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种植技术 一
樟子松树种种植和相关技术指导

樟子松树种种植和相关技术指导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和“四旁”绿化优良树种之一,树干通直,材质良好,用途广泛。
(一)育苗:1、种子催芽处理:将种子用0.3%高镒酸钾溶液浸种几分钟灭菌,取出用清水洗净,再用30。
C温水浸泡一昼夜,捞出种子稍晾干,将种子河沙,按体积1:2混拌,保持含水量为饱和持水量的60%,种、沙温度为15-2(ΓC,每天翻动一、二次,催芽10多天,裂嘴达5%时即可播种。
2、整地、作床、施肥: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热条件、通气条件要求严格。
作床时施入总基肥量的60%,床高15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要求床平、床内无土块。
在降雨量少、旱、风又大,蒸发旺盛地区,可用低床。
3、播种:春季播种前土壤要消毒。
每平方米40-60毫升的工业用硫酸,加水6升或稍多,灌溉床面、要灌匀,使土层湿润3厘米,经一周后播种。
在播种后的覆土面上,喷灌除草醒,每平方米0.5T克灭草。
在冒进地区或沙地,要覆草,以保持土壤水分和控制床面温度。
4、苗期管理:出苗后为防止枯病,每周喷一次0.5-1.0%的陂尔多液,至6月下旬为止。
在高生长速生期完毕前,要注意灌溉,前期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
5、幼苗覆土越冬:为防止土壤冻结期间苗木失水,应在秋季土壤将要结冻前,将道土打碎,覆盖苗床,以苗梢全部埋盖为度。
翌春4月上、中旬化冻即可撤除。
6、起苗:樟子松最好春季随起随造,如有充分窖假植条件,也可秋起春造。
如有条件时苗根可带些土,不要拔苗或摔苗,保持苗木根系完整。
此外,在苗木贮藏、包装、运输、假植等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注意保护好根系,防止风吹日晒,否则会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
7、换床苗的培育:通常在苗圃培育两年。
第二年换床培育,换床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00-220株。
换床后要精心地开展田间管理,促进苗全、苗壮。
樟子松栽培与管理技术

L i n y e y u a n y i樟子松是东北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园林绿化、行道树经常用到的树种。
樟子松木材优质、树形美观、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美化价值。
进行樟子松的栽培,加强樟子松的管理,是东北地区林业单位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就樟子松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引起同行的共鸣。
1、选择育苗地樟子松的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或缓坡,土壤呈中性或偏微酸性,土质肥沃疏松,排水方便,地下水位低的地块,以砂壤土为最佳。
低洼、排水性差、黏重不透气的土壤及地块,不适宜作为育苗地。
2、整地施肥育苗地确定后应在育苗的前一年进行整地,将育苗地进行一次深耕,耕深在25厘米左右。
深翻地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活化土壤,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
与此同时,在土壤中施入足量的底肥,以进一步改良土壤。
如果育苗地属于比较瘠薄的地块,有机质含量低,更应施足底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蓄水保墒性能。
底肥为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用5吨左右。
如果采取苗床平作育苗的方式,可将有机肥均匀撒在育苗地表,再随整地将其翻入土壤耕层中。
而垄作育苗时,可把有机肥施入垄沟中,然后将垄台破为垄沟。
3、种子催芽采用与细沙掺混埋藏,进行种子催芽的方法。
播种前半个月左右,选择地势较高,土壤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催芽坑,规格为宽深50×60厘米,依催芽种子的数量确定长度。
催芽坑挖好后,在坑底铺一层草苫或席子,再以1:3的比例将种子与细沙充分混合后放入坑中。
种子混合过程中,应洒入适当的水,使沙与种都处在湿润状态。
然后用草苫将坑盖上,夜间盖白天揭,白天时的上午和下午各翻动一次,促其通风及湿度均匀,种沙发干需洒水保湿。
经过20天左右,大部分种子会出现裂嘴,此时可将沙子筛出用于播种。
4、播种技术采取春播育苗的方式,应在适期内尽量早播,可促进种子提早发芽,为苗齐苗壮提供保障。
一般在当地的地温保持在8℃左右时,即具备播种条件,具体时间在4月中下旬左右。
樟子松的播种育苗技术

造林地选择与整理
造林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作为造林地,同时要避开风口和低洼地,以免影响樟子松的生 长。
造林整理
在造林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包括深耕、耙平、清除杂草和石块等障碍物,以便于种植和抚育管理。
造林密度与造林方法
造林密度
樟子松的造林密度需要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的和树种特性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 樟子松的造林密度为每亩200-300株。
种子催芽
种子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纯净度高、发芽率高处理后的种子需晾晒至适宜的湿 度,然后均匀播撒在苗床上,覆盖一 层薄土。
催芽处理
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浸泡 在温水中,并加入适量的赤霉素或其 他催芽剂,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苗期管理
浇水与除草
定期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及时清除苗床上的杂草 ,防止与幼苗争抢养分。
02
樟子松的播种技术
种子采集与处理
种子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进行采种,采集时间通常在9-10月份球果由绿 色变为黄色时。
种子处理
将采集的球果晾晒一段时间后,用木棒敲打脱粒,收集种子,然后进行筛选, 去除杂质和劣质种子。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播种时间
樟子松播种的最佳时间是春季或秋季,此时土壤温度适宜,有利于种子萌发。
造林方法
樟子松的造林方法可以采用植苗造林或播种造林。植苗造林是将培育好的樟子松苗木栽 植到造林地中,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播种造林则是将樟子松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中
,成本较低,但需要加强抚育管理,保证出苗率和成活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樟子松的播种育苗技术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樟子松栽培技术

樟子松栽培技术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树木,具有美丽的姿态和丰富的枝叶,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景观装饰等领域。
在栽培樟子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效果和美化作用。
一、选种和繁殖樟子松的选种和繁殖关系到其后期生长效果,因此需要选择健康、茂盛的种子或幼苗,避免选择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或带有病虫害的植株。
如果是使用种子繁殖,可以在春季进行播种,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浅覆盖一层土壤即可。
如果是使用插枝繁殖,可以在植株生长期的春季和秋季进行,选择茎尖部位的插枝,插入含有营养物质的育苗土中,保持湿润即可。
二、喜光和土壤樟子松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因此需要选择光照良好的场所进行栽培。
同时,由于其在草原地区的自然生长环境大多数都是沙质重碱性土壤,故樟子松也比较适应这种土壤环境。
在栽培樟子松的时候,应该选择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酸性稍弱的土壤,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
三、浇水和施肥在樟子松的栽培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多浇水。
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由于大气温度较高,植物的水分蒸发较快,需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以保证土壤湿度。
施肥方面,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主要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樟子松的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增加生长速度和生长力。
四、修剪和防治病虫害在樟子松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适时进行修剪,保持树冠形态和树势,促进新枝条的生长。
修剪时要保持剪刀清洁,并在修剪后覆盖药膏,以防止细菌感染和虫害侵袭。
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定期巡查苗圃,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栽培樟子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环保和绿化效果。
应合理利用它的优点,将其与其他树木搭配使用,以营造优美的绿色环境。
同时使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让樟子松这一自然美景得以永久存在。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树种,也是优秀的观赏树种,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在栽培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樟子松及其栽培技术。
一、樟子松的种植环境要求樟子松的生长环境要求比较特殊,它是一种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的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
一般来说,樟子松适宜在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环境下生长,同时它也比较耐寒,能够适应低温环境。
在樟子松的栽培中,要特别注意冬季保温,以防止受冻。
二、樟子松的繁殖方式樟子松的繁殖方式有多种,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等。
其中,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方式。
樟子松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成熟,选用健康的形态完整、颜色饱满、无虫害、无病害的种子进行育苗。
在育苗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健康成长。
三、樟子松的栽培管理1、施肥:樟子松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肥料的施用要适量、科学。
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植株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肥料,例如在生长初期应选用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全面肥料,促进苗木的早期生长,等到植株进入生长期则可适量增加钾肥含量,以促进樟子松的枝条、花、果等生长发育。
2、修剪:樟子松很少需要修剪,但偶尔也需要进行简单的修剪。
修剪时间一般在生长期过后,主要是为了调整枝条的形态,使其分枝匀称、生长规则,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新的芽叶生长。
3、病虫害防治: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危害,主要包括真菌、蚜虫、螨类等害虫。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方式,同时定期清洁松针和下落的枯叶,清除病虫害卵。
四、樟子松的用途樟子松有着广泛的用途,除了可以用作园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外,它的木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樟子松的木材质地细腻、纹理清晰、耐久性强,同时其木材中含有类似樟脑的芳香成分,因此也可以用于制作家具、木制品、建筑等。
总之,樟子松是一种性价比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备的树种,在栽培过程中,需根据植株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合理施肥、修剪等,以保证植株的健康成长。
北方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

北方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一、土壤选择和准备1.樟子松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上,pH值在6.0-7.5之间为宜。
2.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低洼和积水的区域,以防止樟子松的根系受到水浸。
避免选择过于碱性或酸性的土壤。
3.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包括施加石灰、有机肥料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
二、育苗和移植1.樟子松一般采用种子繁殖。
在育苗阶段,可以选择用种子直接播种或者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
2.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浸泡、砂磨破坏种皮等,以促进发芽。
3.种子的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
4.移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新枝生长停止、进入休眠期的秋季。
移植前需要对苗木进行整形修剪,以提高移植后的存活率。
三、栽植和管护1.栽植前应选择适宜的栽植孔,孔径和孔深应根据苗木的根系大小合理调整。
2.栽植时应保持苗木的竖直,不宜倾斜或弯曲。
根系要均匀展开,不宜缠绕。
3.栽植完成后,应及时浇水并覆盖保湿材料,以减轻苗木的移植冲击。
4.苗木栽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以促进侧枝的生长和分枝。
5.对于新种植的樟子松苗木,在生长初期应进行定期的浇水和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和养分供应。
6.樟子松生长期间需要注意草本植物和杂草的清除,以避免对樟子松的生长造成竞争。
7.在盛夏高温期间,需要对樟子松进行适当的遮阴和喷水降温,以防止叶片过度蒸腾和受热。
8.需要定期对樟子松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松毛虫、红蜘蛛等。
四、定期修剪和整形1.在樟子松生长初期,需要进行定期的修剪和整形,以培养树冠的形态和分枝的均匀。
2.修剪时应清除干枯、病虫害和弱势枝条,并保持主干的直立和侧枝的均衡分布。
3.修剪完成后,应清除剪除的枝条和垃圾,并及时施肥补充养分。
以上就是北方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种植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以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樟子松种植技术 一

樟子松种植技术一樟子松栽培技术(一) 采种天然樟子松林15—20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年,其中有得个别年出现小年。
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中旬,春季3月上旬到4月中、下旬。
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 斤,每斤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粒。
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与球果内种粒多少也有差异、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
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内烘干法,将选净得球果放入分层木架得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内加温烘干,室内温度要保持在45 —50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以上,经过3-4 天, 60%以上得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 -50℃得温水中浸泡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
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经过动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 以上。
(二)育苗1 、育苗地得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得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就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与生长有益得菌类,能促进幼苗得发育与增强抗性。
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
如果在沙性较大得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与地上部分得生长。
2 、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得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得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3万斤。
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得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得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种子处理: 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
樟子松栽培技术

01树干特征樟子松树干挺拔,树皮光滑,树冠呈塔形或圆锥形。
02叶片特征樟子松的叶片为针状,蓝绿色,正面有白粉。
03花朵特征樟子松为雌雄同株,每年5月开花,球果于第二年9月成熟。
樟子松的形态特征0102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
国内分布国外分布樟子松的分布范围010203樟子松材质优良,可用于建筑、家具等制造。
用材樟子松具有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可用于城市绿化。
绿化樟子松树皮和树叶具有药用价值,可治疗胃痛、腹泻等。
药用樟子松的经济价值01种子采集02种子处理选择树龄在10年以上且无病虫害的樟子松作为母树进行种子采集。
成熟的种子外壳会呈现黄色或黄褐色,应及时采集。
将采集到的种子进行晾晒,并经常翻动,加速其干燥过程。
同时,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
种子采集与处理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肥沃的圃地,同时要保证圃地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和交通便利性。
圃地选择在育苗前,需要对圃地进行深翻、整平、施基肥等处理,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圃地整理圃地选择与整理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播种时间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在种子萌发后,需要进行及时的管理,包括灌溉、除草、施肥等,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抚育管理播种与抚育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确定适当的初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3300-5000株。
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配置,行距等于或大于株距,以利于通风透光。
栽植密度与方式配置方式合理密植栽植时间与方法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以避免夏季高温干旱对苗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法,穴径为苗木根系大小的2倍,深度为苗木高度的1/2-1/3,将苗木放入穴内,填土至苗木根颈处,轻轻踏实并灌水。
栽植后每年进行2-3次除草松土,以促进幼树生长。
除草松土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栽植后第二年开始施肥,每年施入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以促进幼树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樟子松种植技术一樟子松栽培技术(一)采种天然樟子松林15-20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
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中旬,春季3 月上旬到4 月中、下旬。
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 斤,每斤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 粒。
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种粒多少也有差异。
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
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加温烘干,室温度要保持在45 -50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 ℃以上,经过3-4 天,60% 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
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 -50 ℃的温水中浸泡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
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
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 ,经过动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 以上。
(二)育苗1 、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
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
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
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 、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3 万斤。
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 、种子处理: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
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雪埋在1-3 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 -50 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 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
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 -50 厘米的杂草。
播种前..3-5 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 的高锰酸钾消毒2 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
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 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 。
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
(2 )混沙埋藏播种前10-20 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 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
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 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 . 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
(3 )温水浸种播种5-7 天,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 -60 ℃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到种子有50% 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34.5% 。
(4 )作床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10 -15 厘米,小步道宽50 厘米,床面1 米,长10 米。
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5 )播期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是很重要。
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 -9 ℃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大兴安岭林区适期为五月中旬。
(1 )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温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 -1 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 3 -4 厘米,行距8 -10 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 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
( 2 )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
通常每亩播8-10 斤。
(6 )播种地的管理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
(1 )风沙严重的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必须在播种区四周及中间设置防沙障,防沙打幼苗。
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季风已停,苗径已木质化,即可分期分段分段撤除风障。
( 2 )为防止覆土被风吹失,调节地面温湿度,播种后宜在床面覆一层稻草(或麦草),厚度以不见土为限(每平方米约需草 1.5-2 斤)。
当幼苗出土50% 时,把草撤除一部分,全部苗齐后,将覆草全部撤除,撤草时不要损伤苗木。
为防止浇水或降雨时冲刷表土,调节床面温湿度以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可保留行间稻草,直到秋后。
(3) 樟子松幼苗顶壳出土易遭岛类啄食,为..防止鸟害,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
(7 )苗期管理在苗木生长期中应着重水肥管理,方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增强抗性,达到丰产。
1 )据1971 年对樟子松1-2 年生苗在生长期的水分测定结果可知,一年生苗茎部含水率70-80% , 2 年生苗茎部含水率60-70% 。
因此,在幼苗生长期中必须供给足够水分,苗木才能健壮的生长。
但浇水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期适量。
种子发芽期,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表土必须保持湿润(含水率6% 左右)防止芽干,造成缺苗断垄。
浇水量不易过大。
由于夜间空气湿度较大,上午表土尚能保持一定湿润每天浇水应于午后进行。
如果大风天或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表土易干燥,午前也需要浇水。
出苗后到 6 月末易罹立枯病,由于苗茎细嫩,土表温差较大,又易遭受日灼。
因此,浇水宜少量多次,以调节床面温度、湿度,减少立枯病的发生及日灼危害,每次浇水每平方米5-7 市斤。
一般在上午10-12 时进行。
1 年生松苗,7-8 月间为高生长旺盛时期,且根系已伸展,更由于气温高,苗木蒸腾量大,因此,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每隔2-3 日浇一次透水。
到8 月中、下旬后为促进苗木木质化,利于越冬,除天气特别干旱,可每隔十余日浇水一次,一般不进行浇水。
..在掘苗前5-7 日浇一次透水,促使土壤疏松,掘苗时保持根系完整。
2 )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及时施肥,保证苗木有足够的养分,一般从6 月中、下旬开始,每平方米施硫铵 5 -10 克,以后每隔10 日左右追肥一次,数量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但最多 1 平方米一次不得超过25 克,到8 月中旬停止追肥,一般每平米施肥100 -150 克。
追肥时应先浇清水湿润苗叶,然后将稀释的肥料水浇于苗床上,后再用清水冲洗苗木。
3 )施用除草醚消灭杂草是最经济有效的除草方法。
即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混拌在覆土中,每平方米土中拌除草醚 2 克。
出齐苗后把除草醚拌上沙土撒到苗床上,然后浇水,一般情况下年施药 2 次,基本上可以控制杂草。
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于7-8 月间,每隔10-15 天松土1 次,深2-3 厘米。
4 )樟子松幼苗适宜群生,如播种量掌握适当,播种均匀,就不必间苗,但有时由于下种不匀,出苗密度不均,为调整留苗密度,可于7 月间剔除幼小细弱苗木,以每平米留苗600-700 株较为合适。
(8 )2 年生苗木的培育培育2 年生苗木的方法有:移植、截根留植、苗床等方法。
从根系发育来看,以移植苗为最好,截根留植次之,留床苗最差。
移植苗根系发达,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掘苗时根系损伤较小,有利于幼苗成活。
顶芽再次生长现象少,由于苗木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木质化健全,无被压苗;留床苗从外观看健壮根茎粗大,尤其主根更为发达,长可达2 米多,但侧根纤细而少,掘苗时主根损伤过多,影响造林成活率。
顶芽再次生长现象较多。
换床以春季移植为最好,在 4 月上旬土壤解冻30 -40 厘米时即可开始。
床作的顺行栽8 行(指床面宽 1 米),株距4 厘米,行距12 厘米。
垄作的,在垄面上栽2 行苗。
株距4 厘米,行距16 -20 厘米。
栽苗前土壤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后即栽苗,栽苗深度,以将叶不埋入土中为宜。
在栽苗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苗木根系不受风吹日晒。
植苗后及时把垄面(或床)及垄侧踏实,最好在栽苗后浇一次水,有利于成活。
为促使移植苗的上层根系发育,圃地应保持适度湿润,植苗后每隔10-15 天浇水一次,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层土壤湿度,并于5-6 月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量追肥1-2 次。
(9 )苗木的越冬保护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间由于冬季干燥气候的影响,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
因此,在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
试验结果证明,冬季采取覆土防寒对幼苗安全过越冬效果好,苗木死亡率仅3% ,而采用覆草越冬,苗木死亡率100% 。
覆土苗木减少了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保持幼苗的水分平衡。
同时从历年冬季苗木死亡的规律来看,大量死亡不是在 1 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而是发生在气温变幅大,蒸发量也大的3 月间,因3 月下旬土壤正式开始解冻,有时白天气温可达20 ℃左右以上,而夜间又可降到-20 ℃左右,季风频吹,空气干燥,苗木水分大量损失,这时苗木根系尚未活动,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枯干。
埋土时间和方法:在11 月中旬左右,亦即将土壤冻结时,把步道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15 -20 厘米,到翌春4 月上旬化土层达20 -30 厘米时,分2-3 次把土撤除,并及时灌水。
为了风化育苗地的土壤,消灭病虫害以及减轻春季作业繁忙的局面,也可以秋季掘苗。
掘苗后进行假植,根部用土埋实, 1 年生苗可捆成小把(每把50-100 株)。
到土地将冻时再把苗梢全部用土埋严,苗木即可安全越冬。
但秋掘、假植的苗木,造林或移栽后缓苗迟几天,但并不影响苗木成活及生长。
(三)造林1 、在流动沙丘及半固定沙丘植松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上栽植樟子松、油松等针叶树种,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小松树不受..沙埋、沙割、沙打及风蚀危害。
因此,在流动沙丘栽松,必须事先栽植固沙植物固定流沙,当流沙基本稳定时,再进行樟子松造林。
(1 )流动沙丘植松:应空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丘顶,以便削顶缓坡,在迎风坡下部带状栽胡枝子(或锦鸡儿)用平铺草或平铺柳条保护。
背风侧应栽植耐沙压的黄柳,丘顶部分应根据削平情况,向上逐步栽植固沙植物,一般经过3-4 年后,沙面基本稳定时,再行间栽植 2 年生樟子松。
( 2 )平缓沙地:地势较平缓流沙易于控制,在迎主风方向带状植差巴戈蒿或平铺草压沙栽植黄柳(胡枝子),固沙2-3 年后地面基本稳定即可栽植 2 年生樟子松或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