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
浅析北方地区杨树造林的技术要点

浅析北方地区杨树造林的技术要点【摘要】在我国北方冬季漫长寒冷,想要达到快速丰产的目的就必须做好杨树造林工作,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促进杨树速产、丰产、高产,满足各界对林业资源的各种需求。
本文根据北方地区杨树造林的实际,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造林地技术处理、杨树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控制和抚育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关键环节,希望通过关键技术的控制提高杨树造林的质量,更好地促进杨树达到快速成材的效果,用实际工作提升林业工作的技术含量。
【关键词】北方地区杨树树种造林地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杨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树种,具有喜光、耐寒、耐旱的生长特性,是平原地带和山区主要的林木品种。
杨树适应性强、速生性好、容易品种间杂交、易改良性状和适于无性繁殖,是城市绿化、植树造林、防护林营造的主要树木,同时杨树木材是建筑、家具和化工的主要材料,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都大量需要高品质的杨木木材。
在我国北方冬季漫长寒冷,想要达到快速丰产的目的就必须做好杨树造林工作,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促进杨树速产、丰产、高产,满足各界对林业资源的各种需求。
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林业工作者应该根据北方地区的特点,结合杨树生长和成林规律,在总结过往杨树造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好造林地技术处理、杨树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控制和抚育管理等相关工作,通过对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的控制达到提高杨树造林的质量、加快成林速度的目的,更好地促进以杨树营林为代表的造林工作进入科学和可操作层面,用实际工作提升林业工作的技术含量,达到理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的。
1 杨树营林造林地的技术处理1.1 杨树营林造林地的选择首先,对于土壤质地比较轻的造林地应该选择不同品种的杨树,白杨派树种一般种在较轻重土壤;黑杨派树种种植于轻壤土和沙壤土上。
其次,对于土层的厚度应该加强控制,杨树适宜营林的土层厚度一般应该达到 1.0m。
其三,杨树营林土壤应该控制盐碱含量和矿化度,土壤的含盐量应该小于0.1%且地下水矿化度应该小于1g/L。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ASilvicultureA课程代码:s01a0104p1理论学时数:60实践/实验:48学时学分数:6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5-6主讲教师:马履一编写日期:2012年12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林学专业学生了解生产实践和森林培育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与《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构成森林培育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森林培育学》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森林培育过程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的技术要点,充分认识森林培育过程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和国内热点,是林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课程对林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概念,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重的地位与作用2、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基本要求:了解林木个体、群体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森林生产力调控的途径。
3、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森林立地生产力维持(6)造林地的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以及造林地种类,悉立地衰退的原因、控制途径(难点),重点掌握森林立地相关概念,掌握立地因子类型,掌握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立地因子、森林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掌握立地生产力维持途径与方法,立地因子、立地因子评价方法(难点)。
4、造林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种规划与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林业区划、林种区划方法、内容,各大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树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难点),重点熟悉各林种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掌握适地适树途径与方法,熟悉树种选择的基础。
青海云杉的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摘要:造林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社会发展承载的重要途径之一。
青海云杉作为我国特有的优秀树种,在美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产生着巨大的社会效应。
作为林业技术人员,要认真研究青海云杉的培育技术,分析并提高青海云杉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为保护和利用这一优秀树种创造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青海云杉;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4-0038-01中图分类号:S791.18文献标志码:B青海云杉的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赵世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甘肃天水741314)作为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具有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等特性,同时也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抗低温方面有着较显著的优势,最低可以承受-30℃的低温,而且相较于其他树种,抗干旱能力强,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强[1]。
1青海云杉的生长特性青海云杉属于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对低温、寒冷适应能力很强,在高海拔、严寒地区的适应性很强,是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林业资源。
从生长习性来看,青海云杉在中性土壤中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抗干旱能力强,一般在山地背阳的地方及湿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生长较多。
就目前植树造林及城市绿化的现实情况来看,青海云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地方将这个树种作为城市绿化、美化的主要树种,同时在家具制造及建筑装修方面都得到了很多的应用。
因此,克服和解决青海云杉生长的局限性,提高适应各种生长环境的能力,是当前摆在广大林业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
2青海云杉栽培技术青海云杉生长期长、生长速度慢,在正常情况下需要5d 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出圃,而且对土壤的营养成分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在苗圃位置的选择、浇水及土壤的整理、施肥等环节进行严格细致的调整优化,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般情况下,在土壤整理的过程中,要合理调配农家肥的使用量,在保证土壤透气性的同时,科学增加土壤的厚度,特别是要做好土壤的排水,以适应生长的需要。
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林场长柄扁桃造林技术要点

长柄扁桃为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榆林地区主要生长在迎风坡的中上部,或者8~12m 高的沙丘顶部,丛高在1.5~2.5m ,冠幅在2~3m ,寿命可超过200年。
长柄扁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抗旱耐寒,耐风蚀、耐沙埋,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在陕西省榆林市沙区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均可作为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推广,有着很好的治理生态环境、协调经济生态发展的作用。
长柄扁桃自然分布区域为毛乌素山地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目前在榆林市榆阳区自然分布面积在2000hm 2以上,每年采摘种子重量近5t ,苗木产量在1500万株左右。
近些年来,在异常的自然条件及过多的人为开采下,长柄扁桃林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野生种群濒临灭绝,亟待开展相关的人工造林研究。
牛家梁林场在小坟滩村积极开展了长柄扁桃示范基地建设,营造的林分主要为纯林,造林总面积约为20hm 2,进行人工造林各项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如施肥、除草、灌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长柄扁桃长势极佳。
现结合实际,对长柄扁桃人工造林作业设计及保障措施等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1发展长柄扁桃人造林的必要性1.1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榆林市为我国西北主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大力发展化工业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长柄扁桃是当地一种优良生态树种,大力发展长柄扁桃人造林,不仅能增加榆林市的森林碳汇,改善环境,而且能帮助林农增产增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长柄扁桃是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果仁中油含量在45%~62%,含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在98%以上,可作为高级食用油、生物柴油的原材料。
因此,大力发展长柄扁桃种植有着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1]。
1.2符合沙区绿色发展需求榆林市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林农收入不高,通过经济林开发,可以实现沙地资源利用,为沙区经济发展及农户增收提供一条新路径。
当前,我国能源战略实施的要求为立足于各地实际,选择本地树种,配合先进的技术及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
杨树人工造林技术要点及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杨树主要散生于全球的寒温带及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是一种森林树种。
在我国北纬25-53度、东经80-134度之间分布最多,即东北、西北、华北、华中等广阔的区域。
杨树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山杨、毛白杨、大叶杨、苦杨、青杨、川杨、滇杨、黑杨、加杨等60余种,黑龙江分布的主要为山杨。
近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是世界上杨树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杨树具有生长迅速、成材快等特点,是用于生态防护林及用材林营造的主要树种。
而且杨树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整齐,也可以作为城镇绿化及行道树的树种。
在杨树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对杨树迅速成林和成材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就杨树人工造林技术及有害生物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一、杨树人工造林技术1、苗木繁殖杨树栽植造林需要高质量的苗木,尤其是需要杨树大苗,获得大苗的途径是进行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杨树苗木主要采取扦插育苗、留根育苗等方式。
扦插育苗是选用一年生的母树枝条,制作成插穗进行扦插。
扦插时采取宽行密株的模式,株行距为35-40×60-70厘米。
一般在培育1-2年后就可以出圃进行造林。
培育更大的苗木,可将育苗期适当延长。
留根育苗是利用杨树根系可以多年萌发的特性,进行截干,用截根苗出圃造林。
此种繁殖方法与扦插育苗有些相似,但比扦插育苗更能节省人力和物力,还可以保证育苗的质量,造林后还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
2、选择造林地造林地的质量如何对造林能否成功至关重要,选择适宜生长的造林地是杨树人工造林的关键。
如果造林地的立地质量达不到杨树造林的标准,而且也无法对土地进行改造,不能保证杨树正常成活和生长。
因此,在选择造林地时,应全面详细地调查和了解土壤的质地、肥力、厚度、理化结构以及地下水位的深度等情况。
杨树造林地的地下水位应在1.5-3米,土壤中的可溶盐含量在0.1-0.2%之间。
杨树具有喜湿的特性,不适宜在高岗、坡地、丘陵等相对干燥的地方栽植。
云杉育苗栽培与养护技术分析

L i n y e y u a n y i云杉是为松科针叶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云杉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优美,常被用于城市绿化和公园美化种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云杉还具有生长快速、木材产出率高、材质优异等优势,进行用材林营造同样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云杉育苗栽培和养护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云杉的植物学特征云杉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壤环境及高寒地区仍可以正常生长。
云杉耐寒冷、耐瘠薄、喜微酸土壤,根系浅且不发达,主根不突出,侧根向四周伸展到较大范围。
云杉的寿命可达几百年,是长寿命的树种之一。
云杉具有出色的外形,在进行园林或庭院栽植时,可以提高观赏性。
二、云杉育苗技术1、育苗地选择虽然云杉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育苗栽培与造林还是有区别的。
云杉造林可以选择立地条件稍差的地方,但育苗时必须保证土壤条件优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育出高质量的苗木。
因此,应将云杉育苗地选择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附近有充沛的水源,且运输比较便利的地方。
2、育苗地整地在进行播种之前,需经过整地的程序。
整地应在育苗前的夏季或秋季进行,提前整地可以使土壤得到充分的晾晒,有利于熟化土壤并储存秋冬的雨水。
整地时先将土壤表面上的附着物及石块等清理出去,然后利用耕作机械进行全面的深耕,耕深应在20厘米左右。
耕地之前每亩撒施3000公斤左右的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耕地时将肥料与耕层混合,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种子发芽及幼苗的生长。
第二年春季土壤化冻后,再将育苗地耙平、耙细,使土壤处于待播状态。
3、筛选种子对种子进行筛选可提高种子的纯度,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有利于出全苗。
由于云杉的种子比较细小,种子量比较大时应利用盐水选或风选的方法。
盐水选是将种子放入浓度为1:1.1的盐水中,瘪粒、秕粒以及其它杂质会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即可;而风选是采用风选机械或人工,利用风力将比种子轻的杂质吹除。
我国北方楸树资源(Sect.Sinocatalpa)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北方楸树资源(Sect.Sinocatalpa)繁育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楸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本文旨在介绍楸树资源的繁育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对楸树生长特点和分布、资源利用现状、遗传育种研究、生长环境适应性和种子繁育技术的探索进行综述。
展望楸树资源繁育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推动楸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通过对楸树资源繁育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提升楸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促进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楸树资源,繁育技术,生长特点,遗传育种,生长环境,种子繁育,可持续利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北方楸树资源(Sect.Sinocatalpa)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的恶化,楸树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开展楸树资源繁育技术研究,加强其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对楸树资源的繁育技术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种子繁育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白。
有必要加强对楸树资源的研究,探索其繁育技术,为楸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通过对楸树生长特点、资源利用现状、遗传育种研究、生长环境适应性研究以及种子繁育技术的探索,可以从多个方面全面地了解楸树资源,为推动楸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持。
1.2 研究目的楸树资源(Sect. Sinocatalpa)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植物资源之一,具有广泛的用途价值。
随着人们对楸树资源利用需求的增加,相关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楸树资源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从而为楸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探究楸树生长特点和分布,深入了解楸树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2. 分析楸树资源的利用现状,剖析当前楸树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总结楸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了解楸树遗传多样性及其育种应用;4. 研究楸树生长环境适应性,提高楸树的适应性和生长效率;5. 探索楸树种子繁育技术,提高楸树种子的繁殖率和育苗质量。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
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
最大胸径1米左右。
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
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
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
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
叶两针一束。
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
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月~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至~-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
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
樟子松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
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拷胶。
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
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
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樟子松栽培技术】一、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
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
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
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西北地区主要树种是指适合生长在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树种。
这些树种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固定土地、保持水源、提高产量等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作用,有必要对西北地区的主要树种进行培育。
本文将介绍西北地区主要树种的种植技术。
一、沙柳沙柳是一种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是西北地区最常见的树种之一。
它适合在沙漠化土壤和半干旱地区生长。
沙柳一般采用插条繁殖技术繁殖,即将一段长约10厘米的、生长期正常、无病虫害的枝条插入潮湿的沙土中,然后保持土壤湿度和通风,约两个星期后就可以发芽生根了。
沙柳所需土壤质地较差,但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为此,它所种植的地面积应选择在平坦、开阔且水源丰富的地段上。
在发芽生长过程中应及时除草、移芽,避免杂草占据养分和生长空间。
二、樟子松樟子松是一种喜暖、抗旱、抗寒、适应性较强的树种,被广泛应用于荒凉的高寒地区。
樟子松种植的土壤要求相当简单,只要是土壤疏松且透气性好、肥力适中的土壤,都可以用来种植。
樟子松一般采用育苗或移植的方式进行繁殖。
育苗期一般为每年5月左右,将幼苗移到沙土中生长,保证通风、适当喷水就可以了。
在日
常保养中,要加强栽培,并且时刻注意防止病虫害,及时治疗,以期更好的保证樟子松的生长和发育。
三、杨树杨树是一种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良好的防护林、固沙治沙树种。
杨树常常在河流两岸种植,具有保持水土、预防洪水的功能。
杨树的种植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种子种树、插条扦插、秧苗栽植和移栽等方法进行繁殖。
在移栽过程中,要事先处理好根系,使其长短适度、根毛丰富,有利于移栽后的成活。
其次,要选择良好的栽培土地,并注意栽种间距适度,适时浇水防止干旱。
四、柞树柞树是一种对水分、土质、环境适应性都很强的树种,最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及高温地区种植。
柞树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移植和播种两种方式。
柞树进行播种繁殖时,应选择肥沃的土壤,播种深度应控制在2-3公分左右,播种期应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柞树的生长过程中,应注意给予足够的调节光照、保持土壤湿度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的防治。
柞树适宜于用于沙漠化地区的治理和绿化工程。
五、胡杨胡杨是西北地区独有的珍贵树种,是胡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旱性。
胡杨的种植方法主要有育苗和播种两种方式,育苗通过采取切枝杆的方法,经养护后,可以种植成为具备较强活力
的幼树。
播种时应选用经过处理后的胡杨种子,并经过预处理、消毒、撒播、覆盖等程序进行种植。
在胡杨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其生长速度缓慢和过敏性较高,需要特殊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保养。
综上所述,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对于西北地区的生态系统维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绿化等领域拥有重要意义。
培育前要对土地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选择适宜的树种并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培育;培育后要加强管理、营养保障和病虫害防治,确保主要树种生长发育良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