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 第五章(07.8.28)

结构力学 第五章(07.8.28)

( ) θ A1
= θ B1
=−
ql 2 4 l 3EI
ql/2
q
AB
D
C
l/2
l
wA1
=
−θ B1
⋅ ⎜⎛ ⎝
l ⎟⎞ 2⎠
=
ql 4 24EI
( ) wD1
=−
ql 2 4 l 2 16EI
ql2/4 (1)
AB
D
C
θ A2
= θB2
=
ql 3 24EI
wA2
=
−θ B2
⋅ ⎜⎛ l ⎟⎞ ⎝2⎠
− (qa 2)(3a)3
3EI
= 135qa 4 24EI
将 AC 段刚化,梁的挠曲线如图(2)所示,此时 C 点挠度为零。
故 wC
=
wC1
= 135qa 4 24EI
作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由弯矩图的正负可确定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q
(a) A 3a
qa
C
BD
2a a
qa/2
(1)
C
A
(2)
C
3qa2
EIw2
=
qx24 24

3qa 24
x23

9qa 24
( x2

2a)3
+
C2 x
+
D2
(2a ≤ x1 ≤ 3a)
边界条件和两段之间的连续性条件为:
w1 x1=0 = 0;
w1 x1=2a = w2 x2 =2a = 0;
θ = θ 1 x1=2a
2 x2 =2a
由第一个边界条件可得: D1 = 0
θB = 0

结构力学第5章答案(完整版)

结构力学第5章答案(完整版)

5-1试找出下列结构中的零力杆(在零力杆上打上“0”记号)5-2 已知平面桁架的几何尺寸和载荷情况如题5-2图所示,用节点法计算桁架各杆的内力。

解:(a)、零力杆:74,76,65,68,43分析节点4,得P N -=45分析节点5,得 2- 1P N P N ==552,(b)、零力杆:26,61,63,48,83,85,37,71分析节点7:P N -=75 分析节点5:5254P N =1221233234434554N N N N N N N N =======(c)、支座反力:均为0分析节点1: P N P N 2,31512-== 分析节点2: P N P N 2,32523== 分析节点3: P N 235-= 分析节点4: 04543==N N (d)、零力杆:12,15,52,83,43,49支座反力:P R P R P R y x y 3.1,8.0,3.2223=-==分析节点5: P N 8.056-=分析节点6: P N P N -=-=6267,8.0 分析节点9: P N P N 6.0,26.09893=-= 分析节点8: P N 6.087=分析节点3: P N P N 1.1,27.13237=-= 分析节点7: P N 23.072-=5-3 用分解成平面桁架的方法求如题5-3图所示空间桁架各杆的内力。

解:零力杆:26,48,34,24,28122152316213337317383N P a N P P cN P N P N P N P NP ==-=-=-===-3 5-4 已知平面桁架的几何尺寸和受载情况如题5-4图所示。

求图中用粗线所示的杆件①,②,③的内力。

解:(a)、零力杆如图所示1340,3P M N ==∑由得 3210,M N P ==-∑由得310,3y F N P ==∑由得 (b)、2140,2M N P ==∑由得230,x F N P ==-∑由得250,y F N ==∑由得(c)、支座反力:均为0,结构简化为:PN F P N F PN M x y 31,032,032,03213====-==∑∑∑得由得由得由5-5 求如题5-5图所示平面桁架的内力。

结构力学-第五章

结构力学-第五章
B a b
F
A
C
X
A C
F
B
X
a
b
x
将求约束力的问题转化为求平衡力的问题
1)求截面C的弯矩
m
c
a b
用虚位移 原理求内 力的问题
2)求截面C的剪力
q
c
a b
l
l
m

a
Mc Mc
l
q

b
C
a
FQC
l
FQC

b
M c m 0
FQC a b q y dx 0
FRA
B b 几何关系: A a b b FRA A FB A 0 FRA Fp a a
A

FRC
B
A 1 相应的 b b B FRA FP a a
或设
例:求机构相应的平衡力X=? (1)建立虚功方程 [解]:
F
F
F
X X F F 0
b
m
K
0 M K FyAa 0
x aa l
1
b/l a/l
FQk影响线
1
F
y
FQK
x FyA 1 l
练习:作YA , MA , MK , FQk
影响线. 解:
MA
A
x l/2 K
FP=1 l/2
x
m F
A
0
MA x
y
0 YA 1 xl/2
FP=1
FP=1 MK
MA
A l/4 l/4
A
0 M A YB l / 2 x l / 2 x x 3l / 4 xl/4

结构力学第五版李廉锟第五章.

结构力学第五版李廉锟第五章.
1、桁架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厂房屋顶、桥梁等)。 2、在结点荷载作用下,桁架各杆以承受轴力为主。 3、取桁架计算简图时采用的假定: (1)各杆两端用理想铰联结; (2)各杆轴线绝对平直,在同一平面内且通过铰的中心。 (3)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结点上并位于桁架平面内。 通常把理想情况下计算出的应力称为“初应力”或“基本应力”; 因理想情况不能完全实现的而出现的应力称为“次应力”。
第五章 静定平面桁架
5.平面汇交力系 ——解二斜杆问题 选适当投影轴: 力矩方程: 平衡——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主矩 = 0 力——沿作用线可任意平移 力矩方程——力可分解为投影计算
第五章 静定平面桁架
3.零杆判定
(1)L型结点:无荷载,FN1=FN2=0 (2)T型结点:无荷载 其中二杆共线,FN1=FN2,FN3=0, (3)X型结点:无荷载 两两共线,FN1=FN2 ,FN3=FN4 (4)K型结点:无荷载,其中二杆共线,其余二杆在同侧,且 夹角相等。FN3=-FN4
斜杆FN=0 竖杆FN=P
第五章 静定平面桁架
③三角形 r = 竖杆长度
——直线变化递增 弦杆内力: 下弦杆S —由两端的中间递减 腹杆—由两端向中间递增 结论: (1)平行弦:内力分布不均匀 构造简单 (2)抛物线形 内力分布均匀 构造复杂——适于大跨度桥梁 (3)三角形:内力分布不均匀 构造较复杂,但有斜面——适用于屋架
A A A
②结点平衡X=H (梁式杆N=0) ③Ⅰ—Ⅰ(左)
' " mc 0, H z H ( f '2) (VA VA ) l1 P e 0 1 1
' " Hf ' P1c1 (V A VA )l
M c0 H f'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无习题)第2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习题解答习题2.1是非判断题(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

(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4) 由三个铰两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5) 习题2.1(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习题 2.1(5)图(6)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后,成为习题2.1(6) (b)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7)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后,成为习题2.1(6) (c)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a)(b)(c)习题 2.1(6)图习题2.2填空(1) 习题2.2(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习题2.2(1)图(2) 习题2.2(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习题 2-2(2)图(3) 习题 2.2(3)图所示4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2.2(3)图(4) 习题2.2(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 2.2(4)图(5) 习题2.2(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 2.2(5)图(6) 习题2.2(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 2.2(6)图(7) 习题2.2(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 2.2(7)图习题2.3 对习题2.3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b)(c)(d)(e)(f)(h)(g)(i)(j)(k)(l)习题2.3图第3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习题解答习题3.1 是非判断题(1) 在使用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结构力学 第五章 作业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 第五章 作业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 第五章习题 参考答案2005级 TANG Gui-he (整理)5-1 试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各杆的内力。

5-2 试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各杆的内力。

解:由整体平衡条件可解得支座反力 F A =1.5F F B =1.5F 取结点A 为隔离体,如图,用数解法可解得 F A C =-2.12F F A B =1.5F 同理,依次取结点B 、C 、 D 、E 为隔离体,并由对称性可得各杆的内力如图。

4 * 8m60k N60k N6M 2MA B C D E FG H 解:由 M H =0 可得支座F a y=75kN.由 F Y=0 得 F h y=45kN 取 A 结点为隔离体,利用数解法可得 F N AB=-100kN. F NAC=125kN. 再取 C 点为隔离体,利用投影法和力平衡 可得 F N BC=-50,F NCE=103.1kN.同理依次取 B , D , E , G , F 可得各杆内力(如图所标)AC-60k N -90k N -100k N 45k N75k N125k N 75k N 42.4k N61.8k N 103.1k N -60k N -50k N -30k N55-4试判断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解:图中红色的杆件为零杆在杆中标有 为零杆其中用到K 型和T 型结构判断原理5-5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2解:(1)求出支座竖向反力为2.5F (↑),(2)作截面I -I ,由∑M A=0得: 2.5F ×15-10F -5F +6F N 1=0 → F N 1=-3.75F (3)由∑M B=0得: 2.5F ×10-F ×5-F N 2×6=0 → F N 2=3.33F (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 B 杆长7.8F N 4x =5F N 4/3.84 由∑M C=0得: 2.5F ×10-5F +F N 1×6+6×5F N 4/7.8=0 → F N 4=0.65F (5)取结点B 为分析对象,由∑F Y=0得: F N 4×6/7.8+F N 3=0 → F N 3=-0.5F5-6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结构力学》各章节自测题及答案word版

《结构力学》各章节自测题及答案word版

结构力学各章自测题及答案结构力学自测题(第一单元)几何组成分析姓名学号一、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O 表示正确,以X 表示错误)1、图中链杆1 和2 的交点O可视为虚铰。

()O2、两刚片或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中,不仅指明了必需的约束数目,而且指明了这些约束必须满足的条件。

()3、在图示体系中,去掉1 —5 ,3 —5 ,4 —5 ,2 —5 ,四根链杆后,得简支梁12 ,故该体系为具有四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123454、几何瞬变体系产生的运动非常微小并很快就转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因而可以用作工程结构。

()5、图示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

()6、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7、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二、选择题(将选中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弧内)1、图示体系虽有3 个多余约束,但为保证其几何不变,哪两根链杆是不能同时去掉的。

A. a 和e ;B. a 和b ;C. a 和c ;D. c 和e 。

()e bdc a2、欲使图示体系成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则需在A 端加入:A.固定铰支座;B.固定支座;C.滑动铰支座;D.定向支座。

()A3、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C.瞬变体系;D.常变体系。

()4、(题同上)()5、(题同上)()6、(题同上)()三、填充题(将答案写在空格内)1、图示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系。

2.图示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系。

3.图示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系。

四、分析图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

1.2.( 图中未编号的点为交叉点。

)A B CDFE3.( 图中未画圈的点为交叉点。

)五.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

结构力学自测题(第二单元)静定梁、刚架内力计算姓名学号一、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O 表示正确,以X 表示错误)1、在静定刚架中,只要已知杆件两端弯矩和该杆所受外力,则该杆内力分布就可完全确定。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无习题)第2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习题解答习题2.1是非判断题(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

(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4) 由三个铰两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5) 习题2.1(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习题2.1(5)图(6)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后,成为习题2.1(6) (b)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7)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后,成为习题2.1(6) (c)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a)(b)(c)习题2.1(6)图习题2.2填空(1) 习题2.2(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习题2.2(1)图(2) 习题2.2(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习题2-2(2)图(3) 习题 2.2(3)图所示4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2.2(3)图(4) 习题2.2(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2.2(4)图(5) 习题2.2(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2.2(5)图(6) 习题2.2(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2.2(6)图(7) 习题2.2(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2.2(7)图习题2.3对习题2.3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b)(c)(d)(e)(f)(h)(g)(i)(j)(k)(l)习题2.3图第3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习题解答习题3.1 是非判断题(1) 在使用内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习题
5—2 试用力法计算下列结构,并会出弯矩图。

解:1.判断超静定次数:n=1
2. 确定(选择)基本结构。

3.写出变形(位移)条件:
(a )
根据叠加原理,式(a )可写成
(b )
4 .建立力法基本方程 将∆
11
=
11
x 1代入(b)得
F P A
B
C l/2
l/2
(a)
F P
X 1
X 1=1
M 1图
基本体系
M P 图
l
F P
F P l /2
1=∆0
1111=∆+∆=∆P
(c )
5. 计算系数和常数项
EI l l
l l EI 332)21(1311=
⨯⨯⨯=δ
6. 将d11、 ∆11代入力法方程式(c )
7.作弯矩图
3FP P l /16
1111=∆+P X δEI l F l F l l l F l l EI P P P P 4852322212312221(13
1=
⨯⨯⨯+⨯⨯⨯⨯=∆)
(1651111↑=∆-=P
P F X δp
M X M M +=116
32165l F l F l F M P P P A =
-⨯=
解:1.判断超静定次数:n=1
2. 确定(选择)基本结构。

3.写出变形(位移)条件:
(a )
根据叠加原理,式(a )可写成
(b )
4 .建立力法基本方程 将∆11
=
11
x 1代入(b)得
(c )
EI 2 EI 1
F P A B
X 1
X 1=1
F P
C
(b)
M 1图 基本体系
M P 图
l
F P (l -a )
1=∆0
1111=∆+∆=∆P 0
1111=∆+P X δ
5. 计算系数和常数项
1
33)3221(1)]332()(21)332()(21[13
2331211EI a EI a l a a a EI a l a a l l a a a l EI +
-=⨯⨯⨯++⨯⨯-⨯++⨯⨯-⨯=
δ2
2216)2()(]3
)(2)(213)()(21
[1EI a l a l F a l F a a l a l F a a l EI P P P P
+--=
-⨯⨯-⨯+-⨯⨯-⨯=∆
6. 将d11、 ∆11代入力法方程式(c )
31
23
3
231)1(322a
I I l a al l F X P --+-=
7.作弯矩图
(d )解:
超静定次数为2
选择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力法典型方程为: d 11X 1+d 12X 2+△1P =0
d 21X 1 + d 22X 2+△2P =0
计算系数和常数项,为此作作出X 1=1、X 2=1和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如(2)(3)(4)所示计
p
M X M M +=1
1(a)
算结果如下
EI l l l l l l l EI 34)3221(13
11=
⨯⨯+⨯⨯⨯=δ
EI l l l l EI 2)2(13
12
=⨯⨯=δ
1212δδ=
EI l l l l EI 3)3221(1322
=⨯⨯⨯=δ
EI ql l l ql l ql l EI P
85)243231(14
221-=
⨯⨯+⨯⨯⨯-=∆
EI
ql l l ql EI P
4)22(14
22-=
⨯⨯-=∆
将以上各系数代入方程(a)
0432*******
23134
2313=-+=-+EI ql X EI l X EI l EI ql X EI l X EI l
解联立方程得
X 1=3ql/7 (↑) X 2=3ql/28(←) 最后绘制弯矩图M 如(5)所示。

q
(2)
q
ql 2/2
ql /2
M P 图
5—3 试用可能简便的方法计算图示对称结构的力,并绘出弯矩图。

解:①根据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取1/4结构为研究对象如(b )所示,为1次超静定;
②作出1/4结构的基本结构如图(c )所示, ③力法典型方程为
④分别作出单位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d )所示
q
B
C
D
A
取1/4结构
基本结构
ql 2
(b)
(c)
01111=∆+P X δ
EI
l l l EI )121121(111⨯⨯+⨯⨯=
δ
EI
ql ql l ql l EI p
12)18218231(13221-=⨯⨯-⨯⨯⨯-=∆
⑤将系数和自由项带入典型方程解出X 1=ql 2
/12 ⑥利用叠加法作出原结构的弯矩图为图(f )
ql 2/12
ql 2/12
ql 2/12
ql 2
/12
(f)
p
M
X M M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