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3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6分)1.(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斑蝥(máo)确凿(záo)桑椹(shèn)谥号(yì)B.感慨(kǎi)收敛(liǎn)逾矩(jǔ)拗(ǎo)口C.惭愧(kuì)曲肱(gōng)私塾(shū)笃(dǔ)信D.教诲(huì)反省(xǐng)倜傥(tǎng)秕(bǐ)谷2.(本题2分)下面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悔恨神秘人声顶沸混水摸鱼B.严励蜈蚣川流不息甘败下风C.博学鸣蝉小心意意不求胜解D.蟋蟀脑髓兴高彩烈油然而生3.(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向前。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4.(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A.在老师的引导下,她逐渐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D.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5.(本题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本题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一)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
“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五)感悟精彩句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盔.甲(kuī) 确凿.(zuó) 人迹罕.至(hǎn)B.感慨.(kǎi) 褪.色(tuì) 混.为一谈(hǔn)C.搓捻.(rěn)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ɡ)D.菜畦.(qí) 绽.开(zhàn) 小心翼.翼(yì)【解析】A.zuó—záo;B.hǔn—hùn;C.rěn—niǎ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倜党..:洒脱;不拘束。
恍然大悟.:醒悟。
美不胜.收:多。
B.觅.食:吃。
悔恨莫.及:不。
花团绵簇.:丛集、聚集。
C.收敛.:收拢。
人声鼎沸.:水开。
不求甚解.:理解。
D.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人迹.罕至:事迹。
浑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解析】A.党—傥,胜:完、尽;B.觅:寻找,绵—锦;D.迹:足迹,脚印,浑—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3分)A.随着天气变暖,空气湿度增大,各种病菌也油然而生....。
B.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D.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本人愿意洗耳恭...听.。
【解析】A项中“油然而生”是形容一种情绪在心里出现,不能与“病菌”搭配。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担心”“可以”“里头”“上来”(分析:这几个词语依次是动词、动词、名词、动词) 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删去“在”和“上”)D.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姓名:学号:分数: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绽.开(dìng)倜傥.(tǎng)逾.矩(yú)悔.恨(huǐ)B.感慨.(kǎi)和蔼.(ǎi)惭愧.(kuì)绅.士(shēn)C.确凿.(záo)油蛉.(líng)收敛.(jiǎn)书塾.(shú)D.淋.漓(línɡ)啄.食(zhuó)奥.秘(ào)企.盼(qǐ)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3分)A.激荡争执盔甲人生鼎沸B.抵达拼揍欲望小心翼翼C.倘若鉴赏暖和美不胜收D.渊搏质朴搓捻人迹罕至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①在马路的尽头,为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①④②③D.③②①④⑤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含答案)

8.匹夫不可夺志: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9.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
10.博学笃志: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
重点字
论(lún)语愠(yùn)
曾(zēng)子罔(wǎng)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
逾(yú)殆(dài)
箪(dān)肱(gōng)
博学而dǔ(笃)志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11《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人 物,孔子,生卒年,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评 价,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关作品,编辑、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文言知识
重点字
论()语愠()
曾()子罔()
重点字词句
生难字
菜畦()油蛉()
脑髓()秕()谷
书塾()倜傥()
蝉蜕()宿儒()
云xiāo()淋漓()
绅()士人迹罕zhì()
确凿()脊()梁
jiàn()赏和ǎi()
渊bó()
多音字
攒 系
拗 宿
形近字)
重点词
【确凿】
【轻捷】
【鉴赏】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精彩句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秕.谷(bǐ)确凿.(zuò)油蛉(líng)B.蝉蜕.(tuō)盔.甲(kuī)尴.尬(ɡān)C.殆.尽(dài)股肱.(gōng)须臾.(yǔ)D.锡箔.(bó)贪婪.(lán)笃.志(dǔ)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B.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C.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D.连那最未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产生。
油然,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C.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D.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尴尬: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通过这次中考,使我认识到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C.杂交水稻的出现,是世界一大奇迹。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行军之神速)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狂风的暴虐凶猛)C.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云的姿态万千)D.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她”长得很漂亮)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介绍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文章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
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
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
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三、词语解释①确凿:确实。
②轻捷:轻快敏捷。
③缠络:缠绕。
④攒:凑在一块儿。
⑤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⑥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⑦敛:收拢。
⑧鉴赏:鉴定和欣赏。
⑨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⑩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11、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12、拗:弯曲,弯转。
13、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4、倜傥:洒脱,不拘束。
四、问题巩固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解析: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单元基础知识训练+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单元基础知识训练+专题训练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自查自清(原卷)(时量60分钟,总分90分)班级姓名计分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3分)A. 嗅.到(xiù)倾.侧(qūn)揣.测(chuǎi)参.差不齐(cān)B. 绽.开(zàn)结束.(sù)薄.雪(bó)絮.絮叨叨(suì)C. 雪骤.(zhòu)温馨.(xīn)凋.谢(diāo)悄.然无声(qiāo)D. 菡萏.(dàn)荫.庇(yīn)和睦.(mù)果实累.累(lěi)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翻来复去激荡争执人声鼎沸盔甲B.水波粼粼抵达难堪煞有介事俯视C.不知所错倘若鉴赏饥肠辘辘和蔼D.暴怒无长渊搏汗涔众目睽睽搓捻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眉开眼笑....B.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D.班长对同学们说:“我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讲,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读如春,你心中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
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______,从枯黄读出______,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______。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______,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霞云翠绿意境灵魂B. 光明翠绿意义生命C. 霞云丰润意义灵魂D. 光明丰润意境生命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敛( ) 脑髓( ) 桑椹( ) 宿儒( )盔甲( ) 拗( ) 秕谷( ) 锡箔( )( )蝉蜕( ) 鼎沸(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绽开( ) 搓捻( ) 疲倦( ) 小心翼翼( )惭愧( ) 觅食( ) 繁衍( ) 花团锦簇( )预兆( ) 迁徙( ) 企盼( ) 落英缤纷( )穿梭( ) 煎熬( ) 冥思( ) 不可名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àn( )赏书shú( ) 和ǎi( ) lún( )语三xǐng( )吾身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 不亦yuè( )乎不yùn( ) 不yújǔ( )( )一dān( )食qūgōng( )( ) 而zhě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峨眉山月半轮秋( )(6)夜发清溪向三峡( )(7)岐王宅里寻常见( )4.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弯曲)D.攒成(打结,拴)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5.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D.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七(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
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知识要点三:文学常识8.名著填空。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_____________》,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这四篇作品中,不属于该散文集的是《_____________》。
9.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四:课文理解(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0.A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A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关于A段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A段所提到的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4.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5.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6.B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
请把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A、B两段的描述中,“乐”体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8.《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19.下面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1.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3.找出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略3.(1)竭尽自己的心力(2)诚信(3)生气,恼怒(4)迷惑,疑惑(5)半边,半个(6)出发(7)经常4.D5.A6.A7.B8.朝花夕拾;故乡9.(1)不知何处吹芦管(2)应傍战场开(3)影入平羌江水流(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0.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通过重点突出局部景物的方法写出百草园景色的丰富多样,点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