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全)

公园设计规范(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完整版)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公园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公园设计相关的规范及要求。
1.土地选址规范: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地势平坦等因素,不宜位于居民密集区附近,应尽量避免噪音和污染源的影响。
2.绿地面积和比例规范:公园建设项目中,绿地面积应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绿地面积的保护应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3.植被配置规范:公园设计中,应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坪、花卉等。
植被的选择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调查和分析,确保植被能够适应当地环境,达到美化和生态效果。
4.绿地设施配置规范:公园的绿地设施包括有座椅、垃圾桶、供水设施、公共厕所等。
这些设施的布置应合理、统一,便于使用和管理。
5.游乐场配置规范:公园设计中的游乐设施应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和配置。
儿童游乐场的设施应考虑安全性和趣味性,同时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不合理的布局。
6.项目周边交通规范:公园周边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应满足游客和服务人员的需求,包括公交车站、停车场等。
同时,也要考虑减少交通对公园环境的影响,保持绿地的安静和干净。
7.公园的环境保护规范:公园设计中,应加强对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的保护,避免建设和运营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公园周边的垃圾处理和绿地养护也要得到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8.公园文化和历史保护规范:如有必要,公园设计需考虑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避免破坏原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同时,也可以在公园中设置文化展览和教育设施,展示当地特色和文化。
9.防火和防灾规范:公园设计中,应考虑防范火灾和自然灾害的规划和措施,确保公园及周边的安全。
10.公园使用管理规范:公园的使用和管理应明确责任主体,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公园的开放时间、使用费用、服务设施等也需要扎实的规范。
综上所述,公园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土地选址、绿地面积、植被配置、设施配置、交通规范、环境保护、文化保护、防火防灾、使用管理等。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2023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2023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城市公园的设计规范,以确保公园的功能、安全和美观。
这些规范适用于2023年以后新建或改建的城市公园项目。
设计原则设计城市公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绿化与景观:公园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绿化和景观布置,以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2. 多功能性:公园应提供多种功能,包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文化活动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公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4. 无障碍通行:公园应设计为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通行。
设计要求1. 布局规划:公园的布局规划应合理,包括主要景点、道路、绿地以及设施和活动区域的合理布置。
2. 绿化设计:公园应注重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提供充足的阴凉和绿荫。
3. 设施设置:公园应设置适当的设施,包括休息椅、公共厕所、垃圾桶等,以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4. 安全设施:公园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防护栏杆、警示标识等,确保游客的安全。
5. 活动区规划:公园应合理规划活动区,包括运动场、儿童游乐区、文化展示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6. 场地开发:公园应合理开发场地,包括花坛、水景、广场等,增加公园的美观和趣味性。
7. 照明设计:公园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夜间活动和安全需求,保证适当的照明亮度。
8. 水资源利用:公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包括水池、喷泉等,增加观赏性和环境效益。
监督与评估为保证规范的实施和质量的监督,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新建或改建的城市公园项目进行评估和验收,并及时解决问题。
结论本文档所规定的城市公园设计规范,旨在保证公园的功能、安全和美观性。
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这些规范,确保城市公园的良好发展和使用体验。
*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详细规范请参考相关法规和指南。
*。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名称: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413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6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报告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一般规定2.1.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2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1.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2.1.7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2.2.1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2.2.2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
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2.2.3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2.4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2.2.5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公园设计规范

概念、指标:建成区总面积绿化种植面积绿地率= 建成区总面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树林总面积树木垂直投影面积郁闭度= 公园设计有关规范1. 与都市规划旳关系:管线从乔木、灌木下部通过,其埋深不小于1.5米,从现实状况大树下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不小于3米。
2. 内容与规模限定:1)综合性公园包括多项文化娱乐设施,面积不得不不小于10公顷;2)小朋友公园有科普游戏设施面积不得不不小于2公顷;3)动物园内检疫站、隔离场、饲料厂、兽医院等设施面积不小于20公顷;4)专类动物园全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5)植物园面积应不小于40公顷;6)专题植物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盆景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
7)其他专类公园,全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
8)居住区公园面积随居住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公顷之间。
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不小于0.5公顷。
9)面积不小于10公顷旳公园,应按游人容量旳2%设置厕所蹲位,不不小于10公顷按游人容量旳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10)公共坐凳座椅,其数量按游人容量旳20%~30%设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
3. 容量计算: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居住区公园以30平方米为宜,最低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风景名胜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不小于100平方米。
4.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容量=公式表达:M A A C = 5. 布局: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0~380米∕公顷之间,动物园旳路网密度宜在160~300米∕公顷之间。
6. 古树名木保护: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所围合旳范围;单株树时同步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7. 人力剪草机修建旳草坪坡度不应不小于25%。
8. 硬底人工水体旳近岸2.0米范围内旳水深,不得不小于0.7米,达不到此要设防护栏,无护栏旳园桥、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不得不小于0.5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
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必不可少。
下
面就是一个关于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示例,供参考。
一、基本原则
1.公众利益优先:城市公园的设计要以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公众福利
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群。
2.生态保护:城市公园的设计要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
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的设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考虑。
4.安全性和舒适性:城市公园的设计要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
舒适感,合理设置照明、防护设施等,考虑季节变化和气候因素。
5.灵活性和适应性:城市公园的设计要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
用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空间布局与功能设置
1.入口区域:设置舒适的入口环境,包括绿化带、休闲座椅、标识牌等,以及方便的通行设施和无障碍通道。
2.中央广场:作为公园的核心空间,可以设置喷泉、雕塑、游乐设施等,提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3.绿地区域:合理设置草坪、花坛、树林等绿化空间,以增加城市绿
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人们活动的场所。
4.活动区域:设置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各类运动场所,满足
公众日常锻炼和娱乐的需要。
5.儿童游乐区:设置儿童乐园、滑梯、秋千、蹦床等专门面向儿童的
游乐设施,满足儿童的娱乐需求。
6.健身区域:设置健身器材、瑜伽场地等,满足公众健身运动的需求。
7.休闲区域:设置休闲座椅、树荫下的休息场所等,提供公众休闲放
松的空间。
8.水体景观:考虑城市公园周边的水体资源,可以增加水池、喷泉、
小溪等水体元素,提高景观效果。
三、景观设计
1.植物选择: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特点,合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花卉等,增加绿化效果和美观度。
2.照明设计:根据公园功能布局和使用时间,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
保证公众安全和夜间景观效果。
3.铺装材料:选择适合公园使用的环保、耐用、易维护的铺装材料,
考虑防滑和无障碍通行要求。
4.艺术装饰:在公园的不同区域设置艺术雕塑、壁画、景观装饰等,
提升公园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5.建筑设施:合理设置休息亭、咖啡馆、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方便公众使用。
6.噪声控制:根据公园位置和周边环境,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噪声干扰,提供宁静的休闲环境。
四、管理和维护
1.安全管理:确保公园内的设施和设备安全可靠,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提供安全警示标识。
2.环境保洁:定期进行公园内的垃圾清理和保洁工作,保持公园整洁干净。
3.植物养护:定期对公园内的植物进行修剪、浇水和肥料施用,保持植物健康生长。
4.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公园内的设施和设备,保证使用功能正常。
5.活动管理:合理规划和组织公园内的各类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和秩序。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设计规范是确保城市公园能够满足公众需求、改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的重要保障。
公园设计要注重公众利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合理布局功能区域和景观元素。
此外,管理和维护公园的方面也要予以重视,确保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