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试题
食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食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食品工程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种食品加工方式不属于热处理方法?a) 高温煮沸b) 蒸煮c) 冷冻d) 灭菌答案:c) 冷冻2. 下列哪种食品成分不属于主要的营养素?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蛋白质d) 纤维素答案:d) 纤维素3. 以下哪个参数不属于食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a) 感官评价b) 营养成分c) 细菌总数d) 色泽答案:c) 细菌总数4. 以下哪种食品加工方法不属于干燥方法?a) 风干b) 日晒c) 真空冷冻干燥d) 热风干燥答案:c) 真空冷冻干燥5. 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食品的保质期b) 增加食品的颜色c) 改善食品的口感d) 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答案:a) 增加食品的保质期第二部分:填空题1.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按照_________来表示。
答案:百分比2. 食品中的蛋白质由许多_________组成。
答案:氨基酸3. 食品加工中的低温杀菌方法通常采用_________处理。
答案:高压处理4. 食品中的脂肪可以被分解为_________和脂肪酸。
答案:甘油5. 食品加工中的防腐剂主要用于抑制_________的生长。
答案:微生物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食品加工中热处理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答案:热处理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高温的作用,可以杀灭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使食品腐败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热处理还可以使食品中的部分营养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 请简要介绍食品质量评价中的感官评价指标。
答案:感官评价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对食品进行评判,主要包括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评价。
感官评价是食品质量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它直接反映了食品的风味和口感,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之一。
3. 请简要介绍食品干燥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食品干燥是通过去除食品中的水分,将食品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

食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不含计算题)一、填空题:1.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15.7kg.s-1,其体积流量为____ 0.0157m3.s-1 _____.平均流速为_2.0m.s-1_____。
2.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2___倍; 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 1/4_倍。
3. 离心泵的流量常用____出口阀____调节。
4.(3分)题号2005 第2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某输水的水泵系统,经管路计算得,需泵提供的压头为He=25m水柱,输水量为20kg.s-1,则泵的有效功率为__ 4905w_______.5.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换热管的壁温接近____饱和水蒸汽________的温度,而传热系数K值接近______ 空气______的对流传热系数。
6. 实现传热过程的设备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__ 间壁式_________、____ 蓄热式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混合式________.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又称______ 标准式_________。
由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_______。
使其内单位容积的溶液所占有的传热面积比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占有的______________,因此,溶液在中央循环管和加热管内受热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形成溶液的_______________循环。
***答案***,较大,要小,自然8.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中的体积流量为0.022m3.s-1,质量流量为_________,平均流速为_______。
***答案***22kg.s-1 ; 2.8m.s-19. 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___________.***答案***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24/ Rep10.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0.57w.m-1.K-1,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食品工程原理考试题

食品工程原理考试题
1. 食品工程的定义是什么?
2. 食品工程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任务?
3. 食品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分别指什么?
4. 食品工程中的原料处理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5. 食品工程中的加工过程中涉及到哪些主要的传热、传质和反应过程?
6. 食品工程中的杀菌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7. 食品工程中的包装材料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8.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保鲜技术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原理?
9.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0.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措施和方法?
11.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工艺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12.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的保留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13.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贮藏条件有哪些要求?如何进行食品贮藏管理?
14.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工艺设备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5.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工艺参数调控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如何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16.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品质评价有哪些常用的指标和方法?如
何进行品质控制和改善?
17.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工艺改进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进行
工艺改进?
18.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工艺中的储存和运输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和技术?如何保证食品品质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19.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工艺实验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进
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0.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工艺规划和生产管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进行工艺规划和生产管理?。
食品工程原理测试题

第一章题库一、填空题1. 温度上升,液体的密度下降。
2. 牛顿流体是牵引流。
(非牛顿重力流)3. 泵的允许安装高度是泵的吸入口轴线至吸液贮槽液面的最大垂直距离。
4. 泵的工作点变化时,流体的输送量变化。
5. 理想流体的黏度为零。
6. 如果某种流体的黏度等于零,则此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7.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阻力系数法","当量长度法" 。
二、选择题1. 流体的流动型态有(B)A. 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2. 在常压下,温度升高时,气体的黏度(A)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无法确定3. 柏努利方程的本质是(A)A.总能量守恒B.总动量守恒C.总动能守恒D.总位能守恒4. 如果某流体的黏度等于零,则为(D)A.流体静止B.牛顿流体C.非牛顿流体D.理想流体5. 流体在管内的Re = 1900,则流型为(A)(大于等于4000是湍流小于等于2000是层流)A.层流B. 过渡流C.湍流D.爬流6. 在常压下,温度升高时,液体的黏度(A)A.上升B. 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无法确定7. 连续性方程的本质是(B)A.总能量守恒B.总质量守恒C.总动能守恒D.总位能守恒8. 如果某流体的黏度等于零,则为(D)A.流体静止B.牛顿流体C.非牛顿流体D.理想流体9.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
A. 流速不同B. 流通截面积不同C.雷诺数不同 D. 层流无径向运动,湍流有径向运动10. 有两种关于黏度的说法:无论是静止的流体还是流动的流体都具有黏性;黏性只有在流体流动时才会表现出来。
正确的结论是(A)。
A.这两种说法都对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C.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不对D.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说法不对11.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要测取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应选用(A)流量计测量。
A .皮托管 B. 孔板流量计 C. 文丘里流量计 D.转子流量计12. 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A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D.无法确定三、多选题1.水在一段光滑水平圆管中做稳定层流流动,若管道内径不变,流量加倍,则压降是原来的(BCD)。
食品工程原理考研真题

食品工程原理考研真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的主要成分是()A. 蛋白质B. 糖类C. 脂肪D. 矿物质2. 食品成品检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A. 原料检验B. 工艺操作检验C. 成品检验D. 全部以上3.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工程学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食品加工流程与原理B. 食品成品质量控制C. 食品工艺装备与控制D. 全部以上4. 食品工程原理考研专业课中,常用的图表有()A. 流程图B. 工艺流程表C. 实验数据统计表D. 全部以上5. 食品的保存方式包括以下哪些()A. 冷藏B. 高温处理C. 低温冷冻D. 全部以上6. 食品工程原理中,常用的工艺操作有()A. 粉碎B. 过滤C. 加热D. 全部以上7. 食品成品质量控制的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外观B. 味道C. 营养成分D. 全部以上8. 食品工程原理中所涉及的热力学基础概念有()A. 温度B. 压力C. 热量D. 全部以上9. 食品加工流程与原理的基本要求是()A. 安全无害B. 节能环保C. 产品质量D. 全部以上10. 食品工程原理的核心任务是()A. 提高效率B. 保证食品质量C. 减少食品损耗D. 全部以上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加工流程与原理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操作后,转变成可供食用的食品。
()2. 食品的成品检验主要包括对成品的外观、味道、香味等进行检验。
()3.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工程学的核心内容,其研究对象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
()4. 食品工程原理中,流程图主要用于展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操作步骤。
()5. 食品质量控制是食品工程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食品工程原理中所使用的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加热设备、冷却设备、过滤设备等。
()7. 食品工程原理中,常用的实验数据统计表可以反映食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质量指标。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doc

2004 – 2005 学年第二学期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食品工程原理试卷(A )卷一、填空题(20分) 1. 71dyn/cm= N/m (已知1N=105 dyn ); 2. 给热是以 和 的差作为传热推动力来考虑问题的; 3. 金属的导热系数大都随其温度的升高而 , 随其纯度的增加而 ; 4. 能够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即A=1)称为 体; 5. 蒸发操作中,计算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的方法有 、 ;6. 蒸发器主要由 室和 室组成;7. 喷雾干燥中,热空气与雾滴的流动方式有 、、 三种;8. 形状系数不仅与 有关,而且与 有关;9. 粉碎的能耗假说比较著名的三种是 、、 ;10. 圆形筛孔主要按颗粒的 度进行筛分,长形筛孔主要按颗粒的 度进行筛分。
二、选择题(10分)(有一项或多项答案正确)1.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A)普朗克定律;(B)折射定律;(C)克希霍夫定律;(D)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2.确定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有()(A)查样本书;(B)经验估算;(C)公式计算;(D)实验测定3.为保证多效蒸发中前一效的二次蒸汽可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汽,前一效的料液的沸点要比后一效的()(A)高;(B)低;(C)相等;(D)无法确定;4.对饱和湿空气而言,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p=p S,φ=100%,;(B)p=p S,φ=0;(C)p=0,φ=0;(D)t=t w=t d=t as5.粉碎产品粒度分析中,一般认为,筛分法分析的下限是()(A)100μm;(B)50μm;(C)10μm;(D)5μm。
三、判断题(10分)(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算术平均温度差是近似的,对数平均温度差才是准确的;2.()两固(灰)体净辐射传热的热流方向既与两者温度有关,又与其黑度有关;3.()NaOH溶液的杜林线不是一组相互平行的直线;4.()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大小决定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5.()泰勒标准(Tyler Standard)筛制中,相邻两筛号的网眼净宽度之比为1∶2。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 71dyn/cm= 0.071N/m (已知1N=105 dyn );2. 给热是以流体的平均温度和壁面温度的差作为传热推动力来考虑问题的;3. 金属的导热系数大都随其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其纯度的增加而 增加;4. 能够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即A=1)称为黑体;5. 蒸发操作中,计算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的方法有吉辛柯公式、杜林规则;6. 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分离室组成;7. 喷雾干燥中,热空气与雾滴的流动方式有并流、逆流、混流 三种; 8. 形状系数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与代表性尺寸的选择有关;9. 粉碎的能耗假说比较著名的三种是 表面积假说、体积假说 、裂缝假说 ; 10. 圆形筛孔主要按颗粒的 宽度进行筛分,长形筛孔主要按颗粒的 厚度度进行筛分。
二、选择题(10分)(有一项或多项答案正确)1. 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c ) (A )普朗克定律;(B )折射定律;(C )克希霍夫定律;(D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2. 确定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有( bcd ) (A )查样本书;(B )经验估算;(C )公式计算;(D )实验测定3. 为保证多效蒸发中前一效的二次蒸汽可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汽,前一效的料液的沸点要比后一效的( a ) (A )高;(B )低;(C )相等;(D )无法确定;4. 对饱和湿空气而言,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d ) (A )p=p S ,φ=100%,;(B )p=p S ,φ=0;(C )p=0,φ=0;(D )t=t w =t d =t as5. 粉碎产品粒度分析中,一般认为,筛分法分析的下限是( g ) (A )100μm ;(B )50μm ;(C )10μm ;(D )5μm 。
三、判断题(10分)(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 ( ⨯)算术平均温度差是近似的,对数平均温度差才是准确的;2. (⨯ )两固(灰)体净辐射传热的热流方向既与两者温度有关,又与其黑度有关;3. ( √ )NaOH 溶液的杜林线不是一组相互平行的直线;4. ( √ )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大小决定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5. ( ⨯)泰勒标准(Tyler Standard )筛制中,相邻两筛号的网眼净宽度之比为1∶2。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1. 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目标是什么?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食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生产出安全、高质量的食品产品。
其目标是提高食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并保障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口感等方面的品质。
2. 请简述食品加工过程中热传导的原理及作用。
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沿着温度梯度逐渐传导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热传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热传导,我们能够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或冷却,从而达到杀菌、保鲜、烹调等目的。
同时,合理控制热传导过程可以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质地和口感等方面的特性,确保食品品质。
3. 请简要介绍食品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食品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监测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参数,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营养、口感和外观等方面的品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 原材料检验:对食品原材料进行检测和筛选,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 加工过程监控:通过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pH 值等,控制食品的加工过程,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 质量检测:对食品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物理指标等方面的检测,确认产品符合标准。
- 标签和包装:食品标签应明确标注产品的成分、营养信息、生产日期等,包装应安全、卫生,保证产品质量在保质期内不受损。
- 监督和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检和监管,确保食品质量符合规定。
4. 食品工程中常用的加工技术有哪些?请简述其中一种技术的工作原理。
常用的食品加工技术包括传统加工技术和现代加工技术。
其中,超高温灭菌技术(UHT)是一种常见的现代加工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在短时间内将液态食品加热至超高温状态(一般为135-150℃),然后迅速冷却至常温,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酶,保持食品的品质和营养。
这种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乳制品、果汁、饮料等液态食品的加工,能够大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降低储存和运输成本,并保持食品自然原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 – 2005 学年第二学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工程原理试卷(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合计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分)
1. 71dyn/cm= N/m(已知1N=105 dyn);
2. 给热是以和的差作为传热推动力来考虑
问题的;
3. 金属的导热系数大都随其温度的升高而 , 随其纯度
的增加而 ;
4. 能够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即A=1)称为 体;
5. 蒸发操作中,计算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的方法有 、
;
6. 蒸发器主要由 室和 室组
成;
7. 喷雾干燥中,热空气与雾滴的流动方式有 、
、 三种;
8. 形状系数不仅与 有关,而且
与 有关;
9. 粉碎的能耗假说比较著名的三种是 、 、 ;
10. 圆形筛孔主要按颗粒的 度进行筛分,长形筛孔主要按颗粒
的 度进行筛分。
二、选择题(10分)(有一项或多项答案正确)
1. 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
(A)普朗克定律;(B)折射定律;(C)克希霍夫定律;
(D)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2. 确定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有()
(A)查样本书;(B)经验估算;(C)公式计算;(D)实
验测定
3. 为保证多效蒸发中前一效的二次蒸汽可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
汽,前一效的料液的沸点要比后一效的()
(A)高;(B)低;(C)相等;(D)无法确定;
4. 对饱和湿空气而言,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p=p S,φ=100%,;(B)p=p S,φ=0;(C)p=0,φ=0;
(D)t=t w=t d=t as
5. 粉碎产品粒度分析中,一般认为,筛分法分析的下限是(
)
(A)100μm;(B)50μm;(C)10μm;(D)5μm。
三、判断题(10分)(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
1. ()算术平均温度差是近似的,对数平均温度差才是准确的;
2. ()两固(灰)体净辐射传热的热流方向既与两者温度有关,
又与其黑度有关;
3. ()NaOH溶液的杜林线不是一组相互平行的直线;
4. ()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大小决定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
件;
5. ()泰勒标准(Tyler Standard)筛制中,相邻两筛号的网眼净宽
度之比为1∶2。
四、计算题(60分)
1. (10分)外径为426mm的蒸汽管道,其外包扎一层厚度位
426mm的保温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可取为0. 615 W/(m·
℃)。
若蒸汽管道的外表面温度为177℃,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
为38℃,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以及保温层中的温度分布。
2. (10分) 一单程列管式换热器,由若干根长为3m、直径为
φ25×2.5mm的钢管束组成。
要求将流量为1.25kg/s的苯从350K
冷却到300K,290K的冷却水在管内和苯呈逆流流动。
若已知
水侧和苯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0.85和1.70kW/(m2.K),
污垢热阻和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若维持水出口不超过320K。
试求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取苯的平均比热为
1.9kJ/(kg.K),管壁材料(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2.
K)。
3. (15分) 用一单效蒸发,将1000kg/h的NaCl溶液从5%连续浓缩
到30%。
蒸发操作的平均压强20kPa(绝压),原料液进料温度为30℃,料液比热
4kJ/(kg. ℃),蒸发器内溶液沸点为75℃,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为1500W/(m2·℃),加热蒸汽绝压为120kPa(绝压),若不计热损失,试求:(1)蒸发量W;(2)加热蒸汽消耗量;(3)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4. (15分)采用常压干燥器干燥湿物料。
每小时处理2000kg ,干燥操
作使物料的湿基含水量由40%减至5%,干燥介质是湿空气,初温为20℃,湿度H0=0.009kg水/kg绝干气,经预热器加热至120℃后进入干燥器中,离开干燥器时废气的温度为40℃,若在干燥其中空气状态沿等焓线变化。
试求:
(1) 水分蒸发量;
(2) 绝干空气消耗量;
(3)在H-I图上示意地画出空气在整个干燥过程(包括预
热、干燥)的状态变化情况,并说明各点所代表的状
态。
5. (10分) 某湿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其含水量由0.6kg水/kg
绝干料降至0.05kg水/kg绝干料,实验得该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如图1所示,试求: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时间之比。
图1
附:
c pw=4.187kJ/kg·℃
p=120kPa时:汽化潜热2247kJ/kg;饱和蒸汽温度104.2℃;
p=20kPa时:汽化潜热2356kJ/kg;饱和蒸汽温度60.1℃
试题2
一:填空题
1.流体的密度和体积比随(___)和(___)而变化,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当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在水平放置的变径管路中作稳定的连续流动时,在管子直径缩小的地方,其静压力(_________)。
3.孔板流量计是利用(_______)的原理来测量流量的。
4.开大离心泵的出口阀,离心泵的出口压力表读数将(______)
5.在标准大气压下,最大吸入高度也不超过(_____)m。
6.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
7.气体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8.设法(______)是强化冷凝传热的主要途径。
9.灰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采用折流或其他流动形式的目的是为了(_____),但平均温度差较(____)时的为低。
11.沉降室的生产能力与(_________)无关。
12.Kc越大,设备分离效率(_____)。
13.(_________)是判断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
16.相平衡常数m越大,则表示溶解度(_____)。
17.理论版是指在板上气液(________),且液体(___________)。
18.降速干燥阶段是(______________)阶段。
19.沉降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滤板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离心泵发生气缚与气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应如何消除?
2.在干燥试验中热空气能否使物料完全干燥?为什么?并简述恒速干燥阶段机理和降速干燥阶段机理。
三、计算
1.采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离心泵的性能。
泵的吸入管内径为100mm,排出管内径为80mm,两测压口间垂直距离为0.5m。
泵的转速为
2900r/min,以20℃清水为介质测得以下数据:流量15L/s,泵出口表压2.55×105Pa,泵入口处真空度2.67×104Pa,功率表测得电动机所消耗的功率6.2kW。
泵由电动机直接带动,电动机的效率为93%。
试求该泵在输送条件下的压头、轴功率和效率。
2.在25℃下对每升水中含25g某种颗粒的悬浮液用具有26个框的
BMS20/635-25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
在过滤机入口处滤浆的表压为
3.39×105Pa,所用滤布与实验时的相同,浆料温度仍为25℃。
每次过滤完毕用清水洗涤滤饼,洗水温度及表压与滤浆相同而其体积为滤液体积的8%。
每次卸渣、清理、装合等辅助操作时间为15min。
已知固相密度为2930kg/m3,又测得湿饼密度为1930kg/m3。
求此板框压滤机的生产能力。
3.用刮板式换热器冷却苹果酱,苹果酱质量流量为50kg/h,比热Cp为3817J/(kg•℃),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20℃。
套管环隙逆流通冷水,入口温度10℃,出口温度17℃。
传热系数K为568W/(m2•℃)。
求:
1、需要的冷却水流量;
2、换热平均温差及换热面积;
3、若改为顺流,两流体出入口温度同前,换热平均温差及所需换热面积为何值?
4.稳态下在单效蒸发器中浓缩苹果汁。
已知原料液温度43.3℃,浓度为11%,比热容3.9kJ/(kg•℃),进料流量0.67kg/s。
蒸发室沸点60.1℃,完成液浓度75%。
加热蒸汽压力为300kPa。
加热室传热系数为943W/(m2•℃)。
计算:
1、蒸发量和完成液流量;
2、加热蒸汽耗量;
3、蒸汽经济性;
4、换热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