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报告
在国家、省市和特区相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牂牁江旅游正在乘着西部大开发利用的东风迅速发展。1995年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经黔府发 1995 10号文件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而且,毛口乡牂牁村是一个集布依、苗、彝、回、仡佬等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其中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各兄弟民族热情好客,民风纯朴,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蜡染、绣花更是独具风格。苗族的芦笙舞,布依族的赶俵歌更是叫人叹为观止。吸引很多的游客。北盘江光照电站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项目,光照电站建成后,毛口乡将成为一个人工大湖,面积相当于清镇红枫湖的两倍多,人工湖配上神秘的古夜郎文化,与老王山、月亮洞等多处景观相互辉映,再加上湖区周围座落有致、独具一格的移民新村小镇,将成为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为牂牁江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特色村寨建设受经济发展商品化的影响,没有引起重视,村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对村寨的破坏时有发生;
二是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倾向于发展、保护力度不够;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急需转变,需要克服“小农”意识和传统思维;
四是基层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34
以上经费总计:1028万元。
毛口乡少数民族的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急剧消失,因此,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关于申报毛口乡牂牁村为少数民族特色村

民族聚居村寨工作总结

民族聚居村寨工作总结

民族聚居村寨工作总结1. 引言在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我们负责管理和开展对民族聚居村寨的工作。

这些民族聚居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社会形态,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们希望能够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 工作背景我所在的地区有多个民族聚居村寨,其中以少数民族为主,这些村寨的居民大多数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生活方式和习俗也与汉族有所不同。

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维护村寨的法律秩序、改善村寨的基础设施、促进村寨的发展等方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工作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3. 工作总结3.1 工作亮点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亮点,这些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教育: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法律教育活动,向村寨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这些活动,村寨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更加理解和遵守法律,村寨的法律秩序也得到了有效维护。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加大对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修建道路、改善供水和供电等措施,村寨的交通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文化活动:我们注重挖掘和保护村寨的特色文化,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族文化展览等。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村寨居民的文化交流和认同,也增加了村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利于推动村寨的发展。

3.2 存在问题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意识不足:部分村寨居民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认知程度较低,对我们的工作也不够理解和支持。

在法律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村寨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

•资源匮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投入的限制,部分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潜力。

我们需要加大对相关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

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情况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情况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情况报告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由于一些不良的发展模式和不合理的经营管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1. 过度商业化:一些旅游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为纯粹的商业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对当地文化传承的保护却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

2. 文化同质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为了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村民们被迫模仿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主张,使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与其他地方变得越来越相似,破坏了地域性的特色。

3. 需求依赖于外部:当地居民的生计和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的游客需求。

这使得他们的经济利益与文化传承的需要产生了矛盾,许多人放弃了本来可以传承的生活方式,去从事赚取高收益的旅游经营活动。

4. 环境污染:大量游客的流动产生了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

许多村庄的环境卫生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一些村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失去了对于他们的土地和环境的关注与保护。

二、问题的解决与建议1. 坚持“文化优先”原则: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应当以文化保护为前提,不能完全以商业市场和其他考虑为主导。

同时,应当加强对各个村寨的文化特色的保护,建议当地政府利用专业资源和力量,对当地文化进行挖掘和管理,使得文化保护不会被受损。

2. 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营中,有必要加强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发展。

这些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应当优先考虑文化价值和特色,打造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的永久保护。

3. 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在村民对于游客的服务上,应该加强他们对于文化认同的关注。

在丰富和保护村内的文化和活动的同时,需要着手启动村民文化认同的培养和提高,这有利于解决外部需求与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

4.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村民和游客在享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文化要素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并严格遵守村寨的环保法规。

畲族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畲族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畲族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自从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政策以来,各地方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在畲族乡,我们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加强了畲族村寨的建设和保护。

以下是对畲族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对畲族乡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挖掘。

畲族村寨一般都建立在山坡或者水边,而且这些区域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植被构成。

因此,我们利用这些自然地理优势,加强了对畲族村寨的规划和设计。

我们尽量保留了村寨的原貌,使其既符合畲族建造特色,又合理利用了自然资源。

比如,我们在设计村寨的时候,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气候和环境,建议村寨采用透气性较好的建筑材料,同时加强了对居民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宣传,使其有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其次,我们注重畲族村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畲族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民族,拥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因此,在建设畲族村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畲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与当地的畲族文化宣传队紧密合作,加强了对畲族村寨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了畲族村寨的知名度和特色魅力。

同时,在畲族村寨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对当地畲族文化的保护,保留和发掘了一些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习俗等文化遗产。

最后,我们在畲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畲族村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为畲乡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因此,在村寨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对旅游业的考虑,使得畲族村寨成为了畲乡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加强了对畲族村寨的旅游宣传,创新旅游产品,使畲族村寨旅游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村寨旅游业的发展,为整个畲乡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畲族村寨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总之,畲族村寨建设是畲族乡重要的民族特色工程,我们会继续努力,在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把畲族村寨建设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为推动畲乡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摘要:2009年,湖南省民委委员会组织湖南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评选活动,经过半年多推荐、票选、考察,全省54个候选村寨中,最终凤凰县的山江镇冬就村等十个村庄成功胜出。

湖南省副省长刘力伟为这十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授牌,每个村寨将获得3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村寨的保护和开发,扶持力度在未来还将加大。

从2009年起,国家民委和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试图挽救正在急剧消失的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包括被破坏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湘西村寨坏境保护发展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村寨介绍1、芙蓉镇王村的土家族占居民总数的百分九十以上。

是一座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是猛洞河水道旅游的门户,猛洞河风景区的南大门。

镇中风光风情独特.五里青石板长街,两傍板门店铺,土家吊角楼顺坡而建,淳朴的土家民族风情十分迷人。

王村古镇是秦汉时期酉阳城旧址。

战国时代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世愁争战盟约所立的“溪洲铜柱”依然如故,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溪洲铜柱”,上面铭刻2300多字,记载公元940年楚王王与土司罢兵言和盟约,是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2、苗寨山江苗寨又名总兵营,苗语称叭固,位于凤凰古城西北20公里处的一个峡谷之中,是一个具有浓郁苗族生活气息的小山寨。

称山江为总兵营则源于清朝镇压苗民起义时在此驻兵设过总兵营房。

至于叫"山江"则因解放后在寨西北山上修了座山江水库,苗寨缺水、水库修成后观者如潮,人们称"叭固"为山江,久之,行政区名便随之改为"山江"。

山江,保留着古老的苗家习俗。

在古时的湘黔边境的苗族聚居地,苗人为了抵抗朝廷的进攻,修建了大量的保家楼和防御墙。

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是山江苗寨的最大特点,碉楼和防御墙又是构成苗寨的两类主要建筑。

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特色村寨建设在我国各地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特色村寨建设是指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村寨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这个过程中,村寨的特色文化和传统风情得以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新的动力。

我国各地在特色村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的乌镇,通过对古镇的保护和改造,打造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又如,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通过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提升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在特色村寨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我们在村寨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充分挖掘了村寨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制定了符合当地特色和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

其次,我们在村寨改造建设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施工,对村寨的道路、房屋、景观等进行了整体提升和改善,使之更加适合旅游观光和民俗体验。

最后,我们在村寨宣传推广方面进行了相关工作,通过建立官方网站、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外界展示了村寨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村寨建设不仅仅是一项旅游工作,更是一项关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

通过特色村寨建设,我们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也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同时,特色村寨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特色村寨建设,加大对特色村寨的保护和改造力度,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特色村寨的宣传推广工作,扩大村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民族艺术和传统习俗吸引了众多游客。

因此,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常建筑着寨头、寨门、寨墙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通过传统的建筑手法和材料,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和聪明才智。

这些建筑既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风格,需要对村寨进行定期维护和修复,确保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得以保留下来。

与建筑风格相伴的是民族艺术的保护。

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有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如壮族的芦笙、彝族的毛刺绣、藏族的唐卡等。

这些艺术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而闻名,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民族艺术品,需要加强对技艺传承人员的培养和保护,确保这些手工艺品得到传承和发展。

除了建筑风格和民族艺术的保护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也是保护的重点。

少数民族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苗族的芦笙节、侗族的示范活动等。

这些习俗和节日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需要加强对年长者和传统习俗的宣传和教育,使得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传承这些习俗。

为了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村寨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确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案(二)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案(二)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案一、实施背景中国的少数民族村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村寨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本方案提出了针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计划。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以“保护为主,发展为辅”为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实现少数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文化保护:通过修缮古建筑、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当地居民等方式,保护村寨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生态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3.经济发展:通过开发特色手工艺品、农产品和旅游项目,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4.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保护与发展工作,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强社区凝聚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资源调查:对目标村寨进行详细的资源调查,包括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

2.规划编制: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保护与发展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

3.项目实施:按照规划编制,分阶段实施各项措施。

4.监测与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具有独特少数民族文化的村寨,特别是那些面临消失风险的村寨。

通过推广此方案,可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创新要点1.综合保护:本方案不仅关注文化保护,还重视生态和经济发展,实现综合性的保护与发展。

2.社区参与:通过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加强保护与发展的效果。

3.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实现村寨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文化、生态和经济的长期稳定。

六、预期效果1.文化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2.生态改善: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模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申报毛口乡牂牁村为少数民族特色村
保护与发展工作报告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现状
毛口乡辖6个行政村(西陵村、沈家村、大冲村、木城村、牂牁村、半坡村)、1个居委会,共59个村民组、48个自然村寨。

全乡2570户10132人,少数民族有布依、苗族、彝族、仡佬等,其中以布依、苗族为主体民族,占全乡总人口85%以上。

1、有保护价值的特色村寨数量和主要建筑类型
毛口乡牂牁村共12个村民组,80%以上为布依族,村寨内居住有布依、苗族、彝族、仡佬等少数民族,房屋建设全部为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村境内有多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传说,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

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

主要建筑有:毛口乡牂牁村水电站、毛口乡口棚大桥、牂牁寨等。

2、特色村寨民族、地域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毛口乡牂牁村所处地区属岩溶结构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海拔落差大。

地势平坦而开阔,东、西、北三面是崇山峻岭,最高山
峰是老王山,海拔2126.94米,是六枝特区第一高峰,最低海拔为北盘江虎跳石处,海拔为581米。

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属冲积性平原,具有“小盆地”、“小吐鲁番”等之美称。

地势低凹,是北盘江低热河谷,气温高,气候炎热,光照充足,最高温度为43℃,最低温度为5.5℃,年均气温为22℃,无霜期达360天,降雨量1035毫升,春旱较严重。

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情况
毛口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居民长期生存的环境,村寨内植被茂密,水土流失较少,大部分村寨保存完好。

因2007年光照电站的修建,毛口乡西陵村、牂牁村部分民房已被拆迁,新建的民房已失去民族村寨的特色,需要加以修饰。

二、“十一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情况
1、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省市和特区相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牂牁江旅游正在乘着西部大开发利用的东风迅速发展。

1995年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经黔府发[1995]10号文件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而且,毛口乡牂牁村是一个集布依、苗、彝、回、仡佬等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其中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各兄弟民族热情好客,民风纯朴,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蜡染、绣花更是独具风格。

苗族的芦笙舞,布依族的赶俵歌更是叫人叹为观止。

吸引很多的游客。

北盘江光照电站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
重点项目,光照电站建成后,毛口乡将成为一个人工大湖,面积相当于清镇红枫湖的两倍多,人工湖配上神秘的古夜郎文化,与老王山、月亮洞等多处景观相互辉映,再加上湖区周围座落有致、独具一格的移民新村小镇,将成为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为牂牁江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特色村寨建设受经济发展商品化的影响,没有引起重视,村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对村寨的破坏时有发生;
二是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倾向于发展、保护力度不够;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急需转变,需要克服“小农”意识和传统思维;
四是基层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毛口乡少数民族的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

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

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

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急剧消失,因此,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1、“十二五”时期拟重点保护的特色村寨数量和民族、地域分布情况
毛口乡牂牁村民族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将列入毛口乡“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毛口乡有80%以上的少数民族,其中牂牁村、西陵村、半坡村的部分村寨少数民族数量达90以上。

长期居住了布依、苗、彝、回、仡佬等少数民族。

村境内有多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传说,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

2、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寨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相协调。

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地区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人文精神、劳动智慧、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

在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要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镶嵌在少数民族地区熠熠生辉的宝石。

力争把1到2个特色村寨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名村。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乡将在巩固成果、提升内涵上下功夫;在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上下功夫;在创新思路、再上台阶上下功夫。

对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丰
富内涵,提档升级,展示魅力,发挥效益,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试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并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

同时,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特色村寨建设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助、民间投资和招商引资等,解决投入不足和建设经营的问题,探索一条民族村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促进毛口乡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3、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应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组成部分,六枝特区毛口乡按照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毛口乡牂牁村、西陵村、半坡村三个基础条件较好、民族特色突出和民族文化浓厚的村寨作为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

以特色民居改造为突破口,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以确保农民增收为目的,培育特色产业,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为目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尊重历史,尊重民族建筑风格,结合当地建筑工艺,就地取材,尊重村民意愿,注重环境协调,突出民族特色。

经过改造的民族村寨保持了整旧如旧、建筑风格主体不变;新建的项目起点要高,民族特色要鲜明。

4、特色村寨保护的重点区域(与当地旅游和文化发展规划相衔接)和重点工程。

毛口乡传说是古夜郎国的都邑所在地,其境内的牂牁江风景秀丽,有白壁峡、绿荫洞、一线天等多处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还有传说神秘的王子坟、龙潭、虎跳石、将军坟、木城古榕树、老王山(郎山)、九层山、古驿道、梯子岩、狗爬岩、西陵渡、牂牁寨等,人文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点众多,峰峦叠嶂,集山奇、水险、谷幽为一体,传说古朴而神秘。

牂牁江沿岸山势雄峻险奇,水急滩险,原始植被葱绿,素有“小三峡”之美誉,已被列为古夜郎旅游胜地。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应选择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体民族为世居少数民族,村寨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当地政府和群众有较高积极性的村寨,应以支持特色民居保护和改造、特色产业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为主要内容,以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和综合考虑,突出重点为主要原则。

5、具体项目和资金概算
一是民族村寨示范点建设工程:毛口乡牂牁村改造修建或维修公路5公里,改造院落3个,新建特色民居26栋。

毛口乡西陵村改造修建或维修公路2公里,改造院落4个,新建特色民居30栋。

毛口乡半坡村改造修建或维修公路6公里,改造院落4个,新建特色民居16栋。

具体概算如下:
二是民族村寨绿化工程:
三是民族村寨饮水工程:
以上经费总计:1028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