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溶液质量可能仍为60gC.t2℃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可能比乙大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B【解析】【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全部溶解,故溶液质量是70g,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不是饱和则有可能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1℃时,甲、乙各25g加到50g水中,均得70g溶液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C、t1℃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正确;故选C。
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含答案)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2(含答案)(总分:100.0 考试时间:107分钟)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一、选择题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8小题,从第1小题到第8小题每题1.0分小计8.0分;共计8.0分。
1、在一定温度下, 从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倒出10g, 对于倒出的溶液, 数值不发生改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溶解度2、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述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有5g 氯化钠B.5g氯化钠溶解在95g水中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D.以上说法都不对3、关于100g5%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B.5g氯化钠溶解在95g水中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D.以上说法都不对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则饱和溶液的质量会[]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5、10℃时将162g 溶解在300g14.9%的溶液中达到饱和,则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44.8gB.81gC.162gD.362g6、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密度为ρ的酒精的浓溶液v mL,向其中加入x mL水稀释,则有关酒精稀溶液的计算正确的是[]7、在100g稀硫酸中加入20%的硫酸100g,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2%,则原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B.8%C.4%D.10%8、往质量分数为30%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入4g烧碱和1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则[]A.A<30B.A=30C.30<A<40D.A=4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9小题为1.0分;从第10小题到第17小题每题2.0分小计16.0分;从第18小题到第19小题每题3.0分小计6.0分;从第20小题到第22小题每题4.0分小计12.0分;第23小题为6.0分;共计41.0分。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1.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下面是一些化学溶解度相关的练习题,大家可以通过解答来巩固对溶解度的理解。
题目一:某种物质在水的溶解度为80g/100ml,如果将20g该物质加入200ml水中,问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80g/100ml,即1ml水最多能溶解80/100=0.8g该物质。
而现在20g该物质加入20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20/200=0.1g该物质。
因此,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题目二:某种物质在80℃时的溶解度为40g/100ml,若将3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问该物质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40g/100ml,在80℃下,如果将3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30/100=0.3g该物质。
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题目三:某种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60g/100ml,若将40g该物质加入150ml水中,温度保持在20℃不变,问该物质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60g/100ml,在20℃下,如果将40g该物质加入15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40/150=0.267g该物质。
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题目四:某种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100g/100ml,若将2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温度保持在30℃不变,问该物质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100g/100ml,在30℃下,如果将2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20/100=0.2g该物质。
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溶剂的数量、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只有在溶质的质量小于溶解度的情况下,溶质才能完全溶解。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X、Y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t1℃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减少,错误。故选B。
11.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结℃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图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40℃时,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初中溶解度计算(含答案)

溶解度专项训练i .要使w 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A .再加入10w g 固体NaClB .蒸发浓缩成2wg NaCl 溶液C .蒸发掉一半溶剂D .再加入2w g 25%的NaCl 溶液ii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iii .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A .饱和溶液B .不饱和溶液C .M 未完全溶解D .无法配制iv .(2005.11灌云县调研15)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A .硫酸铜的溶解度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 .溶液的质量D .溶液中Cu 2+的数目v .有一杯t ℃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 未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 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 ℃时硝酸铵的溶解度A .1002x gB .2200x y -+gC .100()2x y -gD .200x y -g vi .在烧杯中盛有10%的CaCl 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 2CO 3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过滤得到CaCO 3沉淀10g ,再将滤液蒸发掉90g 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A .11.7%B .10%C .9.2%D .5.85%vii .在25℃时,将某浓度的芒硝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溶液,一份加热蒸发掉20g 水后降至25℃成为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10g 芒硝晶体后也成为饱和溶液。
则25℃时芒硝的溶解度是A .20gB .17.23gC .30gD .22.05gviii .20℃时,将某盐R 的溶液蒸发掉10g 水,恢复到20℃,需在剩余溶液中加入6g R (无水),溶液达饱和;若将原溶液蒸发掉30g 水,则只需加入1g R (无水)就可以在20℃达到饱和,20℃时R 的溶解度为A .20gB .25gC .30gD .35gix .t ℃时,在V mL 密度为dg /cm 3的FeCl 3(相对分子质量为M )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假设滤液无损失),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后,再加入4mL 1.0 mol /L 的AgNO 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t ℃时FeCl 3的溶解度为A .g MdV M -3000400 B .g Vd M 15 C .g M Vd M -250100 D .g M Vd M -750100 x .某温度下,在100g 水中加入mg CuSO 4或加入ng CuSO 4·5H 2O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A.氯化钾B.硝酸钠C.氯化钠D.硝酸钾xxi.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和时,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b%;浓度不等的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和后,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也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c%,则a、b、c间的关系是A.a>b>c B.b>a>c C.c>a>b D.不可比较xxii. (2005.4苏锡常镇一模15)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溶质m g。
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计算题(共10题)1、将 80g 质量分数为 20% 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10% 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_______ 。
2、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3、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4、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入下表:现有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若将其升温至60℃,还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饱和?若降温至10℃,可得饱和溶液多少克?5、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6、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7、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8、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
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
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9、一定温度下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分成两份,一份等温蒸发10g水,的溶解度为多少?得0.5g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12.5g水得1.5g晶体,该温度下KNO310、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向一定质量的黄铜样品中加入154.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氢气。
(1)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除了可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外,你还能求出的化学量有。
(填序号)①锌的质量②铜的质量分数③锌的质量分数④硫酸锌的质量⑤硫酸溶液的体积⑥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计算题1、解: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80g×20%= ( 80g+ x )×10%x =80g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80g 。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
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
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
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故选B。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九年化学下9.2溶解度课时同步检测(四) 附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1.大量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除杂,氯化钠不析出的原因是()A.氯化钠在降温时其溶解能力反而增大B.氯化钠量少,在降温时形成的仍是不饱和溶液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化较大D.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2.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蔗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A.升高温度 B.用玻璃棒搅拌 C.将颗粒磨碎 D.多加蔗糖3.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②水和氯化钠③浓硫酸和水④稀硫酸和铁粉⑤水和生石灰⑥水和氢氧化钠⑦水和硝酸铵.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①④⑤ D.②⑤⑥4.某次硝酸钾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判断错误的是()A.n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P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n、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5.把一定质量的氯化钾饱和溶液通过一种措施使之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6.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 饱和溶液单质化合物石油Y 稀溶液化合物氧化物化石燃料A.A B.B C.C D.D7.某温度下,Na2SO4的溶解度是Sg/100g水。
此温度下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加入agNa2SO4恰好达到饱和。
若用Na2SO4•7H2O代替Na2SO4,使原溶液达到饱和,则需加入的Na2SO4•7H2O质量为()A.2ag B. C. D.8.以下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温度(℃)0 20 40 60溶解度(g/100g水)27.6 34.0 40.0 45.5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C.2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小于4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D.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9.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A、C两物质在t℃时溶解度相同C.t℃,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D.t℃时,将35gB物质加入10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10.关于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喝了汽水,常常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C.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所以硝酸钾属于可溶物质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汽油中溶解度大11.2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析出3.6g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 NaCl35.735.836.36.336.637.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态。
(2)右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20℃ B.20℃~30℃C.30℃~40℃ D.40℃~50℃(3)1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5 g NaCl 和KNO3固体,加热到60℃时,NaCl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加热前后,有关两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3.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4.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⑵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⑶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⑷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填“甲”或“乙”)。
5.(6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_____________ ,它们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_(2)t2℃时,将A、B、C各25 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写一种即可)(3)t1℃时,将30gA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4)当温度由t1℃升高至t2℃时(不考虑水分蒸发),乙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乙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填A或B或C)6.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 ℃降到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二、简答题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2)t2℃时,将10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三、计算题8.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称取12 g纯碱样品于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逐渐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 Na2CO3== CaCO3↓+ 2NaCl)(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上图中点的一组数据(填标号)。
9.9.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共42.6 g。
试计算:(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10.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求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4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溶解度练习题答案1.(1)20.9 (2)乙 B(3)不饱和 BC (2分,全对给分,错选、漏选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中溶解度表可知,10℃时,在100 g 水里溶解20.9g KNO 3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由题中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图中表示NaCl 的溶解度曲线是乙;其中温度t 的范围可能在20℃~30℃之间,此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有相交的点,选B 。
(3)6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7.3g ,1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5 g NaCl 和KNO 3固体,加热到60℃时,NaCl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6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7.3g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此时35 g NaCl 和KNO 3固体全部溶解,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1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5.8g ,故加热前后,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选BC 。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点评: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 水中,溶解某种溶质到达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2.(1)甲 (2)相等 (3)N【解析】试题分析:图1的甲中还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故为饱和溶液;从图2可以看出,50℃时,甲、乙两种物质都已完全溶解,且它们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相等,所以它们所得到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对比图1和图2的信息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受温度影响较小的N 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考点:饱和溶液的根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3.(1)C >B >A ;(2)20%;(3)A ;(4)降温至低于t 2℃【解析】试题分析:(1)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B>A ;(2)t 2℃时,A 的溶解度是25g ,所以将30gA 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不会全部溶解,最多溶解25g ,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3)t 3℃~t 2℃,A 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比B 大,所以将等质量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A ;(4)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降温、蒸发溶剂,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 3℃时,将25gC 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 的饱和溶液,要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降温的方法,t2℃时,C的溶解度是25g,即降温至t2℃时恰好饱和,所以应降至t2℃时以下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考查、重点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应用,能很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⑴甲⑵相等⑶100 ⑷乙【解析】(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甲(2)由于在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4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相等(3)由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80℃时,甲的溶解度是100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0克甲,故答案为:100(4)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乙5.(1)B>A=C;B(2)C;加水或降温;(写一种即可)(3)62.5;(4)C;【解析】(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即等质量的水溶解的B最多,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最多、含水的质量最小的是B;故答案为:B>A=C;B;(2)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只有C的溶解度小于25g;所以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水或降温;故答案为:C;加水或降温;(写一种即可);(3)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故答案为:62.5;(4)温度升高乙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乙烧杯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C.6.(1)加溶剂或者升高温度(合理答案均可)(2)B【解析】试题分析: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溶剂,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从50 ℃降到20 ℃时,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仍是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根据曲线可知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后C的溶解度变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考点:溶解度曲线7.(1)a>b>c (2)150 (3)b>a>c【解析】试题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 2℃时abc 的溶解度关系为a >b >c ;故答案为:a >b >c(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所以在t 2℃时,100g 水最多能溶解50ga 物质,故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 ═150g 故答案为:150(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 2℃时abc 的溶解度关系为a >b >c ,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 >b >c ,降温后a 、b 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t 1℃时,a 的溶解度比b 小,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 >a ,c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b >a >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1)88.3%;(2)a (或 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106 100x 10g10610010x g= x =10.6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100%88.3%12.0g g⨯≈,当求算氯化钙溶液中质量分数时,由于50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4g ,125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10g 都是氯化钙完全反应,所以可以根据a 点或者b 点数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