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组投切操作步骤
电容器投切开关

电容器投切开关电容器投入时会产生的涌流,涌流的大小与线路阻抗有关,与电容器投入时电容器与电源间的电压差有关。
在极端的情况下,涌流可以超过100倍的电容器额定电流。
如此巨大的涌流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对电网产生干扰,因此人们总是希望涌流越小越好。
1、专用接触器投切开关:为了减少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人们发明了CJ19系列投切电容器专用接触器,此类器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限流电阻首先接入电路使电容器预充电,从而减小电源与电容器间的电压差,然后主触点将限流电阻短路掉。
此类器件通常可以将涌流降低到5倍以下,但切除电容器时的电弧不可避免,因此对接点的要求较高以保证足够的使用寿命。
2、晶闸管电压过零投入技术:由于晶闸管的导通损耗很大,使补偿装置的自耗电增大,不仅需要使用大面积的散热片甚至还要另加风扇。
3、复合开关技术:复合开关技术就是将晶闸管与继电器接点并联使用,由晶闸管实现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由继电器接点来通过连续电流,这样就避免了晶闸管的导通损耗问题,也避免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
但是复合开关技术既使用晶闸管又使用继电器,于是结构就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晶闸管对dv/dt的敏感性也比较容易损坏。
4、同步开关技术:同步开关是近年来最新发展的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使机械开关的接点准确地在需要的时刻闭合或断开。
对于控制电容器的同步开关,就是要在开关接点两端电压为零的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
同步开关与常用的复合开关相比较,省略了与磁保持继电器接点并联的晶闸管组件,于是结构简化,成本降低,又避免了晶闸管组件所容易出现的故障,因此可靠性大大提高。
TSC系列晶闸管可控硅功率模块是一种新型的可控硅控制电容投切开关,即TSC 动态投切开关,具有电压过零时刻投入,不产生涌流;电流过零时刻切除,不产生高压;全波导通不产生附加的谐波,无声运行。
是替代交流接触器的一种新型开关。
低压电容柜投用流程

低压电容柜投用流程
首先,在投用低压电容柜之前,需要进行设备的检查和验收。
这包括检查低压电容柜的外观是否完好,各个部件是否齐全,接线
是否牢固,以及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同时,还需
要对电容器的参数进行核对,确保与设计要求相符。
其次,进行低压电容柜的接线和调试。
在接线过程中,需要根
据设备的接线图纸,正确连接电缆和导线,确保接线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
接线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的调试,包括检查控制系统的正
常运行,调整电容器的参数,以及进行电流、电压等参数的测试,
确保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接着,进行低压电容柜的保护和安全检查。
在投用过程中,需
要确保低压电容柜的各种保护装置和安全装置的正常运行。
这包括
过流保护装置、过压保护装置、温度保护装置等的检查和测试,以
及对接地线、绝缘电阻等安全装置的检查。
最后,进行低压电容柜的试运行和验收。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
可以进行低压电容柜的试运行,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设备是
否存在异常噪音、异常振动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进行设备的验收,
包括对设备的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可以投入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低压电容柜投用流程包括设备的检查和验收、接线和调试、保护和安全检查,以及试运行和验收等多个环节。
只有在这些环节都得到严格执行和检查的情况下,低压电容柜才能顺利投入运行。
电容器自动投切的方式

电容器自动投切的方式
电容器常接的方式不能适应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或无功功率经常变化的情况,也容易出现过补偿的问题。
电容器自动投切的方式能克服上述缺点。
这种方法是把电容器分成若干组,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或无功功率变化情况,将各电容器组逐步投入或切除,从而达到将补偿后的功率因数或无功功率维持在某个范围之内的目的。
这里某个范围就是这种补偿方法的死区。
显然,若希望的死区越小,电容器组的分组数就要求越多。
考虑到投切设备的动作不能太频繁和补偿的稳定性,死区不能太小。
通常电容器的分组数在4~12之间。
电容器自动投切的方式多用在低压电网的就地无功补偿中。
电容器组的投切可用接触器,也可用晶闸管无触点开关。
用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组时,由于无法精确控制接触器投切的瞬间,因而投切时有电流冲击,最好选用电容器专用的接触器。
若采用普通的接触器时,应降额使用。
用闸管无触点开关投切电容器组时,为了不产生投切时的电流冲击,应控制在电网电压的瞬时值为零时投切电容器组。
通常是按功率因数或无功功率为目标来控制电容器组的投切,以无功功率为目标的控制方式用得较多。
在某些情况下,也有按供电母线电压或负载的情况来决定电容器组的投切。
同样,静态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或选择装置中设备时应注意的问题,在电容器自动投切的控制方式中也应加以考虑。
电容器组投入退出规程

电容器组投入退出规程
1.电容器组在正常情况下的投入或退出运行,应根据系统无功负荷潮流和负荷功率因数以及电压情况来决定。
2.当开闭站全部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电容器组开关,后拉开各路出线开关。
当开闭站全部恢复送电时,应先合上各路出线开关,后合上电容器组开关。
3.在异常情况下操作:
一、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拉开电容器组开关
1)、电容器组母线电压超过电容器组额定电压1.1倍(38.5KV)。
2)、通过电容器组的电流超过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1.3倍。
3)、电容器室的环境温度超过±40ºC。
4)、电容器连接线接头严重过热或熔化。
5)、电容器内部或放电装置有严重异常响声。
6)、电容器外壳有较明显异形膨胀时。
7)、电容器瓷套管发生严重放电闪络。
8)、电容器喷油起火或油箱爆炸。
二、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不查明原因不得将电容器组合闸送电:
1)、当开闭站事故跳闸全部无电后,必须将电容器组的开关拉开。
2)、当电容器组开关跳闸后不准强送电。
3)、熔断器熔丝熔断后不查明原因不准更换熔丝送电。
4、电容器组每次拉闸之后,必须通过放电装置随即进行放电,待电
荷消失后再合闸,电容器组再次合闸时,必须在断开三分钟之后进行。
5.特别注意:
1)、当电炉变压器负荷加到75%,再投入电容器组然后再将电炉变压器加满负荷运行。
2)、当人工切除电炉变压器时,应使电容器组预先退出运行,在故障下,也要求在电炉变压器主开关断开前,先断开电容器组的主开关。
6、投切电容器组要用真空开关。
电容自动过零投切

电容自动过零投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容自动过零投切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控制技术,通过使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实现电力系统中电流、电压的稳定控制。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是指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当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不为零时,系统会产生无功功率,导致能量的浪费和系统的不稳定。
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
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电容自动过零投切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变电站、电力配电系统、电力工厂等场所,都会采用这种技术来实现对系统的无功补偿。
通过合理配置电容器,可以有效减少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系统的能耗,从而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与传统的手动投切方式相比,电容自动过零投切技术具有很多优势。
自动过零投切可以实时监测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波形,准确计算无功功率在何时需要进行补偿,避免了手动操作时可能出现的误差。
自动化投切可以根据系统中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了补偿的准确性和效率。
而且,自动过零投切还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系统运行的便利性。
电容自动过零投切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补偿无功功率,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这种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深入研究和推广这项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示例:电容自动过零投切是一种电力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中。
通过控制电容的连接和断开,可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电流和功率进行精确控制,提高电器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在传统的电器设备中,电容往往被用来起到储能和滤波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电容的作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储能和滤波,而是被应用于更加复杂和精密的电力控制中。
电容自动过零投切就是一种典型的应用。
电容自动过零投切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二是提高电器设备的性能。
电容器组投切过电压

• 分闸两相重燃
• 断路器分闸两相重燃分为两相非同时重燃和两相同时重燃两种情况。由于 单相重燃时回路的振荡频率很高,中性点电压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使其他 两相的断路器断口间恢复电压迅速上升,导致另一相随后重燃,这种情况是 两相非同时重燃。由前分析可知,A相重燃后C相恢复电压可达 (1.0+5.87)=6.87,假设C相在断口恢复电压最大时重燃,一方面主要时A、C 相电源通过串联电抗对 C充电,使A、C相电容上的电压增大,另一方面A、C 相电源通过串联电感和C对中性点电容充电,使中性点上的电压出现振荡。 用类似的方法分析可得,A相电容上的电压为-2.87,C相电容上的电压为2.5, 中性点电位和相对地电压最大值基本等同于C相重燃前的状态;
并联电容器组操作过电压分析
• 在电力系统中,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确 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供电电压和频率必须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 电压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对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控制,即对系统进行无 功补偿。进行无功补偿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同步发电机补偿、同步电动机补 偿、同步调相机补偿、并联电容器组补偿及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无功补 偿等。 • 目前国内用得较普遍的是并联补偿电容器,它可根据需要由若干电容器串、并 联组成,容量可大可小,即可以集中使用、又可以分散使用,且可分相补偿,可 随时分组投切,具有运行灵活,有功损耗小,维护方便,投资少等优点,因此,并 联补偿电容器组作为一种无功电源被广泛应用于电网的无功补偿,以提高电压 质量和功率因数,减小电能损耗。
• 并联电容器组分闸过电压主要是指分闸重燃过电压,包括单相重燃和多 相重燃过电压。重燃过电压是由于切除电容器组时因开关的重燃而引起 的,当开关断开电流熄灭后,电容器组上的残存电荷在短时间内无法释放, 电容器组上将残留直流电压,假如开关弧隙绝缘恢复的速度低于恢复电 压增长的速度,一旦真空开关的电气恢复强度不能承受加于其上的暂态 恢复电压,将发生重击穿,引起电磁振荡,产生重燃过电压。真空断路器 投切电容器组产生过电压,所有成因都归结为电流过零后一段时间内(几 ms至几s),弧隙动态介质恢复强度低于恢复电压而导致电流重现。
德力西电气 RPCF(共补)无功补偿控制器 使用说明书

RPCF系列(共补) 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书符合标准:JB/T 9663安装、使用产品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备用说明:本产品为16回路控制器,1、具有J型静态接交流接触器功能,详见第5页2、具有D型动态接复合开关或无触点开关功能,详见第5页3、具有Z型通信功能(需定制),另附:通信协议附件。
1概述1.1关于使用说明书本说明书详细的介绍安装、调试、工作参数、菜单操作等内容,用户在使用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此说明书。
1.2使用范围适用于三相平衡低压配电系统电容器补偿装置的自动调节,使功率因数达到用户预定状态,提高电力变压器的利用效率,减少线损,改善供电的电能质量。
2功能特点(1) 以基波无功功率计算投切电容容量,可避免任何形式的投切震荡,并在有谐波的场合下能正确显示电网功率因数。
(2) 功率因数测量精度高,显示范围宽。
(3) 实时显示总功率因数(PF)与基波功率因数(DPF)。
(4) 实时显示电压畸变率及电流畸变率。
(5) 有12种编码输出方式供用户选择。
(6) 最多16路输出。
(7) 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8) 各种控制参数全数字可调直观使用方便。
(9) 具有自动运行与手动运行两种工作方式。
(10) 具有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功能。
(11) 具有电压谐波超标保护功能。
(12) 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数据不丢失。
(13) 电流信号输入阻抗低≤0.01Ω。
3使用条件(1) 海拔高度不高于2000米。
(2) 环境温度-25℃~+50℃。
(3) 空气湿度在40℃时不超过50%,20℃时不超过90%。
(4) 周围环境无腐蚀性气体,无导电尘埃,无易燃易爆的介质存在。
(5) 安装地点无剧烈震动。
4技术数据额定工作电压:AC 380V或AC 220V额定工作电流:AC 0~5A额定工作频率:45Hz~65Hz显示功率因数:滞后0.001~超前0.001测量无功功率:0~9999kvar测量有功功率:0~9999kW欠压保护值:AC 300V或AC 180V输出触点容量:AC 220V 5A灵敏度:≤100mA整机消耗功率:10VA显示:4位红色数码管外型尺寸:146mm×146mm×82mm开孔尺寸:139mm×139mm安装方式:嵌入式安装倒齿附件固定连接方式:插座接线端子螺丝固定防护等级:外壳IP305按键和指示灯介绍(开孔尺寸为139mm×139mm)图1 按键和指示灯介绍1. 1-16回路电容器投切指示。
并联电容器组投切问题新的计算法

Ab ta t T i ril sn e L pa a so m se d o e c e ii n ee mi e o s le t ep o lms o e s r c : h s a t e u i g t a lc St n f r i ta f h o f c e t t r n d t o v r be ft c h r n t d h h ir s i g c re ta d o e n u h n u r n n v r—v l g n t n in fs i h n h n a a i r b n . e mah mai a x rs i n fr o t e i r se to w t i g s u tc p ct a k T t e t le p e s o a a c o h c o
cl l i eoe — o aetaw s u e i ut r kr f aktp i a vnfs nte o d B cue a ua n t vr vl t a e ot r ibe e n i n W g e ri d . eas c t gh t h d t h cc a ob g r p g si it h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组投切时的操作步骤
1)、全站停电操作时,应先拉电容器组开关,再拉各路的出线开关。
2)、全站恢复送电时,应先合各路出线开关,再合电容器开关。
3)、全站故障失去电源后,没有失压保护的电容器组,必须将电容器组断开,以免电源重新合闸时损坏电容器。
4)、任何额定电压的电容器组,禁止将电容器组带负荷投入电源,以免损坏设备,电容器组每次分闸后,重新合闸时,必须将电容器停电3——5分钟,放电后进行。
电容器自动补偿原理
一、KL-4T 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1、补偿原理
JKL-4T 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采用单片机技术,投入区域、延时时间、过压切除门限等参数已内部设定,利用程序控制固态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复合工作方式,投切电容器的瞬间过渡过程由固态继电器执行,正常工作由接触器执行(投入电容时,先触发固态继电器导通,再操作交流接触器上电,然后关断固态继电器;切除电容时先触发固态继电器导通,再操作交流接触器断电,然后关断固态继电器),具有电压过零投入、电流过零切除、无拉弧、低功耗等特点。
2、计算方法及投切依据
以电压为判据进行控制,无需电流互感器,适用于末端补偿,以保证用户电压水平。
1)电压投切门限
投入电压门限范围 175V ~210V 出厂预置 175V
切除电压门限范围 230V ~240V 出厂预置 232V
回差 0V ~ 22V 出厂预置 22V
2)欠压保护门限(电压下限)170V ~175V 出厂预置 170V
3)过压保护门限(电压上限)242V ~ 260V 出厂预置 242V
4)投切延时 1S ~600S 出厂预置 30S
3、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用户端电压过低而电容器不能投入。
1)电压低于欠压保护门限。
2)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
二、JKL-4C 无功补偿控制器
1、补偿原理
JKL-4C 无功补偿控制器采用单片机技术,投切组数、投切门限、延时时间、过压切除门限等参数可由用户自行整定。
取样物理量为无功电流,取样信号相序自动鉴别、转换、无须提供互感器变比及补偿电容容量,自行整定投切门限,满量程跟踪补偿,无投切振荡,适应于谐波含量较大的恶劣现场工作。
2、计算方法及投切依据
依据《DL/T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无功电流投切,目标功率因数为限制条件。
1)当电网功率因数低于COSФ预置且电网无功电流大于1.1Ic时(Ic为电容器所产生无功电流,由控制器自动计算),超过延时时间,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
2)当相位超前或电压处于过压、欠压状态时,控制器切除电容器。
3、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1)显示 -.50 。
取样电压电流线接错,应为线电压和另外一相流。
2)功率因数显示较低而不投入电容。
目标功率因数设置过低或负荷过小或者过压保护门限设置过低。
三、PDK2000配电综合测控仪
1、补偿原理
PDK2000配电综合测控仪采用DSP技术,其控制部分包括投切组数、投切门限、编码方式、延时时间、过压切除门限等参数可由用户自行整定。
取样物理量为无功功率,取样信号相序自动鉴别、转换,满量程编码跟踪补偿,无投切振荡,适应于精确补偿的现场工作。
2、计算方法及投切依据
依据《DL/T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无功功率投切,目标功率因数为限制条件。
1)当电网功率因数低于COSФ预置且电网无功功率大于门限值(门限系数*电容容量)时,超过延时时间,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
2)投切时以所设编码方式投切,优先投切容量较大的合适的电容,然后投切较小的电容,以达到最小的投切次数和最优化的补偿容量。
3)当三相不平衡时,可以使用角型投切方案或星加角型投切方案。
当使用星加角型投切方案时,优先投切星型中较大的电容,当不够星型补偿时,优先投切角型中较大的电容,直至各项均达到较好的补偿效果。
4)相位超前或电压处于过压、欠压状态时,控制器切除电容器。
3、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1)无电压或电流。
一般为电压电流线没有接好。
2)液晶屏不显示。
一般为电源没有接好。
3)功率因数显示较低而不投入电容。
目标功率因数设置过低或负荷过小或者过压保护门限设置过低。
电容使用的一些经验和误区
一些经验:
在电路中不能确定线路的极性时,建议使用无极电解电容。
通过电解电容的纹波电流不能超过其充许范围。
如超过了规定值,需选用耐大纹波电流的电容。
电容的工作电压不能超过其额定电压。
在进行电容的焊接的时候,电烙铁应与电容的塑料外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过热造成塑料套管破裂。
并且焊接时间不
应超过10秒,焊接温度不应超过260摄氏度。
四个误区:
●电容容量越大越好
很多人在电容的替换中往往爱用大容量的电容。
我们知道虽然电容越大,为IC提供的电流补偿的能力越强。
且不说电容容量的增大带来的体积变大,增加成本的同时还影响空气流动和散热。
关键在于电容上存在寄生电感,电容放电回路会在某个频点上发生谐振。
在谐振点,电容的阻抗小。
因此放电回路的阻抗最小,补充能量的效果也最好。
但当频率超过谐振点时,放电回路的阻抗开始增加,电容提供电流能力便开始下降。
电容的容值越大,谐振频率越低,电容能有效补偿电流的频率范围也越小。
从保证电容提供高频电流的能力的角度来说,电容越大越好的观点是错误的,一般的电路设计中都有一个参考值的。
●同样容量的电容,并联越多的小电容越好
耐压值、耐温值、容值、ESR(等效电阻)等是电容的几个重要参数,对于ESR 自然是越低越好。
ESR与电容的容量、频率、电压、温度等都有关系。
当电压固定时候,容量越大,ESR越低。
在板卡设计中采用多个小电容并连多是出与PCB空间的限制,这样有的人就认为,越多的并联小电阻,ESR越低,效果越好。
理论上是如此,但是要考虑到电容接脚焊点的阻抗,采用多个小电容并联,效果并不一定突出。
●ESR越低,效果越好
结合我们上面的提高的供电电路来说,对于输入电容来说,输入电容的容量要大一点。
相对容量的要求,对ESR的要求可以适当的降低。
因为输入电容主要是耐压,其次是吸收MOSFET的开关脉冲。
对于输出电容来说,耐压的要求和容量可以适当的降低一点。
ESR的要求则高一点,因为这里要保证的是足够的电流通过量。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ESR并不是越低越好,低ESR电容会引起开关电路振荡。
而消振电路复杂同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板卡设计中,这里一般有一个参考值,此作为元件选用参数,避免消振电路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好电容代表着高品质
“唯电容论”曾经盛极一时,一些厂商和媒体也刻意的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
卖点。
在板卡设计中,电路设计水平是关键。
和有的厂商可以用两相供电做出比一些厂商采用四相供电更稳定的产品一样,一味的采用高价电容,不一定能做出好产品。
衡量一个产品,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考虑,切不可把电容的作用有意无意的夸大。
电力电容器有哪些种类?
电力电容器的种类很多。
按其安装的方式可分为户内及户外式;按其相数可分为单相及三相;按其运行的额定电压可分为高压和低压;按其外壳材料可分为金属外壳、瓷绝缘外壳、胶木铜外壳等数种。
按其内部浸渍液体来分,有矿物油、氯化联苯、蓖麻油、硅油、十二烷基苯等数种。
按其工作条件来分,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移相电容器:型号有YY、YL两个系列。
② 串联电容器:型号有CY、CL两种。
③ 耦合电容器:型号为OY。
④ 电热电容器:型号有RYS、RYSY两种。
⑤ 脉冲电容器:型号有MY、ML两种。
⑥ 均匀电容器:型号为JY。
⑦ 滤坡电容器:主要有LY、LB二种。
⑧ 标准电容器:型号有BF、BD两种
并联补偿电容器的作用
用并联补偿电容器来补偿用电系统感性负荷需要的无功功率,达到:(1 )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2 )提高功率因数。
(3 )减少线路损耗。
(4 )提高变压器及线路的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