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秋分
秋分小知识

秋分小知识秋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阳历9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为秋分。
秋分这一天,白昼和黑夜几乎一样长,标志着秋天正式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还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秋分的小知识。
一、秋分的由来秋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古人认为秋分是昼夜平分的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在古代,秋分是祭祀的重要节日,人们会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秋分的气候特点秋分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温暖而晚上凉爽,早晚温差较大。
此时正值秋收季节,田野里金黄的稻谷、丰收的果实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三、秋分的饮食养生在秋分这一天,人们可以适当调整饮食,选择一些有益健康的食物。
比如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如南瓜、苹果、梨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还可以多喝一些花草茶,如菊花茶、枸杞菊花茶等,有助于清热解毒,调节身体。
四、秋分的习俗在一些地方,秋分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比如在南方,人们会吃一种叫做“秋分卷”的食物,寓意“团团圆圆”。
在北方,人们会吃一种叫做“秋香饼”的糕点,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赏秋、登高等活动,让人们在秋天的清爽气候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秋分的养生保健秋分时节,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干裂、咽喉不适等问题。
因此,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喝水,多吃水果,保持皮肤的水分。
此外,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户外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六、秋分的民俗传说关于秋分,还有一些美丽的民俗传说。
比如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关后羿射日的传说等,这些传说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让人们对秋分这一节气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秋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节气,它不仅代表着季节的更替,更寓意着丰收和感恩。
在这一天,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变化,珍惜身边的一切,祝愿每个人都能在秋天里收获幸福与快乐。
愿秋分带给我们温馨与祝福,让我们与家人朋友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秋天。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秋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阳历9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黄经180度时,即太阳直射赤道点,白昼和黑夜正好相等。
1.季节变换:秋分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天气逐渐转凉,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大自然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气温逐渐下降,秋风乍起,早晚的温差增大,寒意逐渐加重。
2.丰收时节:秋分是农民朋友们的丰收时节。
在这个时候,许多农作物已经成熟,他们开始收割庄稼,准备迎接丰收的喜悦。
稻谷、玉米、苹果、葡萄等农作物都是秋季的丰收果实。
3.食物特色:秋分节气有着丰富多样的食物特色。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吃一些与秋收有关的食物,如柿子、苹果、葡萄、栗子等。
这些食物不仅美味可口,也与秋收的丰收有关。
4.阴阳平衡:秋分正好是白天和黑夜平分的时刻,阴阳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
古人认为这个时刻是阳气由盛转衰、阴气由弱转强的重要时间节点。
人们在秋分这一天会注重调养阴阳平衡的方法,如补身体阳气,预防进入寒冷季节前的身体不适。
1.重阳饮菊:在秋分节气的时候,人们会林间采菊,并用新泡制的酒把采摘下来的菊花放入杯中,以酒为载体品尝菊花。
这种习俗起源于唐代,传统上认为菊花有清肺明目、祛除毒害的功效。
2.赏月:秋分时节的晚上,天空一般晴朗,月亮也比较圆。
因此,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月,尤其是赏月成为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重要一环,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共同观赏明亮的圆月,享受浪漫的秋夜。
3.秋分祭祖:秋分是祭祖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去祖坟或家祠,向先祖们表达敬意,烧纸、烧香、敬酒、祭拜,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4.制作秋分美食:在秋分节气时,人们还会制作一些特别的食物来庆祝这个节日。
如制作芋圆汤圆、板栗糕、红薯饼等,这些食物代表着丰收和祝福。
总之,秋分节气既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也是大自然变迁的标志。
人们通过赏月、祭祖和丰收庆祝等各种活动,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和敬意,同时也更好地适应天气的变化,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秋季。
详解秋分的特点和风俗,秋分穿什么衣服合适北方-

详解秋分的特点和风俗,秋分穿什么衣服合适北方?详解秋分的特点和风俗秋分节气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1、天气转凉秋分节气是初秋向深秋过渡的一个节气,到了此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了,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雨会带走地面的热量,降低地表气温,因此,秋分后天气会逐渐的转凉,夜晚的温差更是逐渐拉大起来。
2、气温下降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
秋分的风俗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等。
秋分节气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有平分秋季的含义在里面,因此,古代在立秋时,有很隆重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现在主要集中在远离城市的地方,而且,现在秋分节气又被称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每年都要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进行庆贺了。
秋分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有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风筝等习俗。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过后天气将逐渐由热转凉,这个时候生活起居、饮食上要合理调整。
秋分吃什么风俗食物?一、汤圆【推荐做法:黑芝麻汤圆】所需食材:花生米,黑芝麻,猪油,白糖,糯米粉,热水。
菜谱做法:1、花生米和黑芝麻提前炒熟,炒熟后用料理机打成碎末,越细腻,这样汤圆吃起来口感才好。
2、把黑芝麻馅料搓成丸子,加糖和融化的猪油搅拌均匀,调匀后,搓成一粒一粒的小球。
3、糯米粉加热水调成面团,如果你像我一样做成琉璃色的汤圆皮的话,只需要加点蔬菜粉或者蔬果汁,也可以用食用色素代替。
4、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取一块剂子放入手中搓圆,按扁,包入芝麻花生馅儿,封口。
5、锅内烧热水,水开后放入汤圆煮制,煮到汤圆漂浮起来就是熟了,出锅。
秋分的时候,客家农村都会做一些汤圆,用竹叉扦置田边,防止鸟类破坏庄稼。
这道黑芝麻汤圆吃起来皮薄馅大,香味特别的浓郁,非常好吃。
二、芋头【推荐做法:葱油芋头】所需食材:芋头,小葱,盐,油。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
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1、天气转凉秋分节气是初秋向深秋过渡的一个节气,到了此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了,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雨会带走地面的热量,降低地表气温,因此,秋分后天气会逐渐的转凉,夜晚的温差更是逐渐拉大起来。
2、气温下降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
1、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2、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4、粘雀子嘴粘雀子嘴是春分的趣味民俗之一、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秋分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秋分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秋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一年中白昼和黑夜的长度相等。
秋分是自然界从夏至至冬至的过渡时期,也是收获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秋分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祭祀仪式,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秋分风俗。
以下将详细介绍秋分的特点和风俗。
秋分的特点:1.定期:秋分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每年的时间基本相同。
这一节气与其他节气一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2.平分昼夜:秋分这一天,阳光直射点位于赤道上,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这也是秋分的特点之一、同时,从秋分开始,白天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标志着秋季的到来。
3.收获季节:秋分是秋收的季节,谷物成熟、果实丰收。
农民们在这一天迎来了丰收的日子,收获农作物后,人们会感恩大地的赐予,庆祝丰收的到来。
4.气温适宜:秋分时,气温适宜,不像盛夏那样炎热,也没有冬天的严寒。
人们可以适应宜人的气候,秋游、野餐成为了大家喜爱的活动。
秋分的风俗:1.去山采菊: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而秋分则是菊花最盛开的季节。
人们喜欢在秋分这一天,去山采摘一些菊花。
采菊行为既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对丰收的庆祝。
2.祭祀扫墓:秋分是中国传统的祭祀扫墓节日之一、人们会选择在秋分这一天,前往家族墓地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酒水,缅怀过去的亲人,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3.赏菊比赛:在秋分这一天,许多地方会举办赏菊比赛。
参赛者通常会栽培出各种品种、色彩繁多的菊花,经过比拼,评选出最美的菊花。
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秋分的庆祝方式,也推动了菊花艺术的发展。
5.登高望秋:秋分时节正适宜户外活动,很多人选择在这一天登高远眺,欣赏秋天的美景。
登高望秋不仅能欣赏到五彩斑斓的秋叶,还能远眺远方的田野和村庄,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总结起来,秋分作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明显的特点和独特的风俗。
秋分标志着秋天正式开始,白昼和黑夜长度相等,在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祭祀仪式,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秋分风俗,如采菊、祭祀扫墓、赏菊比赛、食用五谷、登高望秋等。
秋分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秋分节气的特点有哪些秋分节气的特点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个节气名有两层意思,一是当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长相等,各为12个小时,为秋分“分昼夜”;第二层意思是,秋分节气正处于秋季90天的正中位置,平分秋季,为“分季节”。
秋分节气过后,太阳直射位置南移,白天随之不断缩短,夜晚慢慢加长;昼夜温差拉大,气温明显下降。
古代人把秋分的15天分为三候,分别是: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雷为“阳之声”,春分节气阳气初起雷便发声,秋分后阴气始盛,雷便收声。
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昆虫开始入土而眠;气温下降也致使降雨明显减少,沟河中的水也慢慢干涸。
古籍《逸周书》中说:秋分之日,雷不收声,诸侯淫佚;蛰虫不坯户,民靡有赖;水不始涸,甲虫为害。
时节到物候却未出现,就预示季节交替异常,容易出现反常天气或灾情等。
秋分节气3大习俗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习俗有很多,保留至今的,重点在于祭月祈福、祭星求寿等。
祭月祈福:在古代,先民们认为太阳是“阳之精”,月亮是“阴之精”,而“春分时阳气方永,秋分时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
”春分时大地上阳气初升,秋分时阴气始长,所以春分祭日迎接阳气,秋分祭月迎接阴气。
通常人们会在祭日时许下愿望,比如风调雨顺,婚姻和美等。
祭月时如果愿望已经实现就要酬谢神灵,如未实现则要祈福求助力。
祭月时,要先设置祭几或祭桌,放上香炉和圆形盘碟,装满各种瓜果、圆饼等,向月亮所在的方向祭拜,祈求神助福佑,团圆美满等。
祭星求寿:秋分也是祭拜“南极寿星”的日子,南极寿星也被称为“老人星”。
每年秋分前后出现,来年春分前隐去。
古代的皇帝们会在秋分当天清晨,率领百官去城外南郊迎接南极寿星,称为“南候星”。
《史记》中就有“南极老人见,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的记载。
五福以寿为先,寿星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吉祥符号,所以人们会在晴朗的秋分早晨,向南摆下各类祭品,祈求老人健康身强,福寿绵延等。
二十四节气秋分的风俗及饮食养生

二十四节气秋分的风俗及饮食养生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 9 月 22 日至 24 日之间。
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秋分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独特的饮食养生之道。
一、秋分的风俗1、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有祭月的习俗。
但由于秋分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的习俗改到了中秋。
祭月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仪式,人们会在月下摆设香案,献上月饼、瓜果等祭品,祈求月神保佑家人平安、团圆。
2、竖蛋在每年的秋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3、送秋牛秋分时节,民间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
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
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二、秋分的饮食养生1、温润滋补秋分时节,气候干燥,饮食上应以温润滋补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等具有润肺生津、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
银耳莲子羹、百合雪梨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2、少辛多酸秋季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免损伤肺气。
秋分节气有什么特点

秋分节气有什么特点秋分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标志着夏季正式过去,进入秋季。
秋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气候、农事和民俗方面。
在气候方面,秋分节气处于秋季的中期,此时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增大。
夜晚的温度变得较低,早晨也会出现露水或霜冻。
同时,秋分后阳光也开始变得柔和宜人,不再像夏天那样炙热,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总的来说,秋分节气是一个过渡季节,气温不是特别寒冷,而是比较凉爽宜人,正值人们度过夏天后的消暑季节。
在农事方面,秋分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
一方面,秋分节气是收获的季节,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开始收割谷物和蔬菜。
此时的农田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给农民带来了喜悦和欢乐。
另一方面,秋分后是进行秋季种植和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机。
农民们会根据天气和地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秋季播种,进行土地的整理和农田的灌溉,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在民俗方面,秋分节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和习俗。
一种主要的习俗是同时与秋分相连的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团圆”。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欣赏明亮的月亮,并举行月亮照料仪式,同时也进行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以秋分为基准的庙会、观灯、登高等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民众的参与。
除了以上的特点外,秋分节气还代表了一个事物的平衡与和谐,也表达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平衡的心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借助秋分节气,表达对自然界和家庭、团圆和和谐等价值观的追求和崇尚。
秋分节气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平衡,号召人们保持身心的平衡,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秋分节气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特点的节气。
它代表了夏季与秋季的过渡,天气逐渐凉爽宜人;同时也标志着农作物的丰收和农田的整理,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打下基础;而在人们的生活中,秋分节气体现了平衡与和谐的价值观。
无论是气候、农事还是民俗,秋分节气都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和美好的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_秋分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通常出现在9月23日左右。
在中国,秋分是传统的重要节气之一,也是中秋节的前一个节气。
秋分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来临。
这个特殊的时间也有它自己的独特风俗和习惯。
秋分食品中国人以吃为乐的食文化影响了秋分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
秋分时,许多地方有自己的特色食品,有些甚至是全国有名的特色小吃。
在南京和苏州,人们会吃一种叫“秋葵”的蔬菜,寓意良好的收成和财富。
在重庆、云南和贵州,人们喜欢吃麻辣火锅,以应对寒冷的秋季天气。
而在北方,蒸饺子、烤鸭和糖葫芦是秋分节气的传统特色小吃。
秋分扫墓秋分节气也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好时机。
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中都有“孝”的理念,也就是要尊敬祖先,孝敬父母。
在秋分之际,很多人会去祭祀自己的祖先和故人,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尊敬。
扫墓也是秋分节气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这个时间,人们会去墓地扫墓,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和垃圾,给予逝者最好的安息礼仪。
秋分做香包某些地区在秋分节气还有做香包的习俗。
香包是用布料制作的袋子,里面装有芳香的植物、香料和糖果。
人们把香包挂在屋内或送给朋友和亲戚等等,意味著“御秋瘟,藏冬阴,迎安乐,聚太平”。
秋分吃蛋秋季是鸡蛋最好的产季。
在秋分节气,人们有吃蛋的习俗,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加能量。
因为蛋黄营养丰富,可以为人体补充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所以有“喂秋”、“秋食蛋”之说。
在一些地方还有用蛋墨写字的风俗,以驱邪避祸。
总之,秋分节气是一个表达情感、感恩和祭祀祖先的特殊时刻。
在这个节日,人们会倾听自然的声音,享受收获的喜悦,感恩季节的恩赐。
通过漫步在公园里、野餐、团圆等方式庆祝秋分,人们获得身体和心灵的滋养,更加热爱这个美丽的季节。
秋分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
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就有秋祭月的习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也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岁华记》就记载了老北京祭月的习俗。
书中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
竖蛋
这个习俗“春分”时节也有。
据了解,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出生四五天的新鲜鸡蛋放在桌上把它竖起来就算成功了。
听说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虽说是个民间习俗,但寄予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吃秋菜
吃秋菜是岭南地区比较盛行的一种,代表一种美好的祈愿。
每逢秋分当地小户人家便外出采摘秋菜,和鱼一起蒸煮,起名为“秋汤”。
岭南地区有句俗语:“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
秋分养生
适量运动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之后,雨水增长,凉寒渐重。
早晚天气凉爽,人体极易困倦乏力,此时应特别重视保养体内的精气,防好凉燥。
中医认为:凉燥最易损伤肺阴气,引起津气亏虚。
因此,建议大家合理运动、散步、登山等,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
合理饮食
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适当食辛酸、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如芝麻、核桃、胡萝卜、蜂蜜、乳品、梨等。
多喝水,也可以适当喝点花果茶,如小青柑、柚子茶、菊花茶等。
秋分寒起宜吃茶,老茶此时正适宜。
所谓老茶,就是黑茶、乌龙、白茶等在存储条件得当的情况下,存放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可以改变原有的口感,茶性更加温和,更适合在秋冬微凉时节饮用。
金秋时节,适度运动调养身心,早起早睡起居有常,一盏热茶暖身润肺,才不负这平分秋色的好时节。
秋分农事安排
秋分后,棉吐絮。
烟叶黄,正是收获的时节,广大农村进人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阶段。
“三秋”大忙贵在一个“‘早”字。
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对双晚稻开花结实的危害比较严重,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秋分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
二候蛰虫坯户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