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4.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1.提问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气候概念、影响因素和气候类型的掌握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正确理解知识点。
2.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给予关注和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
2.地形因素:海拔、坡向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3.洋流因素:暖流、寒流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4.大气环流:季风、信风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5.人类活动:城市化、工业化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三)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地理素养。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和人地协调。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
3.组织学生进行气候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深入了解当地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2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2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干湿地区的分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原因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和规律。
2.各地干湿状况对人们生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的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探索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学生准备:预习东西干湿的差异。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台湾通俗歌曲视频《雨中即景》,观看后引发思考:“我们国家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和台湾一样降水丰富呢?”“你知道哪些地方降水多?哪些地方降水少?”“那么我国的降水具有什么特点呢?”引入本课学习。
(二)探索新知1.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师进行读图方法的指导。
读图,自主解决以下问题:1.年降水量1 6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2.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____________ 一线附近。
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学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掌握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降水年际变化特点。
2.了解干湿地区划分依据和方法,认识各干湿地区的景观差异。
3.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理解降水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1、读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结合课本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
用不同颜色笔描绘出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1月_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大致沿_________(山)——_________(河)一线分布。
(3)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__。
(4)从个总体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是__________,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
(2)根据图说说我国南方和北方雨季长短的差别。
3、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_______,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探究1:读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一个地区_______和______的对比关系。
(2)填写下表干湿地区干湿状况植被类型农业类型年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蒸发量森林800--400毫米旱田降水量(3)从图中可以看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天气(第2课时)教课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天气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经过阅读我国天气种类散布图,说明我国天气复杂多样及季民风候明显的特色。
经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绘我国各天气种类的主要特色。
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要素。
联合实例,说明天气差别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理动画来演示季风的挪动规律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季风的运动规律,培育学生的辩证唯心主义观点教课要点 : 我国的天气特色教课难点:季风的挪动规律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谁能回答亚洲的主要天气特色是什么?我国的天气特色又是什么呢?新课解说 :一、我国天气的主要特色. 我国天气的两个主要特色:天气复杂多样,季民风候明显(1)观图 2.24 中国天气种类的散布,说出我国有哪几种主要天气种类。
我国主要的天气种类主要有:热带季民风候、亚热带季民风候、温带季民风候、温带大陆性天气、高原山地天气。
我国的东部地域为世界上典型的季民风候区,由北向南散布着温带季民风候、亚热带季民风候和热带季民风候。
我国西北部散布着温带大陆性天气。
青藏高原地域散布着独到的高原山地天气。
(2)活动. 比较图 2.24 ,说出图 2.27 中四个地方的天气种类名称。
地址:漠河天气特色:冬天漫长,严寒干燥;夏天短促,暖和润湿。
温带季民风候地址:海口天气特色:整年高温,降水集中在5-9 月。
热带季民风候地址:吐鲁番天气特色:冬天严寒,夏天酷热,整年降水稀罕。
温带大陆性天气。
地址:五道梁天气特色:冬冷夏凉,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天。
高冷天气。
2.参照对漠河的天气特色的表述,概括其余三地的天气特色。
3.依据漠河和海口两地的天气特色的差别,谈谈他们各自觉展旅行后动的优势。
漠河发展滑雪、冰雪旅行项目等;海口发展海上旅行项目等。
二、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要素解说 . 影响我国天气的要素,主要有纬度地点、海陆地点和地形等。
比如:黑龙江省仍是雪窖冰天的时候,海南省已经春耕大忙了——纬度要素北京夏天降水许多,与其大概同纬度的 x 疆确降水少——海陆要素喜马拉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剖析季风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域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
学科:
地理
课题:
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活动题中了解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师最好能够多提供一些图片。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能够提供动态的录像内容更好,特别是雨中的江南景色,阳光照耀下的某某、吐鲁番和黄土高原地区等画面。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解答此题会有较大的帮助。
教学反思:
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某某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某某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第2课时)学案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能归纳出我国气候特征及成因,学会举例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影响气候因素的分析,加强对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
3.能举例说明气候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图释导学:案例学习,能力迁移案例学习一:据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某某成为中药材大省的原因。
能力迁移1:填注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能力迁移2:说出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岛)、、、三省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以北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内陆地区案例学习二:怎样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能力迁移3:你能用同样方法归纳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吗?案例学习三:读图分析冬夏季风对我国气候有何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特点 首先影响 结果能力迁移四:读图表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中国与世界上其他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地点 纬度 1月的平均气温/℃ 7月的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 某某 巴黎 47°23'N 48°58'N -19.2(低) 3.5(高) 22.8(高) 18.4(低) 42 (大) 14.9(小) 纽约39°54'N 40°40'N-4.3(低) -0.4(高)25.9(高) 24.2(低)30.2(大) 24.6(小)(1)1月,某某、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低多少?(2)7月,某某、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3)某某、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4)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二、梳理归纳自己尝试建立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建立起一个对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思路。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
2.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3.利用我国干湿地区图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
4.通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差异,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量的分布。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2.教学难点(1)影响降水分布的原因。
(2)干湿地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案例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学生已掌握的我国降水知识。
学生:准备好上课所用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图片,这是吐鲁番的荫房,将葡萄挂在里面,可以自然风干。
栖霞也产葡萄,我们的葡萄挂起来,能风干吗?这说明吐鲁番哪方面的自然环境与栖霞差异很大?再展示两地的民居:教师:你能看出这两地的民居有哪些差异吗?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回答。
民居差异的背后是降水的差异,那么,如何知道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讲授新课内容一降水的地区分布(一)认识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教师讲述:如同气温一样,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的空间分布。
不同的降水范围着上一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特定的降水范围,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降水分布特点。
下面我们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来研究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吗?找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并指出其降水量。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3.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想一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接近?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超过1 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教学内容
第二 章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板书 ]
[教师讲解]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 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板书]
[教师讲述]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气候
北回归线既穿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和和我国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新疆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让我们走进本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并记住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运用地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大致范围,并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3)通过我国与同纬度地区气温与降水的比较得出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的结论。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在了解本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和地图,在尽可能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认真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地理知识点,记录发现的地理问题。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相信你是最棒的!
1.气候复杂多样
阅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复习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种类、分布
地形和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1).季风区是指受影响较大的地区,降水;非季风区是指受影响较小或基本不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
(2).比较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填表,并结合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来自陆地还是海洋风向
冷暖、干湿
状况
影响因素
影响范围大
小
冬季风
夏季风
从图中找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是等山脉,该线以东为季风区,
以西为非季风区。
(3)___________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受
__________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大陆性气候显著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中国的气候也有很强
的大陆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_____,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________,夏季明显_______。
『自学检测』
1.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 )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分配 D.降水的周期性2.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 ( )
A.出现的时间愈来愈早
B.持续的时间愈来愈短
C.持续的时间愈来愈长
D.降水的强度愈来愈小
3.读图二,“北京气温曲线图”,思考一年中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
( )
A.7月、1月 B.8月、1月 C.7月、2月 D.8月、2月
4.读图三,“北京降水量柱状图”,你能看出北京市的降水集中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比大多数国家偏北,这是因为我国 (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年降水量多
『问题探究』
1.结合降水类型划分,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属于________雨。
我国的雨极是,它的降水类型是,结合我国雨带推移图,总结出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2.观察北回归线穿过的亚洲主要地形区,找出各地形区之间的气候差异,并尝试总结出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去分析)。
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可以提出来与大家分享啊!!!
『构建思维图』
请根据你对这节课的学习和理解,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结构用一种思维图呈现出来!
『学习检测』
1.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
A.1—3月
B.4—6月
C.5—9月 D8.—11月
2.下列地区中,雨季最长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3.我国北方的雨季 ( )
A.开始早、结束晚
B.开始晚、结束早
C.雨季短、降水多
D.雨季长、降水少4.下列不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阴山B.贺兰山、巴颜喀拉山C.阴山、冈底斯山D.昆仑山、太行山
5.下列城市中,大陆性较强的是
A.乌鲁木齐B.巴黎C.北京D.纽约
『巩固练习』
1.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以丘陵为主B.纬度低.温度高 C.受夏季风影响大D.根本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2.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B.地势影响C.纬度位置D.海陆差异
3.夏季风推进的过快的年份,我国会出现什么现象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 C.南北均涝 D.南北均旱
4.形成我国水旱灾害的气候原因是 ( )
A.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
B.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大
C.每年秋末、冬季受寒潮影响
D.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5.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6.下列城市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A.拉萨
B.乌鲁木齐
C.哈尔滨
D.昆明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