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保护与发展工作报告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6篇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在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中,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工作回顾1.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本年度,我们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具体举措包括:- 完成了多个濒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与整理;- 支持建设了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推广民族传统艺术;- 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
2. 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我们坚持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项目:- 扶持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家乐、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经济;-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开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实现了贫困人口的有效减贫。
3. 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根本。
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建设,改善教育环境;- 加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扶持力度,提供奖学金与助学金;- 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融合。
4. 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为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品质,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加强少数民族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认同。
三、工作成效1. 民族文化更加繁荣。
通过一系列措施,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统艺术、节庆活动得到传承与发展。
2. 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贫困人口实现有效减贫。
3.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条件得到改善,民族文化教育融合取得实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4. 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乡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概况近年来,我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全面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 本乡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少数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对我乡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汇报:二、少数民族概况我乡镇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万,其中有苗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广泛,大多生活在山区等偏远地区。
三、工作成绩1. 教育工作乡镇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教育扶贫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校舍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教育,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文化节日等活动,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经济扶持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少数民族农民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山区,到城镇务工,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3. 医疗保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通过派驻医生、送医下乡等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健康的关注,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4. 文化活动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举办各种文化展演,形成瑶族歌舞、苗族绣花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
5. 宗教宣传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宗教活动的合法性和秩序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同时,注重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提高宗教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引导作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摘要:2009年,湖南省民委委员会组织湖南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评选活动,经过半年多推荐、票选、考察,全省54个候选村寨中,最终凤凰县的山江镇冬就村等十个村庄成功胜出。
湖南省副省长刘力伟为这十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授牌,每个村寨将获得3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村寨的保护和开发,扶持力度在未来还将加大。
从2009年起,国家民委和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试图挽救正在急剧消失的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包括被破坏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湘西村寨坏境保护发展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村寨介绍1、芙蓉镇王村的土家族占居民总数的百分九十以上。
是一座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是猛洞河水道旅游的门户,猛洞河风景区的南大门。
镇中风光风情独特.五里青石板长街,两傍板门店铺,土家吊角楼顺坡而建,淳朴的土家民族风情十分迷人。
王村古镇是秦汉时期酉阳城旧址。
战国时代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世愁争战盟约所立的“溪洲铜柱”依然如故,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溪洲铜柱”,上面铭刻2300多字,记载公元940年楚王王与土司罢兵言和盟约,是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2、苗寨山江苗寨又名总兵营,苗语称叭固,位于凤凰古城西北20公里处的一个峡谷之中,是一个具有浓郁苗族生活气息的小山寨。
称山江为总兵营则源于清朝镇压苗民起义时在此驻兵设过总兵营房。
至于叫"山江"则因解放后在寨西北山上修了座山江水库,苗寨缺水、水库修成后观者如潮,人们称"叭固"为山江,久之,行政区名便随之改为"山江"。
山江,保留着古老的苗家习俗。
在古时的湘黔边境的苗族聚居地,苗人为了抵抗朝廷的进攻,修建了大量的保家楼和防御墙。
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是山江苗寨的最大特点,碉楼和防御墙又是构成苗寨的两类主要建筑。
2024年社区少数民族的工作总结

2024年社区少数民族的工作总结
在2024年,社区各地的少数民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社区少数民族工作的总结:
1. 重视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政府和社区各方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工作。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和宣传教育,有效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2. 提供教育机会:社区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注重为少数民族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通过提供补贴、推广国家少数民族教育项目等措施,大大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受教育环境。
3.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社区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中心等举措,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少数民族就业创业支持:社区加大对少数民族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提供相关培训和资金支持,缓解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压力,提高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5. 加强少数民族和谐发展:社区注重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和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增进了社区各民族间的理解与团结。
6. 积极参与少数民族事务治理:社区引入少数民族代表参与社区事务治理和决策,促进了民族事务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总体来说,2024年社区少数民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通过政府和社区各方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得到加强,教育、文化、就业创业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支持,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与合作得到了增进。
然而,也要认识到在少数民族工作中还存在一
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等。
因此,未来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民族艺术和传统习俗吸引了众多游客。
因此,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常建筑着寨头、寨门、寨墙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通过传统的建筑手法和材料,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和聪明才智。
这些建筑既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风格,需要对村寨进行定期维护和修复,确保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得以保留下来。
与建筑风格相伴的是民族艺术的保护。
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有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如壮族的芦笙、彝族的毛刺绣、藏族的唐卡等。
这些艺术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而闻名,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民族艺术品,需要加强对技艺传承人员的培养和保护,确保这些手工艺品得到传承和发展。
除了建筑风格和民族艺术的保护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也是保护的重点。
少数民族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苗族的芦笙节、侗族的示范活动等。
这些习俗和节日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需要加强对年长者和传统习俗的宣传和教育,使得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传承这些习俗。
为了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村寨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确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案(二)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案一、实施背景中国的少数民族村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村寨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本方案提出了针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计划。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以“保护为主,发展为辅”为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实现少数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文化保护:通过修缮古建筑、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当地居民等方式,保护村寨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生态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3.经济发展:通过开发特色手工艺品、农产品和旅游项目,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4.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保护与发展工作,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强社区凝聚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资源调查:对目标村寨进行详细的资源调查,包括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
2.规划编制: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保护与发展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
3.项目实施:按照规划编制,分阶段实施各项措施。
4.监测与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具有独特少数民族文化的村寨,特别是那些面临消失风险的村寨。
通过推广此方案,可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创新要点1.综合保护:本方案不仅关注文化保护,还重视生态和经济发展,实现综合性的保护与发展。
2.社区参与:通过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加强保护与发展的效果。
3.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实现村寨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文化、生态和经济的长期稳定。
六、预期效果1.文化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2.生态改善: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模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首先,要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往往位于山水之间,环境清幽美丽。
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村寨的原始风貌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村寨周边的开发建设,杜绝过度开发和过度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村寨环境保护中来。
其次,要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人文环境。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和弘扬这种文化,政府可以资助相关机构对村寨内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文化保护和修缮工作。
同时,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展示和传承村寨的文化精神,提高村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再次,要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村民生活方式和习俗传统。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村民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传统。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不仅仅是传统的村寨,更是村民的家园。
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要注重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业。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产业。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开发和宣传力度,投资和建设相关的旅游设施,提升村寨的接待能力。
同时,培养和选拔村民的导游和服务人员,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旅游活动不仅可以给村民增加收入,还可以加强村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总之,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政府、专业机构和村民共同努力,才能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展。
通过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保护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传统,发展旅游业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追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逐渐成为旅游景区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如何在保护少数民族特色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开发,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重点在于保护其独特的文化、民俗和自然环境。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管理制度,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全面的保护。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村寨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其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其次,加强专业团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最后,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目的在于提升村寨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首先,要注重村寨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要发展特色产业。
依据少数民族村寨的资源禀赋,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农、牧、林、副、观养等产业,提高村民收入。
同时,要注重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再次,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培养专业导游和服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最后,要注重文旅融合。
通过文化演艺、手工制作、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通过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能够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此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开发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动力。
综上所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需要同时注重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立保护机制、加强培训与合作、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特色产业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能够实现少数民族村寨的全面保护和持续发展。
保护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遗产,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口乡牂牁村民族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将列入毛口乡“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毛口乡有80%以上的少数民族,其中牂牁村、西陵村、半坡村的部分村寨少数民族数量达90以上。长期居住了布依、苗、彝、回、仡佬等少数民族。村境内有多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传说,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
力争把1到2个特色村寨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名村。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乡将在巩固成果、提升内涵上下功夫;在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上下功夫;在创新思路、再上台阶上下功夫。对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丰富内涵,提档升级,展示魅力,发挥效益,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试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并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同时,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特色村寨建设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助、民间投资和招商引资等,解决投入不足和建设经营的问题,探索一条民族村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促进毛口乡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特色村寨建设受经济发展商品化的影响,没有引起重视,村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对村寨的破坏时有发生;
二是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倾向于发展、保护力度不够;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急需转变,需要克服“小农”意识和传统思维;
四是基层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以特色民居改造为突破口,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以确保农民增收为目的,培育特色产业,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为目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尊重历史,尊重民族建筑风格,结合当地建筑工艺,就地取材,尊重村民意愿,注重环境协调,突出民族特色。经过改造的民族村寨保持了整旧如旧、建筑风格主体不变;新建的项目起点要高,民族特色要鲜明。
毛口乡少数民族的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急剧消失,因此,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情况
毛口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居民长期生存的环境,村寨内植被茂密,水土流失较少,大部分村寨保存完好。因2007年光照电站的修建,毛口乡西陵村、牂牁村部分民房已被拆迁,新建的民房已失去民族村寨的特色,需要加以修饰。
二、“十一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情况
1、取得的成绩
4、特色村寨保护的重点区域(与当地旅游和文化发展规划相衔接)和重点工程。
毛口乡传说是古夜郎国的都邑所在地,其境内的牂牁江风景秀丽,有白壁峡、绿荫洞、一线天等多处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还有传说神秘的王子坟、龙潭、虎跳石、将军坟、木城古榕树、老王山(郎山)、九层山、古驿道、梯子岩、狗爬岩、西陵渡、牂牁寨等,人文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点众多,峰峦叠嶂,集山奇、水险、谷幽为一体,传说古朴而神秘。牂牁江沿岸山势雄峻险奇,水急滩险,原始植被葱绿,素有“小三峡”之美誉,已被列为古夜郎旅游胜地。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应选择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体民族为世居少数民族,村寨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当地政府和群众有较高积极性的村寨,应以支持特色民居保护和改造、特色产业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为主要内容,以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和综合考虑,突出重点为主要原则。
5、具体项目和资金概算
一是民族村寨示范点建设工程:毛口乡牂牁村改造修建或维修公路5公里,改造院落3个,新建特色民居26栋。毛口乡西陵村改造修建或维修公路2公里,改造院落4个,新建特色民居30栋。毛口乡半坡村改造修建或维修公路6公里,改造院落4个,新建特色民居16栋。具体概算如下: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
公路
13公里
在国家、省市和特区相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牂牁江旅游正在乘着西部大开发利用的东风迅速发展。1995年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经黔府发[1995]10号文件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而且,毛口乡牂牁村是一个集布依、苗、彝、回、仡佬等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其中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各兄弟民族热情好客,民风纯朴,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蜡染、绣花更是独具风格。苗族的芦笙舞,布依族的赶俵歌更是叫人叹为观止。吸引很多的游客。北盘江光照电站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项目,光照电站建成后,毛口乡将成为一个人工大湖,面积相当于清镇红枫湖的两倍多,人工湖配上神秘的古夜郎文化,与老王山、月亮洞等多处景观相互辉映,再加上湖区周围座落有致、独具一格的移民新村小镇,将成为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为牂牁江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5
总计
34
以上经费总计:1028万元。
2、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寨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相协调。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地区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人文精神、劳动智慧、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在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要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镶嵌在少数民族地区熠熠生辉的宝石。
少数民族特色村保护与发展工作报告
关于申报毛口乡牂牁村为少数民族特色村
保护与发展工作报告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现状
毛口乡辖6个行政村(西陵村、沈家村、大冲村、木城村、牂牁村、半坡村)、1个居委会,共59个村民组、48个自然村寨。全乡2570户10132人,少数民族有布依、苗族、彝族、仡佬等,其中以布依、苗族为主体民族,占全乡总人口85%以上。
6
78
改造院落
11个
20
220
特色民居
72栋
8
576
总计
874
二是民族村寨绿化工程: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
树苗
40万株
5
200
栽种
100000
10
管理
100000
10
总计
220
三是民族村寨饮水工程: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
水管
10000米
0.002
20
水窖
9个
1
9
管理
50000
3、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应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组成部分,六枝特区毛口乡按照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毛口乡牂牁村、西陵村、半坡村三个基础条件较好、民族特色突出和民族文化浓厚的村寨作为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
2、特色村寨民族、地域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毛口乡牂牁村所处地区属岩溶结构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海拔落差大。地势平坦而开阔,东、西、北三面是崇山峻岭,最高山峰是老山,海拔2126.94米,是六枝特区第一高峰,最低海拔为北盘江虎跳石处,海拔为581米。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属冲积性平原,具有“小盆地”、“小吐鲁番”等之美称。地势低凹,是北盘江低热河谷,气温高,气候炎热,光照充足,最高温度为43℃,最低温度为5.5℃,年均气温为22℃,无霜期达360天,降雨量1035毫升,春旱较严重。
1、有保护价值的特色村寨数量和主要建筑类型
毛口乡牂牁村共12个村民组,80%以上为布依族,村寨内居住有布依、苗族、彝族、仡佬等少数民族,房屋建设全部为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村境内有多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传说,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主要建筑有:毛口乡牂牁村水电站、毛口乡口棚大桥、牂牁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