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生物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世纪生物学专业从事教案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努力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能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案、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植物学()①作物生理生态以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的应用基础理论及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中原经济区循环农业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作物节水节肥与均衡增产、持续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农田污染减控关键技术研究等,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作物生长生理研究。
②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以四大怀药等豫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离体保存、基因分析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脱毒快繁及产业化、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③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化学调控以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对我省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进行花期调控、植物生长物质的筛选与优化,同时对我省主要园林观赏花卉和药食兼用花卉品种进行品种改良。
④药用植物学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植物细胞分化与药用成分产生的关系,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保护利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遗传背景分析等研究。
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1
博士生中期考核办法见本院博士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硕士生由导师自行安排。
博士生在第二或第三学年6月(或12月)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参见本院博士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
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
选修
0
博士撰写综述论文并做研究进展报告
由各导师组自行安排。
开题报告
必修
0
硕士研究生至少用两年时间,博士研究生至少用三年半时间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经导师组立题或自行立题,但需经导师组审核通过。以导师组或课题组为学术交流单位,作好论文开题报告,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研究生在开展学位论文研究期间应及时向导师组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开题报告须报学院备案。
学分
硕士:总学分≥1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4学分,其他培养环节4学分
博士:总学分≥17-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2-15学分,其他培养环节5学分。
(说明:普博生总学分≥17学分;硕博连读生硕士阶段修满18学分,则博士阶段课程免修(但下面“其他要求”中规定的和有关培养环节除外);本直博生总学分≥20学分,公共课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外语课程(2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其他培养环节
是否必修
学分
内容或要求
考核时间及方式
学术讲座
必修
4
听取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的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并做好记录。博士生至少120场(硕博连读生含硕士阶段),硕士生至少80场。计4学分。
研究生在读期间自行做好听报告记录,毕业论文送审前由学院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计4学分。
中期考核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科研能力:
熟悉生物学科及其特定研究方向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技能,熟悉或了解本专业研究前沿最新技术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工作的能力,具备在本学科特定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具备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交叉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100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经济建设和交叉学科中涌现出的新课题。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一)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包括: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的硬件设备、软件编程、数学模型与方法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技术问题。
(二)现代医学仪器研究现代医学电子仪器的进展,新理论、新技术。
研制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电子仪器或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医学电子仪器。
研究新仪器的临床应用。
(三)波谱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波谱及色谱学在医学中应用的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
(四)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
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结合新的科技成就,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系统。
(五)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理论、方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揭示生命奥秘,探索医学诊治的新途经。
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原则上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2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附件一: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
●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
●前沿讲座:2学分①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前沿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对话的能力。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能从事生物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生物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环节。
公共课包括英语、政治、教育原理、心理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涵盖生物学各分支,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专业方向课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如生物教育、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实践环节则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教育研究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然后,教学方法。
我们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再来说说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需在教育实习中,了解生物学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期间,学生要深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育调查和研究,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生物学教育动态,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出国访学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好了,咖啡喝完了,方案也完成了。
希望这份“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能够为生物学教育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注意事项:一想到注意事项,脑海里就浮现出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是课程学习的压力,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太多,难以消化。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生物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看法。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她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生物学一级学科设置。
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
植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为人类服务。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的利用等。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课程学习: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医学科学、人体解剖学、生物材料学、生物信号处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材料与器械、生物光学成像、医学成像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
3.前沿课程:包括基因工程、组织工程、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机器人等前沿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
二、实践训练:1.实验室实训:安排学生在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进行实验训练,提供实验设备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2.临床实践:安排学生到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实习,与医师、工程师和患者进行互动,了解临床需求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三、科研项目:1.导师指导:每位学生安排一个导师进行科研指导,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2.科研讨论: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会、科研论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科研能力。
四、论文写作:学生需在培养期满前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并经导师指导与评审。
五、学位评定:学生须完成全部必修课程,并通过相关的考试,完成科研项目并通过答辩,最后须提交毕业论文。
学校将按照一定的学术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达到学院规定的学位要求后,授予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
以上是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训练方式可能因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
学生在培养期间,应注重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科研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我国生物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工程基本理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生物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掌握生物工程领域的坚实理论和宽广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生物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身心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科方向1.细胞工程:研究动物、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特别是植物花器官、胚和胚乳发育、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的世系分化、原生动物发育;重要经济植物的脱毒快速培育与繁殖;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活性产物、药品;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手段和生化分离提取技术,筛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等。
2.基因工程与生物制药: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提取的方法研制生物药品和生物制剂,建立高效表达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宿主载体表达系统,以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酵母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并研究重组蛋白在医药和保健品上的利用等。
此外,研究乳腺癌干细胞分离及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
3.微生物发酵与酶工程:通过筛选、诱变、细胞融合及基因工程等技术,选育和构建优良的微生物代谢产品的生产菌种,并进行发酵条件等有关发酵生理学的研究,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利用未培养元基因组技术以及高通量酶分子筛选技术收集各种特殊环境极端微生物酶新基因资源。
采用分子定向进化等技术对重要工业酶木聚糖酶、果聚糖酶及纤维素酶进行分子改造,探索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获得更高效率、更好热稳定性和实用性的新型酶分子。
生物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生物医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生物医学研究生。
二、培养要求1. 建立健全的学习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制定研究方向和课程计划。
2. 具备扎实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学等学科。
3. 掌握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实验室操作、数据处理、文献查阅等。
4.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和分析数据,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科研任务,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培养计划1. 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4年。
2. 硕士研究生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研究生论文;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研究生论文和学术报告。
3.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4. 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生物医学前沿进展等课程。
5. 研究生论文和学术报告均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思维,要求能够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开展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数据,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进行学术报告。
四、培养方式1. 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2. 督导制度要求研究生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定期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进展报告,加强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3. 组织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究生论坛等活动,扩展学术视野和交流合作机会。
五、培养成果1. 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2. 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具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愿景
汕头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研究生能在21世纪全球技术、经济和社会大系统,克服以往困扰人们的“想不到、做不到”两大障碍,成为优秀的生物学科技术创新人才
二.培
养目标
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生物学科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生物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概括。
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创造性成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备整合思维能力,具备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展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使研究生掌握宽厚的科技知识,具备工程管理基本知识,道德/诚信/职业操守(EIP)、思辨思维和执行能力有突出进步,具有领导应用创新项目研发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
◆掌握深厚的生物学基础及专业技术知识
◆具备整合思维能力,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展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有效的交流及跨学科团队工作
◆应用创新: 在企业、社会和自然环境环境下C-D-I-O系统
三.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微生物学
3.发育生物学
4.水生生物学
四.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2-4年。
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的条件:
1、已修满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学分;
2、已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3、完成2篇达到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应修总学分数
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分(含前沿讲座与教学实
践)。
六.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基础课2门、学位专业课2门。
前沿讲座2学分。
(1)目的、范围和形式:主要研讨本学科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以及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课题,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术发展或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积极参与本学科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的研究。
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讨论为主,导师或有关教师主讲,或外请专家主讲,亦可由硕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
(2)前沿讲座方式及次数:以专家和学生讲授交叉进行。
要求学生参加专家讲座次数不少于5次,主讲不得少于4次,提倡并鼓励双语讲座。
(3)考核方式:听完讲座现场完成讲座记录报告并交给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老师。
最后由学科组根据学生在前沿讲座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分别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
社会实践1学分。
具体要求:
(1)本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了解和解决热点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研究生就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和专业有关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
(2)社会实践必须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
考核办法: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由学科组考核。
2、选修课
选修课是指能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课程。
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修1~2门课程。
第二外国语作为选修课计2学分;体育课作为选修课计1学分。
3、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本科生必修课2门,成绩必须合格,记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学分。
七.中期筛选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由学科中期筛选领导小组对硕士生进行考核,获得考核合格以上成绩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具体实施办法按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生物学相关基础理论与科研实验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应保证有不少于一年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学位论文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文献综述
硕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硕士论文的质量、水平、价值,做好此项工作至关重
要。
论文选题应注意在生产实际和学术理论上具有意义。
在选题范围内,要求硕士研究生广泛调查研究、系统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了解国内外有关科技发展情况作出文献综述。
检索文献资料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篇数不少于50%;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1万字。
2、开题报告
在熟悉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经导师指导拟订论文题目,独立完成开题报告,于第三学期完成,并在课题组和相应的学科专业内公开进行进行,广泛听取意见。
经导师审查确定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实施计划并开展工作。
开题报告通过者,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两个月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
3、中期检查
论文研究阶段每隔1~2个月硕士生向导师及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导师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以便论文工作顺利进行。
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
4、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应提前一个月将写好的正式论文提交导师审阅同意并经评阅人评阅后,方可参加答辩。
答辩时间一般统一集中安排在每年的五月中(下)旬或11月中(下)旬,答辩委员会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建议,最后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九.培养方式
按汕头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十.考核方式
按汕头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学位论文
按汕头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汕头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汕头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方向:1、2、3、4、5、6、7
汕头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汕头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1、2
培养方案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