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下面是一般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步骤:
1. 问题定义:明确评价的目的和范围,确定评价的重点和关注点。
2. 数据收集: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数据,包括地表水水质、水量、流量、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数据。
3. 环境基线调查:对评价区域进行调查,了解环境的自然状况和现有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情况。
这包括采样和监测现场的水样和土壤样品,调查生物多样性等。
4. 影响预测:基于已有数据和评价区域的特征,使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对人类活动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
这可以通过模拟、建模或其他预测方法完成。
5. 影响评估: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这可能涉及对水质、水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6. 结果解释和报告编制: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编制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评估结果、结论和建议,以便决策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评价的结果和可能的管理措施。
7. 决策支持和管理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报告,制定适当的决策和管理措施,以减轻或消除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可能包括环境管理计划、改进措施和监测计划等。
8. 监测和评估效果:实施决策和管理措施后,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和有效性。
必要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可能因地区和具体项目而有所不同,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可能会有所调整。
因此,在具体实施评价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工作指南汇总

地下⽔环境状况调查,⼯作指南汇总附件1: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3⽉⽬次第⼀章总则 (1)1.1编制⽬的 (1)1.2适⽤范围 (1)1.3编制依据 (1)1.4术语与定义 (2)1.5指导原则 (3)1.6组织编制单位 (3)第⼆章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4)2.1建⽴清单 (4)2.2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5)2.3第⼀阶段地下⽔环境调查 (10)2.4第⼆阶段地下⽔环境调查初步采样⽅案 (11)2.5第⼆阶段地下⽔环境调查详细采样⽅案 (17)2.6第三阶段地下⽔环境调查 (19)2.7地下⽔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0)2.8地下⽔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2)第三章质量控制 (23)3.1总体要求 (23)3.2地下⽔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23)3.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25)3.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28)3.5质量控制资质管理 (31)第四章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 (33)4.1建⽴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数据库 (33)4.2建⽴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 (33)4.3编制成果图件 (33)4.4构建信息平台 (34)附录 A(规范性附录)清单表格 (35)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信息表格 (57)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测定指标 (119)附录D(规范性附录)⼟壤测定指标 (132)附录F(规范性附录)⽔⽂地质分区代码表 (136)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下⽔监测分析⽅法 (138)附录F(规范性附录)地下⽔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 (147)附录G(规范性附录)矿⼭代码表 (151)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第⼀章总则1.1 编制⽬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开展全国地下⽔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作的通知》,推进我国地下⽔污染防治⼯作,增强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地下⽔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件,编制《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等级及评价范围
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评价 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对于不同级别的地表水环 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等的评价工作内 容与技术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态破坏型。 (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
的问题。
2.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
1993),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 特征,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质与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 状,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要求)
(1)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 标;
(2)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分析和界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强(水质与水量指 标);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目标 的关系,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的污染源强,进行水环境影响 预测评价;
必要时应进行工程涉及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预测分析。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
案,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 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 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四、 地 表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程 序
两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指南

两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地表水循环、供水、农业和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课件

• (2)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
a)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b)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c)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d)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 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 e)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f)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 g)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 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 h)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 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 i)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 能。 j)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列出调查表, 依表调查。)
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 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 力大于大气压力。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 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
排泄方式: ▪ 1、泉(点状排泄) ▪ 2、向地表水体泄流(河 流—线状) ▪ 3、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 ▪ 4、蒸发(面状排泄)
•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岩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土 空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 (岩溶溶洞)。
孔隙
松散岩土
溶洞
可溶性岩石, 如灰岩
+ ++ ++ + + 坚硬岩石,如花岗岩
裂隙
• 1、包气带/非饱和带
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 带。 • 2、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 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 面 的地下水。 • 承压水
• (1)收集资料 • 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有: ①包气带的岩性结构与厚度; ②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岩性与分布; ③控制含水层分布的地质构造条件; ④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⑤地下的迳流方向; ⑥地下水排泄方式及供水功能; ⑦地下水富水地段的分布; ⑧工程建设前的地下水水质; ⑨建设工程排水下渗与含水层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
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2017年真题]A.2.0m3/sB.3.5m3/sC.5.5m3/sD.6.5m3/s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则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2+1.5+20×10%=5.5(m3/s)。
[单选题]2.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Q=5×(Z-50)1.4;A=100×(Z-50)1.0。
在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
[2017年真题]A.0.048B.0.050C.0.057D.0.06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由题意可知,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且Q=5×(Z-50)1.4A=100×(Z-50)1.0解得Z=51(m),A=100(m2)。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为u=Q/A,则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5/100=0.050。
[单选题]3.某河道控制断面BOD5、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0mg/L、1.0mg/L、5.0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mg/L、2.0mg/L、4.0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0mg/L,则BOD5、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2017年真题]A.1.33、2.0、2.8B.1.33、1.0、1.2C.0.75、2.0、5.5D.0.75、2.0、2.8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式中:S i,j为标准指数;C i,j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C s,j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
则:BOD5的标准指数=3.0/4.0=0.75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当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DO j)小于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DO s)时,DO的标准指数:(S DO,j)=10-9DO j/DO s=10-9×4.0/5.0=2.8[单选题]4.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基本概念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四、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结论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水污染、水污染物⏹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统称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污染源的分类持久性污染物:在地表水中不能或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产生分解、沉淀或挥发。
非持久性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逐步减少的污染物。
第二部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一、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1 按照区域水质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明确环境质量目标;2 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界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源强;3 选择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4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5 综合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课本123页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重点完成6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工程项目性质划分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水污染源)分析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组织公众参与、进行风险分析明确工程项目性质:1、拟建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2、划分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属性,是环境污染型或生态破坏型;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的问题四、评价范围确定包括两方面:1、调查范围2、预测范围1、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1)工程水污染物外排后可能达标的河段(2)评价等级要求(3)下游有敏感目标时,评价河段要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2、预测范围的确定:分两种情况(1)当下游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必需把该目标包括在内。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地表水水化学现状调查与评价

e c , rmq 8 0 1 , hn ) E vrn e t r et no i i g2 1 ,3 3 : 1 0 n e U u i 3 0 1 C ia . n i m na Po ci f n a 0 1 3 ( ) 0 — 7 o l t o X jn
Ab t a t B s d o h n e t a in t h a e s r c : a e n te i v si t o t e w tr—s se ,tp s a d c a a t r fs r c a e n Ah n T g a g o y tms y e n h r ce s o u f e w tri y a h N — a t n lNau e R s r e,ma y h d o h mit a l so o i tr o iswe et k n d rn ep r d o y r — i a t r e e v o n y r c e sr s mp e f me man wae b d e r e u g t e o f d o y s a i h i h g o o y s in i c e p d t n o 0 .T e ,t e c n e t t n fa i n n a in ,s l i ,p o e e s mp e e lg c e t i x e i o f 1 f i 2 1 h n h o c nr i so no sa d c t s ai t a o o n y H ft s a l s h
生 的 变化 及 主要 原 因。
关键词 : 尔金 山保护 区; 阿 水化 学特征 ; 矿化度 中图分类号 : 84 X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3 1 2 1 ) 1 0 0 0 10 2 0 (0 1 0 — 0 1—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地 表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工 作 程 序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3.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3.4.1 分级判据
污水排放量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
受纳水域的规模 受纳水域对水质要求
与地表水环境有关
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评价等级越高; 受纳水域规模越小,水质要求严格,评价等级越高。
水体的耗氧和复氧过程
水体耗氧过程: 含碳化合物被氧化; 含氮化合物被氧化; 水生植物(如藻类)的呼吸作用; 河床底泥耗氧;
水体复氧过程: 大气中的氧气不断溶于水中 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
K1:耗氧系数,单位 1/d; K2:复氧系数,单位 1/d;
地表水环境简化
河流简化: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
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 有的水质。(P66)
物理自净:混合稀释、自然沉淀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 生物自净:水中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作用 Ex: 纵向混合系数,m2/s; E y:横向混合系数,m2/s; E z:垂向混合系数,m2/s; K3: 沉降系数,1/d;
3.5.1 现状调查方法 3.5.2 调查范围和时期 3.5.3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 3.5.4 现有污染源调查 3.5.5 水质调查 3.5.6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3.6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 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期和阶段 地表水环境和污染源的简化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水质数学模式的类型与选用原则 *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 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
3.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3.4.3 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 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评价,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相联 系的环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3.5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湖泊与水库的简化: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
水深>10m且分层期较长(如>30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 (库)。不存在大面积回流区和死水区且流速较快,水力停留时间较 短的狭长湖泊可以简化为河流。
污染源的简化
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 污染源排放方式简化:点源和面源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一般了解)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重点掌握)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其他水环境质量标准还有: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等
河流断面宽深比≥20,可视为矩形河流; 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系数较大(>1.3)视为弯曲河流,否则简化为 平直河流; 大中河流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视为非矩形河流, 其他简化为矩形河流; 小河一般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河流水文、水质有急剧变化河段,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分别简化。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 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 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
3.1 基本概念
凡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 统称水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
水体污染物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 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性核素等。
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
在现状调查的水质参数中筛选;
拟预测参数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少于现状调查参数);
根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和当地环保要求筛选;
不同时期参数不一定相同;
* 对河流,可用水质参数排序指标(ISE)选取预测水质因子: ISE是负值或越大,说明拟建 项目排污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 数的影响越大!
cp: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s: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 ch :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mg/L; Q p——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m3/s; Q h——评价河段的流量, m3/s;
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是以一定的预测方法为基础的,而这 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水体的自净特性。
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
பைடு நூலகம்
3.4.2 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内陆水体)
[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知 污水中含有COD、BOD、 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 一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IV类,此环评 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m3/d之间 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 Cd、Hg)、非持久性污 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 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水质要求:IV类
第三讲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3.1 基本概念 3.2 相关水环境标准 3.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3.5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6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3.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3.1 基本概念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包括河口)、湖泊、 水库。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在进行地表水环境影 响评价时,还包括有关海湾(包括海岸带)的部分内容。
*水污染源分类(重点掌握)
污染源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 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 酸碱污染物; 热污染;
3.2 相关水环境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重点掌握)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 (一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