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最全太极拳全套优质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太极拳全套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太极拳概述,包括太极拳的历史、特点和健身价值。
2. 第二章: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涵盖太极步、太极手、太极身法等基本动作。
3. 第三章:太极拳全套动作分解教学,包括起势、第一式至第二十式动作分解及连贯演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历史、特点和健身价值,提高对太极拳的认识。
2. 掌握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
3. 学会太极拳全套动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以及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2. 教学重点:太极拳基本动作、全套动作的分解教学和连贯演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极拳教学视频、音响设备、太极拳教材。
2. 学具:太极服装、拳套、地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太极拳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太极拳的历史、特点和健身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太极拳的学习。
3. 示范:教师示范太极拳基本动作和全套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4. 练习:a.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太极步、太极手、太极身法等基本动作。
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c.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全套动作的分解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d. 学生进行全套动作的连贯演练,教师进行指导。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太极拳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太极拳概述历史背景动作特点健身价值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基本动作动作要领3. 太极拳全套动作分解教学起势第一式至第二十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太极拳的历史、特点和健身价值。
b. 请写出太极拳全套动作的名称。
c. 请用文字描述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2. 答案:a. 参见教材第一章。
b. 参见教材第三章。
c. 参见教材第二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动作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太极拳教学大纲

太极拳教学大纲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已经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太极拳教学框架,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指导,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太极拳的起源、历史和文化价值;2.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姿势;3. 能够正确地进行太极拳的动作和套路;4. 发展身体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5. 提高专注力和心理稳定性。
三、教学内容1. 太极拳的起源和历史- 太极拳的起源和传承- 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及代表人物2. 太极拳的理论- 太极拳的哲学基础- 太极拳的核心原则:阴阳、动静、劲力等3. 基本姿势与动作- 核心姿势:马步、起势、站桩等- 动作练习:单手推、提膝点拳等4. 太极拳套路- 24式太极拳套路- 套路练习的次序和要点5. 太极拳的推手练习- 单人推手练习- 双人推手练习6.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呼吸的重要性- 腹式呼吸和脊柱呼吸的练习7. 注意事项和安全指导- 姿势正确性的重要性- 注意力集中和呼吸技巧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演示:通过授课的方式介绍太极拳的历史、理论和核心原则,并示范基本姿势、动作和套路。
(约占教学时间的30%)2. 实践训练:学生模仿教师的姿势和动作进行练习,并逐渐提高难度和复杂度。
(约占教学时间的50%)3. 合作练习: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练习,如推手练习,以提高协作能力和应对技巧。
(约占教学时间的20%)五、教学评估1. 书面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2. 技能表现评估:通过考察学生的姿势、动作正确性,套路的流畅度以及推手练习的协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六、参考资料- 《太极拳教程》作者:XXX- 《太极拳入门指南》作者:XXX- 《太极拳发展史》作者:XXX七、结语本教学大纲提供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太极拳教学框架,通过对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的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基本动作和套路练习。
《太极拳》课程纲要

《太极拳》课程纲要《太极拳》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太极拳课程简介: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倗、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13势。
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本课程主要学习“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其内容精练,动作规范,易学易练,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本课程将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国武术文化有效融合,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开发太极拳校本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体育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修身养性。
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缓解身心疲劳,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十分有益。
课程类型:体育类开发教师:贾金增授课对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具有较大的兴趣、试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和体验进一步了解国粹太极拳的七——九年级学生课时: 15课时课程性质:综合性校本选修课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生情况和教师特点研习开发,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坚强而柔韧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
课程目标太极(taichi)已经作为一个单词为外国朋友所熟知。
而我们的学生对这一名词还比较陌生或者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太极拳是老爷爷,老奶奶或者体弱多病的人才去做的运动。
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哲学和武术的完美结合。
学练太极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既可以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的辩证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坚强而柔韧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太极拳》教学大纲

《太極拳》教學大綱一、課程名稱:太極拳二、課程簡介太極拳運動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流派多,流傳廣,動作柔和緩慢,既可用於技擊,又有增強體質,防治疾病。
運動形式有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和推手等。
本課程主要教學楊氏太極拳精練套路28式,其目的是向新竹教育大學廣大師長推廣太極拳運動,講授太極拳的健身原理和運動技巧,讓師長們認識太極拳的健身價值,瞭解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掌握太極拳的基本運動技術,借助太極拳運動健身養性。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安排四、授課時間:每週星期三、四中午12:00-13:00五、授課地點:體育室一樓訓練房六、主講教師:浙江師範大學郭守靖七、附太極拳練習要求太極拳說十要(太極拳練習要求)楊澄甫一、虛靈頂勁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
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
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於丹田也。
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
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三、松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四、分虛實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遇實則虛,遇虛則實,實實虛虛,虛虛實實,虛實互換。
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五、沉肩墜肘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
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墜肘者,肘往下松墜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六、用意不用力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
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束縛,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
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發而全身動矣。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导语: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制定一份完整的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为太极拳课程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大纲,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太极拳课程学习。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太极拳基本功:通过太极拳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平衡感、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太极拳技术与技巧:通过太极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太极拳技术水平。
3. 培养太极拳的内在修养:太极拳是一门内外兼修的武术,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力。
二、教学内容1. 太极拳基本动作:包括起势、开式、云手、单鞭、提手、拗步、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生需掌握动作的连续性、流畅性和协调性。
2. 太极拳套路练习:选择几个典型的太极拳套路进行学习和练习,如太极拳起势、太极拳十三式或太极拳二十四式等,通过太极拳套路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技术水平。
3. 太极拳推手练习: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中重要的交流和对抗方式,通过太极拳推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技术应变能力。
4. 太极拳应用实践:通过太极拳的应用实践,教授太极拳的攻防技术和实战技巧,提高学生的太极拳实战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太极拳动作和技巧,学生观摩教师的动作并模仿练习。
2.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太极拳动作和技巧的集体练习,通过组内互相观摩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指导辅导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和提高技术水平。
4. 实践应用法:通过太极拳的实践应用,进行对抗演练和实战模拟,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评估方式1. 考查学员太极拳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太极拳初级功法教学大纲

太极拳初级功法教学大纲太极拳初级功法教学大纲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门哲学和艺术的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太极拳初级功法的教学大纲。
一、基本姿势太极拳的基本姿势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
学习者需要学会站立的正确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放松。
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脊椎挺直,头部微微提起,下颌微收,眼睛注视前方。
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张开,手臂轻松自然。
二、呼吸法太极拳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
太极拳的呼吸法主要是腹式呼吸,即通过鼻子吸气,将气息引入腹部,然后通过口吐气,将气息排出体外。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呼吸平稳、自然,与动作的变化相配合。
三、基本步法太极拳的步法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太极拳动作的基础。
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四种:单步、踏步、行步和转步。
单步是指一只脚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步;踏步是指两只脚交替移动;行步是指连续移动多步;转步是指在原地旋转身体。
初学者需要逐步掌握这些步法,并与拳法相结合,形成流畅的动作。
四、基本拳法太极拳的拳法是太极拳的核心,是太极拳技艺的精髓所在。
太极拳的基本拳法包括推手、掌势、拳势等。
推手是太极拳的特色之一,通过双手的推拉来练习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掌势是太极拳中手部的动作,包括掌心、掌背、掌缘等不同的用力方式。
拳势是太极拳中手臂的动作,包括起拳、伸拳、收拳等。
五、身法和意念太极拳注重身法和意念的训练,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思维的集中来提高太极拳的技巧。
身法是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包括站立、行走、转身等。
意念是指思维的集中和意识的引导,通过意念的调整来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力量的发挥。
六、练习方法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常见的练习方法包括慢练、快练、单练、对练等。
慢练是太极拳的基本练习方法,通过缓慢的动作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一)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生理、心理、机能水平的提高。
(二)初步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
(三)了解武术的简单规则、术语,懂得武术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有利影响,提高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四)贯彻教书育人的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教材的选用(一)主要依据1.《实践教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材2.《体育与健康》全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二)基本教材的选用原则1.简单实用2.适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三)基本教材1.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战术1. 1.基本技术1. 1. 1 基本手型、步型1. 1. 1. 1.手型:拳、掌、勾1. 1. 1. 2.步型:弓、马、仆、歇、虚1. 1. 2.手法:单云手、双云手1. 1. 3.步法:进步、退步、左右移步1. 2.武术健身推手运动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战术。
1. 3.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战术。
2.基础知识2. 1.简介太极拳的历史2. 2.介绍太极拳流派、风格特点2. 3.讲解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2. 4.讲解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方法、规则、术语等。
(四)选用教材1.武术健身推手运动。
2.太极拳基本动作技术。
3.二十四式太极拳。
三、专项活动能力(一)力量素质(二)速度与速度耐力(三)灵敏素质1四、考试(一)内容:1.二十四式太极拳 20 分2.专项素质:健身推手10 分(二)方法:1.根据套路要求,单人或多人独立完成整套套路。
2.根据学生对整个套路完成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规格、方法、劲力、节奏、意识的掌握程度,依据武术规则进行严肃、认真、公正、正确地评定。
3.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三)评分标准:1.二十四式太极拳评分标准:表 1评分标准20分:动作熟练,劲力顺达,协调连贯,路线清楚,姿势正确。
太极拳(械)教学大纲

太极拳(械)教学大纲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它以徐徐缓缓的动作和灵活的身法著称。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功效和美观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的学习者。
为了更好地组织太极拳教学,制定了以下太极拳(械)教学大纲。
一、基本理论1. 太极拳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 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 太极拳的体系和分类。
二、基本功训练1. 步法: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正步、弓箭步等;2. 手法:提手、拿手、托手、推手、按手等;3. 身法:沉肩、松肩、收胸、松胸、低头、抬头等;4. 呼吸法:腹式呼吸、口鼻呼吸等。
三、套路训练1. 太极拳套路的构成和分类;2. 套路的基本动作和要领;3. 套路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四、太极拳械器械的基本训练1. 太极剑的基本招式和指法;2. 太极扇的基本姿势和法门;3. 太极刀的基本技法和用法。
五、辅助训练1.柔韧性训练:进行各类拉伸运动,提高关节灵活性;2.力量训练:使用手臂健身器材进行力量练习,增强力量;3.耐力训练: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提高持久力;4.平衡力训练:进行单脚站立、平衡板练习等,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六、教学方法1.示范法:由教练员亲自示范动作;2.练习法:学员分组进行练习;3.对比法:将正确和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帮助学员纠正错误;4.讲解法:通过语言详细解说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5.辅助器材法:使用辅助器材帮助学员正确进行动作。
以上即为太极拳(械)教学大纲,通过遵循这个大纲,学员可系统地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基本功训练、套路训练、太极拳械器的基本训练以及辅助训练。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对太极拳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加灵活地指导学员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这个太极拳(械)教学大纲可以为太极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云南民族大学《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生理、心理、机能水平的提高。
(二)初步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
(三)了解武术的简单规则、术语,懂得武术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有利影响,提高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四)贯彻教书育人的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教材的选用
(一)主要依据
1.《大学体育教程》云南省本科院校统编体育教材主编:赵静冬 2012.8(二)基本教材的选用原则
1.简单实用
2.适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基本教材
1.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战术
1.1.基本技术
1.1.1基本手型、步型
1.1.1.1.手型:拳、掌、勾
1.1.1.2.步型:弓、马、仆、歇、虚
1.1.2.手法:单云手、双云手
1.1.3.步法:进步、退步、左右移步
1.2.武术健身推手运动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战术。
1.3.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战术。
2.基础知识
2.1.简介太极拳的历史
2.2.介绍太极拳流派、风格特点
2.3.讲解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2.4.讲解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方法、规则、术语等。
(四)选用教材
1.太极拳基本动作技术。
3.二十四式太极拳。
三、专项活动能力
(一)力量素质
(二)速度与速度耐力
(三)灵敏素质
四、考试
(一)内容:
1.二十四式太极拳 60分
2.素质:十二分钟跑 20分
3.考勤:20分
(二)方法:
1.根据套路要求,单人或多人独立完成整套套路。
2.根据学生对整个套路完成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规格、方法、劲力、节奏、意识的掌握程度,依据武术规则进行严肃、认真、公正、正确地评定。
3.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三)评分标准:
1.二十四式太极拳评分标准:
2.健身推手评分标准:
五、教学进度表
六、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了解太极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初步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手法、步伐。
3.提高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
(二)重点:太极拳运动手法/步伐。
(三)难点:协调、配合。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教师精心教学。
第二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手法、步伐。
2.学习并掌握太极拳基本动作技术。
3.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4.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1-2式。
(二)重点:全身放松,动作缓慢、均匀。
(三)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呼吸。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三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2.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2式技术。
3.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4.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3-4式。
(二)重点:动作路线,动作方法。
(三)难点:做到虚实分明,上下协调。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四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4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5-6式技术。
(二)重点:动作路线,动作方法。
(三)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呼吸。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五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6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7-9式技术。
(二)重点:动作路线,动作方法。
(三)难点:虚实分明,上下协调。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六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9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10-12式技术。
4.熟练掌握动作路线、方法。
(二)重点:动作规范,姿势中正。
(三)难点:虚实分明,上下协调。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七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12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13-14式技术。
4.熟练掌握动作路线、方法。
(二)重点:动作规范,姿势中正。
(三)难点:虚实分明,上下协调。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八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14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15-16式技术。
4.熟练掌握动作路线、方法。
(二)重点:动作规范,姿势中正。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九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16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17-18式技术。
4.熟练掌握动作路线、方法。
(二)重点:动作规范,姿势中正。
(三)难点:虚实分明,上下协调。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十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18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29-20式技术。
4.熟练掌握动作路线、方法。
(二)重点:动作规范,姿势中正。
(三)难点:虚实分明,上下协调。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十一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意志力
2、十二分钟跑
第十二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20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21-22式技术。
4.熟练掌握动作路线、方法。
(二)重点:动作规范,姿势中正。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十三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巩固提高二十四式太极拳1-22式技术。
2.学习并初步掌握动作路线和方法。
3.学习并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22-24式技术。
4.熟练掌握动作路线、方法。
(二)重点:动作规范,姿势中正。
(三)难点:虚实分明,上下协调。
(四)手段与方法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反复练习。
3.分组交流。
第十四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熟练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全套技术。
2.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及动作路线。
3.独立完成套路,成为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
(二)重点:独立完成套路,姿势正确,动作熟练。
(三)难点:动作柔缓,呼吸匀称,势势相连。
(四)手段与方法
1.学生反复练习。
2.分组交流。
3.独立完成套路。
第十五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熟练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全套技术。
2.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和动作路线。
3.独立完成套路,成为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
4.为太极拳考试作好充分准备。
(二)重点:独立完成套路,姿势正确,动作熟练。
(三)难点:动作柔缓,呼吸匀称,势势相连。
(四)手段与方法
1.考试
第十六次课
(一)任务与要求
1.熟练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全套技术。
2.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和动作路线。
3.独立完成套路,成为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
4.为太极拳考试作好充分准备。
(二)重点:独立完成套路,姿势正确,动作熟练。
(三)难点:动作柔缓,呼吸匀称,势势相连。
(四)手段与方法
1.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