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生理科学实验理论考试复习思考题(仅供参考)

生理科学实验理论考试复习思考题(仅供参考)

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生理科学实验》复习思考题(2011年12月18日修改)发自: 生理科学实验室日期: 2011-12-19《生理科学实验》期末复习思考题(2011年12月18日修改)实验一医学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1.什么是“实验动物”?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应具备哪些特性?2.常用实验动物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3.常用药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举一例说明。

4.最简单的生理溶液是什么?生理溶液在配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及其用量如何?6.注射麻醉可采用哪些方法?常用哪些麻醉药物?其用量及作用特点如何?动物麻醉应注意哪些事项?7.动物编号最常用哪种方法?染色法常用哪些染料染色?如何对小鼠作1~10号的标记?8.常用生理溶液有哪些?说明其主要用途。

9.实验动物用药剂量的换算方法有哪些?如何计算?10.小鼠的给药方法有哪几种?如何给药及其注意事项?11.小鼠的采血方法有哪几种?如何采血及其注意事项?12.实验动物安乐死常用方法有哪些?实验二(一)Medlab系统的功能及其基本操作1. 在Medlab系统软件中,“标题栏”、“标记栏”和“提示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X轴显示控制区”、“采样控制区”和“刺激器控制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 在Medlab系统软件中,每个显示通道窗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 MedLab系统实验配置的主要项目有哪些?如何正确配置?4. MedLab系统软件常处理哪四类Medlab系统文件?5. 基本概念(含义及作用):采样间隔、放大倍数、上限频率、下限频率(时间常数)、低通滤波、高通滤波6. 基本操作(方法及作用):标准配置、零点设置、在线测量7. MedLab系统的三大显示模式(记录仪、记忆示波和慢扫示波)及其选用原则是什么?8. “区段测量”的操作方法如何?其测量项目“时间”、“幅值”、“间隔”、“峰峰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含义是什么?(二)大鼠的基本操作技术1. 大鼠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哪些?说明其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2. 大鼠常用的安乐死方法有哪些?(三)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3.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氯化钡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及其表现如何?4. 利多卡因对何种心律失常疗效最好?为什么?5. 如何使用MedLab系统记录大鼠心电图(标准Ⅱ导联)?如何消除干扰?实验三(一)动物实验常用手术器械1.常用动物实验手术器械有哪些?它们有何特点、用途和用法?(二)家兔实验基本操作方法2.家兔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哪些?说明各方法的用具、给药途径(部位、方法)和给药量?3.简述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4.家兔常用的采血方法有哪些?说明各方法的采血部位、方法和特点?5.家兔常用的安乐死方法有哪些?6.判断家兔麻醉深浅的指标有哪些?何谓适宜的麻醉状态?(三)家兔急性实验常用手术6.举例说明组织切开的部位和大小、采用的执刀方法和注意事项?7.组织分离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组织分离方法有哪两种?说明其用法及注意事项?8.止血方法一般有哪几种?9.简述气管插管的目的、主要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0.血管插管的目的是什么?简述颈总动脉插管和颈外静脉插管的主要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1.简述输尿管插管的目的、主要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2.急性动物实验手术中,如何进行切开、分离、止血和插管等手术操作?13.常用的手术缝合方法有哪几种?实验四蛙类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速度、不应期的测定1.试述引导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细胞外记录法。

生理学思考题答案

生理学思考题答案

生理学思考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一作用未知的药物加到盛放神经肌肉标本的溶液中去后,刺激神经不再能
引起肌肉收缩,试判定该药可能作用部位及机制。

答:略
2.急性大出血时,机体会产生哪些心血管代偿反应?
答:略
3.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为何不宜以吸入纯氧来改善其缺氧状况?
答:略
4.请比较组织液生成和肾小球滤过时的有效滤过压的异同点,并解释为什么肾
血浆流量的19%的经肾小球滤过后,其毛细血管血压下降并不明显?
答:略
作业要求:
统一用A4纸将附件打印出题目,手写答题,用装订机统一装订好,学习委员收集好全班的作业后,由后半段任课老师最后一次课时收齐(不接受个别同学交来的作业),不交的同学
将没有平时成绩。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临床)

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临床)

生理学思考题一、绪论1.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①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②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③正反馈意义: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举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2.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神经调节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②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③神经-体液调节:同体液调节④自身调节特点:调节的幅度、范围都比较小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也较低。

二、细胞1.何谓载体?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何特点?①载体:也称转运体,是介导多种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转运的一类膜蛋白。

②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2.简述门控离子通道的类型。

门控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门控离子通道分为3类:(1)电压门控通道:膜去极化一定电位时开放(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环境某些化学物质影响而开放(3)机械门控通道:膜的局部受牵拉变形时被激活。

3.简述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由钠钾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4.简述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过程。

均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在小肠粘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

上皮细胞基底膜上钠泵活动,排出3个Na+,摄入2个K+,造成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肠腔液或肾小管液中的钠离子浓度;Na+在上皮细胞顶端膜两侧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作用下,被动转入胞内;葡萄糖分子则在Na+进入细胞的同时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内环境:内环境指细胞生存得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内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3、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得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

兴奋性:活得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称为兴奋性。

5、阈强度(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得情况下,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ﻫ6. 正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得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得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得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7. 负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得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得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

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一、名词解释ﻫ1。

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得跨膜转运时所需得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得分解,而就是来自钠泵活动形成得势能贮备,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得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ﻫ2、电压门控通道:由膜电位控制其开关得离子通道,即就是电压门控通道,也称为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ﻫ3、兴奋性:有生命得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性、4. 阈强度:在强度时间变化率与刺激持续时间固定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threshold)。

6。

局部电流:在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得发生部位与邻接得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得存在而产生得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7、兴奋-收缩藕联:就是指从肌膜兴奋到出现肌细胞收缩之间得中介过程、包括:兴奋由横管向肌细胞深处得传导;三连管结构得信息传递;以及肌质网对Ca2+得储存、释放与再聚集及其与肌丝滑行得关系二、问答题ﻫ1. 试述Na+-K+泵得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生理学思考题

生理学思考题

生理科学实验思考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6.5.201.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心肌的较长不应期有何生理意义?2.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为什么?3.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期前收缩?4.为何期前收缩幅度有时比正常心缩幅度高,有时比正常心缩幅度低?5.用什么方法可测定心肌的有效不应期?6.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如何?7.重复输同型血之前,为什么还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8.为何常用离体蛙心,而不常用离体哺乳类动物心脏做心脏灌流实验?9.离体蛙心为什么会节律性跳动?10.蛙心插管插入心室时,是在心舒张期插入还是在心缩期插入?为什么?1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保持蛙心插管内液面高度的恒定?液面过高过低会产生什么影响?12.任氏液为何能维持离体蛙心较长时间的跳动?怎样才能使离体蛙心存活时间长?13.蛙心灌流时,蛙心心肌以何种方式获得营养?14.蛙心灌流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改变蛙心与换能器连线的张力?15.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16.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17.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18.在心血管活动调节实验中,为什么常选用家兔进行?19.用传感器记录血压应注意哪些事项?20.家兔正常血压曲线常有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波,其形成机制如何?21.吸气和呼气运动对血压有何影响?机理如何?22.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后,血压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3.刺激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要求血压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血压基本不变,为什么?24.刺激兔心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血压变化的机理是什么?为何多选用右侧迷走神经做此项实验?25.为什么要预先切断迷走神经后,再刺激其外周端?一般不要求做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项目,这是什么缘故?26.切断动物双侧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后,血压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7.电刺激兔迷走神经引起血压下降的潜伏期比电刺激减压神经引起血压下降的潜伏期短,如何解释?28.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到达零点时,往往描笔偶尔出现一些波动,以后血压逐渐恢复,为什么?29.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常出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然后逐渐恢复,其原因如何?30.何谓心输出量?哪些原因可以影响心输出量?31.为何吸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呼吸运动加强?32.为何吸入纯氮气后会影响呼吸运动?33.为何吸入二氧化碳后引起的呼吸变化往往比吸入氮气明显?34.增加无效腔时,呼吸运动会有何变化?为什么?35.为何静脉注射乳酸后会影响呼吸运动?3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37.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时,呼吸运动会不会发生变化?其机制如何?38.小肠平滑肌收缩与舒张均较缓慢是何原因?39.制备小肠平滑肌标本时,为什么不用药物麻醉后的兔小肠,而用击昏后的兔小肠?40.离体平滑肌实验中,为什么要持续供氧?41.灌流液温度改变,离体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42.向灌流液内滴加乙酰胆碱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43.向灌流液内滴加 HCl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44.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与骨骼肌、心肌有何不同?、45.观察迷走神经对尿量的影响时,是刺激完整迷走神经好,还是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或中枢端好?为什么?46.在尿生成实验中,刺激迷走神经应选用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47.本实验中,增加家兔的血容量采用了哪一种方法?可否应用于临床?48.本实验中,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减少兔肾血流量?49.人体血液中,ADH 水平长期降低,会产生何种临床症状?50.糖尿病多尿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病因是什么?51.在实验中,可采用什么方法以提高、降低血浆晶体渗透压?52.耳蜗微音器电位有何特点?53.耳蜗微音器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54.听神经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55.为何多选用豚鼠做耳蜗生物电现象的实验?56.在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感觉的强弱是以何种形式来实现的?57.肌牵张时,肌梭发放的持续性成分为什么随牵拉时间的延长而降低?58.为什么单个肌梭的传入发电形式是等幅值,节律性的?59.在正常的张力水平时,肌梭为什么会有自发性发电?60.肌梭属慢适应类型的感受器吗?为什么?6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那些?62.在牵张反射中,肌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63.中枢神经系统对肌梭发放冲动有何影响?64.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65.用传感器记录血压应注意哪些事项?66.家兔正常血压曲线常有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波,其形成机制如何?67.为什么要持续失血3mim,这对失血代偿的机制分析上有何意义?68.失血停止后,动脉血压和血红蛋白浓度各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9.机体急性失血期间及失血停止后,机体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代偿?70.本实验,在家兔进行动脉放血时,动脉血压为什么呈持续缓慢下降?71.小肠平滑肌收缩与舒张均较缓慢是何原因?72.制备小肠平滑肌标本时,为什么不用药物麻醉后的豚鼠小肠,而用击昏后的豚鼠小肠?73.离体平滑肌实验中,为什么要持续供氧?74.灌流液温度改变,离体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5.向灌流液内滴加乙酰胆碱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6.向灌流液内滴加组胺、氯化钡后,小肠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7.向灌流液内滴加阿托品后再滴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8.向灌流液内滴加扑尔敏后再滴加组胺,肠肌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9.向灌流液内滴加扑尔敏后再滴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80.肾上腺素能激动哪些受体?81.按20μg/kg剂量给家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家兔的动脉血压发生什么变化?阐述变化机制。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环境: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环境稳态。

3. 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 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 阈强度(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6. 正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7. 负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

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

一、名词解释1. 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贮备,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2. 电压门控通道:由膜电位控制其开关的离子通道,即是电压门控通道,也称为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3. 兴奋性:有生命的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 阈强度:在强度时间变化率和刺激持续时间固定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threshold)。

6. 局部电流:在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与邻接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的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

7. 兴奋-收缩藕联:是指从肌膜兴奋到出现肌细胞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包括:兴奋由横管向肌细胞深处的传导;三连管结构的信息传递;以及肌质网对Ca2+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及其与肌丝滑行的关系二、问答题1. 试述Na+-K+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生理科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生理科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第二周:镇痛和缺氧哌替啶的药理作用基本与吗啡相同,主要是激动阿片μ受体而发挥镇痛、镇静、欣快、呼吸抑制等作用。

罗通定为延胡索乙素,即消旋四氢巴马汀的左旋体[3]。

后者是罂粟科职务延胡索等块茎中具有镇痛作用的生物碱。

罗通定具有镇静、安定、镇痛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阿片受体无关,也无明显的成瘾性。

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增加与痛觉有关的特定脑区脑啡肽原和内啡肽原的mRNA表达,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并由此产生明显的镇静、催眠、安定和镇痛作用;但过量可导致帕金森病。

哌替啶,又称度冷丁(Dolantin)是一类麻醉性镇痛药,为人工合成品,是吗啡的代用品,较吗啡的成瘾性轻。

与吗啡相似,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镇痛效力约比吗啡弱10倍,持续时间也比吗啡短。

罗通定(Rotundine)则是一类非麻醉性镇痛药,其结构为四氢巴马汀,镇痛作用比dolantin弱,但无成瘾性。

Rotundine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亦增加与痛觉有关的特定脑区脑啡肽原和内啡肽原的mRNA表达,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产生镇痛作用。

Rotundine的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无直接关系,属间接调节,故其强度不如Dolantin。

氯丙嗪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这是其抗精神作用的机制,也能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药理作用广泛。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能影响发热机体的体温,而且还能影响正常体温。

氯丙嗪对体温的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越低其降温作用越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本实验证实,氯丙嗪和低温共同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动物的总耗氧率,从而降低基础代谢率,延长动物在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这也是临床上对于病情极其危重的病人,采取氯丙嗪加低温的冬眠疗法的原理。

氯丙嗪能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在动物试验中易诱导入睡;同时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影响正常体温,使机体体温能随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在乏氧性缺氧中,小鼠的呼吸频率在5min、10min时都无显著变化,而在15min时呼吸频率显著下降。

西南大学解剖生理学实验期末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解剖生理学实验期末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2013级解剖生理学实验期末考试思考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如何保持两栖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的机能正常?答:⑴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两栖类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的机能正常应满足以下条件:制作标本时避免过度拉扯神经、金属器械尽量不要损伤神经及肌肉、实验过程时间不宜过久、操作迅速准确、用任氏液随时保持标本的湿润,最好实验前浸泡一定的时间。

⑵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哺乳类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的机能正常应满足使用台氏液浸润标本,实验过程中应不断滴加台氏液保持其活性,且实验温度尽量维持在37℃,不要用频繁使用手或金属器械触碰标本实验,实验时间不宜过久等条件。

2.在生理实验中张力换能器是起什么作用的?通常哪些实验要用到该设备?答:张力换能器是一种将机械收缩力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其在生理实验中的作用是测量标本机体的各种张力的变化,以及在体内或离体的组织器官的舒张收缩活动情况。

作为探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可将非电性质的生理现象如不同大小的张力等能量形式转变为电信号,然后把这种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放大,显示在示波器屏上。

通常与神经、肌肉等相关的实验中都会使用到该设备。

如神经与生理实验中,骨骼肌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的观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和兴奋不应期的测定等;循环试验中,蛙心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测、蛙类离体心脏灌流等;消化实验中,离体肠段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和影响因素的观察等实验中都会使用到张力换能器。

3.用胞外记录法得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之后为什么动作电位变为单相?答:因为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来的,当去极化的动作电位传导第一个电极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的电位差为正值,当传导到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值。

胞外记录法就是如此引导出双相动作电位。

而在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也因此传递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也就变成单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

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

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

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

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

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
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
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

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的。

故动作电位是双相。

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

4、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的上、下图形的幅值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
在剥离蟾蜍的坐骨神经时,某些神经被切断导致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

5、如果将神经干标本的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图形将发生什
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图形的幅度会变小但是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神经的末梢端神经纤维数较中枢端少,而且在两个神经元相接的地方只能单相传导兴奋,故若在末梢端刺激在中枢端引导幅值
6、如果改变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观察双相动作电位的图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试
解释为什么?
上相电位峰值与下相动作电位峰值出现的时差会增大。

因为动作电位在引导电极之间运动时间增长。

7、如果将引导电极距离刺激电极更远一些,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变小,这是兴奋传导的衰减
吗?试解释原因。

不是。

因为如5题所说,在中枢端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有一部分会因神经纤维的损伤或分支而停止,故离中枢端越远受到的神经冲动就会越少。

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值就会越小。

8、试验中神经屏蔽盒的地线应怎样连接?
将刺激输出端负极以及信号采集接口的负极接入地线。

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
1、从刺激开始至肌电出现,标本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
刺激引发神经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由神经纤维传输至肌细胞,肌电开始出现。

2、从肌电之肌肉收缩之间,肌肉内部又有什么生理活动?
(1)刺激在肌膜上传导
(2)兴奋——收缩耦联
表现为:肌膜兴奋释放钙肌收缩。

3、分析神经兴奋、肌肉兴奋与肌肉收缩有何不同?
答:神经兴奋是指控制肌肉的神经产生动作电位,之后动作电位由神经纤维传输至肌细胞引起肌细胞的兴奋,产生肌电,然后经过三联管、粗细肌丝的结构转化成肌肉的收缩。

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
1、什么是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细胞经过一次兴奋之后短时间内兴奋性丧失或降低的现象,首先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兴奋性为零称绝对不应期;随后兴奋性有所提高,但低于正常,需要高于阈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且产生的动作电位去极速度和幅度低于正常,此称为相对不应期
2、刺激落到相对不应期内时其动作电位的幅值为什么会减弱?
动作电位幅值的大小取决于膜电位去极化时钠离子内流量的大小,Na+通道在被激活以后会失活,之后又会逐渐恢复活性,在相对不应期内只有部分Na+通道复活,因此去极化时Na+内流量较正常值小,故动作电位幅值就会相应的减弱。

3、为什么在绝对不应期内,神经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反应?
同二题,在绝对不应期内时,所有Na+通道都处于失活状态,因此神经在受到任何刺激时都不会发生去极化,故没有动作电位。

4、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有什么生理意义?
不应期的长短对生物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可兴奋组织(细胞)的不应期长短是不尽相同的。

神经细胞的绝对不应期一般较短,这是为了能较快地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和传导信息,一是集体及时做出反应;而心肌细胞的不应期较长,这是为了使心肌在一次收缩后有充足的舒张休息时间,防止出现心肌过度疲劳甚至出现强直收缩的现象而危机机体。

5、若某神经的绝对不应期为2ms,那么它美妙内最多可以发放多少次神经冲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