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的公式
行程问题公式

行程问题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及公式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及公式》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1: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2: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行程问题是初一数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考试中常出现的题目之一。
这类问题很容易看懂,但是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下面介绍一些解决行程问题的技巧,希望对初一学生有所帮助。
1、了解“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在行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行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其中,路程是指行程的长度,速度是指行程的速度,时间是指行程的用时。
当我们知道其中两个量时,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推算出另一个量。
2、注意单位的换算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例如,行程单位有千米、米、厘米等,时间单位有小时、分钟、秒等,速度单位有千米每小时、米每秒等。
如果不进行单位换算,那么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有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在解决行程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3、绘制图形、列出表格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或列出表格的方式来进行解题。
例如,对于多人多车行程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或列出表格的方式,将每个人和每辆车的行程情况清晰地表示出来,便于我们进行分析和计算。
4、分步解题对于一些较难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分步解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逐步进行解决。
例如,对于一个车队行驶的问题,我们可以先计算每辆车的行驶距离,再计算整个车队的行驶时间等。
5、注意逻辑推理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逻辑推理。
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已知条件进行推理,才能得到未知量。
例如,对于一个行程问题,我们已知两个人的行驶距离相等,那么我们可以推理出这两个人的行驶速度也应该相等,从而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量。
总之,行程问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细节。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行程公式

行程问题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火车过桥(有长度):时间=(桥长+车长)÷车速
火车过电线杆/静止的人(无长度):时间=车长÷车速
相遇:时间=车长÷(车速+人速)
火车过人(运动的人)
追及:时间=车长÷(车速-人速)
相遇:时间=两车长和÷两车速度和
火车过火车
追及:时间=两车长÷两车速度差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环形跑道问题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甲第一次追上乙,要比乙多跑一圈,
第二次追上要比乙多跑两圈,第三次多跑三圈,一次类推)
环形跑道型:甲第一次追上乙,要比乙多跑一圈,第二次追上要比乙多跑 两圈,第三次多跑三圈,以此类推
多次相遇问题:
线段型:第一次相遇两人走完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要走完三个全 程。
第三次相遇每人要走完5个全程,以此类推(此类题要画图解)
比例行程问题:
速度相同,路程比=时间比
时间相同,路程比=速度比
路程相同,速度比=时间的倒数比,时间比=速度的倒数比
12=v :v 速度比 12=:t t 时间比 12=s :s 路程比
已知速度比、时间比,求路程比:121122:():()s s v t v t =⨯⨯
已知速度比、路程比,求时间比:121122:():()t t s v s v =÷÷
已知时间比、路程比,求速度比:121122:():()v v s t s t =÷÷。
路程速度时间关系解题技巧

路程速度时间关系解题技巧路程、速度和时间是数学中常常涉及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解题技巧来求解。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基本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公式,也是我们解题的基础。
当我们知道两个量,想要求解第三个量时,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候给出的信息并不完整,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转换或者代入的方法来求解。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两个人同时出发,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他们到达的时间相同,设为t,然后分别计算出两个人的路程,并设置相等的等式,即可求解。
另外,如果我们知道两人同时出发,但是其中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提前了一段时间开始走,那么我们可以设提前时间为t,然后计算两个人同时行走的时间,将它代入到路程公式中,便可求解。
此外,有时候我们还会碰到一些相对速度的问题,即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或者相反方向行进,我们需要求解的是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相对速度公式:相对速度=速度1-速度2(当物体在同一方向行进时)或相对速度=速度1+速度2(当物体在相反方向行进时)。
有些问题涉及到的是往返路程,即一个人从A地到B地再从B地回到A地。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到达B地所花费的时间和回到A地所花费的时间相加得到总时间,然后将总时间代入到路程公式中,即可求得往返路程。
在解题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有时候我们给出的信息可能是以小时为单位,需要将其转换成秒为单位,或者相反。
要保证单位的统一,以免计算出的结果有误。
在实际生活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经常会涉及到自行车、汽车、机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例子来练习解题技巧。
例如,假设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00公里的时间是多少?我们可以直接代入公式,得出时间为100/60小时。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及公式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及公式》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1: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例2: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例3: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返回到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在一开始的120千米内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要想使这辆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例5: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下午1时到;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驶,下午1时到;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上午11时到;如果希望中午12时到,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例6: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时速1500千米,回来时逆风,时速为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远就需往回飞?例7: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车过桥时,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每秒4米、6米、8米,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公式: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题:例1: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2: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的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计算公式及例题解析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计算公式及例题解析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9: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10: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的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是速度=路程/时间。
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m/s和km/h。
v:速度矢量,单位:m/s
s:位移矢量,单位:m
t:时间,单位:s
时间路程与速度的关系如下:
1、路程等于时间乘于速度,计算公式:路程=速度x时间。
2、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3、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计算公式:时间= 路程÷速度。
速度在国际单位制的最基本单位是米每秒,国际符号是m/s,中文符号是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国际符号是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