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古代名人故事四则
十个古今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十个古今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
教师节来临之际,给孩子们讲一讲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小故事,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范仲淹 修身问题典故

范仲淹修身问题典故篇一: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仰而著称。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是一个具有很高声誉的人物,他的修身问题成为一个经典典故,被广泛传颂和尊重。
故事背景:范仲淹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志向远大。
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由于他的忠诚和才干,最终被提拔为宰相。
在相位上,范仲淹意识到,如果想要为朝廷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就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故事细节:有一次,范仲淹接到了一个官员的奏章,说有一位贪婪的官员盗取了官府的财物,并且已经逃走了。
范仲淹知道这个官员非常重要,因此他决定亲自调查这件事情。
在调查中,范仲淹发现这个官员非常狡猾,难以追踪。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找到了这个官员的藏身之处。
在经过一番交涉之后,这个官员终于承认自己的罪行,并向范仲淹道歉。
范仲淹并没有因为找到了这个官员而感到高兴,相反,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
他意识到,尽管自己找到了这个官员,但如果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查这件事情,那么就有可能漏掉其他重要的线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修身问题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警觉和谨慎,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修身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己的道德标准,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拓展:除了修身问题之外,范仲淹在政治、军事、文化和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和公正,推动了宋朝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稳定。
在军事上,范仲淹带领军队多次取得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在文学上,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的批判和思考。
范仲淹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和传颂的人物之一。
他的修身问题成为一个经典的典故,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谨慎,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追求自我完善和成功。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

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古代德育名人小故事篇1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朝中最受汉武帝刘彻宠信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
司马迁的女儿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不禁欣喜于色。
原来,盒子里放着一对圆润、光滑的稀世珍宝——玉壁。
于是,她喜盈盈地跑过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玉璧使司马迁思绪万千,他想到;我是一个平凡而品位低下的小官,人家是皇上的宠臣,为什么要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况且,这无瑕玉壁,不正是做人的一个榜样吗?富贵贫贱不由人,而品行则可以追求,使其洁白似玉。
如果收下这对玉璧,我身上就增添了一分瘢痕污点。
想到这里,他对女儿说: "自古无功不受禄,这无瑕玉璧咱们不能收。
"说罢,他包好玉壁,交给来人带回去了。
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出名的将相——廉颇和蔺相如。
在廉颇以军功升为大将军,成为赵国重臣的时候,蔺相如还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里的舍人。
公元前283年,秦国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壁,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国,他经过机智巧妙的斗争,挫败了秦国巧夺和氏壁的阴谋,完壁归赵。
接着,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渑池会上智斗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要高。
这样一来,廉颇恼火了,他对人说: "我为赵将,有攻城战野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况且他是个出身低下的人,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
"并扬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说以后,便处处忍让,尽量不和廉颇碰面。
上早朝时,他经常推说有病,躲在家里不去和廉颇争位次。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相如连忙吩咐车夫引车避开。
对此,蔺相如身边的人很生气,纷纷对蔺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是钦慕您的高义啊。
如今您和廉颇同为国家重臣,他口出恶言而您却一味畏避,害怕得如此厉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惭,何况身为国家重臣呢?!我们不成器,请求离开您。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一、孔子与柳下惠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对人类的教育和道德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柳下惠则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以智慧和学识闻名于世。
据传,有一次孔子与柳下惠一同游览山川河流。
当他们经过一片繁忙的农田时,孔子突然对柳下惠说:“你看,这个农夫辛辛苦苦地劳作,为的是让我们有足够的粮食,我们应该感激他们的辛勤付出。
”柳下惠却回答说:“学问渊博的君子如何同农夫比较呢?农夫只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努力工作,而君子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和卓越的品德。
”孔子听了柳下惠的回答,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意识到自己曾经过于强调学问,而忽视了生活和人情的一些方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问的价值在于能够增进人们的智慧和理解,但同时也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影响人们的内心和行为。
二、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因为桃园结义而被后人铭记于心。
据传,当时天下大乱,人民生活困苦。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了一片茂密的桃园。
他们在桃树下相互结义,发誓共同努力,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自此以后,三人成为了生死之交,相互帮助,共同劫难。
最终,他们在演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古代历史的传奇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和团结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需要行动和坚持的。
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结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友情的经典故事,激励着人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共同前行。
三、杜甫的《登高》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真实的写实风格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登高》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而著称。
在这首诗中,杜甫用生动的文字抒发了自己登上高山的感受。
他描述了山川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通过他的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自己的渺小,激发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诗既展示了杜甫的诗才和思想,又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忧虑。
青少年必读国学经典:古代名人故事

青少年必读国学经典:古代名人故事我们古代的先贤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青少年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更加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那就先和小编在这几则小故事中来学习一下吧!1、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睡下。
不像现在,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2、李绩焚须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
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3、卜式牧羊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
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
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4、紫荆树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
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
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
但这树好像有灵*,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死了。
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树立刻复活了。
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篇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篇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屈原1在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之间,有一座名叫秭归的县城。
这里就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在学堂里深得老师的'赏识。
可有一段时间,他放学后经常迟迟不回家。
家里人问他缘故,他总是神秘地笑笑说:“我现在谁也不告诉。
你们放心吧,反正我不会去干坏事的。
”屈原的姐姐女媭心里仍不踏实。
这天,她在放学前先赶到学校,当屈原背完晚书走出校门时,便悄悄地跟在了后面,一直跟到了后山坡的一个山洞里。
这山洞可真美!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在虚无缥缈的雾气中亭亭玉立。
晶莹闪亮的水滴顺着石钟乳尖,一滴一滴地慢慢坠落,叮咚之声,犹如珠落银盘。
屈原在泉边一块青石上坐了下来,随手掏出一卷竹简,低声吟咏起来。
女媭站在洞口默默地倾听着。
她仿佛跟着弟弟一起,一会儿来到了洞庭湖畔的渔翁、蚕女中间,一会儿又来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猎人中间……直到夜幕降临,洞内一片朦胧时,她才轻轻地喊了一声:“弟弟”。
“谁?”屈原猛一怔。
当他瞪大眼睛,看清是自己亲爱的姐姐站在洞口时,连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姐姐,我读的都是咱们楚国的民歌,美极啦!可是,老师不许我们在学校里读它,没办法,我就……”“那也得对家里说一声啊。
”女媭只责备了一句,便拉着弟弟的手一块儿走出了山洞。
屈原在山洞里读书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他死后,故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就把后山的这座山洞取名为“读书洞”。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车胤囊萤夜读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
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
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
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牛角挂书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2:。
因子贡3: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5:魏王对老师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
”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
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6: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古代名人故事四则
xx名将xx(故事一)
赵子龙,三国时代刘备部下大将军。
在进取四川之时,奉命攻打桂阳城,守将赵范战败,献城投降,赵范仰慕赵子龙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结拜为兄弟。
结义当日,赵范备酒席庆贺,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妇,为赵子龙斟酒,赵子龙问她是何人?赵范答道:
『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刚去世不久,又没有儿子,常劝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
而且声言,必须如将军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愿意下嫁。
今天适逢将军,真是天缘巧合,若是将军不嫌弃,家嫂愿意终生奉侍将军』。
xx听了大声严厉斥责xx说:
『你我既然已经结义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么可以如此乱伦,不仁不义……』赵范被赵子龙严词义正一番话,说得羞愧无地自容,赵子龙愤愤离席而去,其凛凛正气,备受世人敬佩。
赵子龙助刘备攻取四川,屡建奇功,建立蜀国后,被封为五虎将之一,英名盖世。
后人作诗赞xx:
虽非认义xx,也仿着xx秉烛。
不学多情叔叔,羞杀他xx占xx。
唐朝名相xx(故事二)
狄仁杰年青时,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相貌英伟。
赴京应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静灯下读书,突然一位美艳少妇来到他房里,原来是旅店主人的媳妇,结婚不久,丈夫去世,日间见狄仁杰俊秀非凡,春心澎湃难以克制,候至晚间以借火为由向狄仁杰挑情,不料狄仁杰虽然知道她的来意,却丝毫不动心,而且友善地说:
『见你如此艳丽动人,使我回忆起老和尚的话。
』少妇好奇地追问是甚么话,狄仁杰借机开导她说:
『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读书,寺中老和尚见我相貌,曾经警戒我说:
「你相貌堂堂,将来必定显贵闻达,但是须要谨记,千万不可贪色犯淫,前程尽毁。
」我说:
「艳女美色,是人人皆喜爱,如何能够遏止这种欲念呢?」老和尚教导我说:
「当你见到美貌艳姿,淫念冲动之时,如果将美女想象为吸血的狐狸精、毒蛇鬼怪;将她秀丽的面貌想象作害了大病既黄且瘦,犹如鬼脸一般;将迷媚的粉脂,想象作人临死的时候,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样的丑恶难看;将诱惑人的窈窕丰姿,想象作感染梅毒溃烂,那恶臭的浓血,引来了无数的苍蝇,令人掩鼻疾走;一旦与她交合,不仅被吸取精血,精气枯竭,且百病交侵,受尽病魔折磨。
倘若能这样设想,淫念欲火就会静止得如清凉的寒冰了。
」老和尚的教诲,我一直谨记于心。
所以刚才初见你那撩人动情的丰姿艳容,正当欲火冒升之时,老和尚的话立刻在耳边响起来,炽热的欲火即刻下降。
你能够励志守节,乃难能可贵,切勿因一时的冲动,而败坏你的名节,况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儿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担照顾,如果与我通奸,随我而去,公婆、幼子将顿失依靠。
古代妇人守节美德为世人称颂,例如韩久英,因恐怕遭色贼奸淫,而持刀割去自己的鼻子;又如高仲举的夫人逢淫贼,用镜柄刺双目,毁容以保贞。
还有其它许多节妇为保贞节,有的投井,有的以热油烫面毁容,以种种方法确保洁白身躯。
』少妇听了狄仁杰这番话之后,感动得流泪满面,拜谢说:
『感谢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贞节,又教我遏欲的方法,从今以后,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洁,坚守妇节,以报恩公今日教诲。
』然后再三拜谢而别。
狄仁杰为此事,作诗曰:
美色人间至xx,我淫人妇妇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妇,遍体蛆攒灭色心
后来这位少妇,坚守妇节,而显名邻里,为人称颂。
狄仁杰赴京应考,高中状元,官至宰相,辅助唐朝安邦定国,爱民如子,处处毁淫书,提倡伦理道德,成为历史上着名宰相,留芳万世。
后人有诗xxxx:
己身守志避邪缘,xx孀姬节要坚;
切戒一时xx娱,名留万载感xx。
拒淫示淫过高中状元郎(故事三)
书生谢迁,明朝浙江余姚县人,在昆陵街上开设书馆,日间教学,赚取路费,夜里攻读,准备明年赴京应考,才貌双全,远近闻名。
有一天晚上,隔邻的一妙龄少女,乘双亲赴省城探亲,私自来到思慕已久的谢迁书房里,百般挑逗,亲近谢迁。
谢迁初时以礼相待,后来见其如此不知廉耻,严正诃斥她说:
『你乃闺女,应自爱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耻,倘若我也不顾礼义,与你淫乱,岂不是毁了你的贞操,使你终生蒙污,而且败坏你家名誉,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难容,千万不可为也……』少女被谢迁义正辞严的训斥后,如梦中醒来,羞愧万分,感激谢迁见色不乱,及时制止她免犯下遗恨终生的错事,眼泪不由自主地如泉涌出,拜谢他的训诲,惶恐地回家去。
谢迁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以及夜夜勤学不懈,第二年应考,高中状元,后来官升至宰相,是明朝着名的贤相,声誉卓着,其子也官至侍郎。
这是他拒淫处女,所得之善报。
心胸坦荡xx(故事四)
书生刘理顺,明朝人,少年时家贫,欲赴京应考,莫奈无路费,于是在一富翁家中任教,赚取路费。
员外见刘理顺博学多才,教学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选一名聪明伶俐的侍女,照顾刘理顺的饮食起居,晚上齐宿一房,其意是赠送与刘理顺为妻。
刘理顺日间教员外的儿子读书,夜间自修学习,经过三年苦读,学业大进,适逢考期,于是辞别员外,赴京考试。
临行时,刘理顺请员外替侍女选配一位好丈夫,员外甚为不解,以为刘理顺有意欲抛弃她,于是无奈地说:
『她巳陪伴你三年了,感情深厚。
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将来她可作为妾侍。
』刘理顺微笑着说:
『东翁!您以为我是无情无义之小人吗?虽然同宿三年,却未曾有任何儿女私情。
』员外闻言其感诧异,特地请家中老妇向侍女查问,果然仍是处女。
员外对刘理顺三年来见色不乱的高尚人格钦佩万分,实是古今罕见的正人君子,征得刘理顺同意,收为义子,厚赠金银衣物,助他上京赴考。
放榜之日,刘理顺高中状元,才德兼备,成为明代着名的理学大师,受人敬重,名誉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