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合集下载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2. 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3. 观察与分析人物精神的方法4. 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5. 实践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5.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

2. 学生作品的内容完整性、结构合理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

3. 学生对人物精神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示例2. 人物精神分析表格3. 写作评价标准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5. 指导:教师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的表现和描绘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人物精神,互相学习和借鉴。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5.学生用红笔在原文中修改描写。
6.随堂拍摄几位同学的作品上传,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
1.欣赏同学习作,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2.小组合作在平板上圈划板书中的关键字词句,并及时推送到白板。
3.学生交流所圈划的关键字词句背后的人物精神。
4.用红笔在原文中修改描写。
5.欣赏同学习作,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教版语文(2016部编版)
章节第一单元写作学时1学时年级七年级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借助对比、议论抒情等手法来突显人物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
3.请用蓝笔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对比片段,或增添几句抒情、议论句。
4.四人小组选出最佳文章用平板拍摄上传。
5.作品观摩,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或不足。
1.回答问题
2.齐读板书
3.用蓝笔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对比片段,或增添几句抒情、议论句
4.小组交流讨论,选出最佳文章用平板拍摄上传
5.欣赏同学习作,点评指出其修改亮点或不足。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激趣导入
开始—0’50”
激发写作兴趣
1.出示人物图片
师:这是老师在自修课抓拍的一幕,猜猜他是谁?
预设:胡博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预设:坐姿……
看图猜人名,并说出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优质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在练习中提升写出人物精神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老师描述,你们来猜。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着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生:猜不出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为什么同学们猜不出前一句描写的人物,却能猜出后一句描写的人物呢?因为后一句描述了这个人最典型的特征: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此处利用外貌描写突出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这正好符合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但是我们写人物,除了要抓住其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将人物的内在精神刻画出来呢?(板书文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次的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学习中,有利于激起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习得方法1.回顾课文,掌握方法。

师: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一单元,就有四篇写人的名作,请同学们回顾这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预设《邓稼先》展现了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有关人物精神描写的理论知识。

2. 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

3. 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行生动的人物精神描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2.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品,用于分析和讲解人物精神描写的方法。

2. 准备实践训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

3. 准备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2. 讲解: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方法,讲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物精神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通过对其外貌、举止、言谈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的精神世界。

2. 案例二:《草原》中的小草,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描绘,表现了其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八、课堂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其精神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谈等方面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共二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共二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写出人物的精神”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的主题内容,本课主题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初中作文主要集中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上,而写人的记叙文是其中的重点,上学期描写人物方法已经学习并训练了。

为使人物的写作训练更加深入,同时又配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因而进行外在特点写出内在精神的训练。

以达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选取典型事例、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外在特点表现人物内在精神。

四、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对于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一点了解,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要领。

很多学生写作,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且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

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

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四、说教法学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以及对在写作中运用。

然后通过方法的引导,进行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轻松的运用,已达成写作目标。

讲授法讨论法批注法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温故知新首先,我们来区别人物特点与人物精神。

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一组不属于人物精神?第一组:开朗幽默热情好客第二组:真诚善良大公无私第三组:高雅羞涩文质彬彬第四组:强壮高挑貌美如花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案-实中-李清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案-实中-李清波

《写出人物精神》教案卢氏县实验中学李清波【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回顾、讨论例文,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性格与品质的方法,进一步把人物写生动。

3.积极参与写作训练,能够按要求写出较完好的片段或作文,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写人时,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3.妙用抒情议论记叙人物,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战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写作指导文题一: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并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内容上可以叙述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文题二:抓住争论者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展开描摹,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吵中的不同表现,想象并尝试进行鲜活的心理描写。

文题三:“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某一类的人。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导语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要突出人物的精神,我们需要用具体典型的事件来表现。

叙述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细节刻画,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也可以运用侧面烘托、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方法来突出人物精神。

除了行文中的遣词造句,我们还可以运用夹叙夹议,适当加入议论评价和抒情语句,来表达“我”的情感。

二、教材引路根据下面表格提示,回顾第一单元的内容人物精神特点典型事件“我”的情感构思、排列形式邓稼先巨大贡献性格忠实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忠于职守我国的原子弹发展与奥本海默对比,劝说两派特意调查后给我回信在戈壁滩研究,事故发生时不离开敬佩、理解、赞美总——分用小标题的形式区分材料闻一多谦虚、低调踏实勤奋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研究古典文化起草传单,公开骂反动派,走在游行队伍前面赞美、敬佩并列用过渡的形式连接材料回忆鲁迅先生对家人(礼让、温和,关心)对朋友(真诚、热情)对工作(认真、勤奋)对年轻人(包容、无私帮助)(略)敬爱、怀念并列片段组合三、学生练习选择要写的对象,说说你对他(她)的感情?她的什么特点让你有这个感情?举例。

人物我对他(她)的情感特点(1-3个)针对特点举出典型例“我”的情感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提示:如果是写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写2-3件典型事。

如果写多个特点,每个特点举一个典型事例。

请将你写的人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并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例如可以用小标题形式,也可以用过渡段的形式。

如,老师:先写严格的一面,再写关爱学生的一面,(欲扬先抑)母亲:是一个工作负责的人。

先写在家里的表现,在写外面的人的反馈。

(侧面烘托)叙事的过程中,添加细节刻画,注意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

如动作、语言、神态。

4、“我”的感情。

添加我的评价性语、或者抒情性语言。

位置可在每件事后面,或全文结尾。

【范文示例】我的老师鱼离不开水,鸟离不开树,我们的成长自然离不开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时】第1课时【课型】写作指导
【制作人】吕娜【审核人】【学生姓名】
【备课时间】2018.3.7 【上课时间】2018.3.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3.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写人要抓住特点》,结合图片回顾旧识。

第一单元我们在读撰写人物的课文里了解到,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写人物重在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刻画中,对与人物有关事件的叙述描写中,在对人的评述中,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格,人物才会形神皆备,鲜活生动,如在眼前。

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才会有意识地去向这方面努力,去选材。

材料的选择也得有材料的积累才成,任何文章的写作,平日的片段积累都很重要。

二、写作指导
(一)要写出人物的精神,要注意:
1. 抓住经典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头发凌乱、书桌上“众物腾怨”等细节来表现的。

再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通过对鲁迅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让人看到了更富人情味、更加真实的鲁迅先生。

2.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3.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邓稼先》中,“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就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又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
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把写作实践一布置成当日练笔,要求学生试着模仿文中的写法,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或一个老师,如写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用传神的细节显示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说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用抒情议论来评价他的崇高品质。

(二)出示例文,师生点评
我的好朋友
他是一个开朗、快活、脸色红润、身体结实的高胖子,挺着个很高的大肚子,最喜欢的消遣莫过于大吃大喝了。

他那一脸隆起的肥肉中,生着一双小眼睛,活像面团被调皮的孩子镶上了两个小煤球。

他有只高而短的鼻子,鼻尖微微向上掀着。

他的身体非常壮实,好像是一面不透风的墙。

一双胳膊又胖又结实,像个小棒槌似的。

一次,在语文课上老师叫他起来读课文,他磨磨蹭蹭的站起来,半天也没挤出一个字来;原来他是不知道老师让他读哪一页。

旁边的同学告诉了他页码,他又酝酿许久,才哼哼唧唧读了起来。

可一句话没有读完就出现了很多错误,弄得班里哄堂大笑,可他自己却“面不改色心不跳”。

由于他那层出不穷的错音,以及他那独特的沙哑声色,当他读完以后,班里许多同学已经笑弯了腰。

他不会讲段子,可是,当同学注视他时,就会忍俊不禁。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足球了,在足球场上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灵活的胖子”带球,传球挥洒自如。

“马赛回旋”“踩单车”他也都玩得行云流水。

有一段时间他上课状态很差,总是上课打瞌睡,原来他是凌晨三点起来看欧冠的比赛。

这一刻,他的动作反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他敢于直面挑战,但有时也有些傲慢;他幽默开朗,但有时也爱偷点懒。

他就是我的同学。

这样的人让我永远追念
我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那年夏天,院中你种的苕花枝枝繁富,高过人头,葡萄满架,粒粒饱满,只缺了檐下以帕拭眼的老父!
那年秋天,我永远失去了你,如秋叶般静静飘落,无语无怨,无忧无喜,留下儿女们永恒的怀念。

爸爸,你躺在儿女们的泪河中义无反顾地走了,不回头,不说话,就这样决绝地走了,沐浴你慈爱的光辉,在你的爱河中长大的孩子怎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爸爸,你不要走,你不能走,我们不让你走!
小时候(那还是上个世纪艰苦的七十年代),只是缠着你,追着你,要跟你去单位,目光里只是你忙碌不停的身影,那一直在拨拉着算盘的背影,叫一声爸爸,你忙得连头也顾不上回,只说苹果在箱子里,可你却很少尝一尝,好吃的都留给了孩子,于是爸爸似乎成了一个只知劳作不知享受,想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爱好的爸爸,其实,爸爸怎能没有爱好!只是你永远
把自己的喜好排在妈妈和孩子们的要求之后,世上还有这样为孩子,为家庭,为他人奉献一切的人吗?只有爸爸,我们舍不得你走!你怎能走?爸爸……。

爸爸,你是儿女心中最温暖的角落,有了你,灵魂才有居所,没有你,魂归何处?可你就这样干脆利索地走了,从来不愿麻烦别人(即便对于自己的孩子),一生自勉自强,和妈妈养大我们几个,不易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你把他们个个培养成材,称羡于乡邻,你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而今你走了,撇下你挚爱的孩子,叫你的儿女内心何堪,怎能接受?
爸爸一生严格自律,业务娴熟精湛,坚守节操,清廉守身,尊严活人。

身后翻看他的档案,爸爸1948年就参加工作,毕业于西北财校,业务成绩达99分,但爸爸从未提起,谈的多是他的缺陷,也把这一点遗传给了他所有的子女,诚信、明礼、负责,爸爸用他的生命作了极好的诠释,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无一例外,耳濡目染中打上了鲜明的爸爸的印记,我们是你的孩子。

天地间有你这样的父亲,我们骄傲自豪,我们爱你,我吃苦耐劳、可亲可敬的老父亲!
还记得那年给你过生日,为你点上一根粗粗的蜡烛,许愿父亲长命百岁,可是还差了23年,你就要离我们而去,从此阴阳两隔,我们怎能甘愿,怎能舍你?我们慈爱的父亲!可是,死神从未顾及我们的请求,也不理会我们的哀告,硬从我们手中抢走了你,我们追赶,我们哭求,却无法阻挡你渐行渐远的脚步!
你有预感吗?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连儿女在你膝前尽孝的机会都不留,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遗憾,深深的歉疚!爸爸,我们永远想念你!
你最不放心的人就是妈妈了,我们会好好地照顾她,如你一样爱她,愿你在九泉之下安息!我们也要让你在另一个世界里笑看你孩子的成长,我们会努力的,一定会努力的!你的孩子们为你祈祷!驾鹤西游的父亲,你听到了没有?
三、布置作业:
“写作实践”中三个命题任选一个写作。

【课题】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时】第2课时【课型】写作指导
【制作人】吕娜【审核人】【学生姓名】
【备课时间】2018.3.7 【上课时间】2018.3.1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的优缺点。

2.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总评
二、学生逐一自评、互评,教师简评
要求:重点从人物精神品质的体现和运用的写作方法方面进行评价。

三、当堂修改、誊抄
四、小结
胸中有丘壑,笔底有波澜,平时重积累,需时才从容。

写人要描形,更要有神采,打动了自己,方能打动人,心中有谱,笔下有神,总而言之,要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反思】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