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容器育苗技术

施肥 当种子发芽出土、种壳多数脱落时,
开始进行追肥。
根据基质肥力和苗木长势,适当进行根外 追肥,可喷施尿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1)不同发育时期要施以不同的肥料。速 生期以施氮肥为主,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2)速生后期施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 施肥只能施液肥,浓度为200~300倍液, 不能干施。施肥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叶片。
控制温湿度 容器育苗能否成功,关键
是能否有效控制温湿度。
(1)温度太高或太低,会造成苗木灼伤和 长势差;湿度不适宜,会引起根系缺氧而 导致发霉、烂根或枯萎、死亡
(2)适宜苗木生长的最佳棚内温度为 18~28℃,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80%~ 95%,土壤水分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80%左右
(3)控制温度的方法有遮阳网遮阳、喷水、 通风和棚内加热等措施。控制湿度的方法 有浇水、通风等措施。
除草 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 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
草,人工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要 防止松动苗根。苗木长壮后也可用除草剂 除草。
病虫害防治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的方针,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必要时应拔除病株。药剂防治要正确选用 农药种类、剂型、浓度、用量和施用方法, 充分发挥药效而不产生药害。
扣塑料小棚:播种、浇水后,在畦上盖塑 料薄膜小拱棚,棚高20~30厘米,成半 弧形。
5、苗期管理
通风 随着温度的增高,小棚要适时通风,
可采取在棚上扎孔或在边上用木棍支起来 的方法进行。当气温达到适合苗木生长时 要适时揭膜
浇水 播种后要立即浇水,并且要浇透。
(1)对微粒种子要先浇足底水后再播种、 覆土,最后用细嘴壶浇少量水湿润种子, 以防冲掉种子。 (2)出苗和幼苗期要少量勤浇,保持培 养基湿润; (3)速生期要量多次少,做到培养基干 湿交替 (4)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 (5)出圃前要停止浇水。
容器育苗的培育和管理

容器育苗的培育和管理作者:邸洪光金在军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4年第03期一、容器育苗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容器育苗是利用各种能装营养土(培养基)的容器进行育苗,如营养杯育苗、营养袋育苗和营养篮育苗等。
用容器育苗的苗木叫容器苗。
(一)容器育苗的优点造林成活率高,在一般条件下造林成活率可达100%,在干旱的条件下造林成活率可达80%以上;能延长造林时间,造林工作不受造林季节限制,容器苗造林无缓苗期,初期生长比裸根苗生长快,郁闭较高;育苗不需占用肥力较好的土地;便于机械化育苗和造林。
(二)容器苗造林的应用及问题用容器苗在干旱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造林,确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一般的环境条件下,与裸根相比,容器苗的优越性还未得到全面证实。
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容器育苗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2、营养土的配制和处理等比一般苗圃育苗复杂,而且费工。
3、育苗成本比裸根苗高,运苗费用也高。
4、苗根在容器内卷曲,可能对苗木后期生长有不良影响。
5、在育苗技术方面如施肥、灌溉、病虫害的防治等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二、容器的种类及规格(一)容器的种类1、泥炭容器是用泥炭做的育苗容器。
其优点:泥炭的保水性能高,即使含水很多,泥炭中仍有空气。
苗根不会感到缺氧;没有杂草种子和有害菌类;苗根容易穿过容器壁,并在容器内形成发达的根团;泥炭容器苗的生长量与裸根苗相似或更好。
2、纸杯用特制的纸做成育苗容器,其优点:纸杯容易腐烂:不妨碍苗根的生长,苗根能穿过纸杯进入土中,它也具备其它优点。
纸杯平时可以折叠,便于运输。
育苗时打开便呈蜂窝状。
这种纸杯是用溶解胶粘连而成,潮湿后易于分解。
现在一般用的纸杯规格:高7.5-13厘米。
纸杯内含有人造纤维和化学药剂。
这样在苗木形成坚固的要团以前可以抵抗土壤细菌的侵袭。
载植后,根系易穿过纸杯生长。
造林时一个一个地分开栽植。
3、塑料容器塑料容器(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的苗木根系开始时垂直向下生长,在容器中形成根团。
云杉绿化容器苗育苗技术规程

云杉绿化容器苗育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云杉(PiCea sp.)绿化容器苗育苗的苗木选择及准备、选地及育苗基质、育苗容器、育苗方法、出圃、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云杉绿化容器苗的育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DB23/T389-2001林木育苗技术规程3苗木选择及准备3.1苗木选择选择通过播种育苗繁殖的S2-2或S2-3云杉苗,苗木规格应符合GB6000-1999附录A中规定的I、I【级苗标准。
3.2苗木准备春季土壤化冻后,苗木萌动前为最佳起苗时间,起苗后将苗木20株〜50株为1捆捆好,根系蘸泥浆,放入苗木窖内储存,窖内温度控制在OC±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4选地及育苗基质4.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以黑土、沙壤土、草甸土、暗棕壤为宜,具备排水、灌溉条件。
4.2育苗基质培育容器苗的基质应肥力中等,土质疏松、透气,pH6.0〜pH8.0,可用草甸土、黑钙土、沙壤土等,可按5%比例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或按0.5%比例施入复XX,拌匀。
将土壤打碎过筛后,每萌土加入IOkg1O%的硫酸亚铁进行消毒,混拌均匀后即可装容器袋。
5育苗容器容器选用聚乙烯塑料容器袋。
容器袋厚度0.03mm〜0.04nun,规格根据目的苗龄大小及初始育苗密度而定(见表1),在容器的底部打出直径0.5CnI的孔6个〜8个。
6育苗方法6.1育苗时间每年的4月末至5月上、中旬。
6.2苗床制作与装袋6.2.1做床育苗应根据所处气候区选择做池或做床。
西部半干旱地区宜做育苗池,育苗池的宽度1Om〜1.2m,长度IOIn 〜15m,深度以容器袋装满土后放置在池内与地面平齐为准,池底应平坦,步道宽50cm;东部湿润地区宜做高床,育苗床的宽度1on1〜12m,长度IOnI〜15m,床高5cm〜IOCnι,步道宽50cm。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 1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 — 1999 );( 2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7908 — 1999 );( 3 )林木种子贮藏( GB/T10016 — 1988 );( 4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14071 — 1993 );( 5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 —1993 );(6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 — 1993 );( 7 )林木引种( GB/T 14175 — 1993 );( 8 )林木采种技术( GB/T 16619 — 1996 );( 9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GB/T 16620 — 1996 );( 10 )母树林营建技术( GB/T 16621 — 1996 );( 11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 LY/T 1304 — 1999 );( 12 )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 LY/T 1343 — 1999 );(13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 —1999 );(14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 —1999 );(15 )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 —1988 );(二)苗木( 1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0 — 1999 );( 2 )育苗技术规程( GB/T 6001 — 1985 );( 3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LY J128 — 1992 );( 4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000— 1991);( 5 )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 LY/T 1185 — 1996 );( 6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LY/T 1882 —);( 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二、森林培育技术(一)生态公益林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 18337.1 —);( 2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2 —);( 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18337.3 —);( 4 )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程(GB/T 18337.4 —);( 5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 21141 —);( 6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 24255 —);( 7 )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规则( GB/T 23231 —);(8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GB/T 23233 —);(9 )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GB/T 23235 —);(1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LY/T 1818 —);( 11 )人工造林质量评价与指标( LY/T 1844 —);( 12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606 —);(1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 —);(14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LY/T 1872 —);( 15)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 LY/T 1873 —);(16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T/Y 1687 —);( 17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 1721 ─);( 18)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1690- )。
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

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摘要在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的环境下,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中容器的类型和规格,并重点介绍容器育苗技术中营养土配制、施肥、灌溉等关键技术,以期能够提高苗木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改善现阶段我国林业育苗的现状。
关键字:营养土容器育苗容器目录摘要 (I)目录 (II)1.引言 (1)2.育苗容器研究 (1)2.1容器种类 (1)2.2容器规格 (2)3.容器育苗技术 (2)3.1营养土 (2)3.2施肥技术 (3)3.3灌溉技术 (3)3.4容器苗病虫害及杂草防治 (4)3.5容器苗出圃 (4)4.结论与建议 (4)参考文献 (5)1.引言随着生态林业的发展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对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育苗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于造林工程来说,苗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苗圃是苗木生长发育的场所,采取何种苗木培育技术和措施,是与林业育苗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优良的育苗管理措施和技术是保证林业需求的根本条件。
对容器育苗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是 60、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育苗技术。
由于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完整,培育周期短,成活率高,保存率高,节约种子,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有利于培育优质壮苗和林木速生丰产,以及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因而国内外发展速度较快,而且越来越被重视。
各地采取不同材料、不同容器、不同树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但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技术研究方案。
因此有必要系统的开展容器育苗的技术研究,旨在为某些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质量,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辟新的途径,奠定良好基础。
2. 育苗容器研究容器是培育容器苗的主要设备。
容器的种类和规格不仅影响苗木生长,也与育苗成本直接有关。
目前开展容器育苗的地区,一般都根据“适用、经济”的原则,尽量选择材料来源广、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而且经过生产实践证明有利于容器苗生长的容器,并且尽量考虑制作使用方便,保水保温性能好,浇水后及起苗,搬运时不易破碎等条件。
容器育苗的特点及育苗技术

容器育苗的特点及育苗技术摘要:容器育苗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在林业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容器;育苗;特性;技术容器苗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是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育苗技术。
由于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完整,培育周期短,节约籽种,成活率高,保存率高,有利于培育优质壮苗和林木速生丰产以及便于机械化等特点,因而国内外发展速度较快。
1容器类型及规格容器材料采用废弃的纸杯、小塑料袋,容器形状应本着节约能源,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符合苗木生长发育的要求选取,绝大多数以废弃纸杯为原料。
形状以有底和无底两种,有底容器打有0.30cm大小的排水孔6~8个,有些地方采用专门加工的容器袋,要求育苗技术科学化,达到良种育苗,科学管理。
容器规格根据培育树种和造林立地条件而定,培育阔叶树种,容器规格较大,一般直径8~10cm,高度20~24cm,培育针叶树种,容器规格较小,一般直径5.50~7.50cm,高度15~20cm。
2育苗基质成分及配制比例黄土、腐殖质土、腐熟有机肥、过磷酸钙、细沙等。
配制比例根据培育品种有3种配方,容器育苗有2种,花卉盆栽有1种。
腐殖质土30%,黄土40%,有机肥(牛粪)20%,细沙10%。
黄土80%,有机肥10%,河沙10%黄土50%,腐熟有机肥30%,细沙20%(盆栽用)。
3土壤处理每方基质(黄土、腐殖质土、腐熟、有机肥、过磷酸钙、细沙)用10~15kg硫酸亚铁消毒,待均匀搅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h,然后装入容器袋(杯)。
4装袋将处理过的营养土,再经过适当洒水,以捏不成团块为宜。
然后装入容器内,营养土装至距塑料袋上沾1cm,整齐摆放在苗床内。
5播种播种前根据种子的特性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
当种子胚芽有露白时,开始播种。
侧柏种子每个容器播5~8粒,三定子4~5粒,白皮松3~5粒,然后用细沙或锯末覆盖。
6苗期管理6.1追肥当针叶树种出现初生叶,阔叶树种出现真叶后,开始追施氮肥稀释液,配制浓度是每1 000kg水加入1kg尿素,20~30d1次。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1-26 阅读:1183次[关闭]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9)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规则(GB/T 23231—2009);(10)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GB/T 23233—2009);(11)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GB/T 23235—2009);(1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LY/T 1818—2009);(13)人工造林质量评价与指标(LY/T 1844—2009);(14)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15)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2005);(16)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LY/T 1872—2010);(17)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LY/T 1873—2010);(18)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T/Y 1687—2007);(1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 ─2008);(2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07)。
容器苗育苗技术分析

容器苗育苗技术分析容器苗育苗技术是指利用容器种植方法进行制作树、花、草等各类植物的苗木。
相对于传统的田间地头直接大田定植方法,容器苗育苗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一、优点:1、灵活多样,可适应各类土质,如砂质、黏土、石灰土、酸性土等环境。
2、节约土地,便于移植和销售,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3、良好的品种实生,具有集中生产能力,增加了苗木产业的竞争优势。
4、易于管理,可以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二、技术要点:1、选择容器。
常规的容器有塑料袋、塑料盆、膜袋等,选择容器应根据所种植植物的习性、根系的大小等因素业进行选择。
2、做好基质。
基质是指栽培植物所使用的土壤和营养物质,对保证苗木的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
基质可根据植物喜好等选择不同的调配方式。
3、适宜的肥料使用。
肥料的种类应该根据所种植植物的特殊情况而定。
施肥的时间可以根据植物生长周期来确认。
4、科学的灌溉。
很多的苗木品种都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但是过度的灌溉会导致根系受到伤害,所以正确的灌溉量应该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灵活变化。
5、注意管理。
养护过程包含了除草、除虫、修剪等各个方面,也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
比如不适合阳光直射的植物,宜在较荫蔽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
6、正确的移栽。
移栽在插秧期内非常重要,操作时应该考虑秧苗的大小、根系的体积等因素,以确保移栽后的植株在短时间内能够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容器苗育苗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省内的苗木生产企业,为苗木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提升了苗木的品牌形象和生产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LY/T 10000一199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容器苗的容器选择、基质配制、容器苗培育方法及出圃规格等。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裸根苗造林不易成活的地区和树种的容器育苗,也适用于珍稀树种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容器育苗。
在温室、大棚内培育容器以及果树、园林绿化树种的容器苗可参照本标准。
2引用标准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6001育苗技术规程GB 7908林木种子3、育苗容器3.l容器种类及技术要求3.1.1 育苗容器应具备的条件有利于苗木生长,制作材料来源广,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保水性能好,浇水、搬运不易破碎等。
3.1.2塑料薄膜容器3.1.2.1 一般用厚度为0.02-0.06mm的无毒塑料薄膜加工制作而成。
3.1.2.2 塑料薄膜容器分有底(袋)和无底(筒)两种。
有底容器中、下部需打6-12个直径为0.4-0.6cm的小孔,小孔间距为2-3cm,也可再剪去两边底角。
3.1.3泥质容器3.1.3.1营养专用腐熟有机肥,火烧土、园圃土,并添加适量无机肥料配制成营养土,经拌浆成床、切砖、打孔而成长方形营养砖块。
3.1.3.2营养钵用具有一定粘持性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加适量磷肥及沙土压制而成。
3.1.4蜂窝状容器以纸或塑料薄膜为原料制成,将单个容器交错排列,侧面用水溶性胶粘剂粘合而成,可折b,用时展开成蜂窝状,无底。
在育苗过程中,容器间的胶粘剂溶解,可使之分开。
3.1.5硬塑料杯用硬质塑料制成六角形、方形或圆锥形,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
圆锥形容器内壁有3~4条棱状突起。
3.1.6 其他容器因地制宜使用竹篓、竹筒、泥炭以及木片、牛皮纸、树皮、陶土等制作的容器。
3.2容器规格3.2.1育苗容器大小取决于育苗地区、树种、育苗期限、苗木规格、运输条件以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
在保证造林成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容器,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干热河谷和立地条件恶劣的、杂草繁茂的造林地适当加大容器规格。
常用容器规格见附录A(参考件)。
3.2.2容器大小的表示方法3.2.2.1 塑料薄膜容器为圆筒状,以装填基质后容器的直径和高度来表示,如:5cm×12cm表示在装填基质后,容器的直径为5cm,高为12cm。
3.2.2.2营养砖为长方体,以长×宽×高表示其大小。
如:7cm×7cm×12cm 表示砖的横断面为7cm×7cm的正方形,砖高为12cm。
3.2.2.3营养钵为圆台体,用上底直径、下底直径和高三个数字来表示其大小。
如:3cm×5cm×7cm表示上底直径为3cm,下底直径为5cm,高为7cm。
3.2.2.4蜂窝状六角形容器以外接圆直径和高度来表示,如:4cm×12cm表示六角形外接圆直径为4cm,高为12cm。
4育苗基质4.1基质成分及配制要求4.1.1 容器育苗用的基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应具备下列条件:a.来源广,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肥力;b.理化性状良好,保湿、通气、透水;c.重量轻,不带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4.1.2根据培育的树种配制基质,配制基质的材料有黄心土(生黄土)、火烧土、腐殖质土泥炭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
培育少量珍稀树种时,在基质中掺以适量蛭石、珍珠岩等。
4.1.3配制基质用的土壤应选择疏松、通透性好的壤土,不得选用菜园地及其他污染严重的土壤。
制作营养砖要用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壤土。
制营养钵时在黄心土中添加适量沙土或泥炭。
4.1.4基质中的肥料4.1.4.1基质必须添加适量基肥。
用量按树种、培育期限、容器大小及基质肥沃度等确定,阔叶树多施有机肥,针叶树适当增加磷钾肥。
4.1.4.2有机肥应就地取材,要既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又能起调节基质物理性状的作用。
常用的有河塘淤泥、厩肥、土杂肥、堆肥、饼肥、鱼粉、骨粉等。
有机肥要堆沤发酵,充分腐熟,粉碎过;筛后才能使用。
无机肥以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等为主。
4.2基质的消毒及酸度调节4.2.1 为预防苗木发生病虫害,基质要严格进行消毒,方法见附录C(参考件)。
4.2.2配制基质时必须将酸度调整到育苗树种的适宜范围。
4.3菌根接种4.3.1用容器培育松苗时应接种菌根,在基质消毒后用菌根土或菌种接种。
4.3.2菌根土应取自同种松林内根系周围表土,或从同一树种前茬苗床上取土。
菌根土可混拌于基质中或用作播种后的覆土材料。
4.3.3用菌种接种应在种子发芽后一个月,可结合芽苗移栽时进行。
5容器苗培育5.1育苗地条件5.1.1 本着“就近造林,就近育苗,就近取土”的原则,选在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理的地方。
5.1.2育苗地要平坦,排水良好,不能在种过蕃茄、薯类等的菜地育苗。
山地育苗要选在通风良好、阳光较充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不能选在低洼积水,易被水冲、沙埋的地段和风口处。
5.2整地作床5.2.1育苗地要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做到土碎、地面平,营养砖育苗在作床前充分耕耙圃地,使之熟化。
5.2.2在平整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一般宽1~1.2m,床长依地形而定,步道宽40cm。
根据育苗地水湿状况不同,苗床分为高床、平床、低床三种。
气候湿润,雨量较多的地区或灌溉条件较好的育苗地,可以采用高床,即将容器摆放在与步道相平的床面上;干旱地区或灌溉条件差的育苗地,采用低床或平床,即在低于步道的床面上摆放容器,摆好后容器上缘与步道平(平床)或低于步道(低床)。
5.2.3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5.3装填基质和摆放容器5.3.1基质要在装填前湿润,含水量10~15%。
基质必须装实,装填无底薄膜容器时,更要注意把底部压实,使提袋时不漏土,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O.5~lcm处。
5.3.2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摆放到苗床上,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器间空隙用细土填实。
5.4播种5.4.1容器育苗要选用良种或种子品质达到GB 7908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
5.4.2种子消毒和催芽5.4.2.1 播种前种子要经过精选、检验,再消毒和催芽。
5.4.2.2种子消毒和催芽方法参照GB 6001附录B、附录C。
5.4.3播种期和播种量5.4.3.1 容器育苗的播种期要根据育苗树种的特性、当地气候条件、育苗方式、培育期限、造林季节等因素确定,春季播种的地区要适当早播,西南干热河谷、华南宜秋冬播种。
5.4.3.2播种量根据树种特性和种子质量、催芽程度而定。
部分主要造林树种播种量如下:a.湿地松、火炬松每个容器播1~2粒;b.云杉、冷杉、樟子松、落叶松每个容器播3~6粒;c.侧柏、油松、黑松每个容器播3~4粒;d.杉木、柠檬桉、相思树每个容器播2~3粒;e.其他桉树每个容器播10粒。
5.4.4容器内的基质要在播种前充分湿润,将种子均匀地播在容器中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
播后及时覆土。
覆土厚度为种子厚度的1~3倍,微粒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
覆土覆盖后,随即浇水。
覆土后至出苗要保持基质湿润。
低温干旱地区,宜用塑料薄膜覆盖床面。
鸟兽危害严重地区要采取防护措施。
5.5移植5.5.1 芽苗移植5.5.1.1 将经过消毒催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沙床上,待芽苗出土后移植到容器中。
针叶树应在种壳将脱落、侧根形成前进行。
5.5.1.2移植前将培育芽苗的沙床浇透水,轻拔芽苗放入盛清水的盆内,芽苗要移植于容器中央,移植深度掌握在根颈以上0.5~1.0cm,每个容器移芽苗1~2株,晴天移植应在早、晚进行。
移植后随即浇透水,一周内要坚持每天早、晚浇水,必要时还应适当遮荫。
5.5.2幼苗移植5.5.2.1 在生长季节,将裸根幼苗移植到容器内。
相思树、桉树在苗高3~8cm时,木麻黄等阔叶树种在苗高8~10cm时移植,应选无病虫害、有顶芽的小苗,在早、晚或阴雨天移植。
5.5.2.2移植一年生裸根苗在早春或晚秋休眠期进行,选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多头、无病虫害、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好的壮苗,移植前要进行修剪、分级。
5.5.2.3移植时用手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填满土充分压实,使根土密接,防止栽植过深、窝根或露根,每个容器内移苗一株,移植后随即浇透水。
5.6苗期管理5.6.1追肥5.6.1.1容器苗追肥时间、次数、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根据树种和基质肥力而定。
针叶树出现初生叶,阔叶树出现真叶,进入速生期前开始追肥。
根据苗木各个发育时期的要求,不断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和施用量,速生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停止使用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
5.6.1.2追肥结合浇水进行,用按一定比例的氮、磷、钾混合肥料,配成1:200~1:300浓度的水溶液施用,前期浓度不能过大,严禁干施化肥,根外追氮肥浓度为O.1~0.2%。
5.6.1.33追肥宜在傍晚进行,严禁在午间高温时施肥,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
5.6.2浇水5.6.2.1 浇水要适时适量,播种或移植后随即浇透水,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初期要多次适量勤浇,保持培养基质湿润;速生期应量多次少,在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
5.6.2.2容器苗在出圃前一般要停止浇水,以减少重量,便于搬运,但干旱地区在出圃前要浇水。
5.6.2.3北方封冻前要浇一次透水,以防生理干旱。
5.6.3病虫害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必要时应拔除病株,药剂防治要正确选用农药种类、剂型、浓度、用量和施用方法,充分发挥药效而不产生药害。
防治病虫害一般常用的药剂和施用方法,参照GB 6001附录E。
5.6.4 间苗种壳脱落,幼苗出齐一星期后,间除过多的幼苗。
侧柏、桉树、相思树每一容器内保留1株;油松、黑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等每一容器内可保留1~3株,对缺株容器及时补苗,间苗和补苗后要随即浇水。
5.6.5 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人工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要防止松动苗根。
用化学药剂除草,参照GB 6001附录D。
5.6.6其他管理措施5.6.6.1有风沙害的地区应设风障。
在干旱寒冷地区,不耐霜冻的容器苗要有防寒措施。
5.6.6.2 育苗期发现容器内基质下沉,须及时填满,以防根系外露及积水致病。
5.6.6.3 为防止苗根穿透容器向土层伸展,可挪动容器进行重新排列或截断伸出容器外的根系,促使容器苗在容器内形成根团。
6 容器苗出圃6.1 出圃规格6.1.1 容器苗出圃规格根据树种、培育期限及造林立地条件等确定。
部分主要造林树种容器苗出圃规格见下表。
注:苗龄的单位按GB6001中1.4条的规定。
6.1.2 出圃苗除符合表中规定外,还必须根系发达,已形成良好根团,容器不破碎,苗木长势好,苗干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