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大全:吴均上策

合集下载

南朝吴均的山水情缘

南朝吴均的山水情缘

南朝吴均的山水情缘作者:温鑫来源:《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5期富春山水,天下独绝。

灵动的水使得那里的山多了几分婉约秀丽,葱翠的山使得那里的水多了几分宁静深沉。

而吴均就生在这拥有奇山异水的地方。

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吴均将富春江的山水写得飘逸生动。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描写山水的诗文也是层出不穷: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古人热爱山水,寄情山水,从山水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陶渊明曾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誤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看来陶渊明打小就想当一个隐士。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的一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也写出了自己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那么,吴均也如陶渊明一样很小就钟情山水吗?读完了《与朱元思书》之后,不妨再去读他的《与顾章书》《山中杂诗》《咏宝剑》和《胡无人行》。

通过读《咏宝剑》和《胡无人行》,我们可以读到另一个吴均。

清人王士祯说:“边塞之作,则出鲍照、吴均也。

”在《胡无人行》中,吴均说:“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在诗中作者极力描写边塞的荒凉、凄苦、险恶,且在这种情况下,男子汉大丈夫不在乎个人的荣辱得失,一腔热血,豪迈刚强。

这样的文风在缘情绮靡的六朝,确实算得上刚劲有力。

古往今来,能写边塞诗的人,一定是有大胸怀大气魄的人。

岑参的“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李华的“浩浩乎!平沙无垠,夐(xiòng)不见人”,高适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些文字视野开阔,笔力雄健,振人心魄,吴均的诗也是如此。

吴均年轻时,还喜欢佩戴一把宝剑。

宝剑配英雄,无数仗义疏财、披肝沥胆、济人危难的侠客故事在民间流传。

通过这些,我们能推断,少年吴均也应该是一个汲汲于功名,想一展身手的英雄,可惜,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吴均简介——精选推荐

吴均简介——精选推荐

吴均简介 与朱元思书分析 课⽂研讨 ⼀、整体感知 这是作者写给友⼈的⼀封书信,但与⼀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常事务的叙述,⽽是⼀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品⽂。

该⽂最早见于初唐⼈编的《艺⽂类聚》,这本书在选辑⼩说诗歌⽂学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摘录。

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仅是作者描绘富阳⾄桐庐⼀百多⾥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段。

课⽂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

“风烟俱尽,天⼭共⾊”,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形⽽变,江上⼩⾈,顺流⽽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然的闲适随意⼼情。

“奇⼭异⽔,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所写⼭光⽔⾊的⼀个总体特点。

下⽂⾃然就转⼊对⼭之奇,⽔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之澄澈,以⾄千丈深的⽔都能见底,游鱼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河段,⽔流⼜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

夸张⽐喻中,⽔之异尽现。

两岸峭壁,皆⽣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直⼊云天,动态⽐拟中,⼭之奇毕呈。

然后从听觉写泉⾳、鸟鸣、蝉嘶、猿叫,⽣机盎然的⼤⾃然交响曲,令⼈神往。

于是,作者不禁触景⽣情,⾃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然,避世退隐的⾼洁志趣。

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

清幽淡雅,余⾳缭绕。

⼆、问题研究 1.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六朝⽂⼈在往还书信中好⽤景语作点缀,其作⽤⼤致有两种:⼀种是⽤典型的景象打动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江南草长,杂花⽣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故国之思,促其早⽇归顺朝廷的作⽤。

另⼀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的⼼情,例如六朝⼈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段,就有⼒地烘托了写信⼈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情。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在古代,有许多名人以其励志故事鼓舞人心。

这些故事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为特征,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的20个例子,希望能够激励读者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01 诸葛亮与刘备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在面对困境时,他总能提供明智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案。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和智慧,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02 曹操的坚韧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

尽管他多次遭遇失败,但他从不气馁。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代表终结,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最终会取得成功。

03 孙中山的坚持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伟大革命家和政治家。

尽管他在推翻清朝统治方面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04 李时中的责任心李时中是中国现代医学界的杰出人物,他在应对COVID-19疫情时表现出色。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责任心,为患者的健康负责。

05 赵州桥的毅力赵州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修建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困难,但建筑师们没有放弃。

他们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就能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06 程子华的奋斗程子华是中国泳坛的传奇人物,他在追求游泳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停止努力。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就能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成就。

07 关羽的义气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以忠诚和义气而著称。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况,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始终如一,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佩和信任。

08 纪晓岚的勇气纪晓岚是中国早期的女性医生之一,她在传统社会中面临巨大的阻力,但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帮助了无数人。

她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困难多大,只要我们有勇气,就能够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吴均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吴均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吴均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吴均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来欣赏一下吧。

结客少年场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结客少年归,翩翩骏马肥。

报恩杀人竟,贤君赐锦衣。

握兰登建礼,拖玉入舍晖。

顾看草玄者,功名终自微。

拟古四首·其一·陌上桑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

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

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

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征客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公卿来怅别,葭声在狭斜。

玉樽浮云盖,朱轮流水车。

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

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秋风泷白水,雁足印黄沙。

大垂手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垂手忽迢迢,飞燕掌中娇。

罗衫恣风引,轻带任情摇。

讵心长沙地,促舞不回腰。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河阳一怅望,南浦送将归。

云山离晻暧,花雾共依霏。

流连百舌哢,下上阳禽飞。

桂舟无淹枻,玉轸有离徽。

愿君嗣兰杜,时采东皋薇。

咏少年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

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

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入关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

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与柳恽相赠答诗六首·其六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秋云静晚天,寒夜方绵绵。

闻君吹急管,相思杂采莲。

别离未几日,高月三成弦。

蹀叠黄河浪,嘶喝陇头蝉。

寄君蘼芜叶,插着丛台边。

忆费昶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皎皎日将上,猎猎起微风。

山没清波内,帆在浮云中。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 吴均也是史学家,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 等书。他不仅越职私撰历史《齐春秋》,完稿后上 呈武帝,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梁武帝曾经斥 责吴均:“吴均不均”,“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梁武帝主持编定历代通史,又召见吴均,吴均起 草本纪、世家部分完毕,未就而卒。
文章体裁:骈文
骈文,又称为“骈体文”, 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以 偶句(骈句)为主,讲究对仗、声 律和用典,常常四、六句交替。 起源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 行于南北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之急
千丈见底——水之清
(夸张)(静态)(颜色) 水 急湍猛浪——水之急 异
(比喻) (动态)(状态)
(夸张)
第三段: 山
思考:第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山 的?又分别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树之奇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之势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例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三、同义词 1、都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到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代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 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 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 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感受自然,心旷神怡 移情山水,淡薄名利
欣朗 赏诵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 江美景,注意把握各段的 写景重点及其景物特征,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古代靠勤奋而成功的人有哪些

古代靠勤奋而成功的人有哪些

古代靠勤奋而成功的人有哪些勤奋是古代人取得成功的主要方式!那么,有哪些人是通过勤奋而被载入史册的呢?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代靠勤奋而成功的人,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靠勤奋而成功的人篇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古代靠勤奋而成功的人篇2:白居易勤学苦读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

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

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国历史故事-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 他怎么死的?吴均的代表作

中国历史故事-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 他怎么死的?吴均的代表作

中国历史故事-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他怎么死的?吴均的代表作人物档案姓名:吴均别名:叔庠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南朝梁出生地:吴兴故鄣出生时间: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去世时间: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主要作品:《齐春秋》主要成就:开创“吴均体”吴均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氏,留有史书《齐春秋》遗世。

吴均家境贫寒而地位低下,在吴均以前没有出过拿的出手的读书人,更不用说入朝为官了。

一直到了吴均这一代,才有了这样一个人物。

吴均少时聪颖而好学,经常彻夜读书,不怕苦不怕难的从各处汲取知识,终成一代俊才。

沈约曾经意外看见吴均的文章,对其文章十分喜爱赞叹,对交好友人赞扬吴均的文采。

梁天监初年,柳恽在吴兴任职,召吴均为郡主簿。

有一天柳恽与吴均一同吟诗作赋,打发时间,却不禁为吴均的文采所打动。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吴均文体极好,所以当时许多人纷纷学习,“吴均体”渐渐成了气候,有了名气。

吴均在为郡主簿期间,一直不得意,所以后来赋诗一首赠给柳恽,随即离去。

很久之后吴均才又与柳恽相遇,柳恽对吴均一见如故,吴均的离去他深以为憾。

后来与吴均重逢,便将吴均举荐给了临川靖惠王。

临川靖惠王后来继承了梁国的地位,继位之时将吴均诏入宫中,让他作诗一首。

吴均当即赋诗,靖惠王十分高兴。

后来吴均因为作的这一首诗,被授命为奉朝请。

吴均在朝为官之时,便有了写齐书的打算。

他上奏武帝,请求查阅起居注及群臣行状,但是没有得到武帝的同意。

吴均没有办法,只能私下里撰写,写成的这部书就是后来的《齐春秋》。

吴均书成后,因为“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最后被武帝下命焚毁,吴均也因此获罪。

等到后来因为有特赦,吴均才重新复职,受命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

吴均所作史书,相比于历个大一统王朝所作的史书并不受重视,但是他所作的诗歌,却被民间许多读书人赏鉴。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吴均是南朝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文风清新,音韵和谐,大部分反映了社会现实,在当时很有影响。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生于469年,卒于520年,是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

他开创的吴均体,文风清新,用典贴切,影响深远。

吴均出身寒门,但勤奋好学,学以致才,颇受赞扬。

吴均虽满身才华,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他做过的官职都是些没有实权的小官,不能在官场上有什么大作为。

他在仕途上坎坷,与他耿直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吴均曾奉命撰写齐史,他时刻谨记作为一个史官的职责,尊重历史,据实记载。

于是为了尊重史实,他向梁武帝借阅关于齐帝和当时群臣的行为记录,但是梁武帝告诉他,关于齐国的故事,民间有很多的流传,你可以自己去搜集访问。

于是吴均就开始写齐史,他写的时候,从来没有什么忌讳可言,按照事实如实撰写,但他历经艰辛,呕心沥血而成的齐史,却触怒了梁武帝,梁武帝的一句不实,就下令将所成书籍全部焚毁,吴均也被免职。

一代帝王总希望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并不见得就会愿意看到自己的臣子为他国帝王扬名。

史官的职责是记录事实,但真相总是掌握在掌权者的手里。

吴均性格耿直,不会变通,他这样的性子最适合做史官,也最不应该做史官。

他的仕途不顺也是可以预见的。

后来,梁武帝又命他撰写通史,但是吴均还没有写完就病逝了,时年52岁。

吴均在官场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是在诗文上却影响深远。

他喜欢描写山水景物,诗文文风清透隽永,广受赞扬。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这首诗将一片幽静淡然的山村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它形成的特殊环境给了人们一种新鲜的感觉。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山中悠闲自得的生活,全诗虽然简洁,但是都没有离开山中的主题。

通过对种种景物的描写,来体现山中生活的淡然,远离尘嚣的宁静。

这不同于传统的借景抒情,四句中虽然没有写到人,但每处景色都是人之所见,暗示了诗人淡然的的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大全:吴均上策
齐朝的吴均写的文章充满着慷慨激昂情调。

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在
台城时,朝廷请吴均出谋抵敌,他吓得不知怎么回答,开口就说:
“我的主意,赶快投降是上策。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南朝梁时期
的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

其诗清新,且多
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

欲撰《齐书》,
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
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
《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
十卷等;他又是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
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

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
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


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
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
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
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很多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
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
照余绪。

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
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

吴均家世贫贱,终
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
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
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郁郁涧底松”
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

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
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此外,如《边
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
《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
多见。

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二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失。

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

《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
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其“文集二十卷”。

《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

”可见其文集宋时已绝大部分散失。

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

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现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下21课)、《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

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绿嶂
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