碳量小于0.77%时,就会变为过共析钢而析出二次渗碳体。
4.根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和回火脆性等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1)淬透性:40CrNiMo 〉40CrMn 〉 40CrNi 〉 40Cr2)回火稳定性:40CrNiMo 〉40CrNi 〉 40CrMn 〉 40Cr3)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40CrMn 〉 40Cr 〉 40CrNi 〉 40CrNiMo4)韧性:40CrNiMo 〉40CrNi 〉40Cr〉40CrMn (Mn少量时细化组织)5)回火脆性: 40CrMn 〉40CrNi> 40Cr 〉40CrNiMo5.怎样理解“合金钢与碳钢的强度性能差异,主要不在于合金元素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合金元素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金属学课程-第4章 习题答案

第4章 习题4-1 分析w C =0.2%、w C =0.6%、w C =1.2%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转变过程,用冷却曲线和组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并分别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含量。
解:在室温下,铁碳合金的平衡相是α-Fe (碳的质量分数是0.008%)和Fe 3C (碳的质量分数是6.69%),故(1) w C =0.2%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0.2%100%97.13%6.690.008%197.13% 2.87%Fe C α-=⨯=-=-= w C =0.2%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 ,其组织可近似看做和共析转变完时一样,在共析温度下α-Fe 碳的成分是0.0218%,P 的碳的成分为0.77%,故w C =0.2%的合金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分别为0.20.0218%100%23.82%0.770.0218%123.82%76.18%P α-=⨯=-=-= (2)w C =0.6%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0.6%100%91.14%6.690.008%191.14%8.86%Fe C α-=⨯=-=-= w C =0.6%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 ,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为0.60.0218%100%77.28%0.770.0218%177.28%22.72%P α-=⨯=-=-= (3)w C =1.2%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3 6.69 1.2%100%82.16%6.690.008%182.16%17.84%Fe C α-=⨯=-=-= w C =1.2%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P 和Fe 3C ,在室温时组织中P 的相对量为3 6.69 1.2%100%92.74%6.690.77%192.74%7.3%P Fe C -=⨯=-=-=4-2 分析w C =3.5%、w C =4.7%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和组织变化示意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含量。
金属材料学第7-11章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习题与思考题第七章铸铁1、铸铁与碳钢相比,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区别?(1)白口铸铁:含碳量约2.5%,硅在1%以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Fe3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
故称白口铸铁,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3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
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磨机铁球等。
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2)灰口铸铁;含碳量大于4.3%,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状石墨存在。
断口呈灰色。
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
(3)钢的成分要复杂的多,而且性能也是各不相同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
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
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而且钢还根据品质分类为①普通钢(P≤0.045%,S≤0.050%)②优质钢(P、S均≤0.035%)③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按照化学成分又分①碳素钢:.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
②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C、Si、Mn、P、S元素对铸铁石墨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三低(C、Si、Mn低)一高(S高)的铸铁易出现白口?(1)合金元素可以分为促进石墨化元素和阻碍石墨化元素,顺序为:Al、C、Si、Ti、Ni、P、Co、Zr、Nb、W、Mn、S、Cr、V、Fe、Mg、Ce、B等。
其中,Nb为中性元素,向左促进程度加强,向右阻碍程度加强。
C和Si是铸铁中主要的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为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引入碳当量CE = C% + 1/3Si%,一般CE≈4%,接近共晶点。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带答案解题技巧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带答案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铁为灰黑色B.铁锈的主要成分Fe3O4,不能保护内层金属C.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D.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2和FeCl32、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KSCN溶液B.通入氯气C.加入适量铜粉并过滤D.加入适量铁粉并过滤3、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某课外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中盛放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用于除去生成的CO2B.加热前需要先向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C.若将④中的无水CaCl2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D.实验结束后,若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4、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铬酸根离子(Cr2O72-)有毒,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4·7HO)做处理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绿矾水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出现血红色B.配制好的FeSO4溶液,为防止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C.每处理1mol Cr2O72-转移3mol电子D.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沉淀会变成红褐色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应事先煮沸溶液除去溶解氧B.装置Ⅰ可制取FeSO4溶液并排尽装置内空气C.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装置Ⅱ中溶液进入装置Ⅰ中D.取下装置Ⅱ的橡皮塞可观察沉淀颜色变化6、Na2CO3和NaHCO3混合物27 .4 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小,得到残余固体21 .2 g,则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比为A.1:1B.1:2C.3:2D.1:37、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
金属材料学复习答案(完整)

第一章答案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总是有害的?答:S容易和Fe结合成熔点为989℃的FeS相,会使钢产生热脆性;P和Fe结合形成硬脆的Fe3P相使钢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冷脆性。
2、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凡是扩大γ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凡是封闭γ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
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小;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小。
3、那些合金元素能够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淬透性有什么作用?答:B、Mn、Mo、Cr、Si、Ni等元素能够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
提高钢的淬透性一方面可以使工件得到均匀而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在淬火时,可以选用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以减小零件的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4、为什么说合金化的基本原则是“复合加入”?举二例说明合金复合作用的机理。
答:1.提高性能,如淬透性;2.扬长避短,合金元素能对某些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往往还有些副作用,为了克服不足,可以加入另一些合金元素弥补,如Si-Mn,Mn-V;3.改善碳化物的类型和分布,某些合金元素改变钢中碳化物的类型和分布或改变其他元素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从而提高钢的性能,如耐热钢中Cr-Mo-V,高速钢中V-Cr-W。
5、合金元素提高钢的韧度主要有哪些途径?答:1.细化A晶粒;2.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3.改善机体韧度;4.细化碳化物;5.降低或消除钢的回火脆性;6.在保证强度水平下适当降低碳含量;7.提高冶金质量;8.通过合金化形成一定量的残余A,利用稳定的残余A提高钢的韧度。
6、钢的强化机制有那些?为什么一般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回火?答: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
因为一般的钢的强化都要求它有一定的强度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任性,淬火后钢中能够形成M,这给了钢足够的强度,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韧度不够,而回火能够在强度降低不大的情况下给淬火钢以足够的韧性,这样能够得到综合力学性能比较优良的材料,所以一般钢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加回火。
金属材料科学基础_湖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金属材料科学基础_湖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点阵畸变使金属的硬度,强度提高,塑性和耐腐蚀能力下降参考答案:正确2.般滑移面总是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滑移方向总是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参考答案:正确3.形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在加热时逐渐发生变化,向稳定态转变,过程叫()参考答案:正火4.渗碳体晶胞中的原子配置是每个碳原子周围有3个铁原子。
参考答案:错误5.碳钢的强度和硬度都随含碳量的增加呈直线增高。
参考答案:错误6.防止热脆的方法是往钢中加入适量的硅。
参考答案:错误7.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伸长率接近于零。
参考答案:正确8.钢中的杂质氮的有害作用主要是通过淬火时效和应变时效造成的。
参考答案:正确9.下列铁碳合金中,强度最高的是?参考答案:20号钢10.导致钢中缺陷组织“白点”的是杂质元素?参考答案:氢11.下列铁碳合金中,切削加工性能最好的是?参考答案:中碳钢12.平衡组织是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的铁碳合金是?参考答案:过亚共析钢13.奥氏体共析转变得到的组织是?参考答案:珠光体14.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不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参考答案:金属的纯度_金属的本性_冷却速度_化学成分15.所谓临界晶核,就是形成晶胚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少正好补偿三分之二表面自由能增加时的晶胚大小。
参考答案:正确16.临界晶核半径主要取决于过冷度,过冷度越大,临界晶核半径越小。
参考答案:正确17.金属结晶时,形核率和晶核长大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增加过冷度不能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18.不论晶胚大小,凡是体积自由能的减少不能补偿表面自由能的增高就是有足够高的形核功提供也不能形核。
参考答案:错误19.非均匀形核功大小主要取决于过冷度,过冷度越大,临界晶核功越小。
参考答案:错误20.变形金属再结晶过程是一个新晶粒代替旧晶粒的过程,这种新晶粒的晶型是()参考答案:与变形前金属相同21.经过塑性变形后呈现为纤维晶粒的是()阶段参考答案:回复22.多边化是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处于滑移面上的位错,通过(),形成与滑移面垂直的亚晶界的过程参考答案:攀移_滑移23.对于铝来说,获取细小晶粒的重要手段包括()参考答案:再结晶退火_冷塑性变形24.金属和合金发生塑性变形时,形变温度越低,形变量越小,储存能越低参考答案:错误25.间隙固溶体只能是?参考答案:有限固溶体26.其他条件相同,变形金属的再结晶退火温度越高,退火得到的晶粒越粗大参考答案:正确27.再结晶能够消除加工硬化效果,是一种软化过程参考答案:正确28.晶粒长大的驱动力与界面能和晶界的曲率无关参考答案:错误29.小角度晶界的界面能大于大角度晶界的界面能参考答案:错误30.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条件是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半径比值?参考答案:小于0.5931.置换固溶体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是?参考答案:两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32.固体金属中物质传输的方式是()。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带答案重点知识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带答案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关于Fe(OH)2的实验室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用煮沸的方法除去NaOH 溶液中的O 2B .将苯换成四氯化碳同样可以达到隔绝空气的作用C .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2OH -=Fe(OH)2↓ D .若生成的沉淀暴露于空气中,白色→灰绿→红褐色2、实验室用MnO 2和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时,当有2mole -转移时,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 .22 .4LB .11 .2LC .33 .6LD .89 .6L3、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A .硝酸银溶液B .硫酸铜溶液C .稀硫酸D .硫酸铁溶液4、向a L Na 2SO 4和(NH 4)2SO 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 2溶液中的SO 42-恰好完全沉淀,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c mol NH 3,则原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mol ⋅L -1) A .2b -c aB .b -2c aC .b -2c 2aD .2b -c 2a5、中国古代作画颜料多源于矿物质,绿色颜料来自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OH)2·CuCO 3],青色颜料来自蓝铜矿[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铜制品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会被腐蚀 B .孔雀石颜料受热不易分解C.蓝铜矿颜料不耐酸D.Cu(OH)2·CuCO3属于盐类6、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可与e反应生成bB.c在空气中可转化为dC.可用KSCN溶液鉴别b、eD.可存在a→e→d→c→b→a的循环转化关系7、能够在人体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运输车”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其结构如图所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模块一金属的力学性能综合训练——课题1 强度与塑性1.解释下列名词(略)2.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略)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基本过程:低碳钢在拉伸力作用下的表现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缩颈(集中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阶段。
1)完全弹性变形阶段:拉伸力在Fp 以下阶段(Op段),试样在受力时发生变形,在此阶段中拉伸力和伸长量成正比例关系,卸除拉伸力后变形能完全恢复,该阶段为完全弹性变形阶段。
2)屈服阶段当所加的拉伸力F超过Fe后,拉伸力不增大或变化不大,试样仍继续伸长,开始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
曲线上出现平台或锯齿(曲线ess′段),3)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在曲线的s′b段,拉伸力增大,伸长沿整个试样长度均匀进行,继而进入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同时随着塑性变形的不断增加,试样的变形抗力也逐渐增加,产生形变强化,这个阶段是材料的强化阶段。
4)颈缩和断裂阶段在曲线的最高点(b点),达到最大拉伸力Fb 时,试样再次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变形主要集中于试样的某一局部区域,该处横截面积急剧减小,结果就形成了所谓“缩颈”现象。
随着缩颈处截面不断减小,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到k点时,试样发生断裂。
4.弹性极限在工程上的实际意义:材料受到外力时,几乎所有的弹性元件在工作时都不允许产生微小的塑性变形,只允许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制造这类工件的材料应以能保持弹性变形按正比例变化的最大抗力作为失效抗力指标。
屈服强度工程意义:屈服强度可以理解为金属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其实质是金属材料对初始塑性变形的抗力。
屈服强度是工程技术上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也是大多数工程构件和机器零件选材和设计的依据。
传统的设计方法,对于韧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
抗拉强度工程意义:抗拉强度的物理意义是韧性材料抵抗大量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铸铁等脆性材料拉伸过程中一般不出现缩颈现象,抗拉强度就是材料的断裂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学习题与思考题第七章铸铁1、铸铁与碳钢相比,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区别?(1)白口铸铁:含碳量约2.5%,硅在1%以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Fe3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
故称白口铸铁,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3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
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磨机铁球等。
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2)灰口铸铁;含碳量大于4.3%,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状石墨存在。
断口呈灰色。
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
(3)钢的成分要复杂的多,而且性能也是各不相同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
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
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而且钢还根据品质分类为①普通钢(P≤0.045%,S≤0.050%)②优质钢(P、S均≤0.035%)③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按照化学成分又分①碳素钢:.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
②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C、Si、Mn、P、S元素对铸铁石墨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三低(C、Si、Mn低)一高(S高)的铸铁易出现白口?(1)合金元素可以分为促进石墨化元素和阻碍石墨化元素,顺序为:Al、C、Si、Ti、Ni、P、Co、Zr、Nb、W、Mn、S、Cr、V、Fe、Mg、Ce、B等。
其中,Nb为中性元素,向左促进程度加强,向右阻碍程度加强。
C和Si是铸铁中主要的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为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引入碳当量CE = C% + 1/3Si%,一般CE≈4%,接近共晶点。
S是强烈阻碍石墨化元素,降低铸铁的铸造和力学性能,控制其含量。
(2)铸铁的含碳量高,脆性大,焊接性很差,在焊接过程中易产生白口组织和裂纹。
白口组织是由于在铸铁补焊时,碳、硅等促进石墨化元素大量烧损,且补焊区冷速快,在焊缝区石墨化过程来不及进行而产生的。
白口铸铁硬而脆,切削加工性能很差。
采用含碳、硅量高的铸铁焊接材料或镍基合金、铜镍合金、高钒钢等非铸铁焊接材料,或补焊时进行预热缓冷使石墨充分析出,或采用钎焊,可避免出现白口组织,。
3、铸铁壁厚对石墨化有什么影响?冷速越快,不利于铸铁的石墨化,这主要取决于浇注温度、铸型材料的导热能力及铸件壁厚等因素。
冷速过快,第二阶段石墨化难以充分进行。
4、石墨形态是铸铁性能特点的主要矛盾因素,试分别比较说明石墨形态对灰铸铁和球墨铸铁力学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影响。
墨的数量、大小和分布对铸铁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如片状石墨,数量越多对基体的削弱作用和应力集中程度越大。
石墨形状影响铸铁性能:片状、团絮状、球状。
对于灰铸铁,热处理仅能改变基体组织,改变不了石墨形态,热处理不能明显改善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球墨铸铁是石墨呈球体的灰铸铁,简称球铁。
由于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球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大为减少,球铁比灰铸铁及可锻铸铁具有高得多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5、球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用途是什么?球墨铸铁。
将灰口铸铁铁水经球化处理后获得,析出的石墨呈球状,简称球铁。
比普通灰口铸铁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和塑性。
用于制造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及农机具等.。
珠光体型球墨铸铁——柴油机的曲轴、连杆、齿轮;机床主轴、蜗轮、蜗杆;轧钢机的轧辊;水压机的工作缸、缸套、活塞等。
铁素体型球墨铸铁——受压阀门、机器底座、汽车后桥壳等。
6、和刚相比,球墨铸铁的热处理原理有什么异同?球墨铸铁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加回火、等温淬火等。
7、HT200、HT350、KTH300-06、QT400、QT600各是什么铸铁?数字代表什么意义?各具有什么样的基体和石墨形态?说明他们的力学性能特点及用途。
(1)灰铸铁常用型号为HT100/HT150/HT200/HT250/HT300/HT350球墨铸铁常用型号为QT400-18/QT400-15/QT450-10/QT500-7/QT600-3/QT700-2/QT800-2/QT900-2黑心可锻铸铁常用牌号为KTH300-06/KTH350-10/KTZ450-06/KTZ550-04/KTZ650-02/KTZ700-02,其中KTH300-06适用于气密性零件,KTH380-08适用于水暖件,KTH350-10适用于阀门、汽车底盘。
(2)牌号中代号后面只有一组数字时,表示抗拉强度值;有两组数字时,第一组表示抗拉强度值,第二组表示延伸率值。
两组数字中间用“一”隔开。
抗拉强度随壁厚而变化,壁厚越大抗拉强度越小。
3)①灰口铸铁:灰铸铁是指石墨呈片状分布的灰口铸铁。
灰铸铁价格便宜,应用广泛,其产量约占铸铁总产量的80%以上。
1.牌号:常用的牌号为HT100、HT150、HT200、……、HT3502.组织灰铸铁的组织是由液态铁水缓慢冷却时通过石墨化过程形成的,其基体组织有铁素体、珠光体和铁素体加珠光体三种。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如下图所示。
为提高灰铸铁的性能,常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以细化片状石墨,常用的孕育剂有硅铁和硅钙合金。
经孕育处理的灰铸铁称为孕育铸铁。
3.热处理热处理只能改变铸铁的基体组织,但不能改变石墨的形态和分布。
由于石墨片对基体的连续性的破坏严重,产生应力集中大,因而热处理对灰铸铁的强化效果不大,其基体强度利用率只有30%-50%。
灰铸铁常用的热处理有:消除内应力退火、消除白口组织退火和表面淬火。
4.用途灰铸铁主要用于制造承受压力和振动的零部件,如机床床身、各种箱体、壳体、泵体、缸体等。
②球墨铸铁:球墨铸铁是指石墨呈球形的灰口铸铁,是由液态铁水经石墨化后得到的。
与灰铸铁相比,它的碳当量较高,一般为过共晶成分,这有利于石墨球化。
1.牌号:QT400-17、QT420-10、QT500-05、QT600-02、QT700-02、QT800-02、QT1200-012.组织球墨铸铁是由基体+球状石墨组成,铸态下的基体组织有铁素体、铁素体加珠光体和珠光体3种。
球状石墨是液态铁水经球化处理得到的。
加入到铁水中能使石墨结晶成球形的物质称为球化剂,常用的球化剂为镁、稀土和稀土镁。
镁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为了避免白口,并使石墨细小且分布均匀,在球化处理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孕育处理,常用的孕育剂为硅铁和硅钙合金。
3.性能由于球状石墨圆整程度高,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和产生的应力集中更小,基体强度利用率可达70%-90%。
接近于碳钢,塑性和韧性比灰铸铁和可锻铸铁都高。
4.热处理由于球状石墨危害程度小,因而可以对球墨铸铁进行各种热处理强化。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加回火、等温淬火等。
5.用途球墨铸铁在汽车、机车、机床、矿山机械、动力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机械工具、管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可代替部分碳钢制造受力复杂,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要求高的零件。
③可锻铸铁: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后获得的,其石墨呈团絮状。
可锻铸铁中要求碳、硅含量不能太高,以保证浇注后获得白口组织,但又不能太低,否则将延长石墨化退火周期。
1.牌号:KTH KTB KTZ分别表示黑心、白心、珠光体可锻铸铁代号2.组织可锻铸铁的组织与第二阶段石墨化退火的程度有关。
当第一阶段石墨化充分进行后(组织为奥氏体+团絮状石墨),在共析温度附近长时间保温,使第二阶段石墨化也充分进行,则得到铁素体+团絮状石墨组织,由于表层脱碳而使心部的石墨多于表层,断口心部呈灰黑色,表层呈灰白色,故称为黑心可锻铸铁。
若通过共析转变区时,冷却较快,第二阶段石墨化未能进行,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得到珠光体+团絮状石墨的组织,称为珠光体可锻铸铁。
3.性能由于可锻铸铁中的团絮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程度及引起的应力集中比灰铸铁要小,因而其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比灰铸铁高,接近于铸钢,但不能锻造,其强度利用率达到基体的40%-70%。
4.用途可锻铸铁常用于制造形状复杂且承受振动载荷的薄壁小型件,如汽车、拖拉机的前后轮壳、管接头、低压阀门等。
这些零件如用铸钢制造则铸造性能差,用灰铸铁则韧性等性能达不到要求。
8、如何理解铸铁在一般的热处理过程中,石墨参与相变,但是热处理并不能改变石墨的形态和分布。
铸铁的热处理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改变基体组织,改善铸铁性能,二是消除铸件应力。
值得注意的是:铸件的热处理不能改变铸件原来的石墨形态及分布,即原来是片状或球状的石墨热处理后仍为片状或球状,同时它的尺寸不会变化,分布状况不会变化。
铸铁件热处理只能改变基体组织,不能改变石墨的形态及分布,机械性能的变化是基体组织的变化所致。
普通灰口铸铁(包括孕育铸铁)石墨片对机械性能(强度、延性)影响很大,灰口铸铁经热处理改善机械性能不显着。
还需要注意的是铸铁的导热性较钢差,石墨的存在导致缺口敏感性较钢高,因此铸铁热处理中冷却速度(尤其淬火)要严格控制。
9、某厂生产球墨铸铁曲拐。
经浇注后,表面常出现“白口”,为什么?为消除白口,并希望得到珠光体基体组织,应采用什么样的热处理工艺?铸件冷却时,表层及薄截面处,往往产生白口。
白口组织硬而脆、加工性能差、易剥落。
因此必须采用退火(或正火)的方法消除白口组织。
退火工艺为:加热到550-950℃保温2~5 h,随后炉冷到500—550℃再出炉空冷。
在高温保温期间,游高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分解为石墨和A,在随后护冷过程中二次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也分解,发生石墨化过程。
由于渗碳体的分解,导致硬度下降,从而提高了切削加工性。
10、解释机床底座常用灰铸铁制造的原因。
工艺问题,这些零件形状复杂,除铸造用其他方法难以得到毛坯,而灰口铸铁具有十分优秀的铸造性能.而钢的铸造性很差. 其一,价格便宜,这些产品的重量很重. 其二,减震,灰铸铁中含碳量比较高,石墨在铸铁中的吸振能力或阻止振动传播的作用,使灰铸铁有优良的减振性,钢材没有这个特性.其三,减磨.灰铸铁中石墨有储油的作用,在有润滑的条件下,加上石墨本身是良好的润滑剂和冷却剂,所以灰铸铁有很好的减磨作用,从而灰铸铁比结构钢耐。
其四,对缺口敏感性很低,灰铸铁本身的显微结构石墨是呈现细片状结构,千疮百孔的,再加几个缺口不要紧.钢要是有缺口,十分容易在缺口处疲劳破坏。
11、影响铸态组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铸铁的组织取决于石墨化进行的程度,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关键在于控制石墨化进行的程度。
实践表明,铸铁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时的冷却速度是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