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首都――大同

合集下载

光辉岁月——大同历史沿革

光辉岁月——大同历史沿革

光辉岁月——大同历史沿革塞外古城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她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威武雄壮的篇章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从而名著典籍,显赫中外。

1976年至1977年间,在城西8.5公里处青磁窑村的考古发掘中,获得了一千多件打制石制品,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据鉴定,其历史有十万年之久。

另外在城西高山镇附近和云冈南梁等地,发现了一批磨制的细石器和许多陶片(在沿长城的大同一段,也发现有这种文化的分布)。

经考古判断,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文化,距今大约为一万年左右。

这些文物充分说明,早在十万年至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着,并以惊人的毅力,用简陋的石制工具,创造着远古的文化。

有关大同的历史,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

根据记载,夏、商之际即有居民在此定居。

春秋初期,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楼烦”占据(《史记·匈奴传》)。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七雄争霸期间,三晋之一的赵国逐渐强大起来。

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史记·匈奴传》)。

此时,大同东北属代郡,西南属雁门郡,赵国名将李牧常镇守在这一带,以“备匈奴”。

李牧训练了一支包括骑士、勇士和射士的十多万强大的边防军,修筑报警的烽火台,以及部分地段的长城,使匈奴不敢轻易入犯。

显然,此时的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在全国设置三十六郡。

大同当时隶属雁门郡。

为防御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又调集民众修建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并在大同城西的十里河谷修建了武周塞,以防备胡人的入侵。

同时,还在长城沿线修筑连结九原、云中、雁门、代郡、渔阳等重镇而至碣石的驰道,以便于调动军队和运输。

在这条北部防线上,大同地区是守备重点之一。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为镇压陈涉、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抽调了大批兵力,造成了边防空虚,致使匈奴乘虚占领了大同。

大同文化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

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

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大同简单介绍

大同简单介绍

1.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的话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

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

2.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为“三代京华”(北魏前期都城、辽、金两代陪都),“两朝重镇”(明、清)】,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3.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

北、东、南三关象卫星城一样环列在大同主城的三面,互成犄角之势,然而没有建西关,因此从大同城的外形看,便产生了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只美丽的凤凰降落于大同一带,羽毛美丽,光华灿烂。

一位勇士用弓箭射折了凤凰的右翅。

凤凰受伤落地后就化作大同城。

所以,大同又有“凤凰城”之称。

南关像风头,北关似凤尾,东关类凤之左翅,唯独没有右翅——西关,人们形象地把大同说成是“凤凰单展翅”。

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

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

大同城市介绍PPT

大同城市介绍PPT

天镇胡麻油
天镇胡麻油胡麻油,就是采用土法或榨油机 压榨胡麻籽粒迫使流淌出来的黄色半透明液 体亚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油用亚麻、纤维用 亚麻和兼用亚麻三种,同属亚麻科,一年生 草本。胡麻籽粒呈扁孵圆形,暗褐色,有光 泽,可榨油。胡麻油可炒菜,煎食品,也可 供制油漆、油墨、肥皂等。
三 特色美食
斗山杏仁
广灵斗山杏仁,被称为山西特产三大宝之一(山西 特产三大宝:杏仁、核桃、大红枣)。广灵土地史 有刮金板之称,杏仁久赋盛名,其优于一般杏仁 的原因在于,广灵地处于太行山北端,衡山东麓, 北纬39度线上(俗称杏果生长黄金线),再加上 广灵斗山海拔2000米以上,温差大,阳光照射充 足,更有:广灵斗山脚下、壶流河畔,微量元素 含量较高,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 民俗文化
灵丘罗罗腔
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戏曲剧种,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 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 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罗罗腔历史悠久,形态古老,唱腔中 保留有早期的传统曲牌,如【娃子】、【彩腔】、【山坡羊】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 唱腔结构又在不断变化。罗罗腔传统的音乐唱腔主要有甩板、数词、流水、平板、垛板、散 板、娃子、哭腔、起膛等十多种,其中说唱性较强的数词是代表性的唱腔。
旅游 胜地
一中家大 。国历同
九史市 大文是 古化首 都名批 之城国

一二 三四 历特特民 史色色俗 故景美文 事点食化
大同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代国南 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
第一章 历史故事
一 历史故事
胡服骑射
这是战国时代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所倡导与推进的 改革措施,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影响 波及当时的整个中国,引发了全社会的深层变化。 胡服骑射以对异域服饰文明的吸纳交融为标识, 奠定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融合的基础, 继而推进了东亚板块上的民族大融合。

家乡山西大同介绍

家乡山西大同介绍
• 建造历史 • 发展时期
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 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 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 (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04 大同文化
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 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 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 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之意。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 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 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 天”。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 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分窟介绍
七至十一窟
•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 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 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
•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 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 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 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 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 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 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 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 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 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 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大同简介PPT

大同简介PPT

∙大同市,山西省省辖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盆地北部边缘,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下辖地区4区、7县,面积14176平方公里,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中国煤都”之称;并堪跻中国大古都之列。

∙1982年2月16日国务院公布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大同市为全国13个较大的市之一。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煤都”之称。

大同市境内含煤面积63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

煤年产量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位,在世界享有盛名。

∙大同为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城市。

拥有中国华北第一个大型水泥厂——大同水泥厂、华北最大的现代化糖厂——大同糖厂、全国最大的矿务局——大同矿务局等有重大影响意义的企业。

∙大同市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年均气温6.4℃,一月零下11.8℃。

最低温度零下29.2℃,七月平均气温21.9℃,避暑胜地。

∙近年来,大同市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巨变,道路宽敞了,绿树成荫了,高楼拔地而起了,大气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市民深切感受到大同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

巨变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全市上下尤其是广大建设者戮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随着能源行业发展趋势逐年降低,大同近年来着力发展旅游城市,大力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

∙大同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古建筑188处,古墓葬38处,古遗址66处,石窟寺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处(其中革命文物18处),石刻及其他22处。

大同市共有馆藏文物9.7万余件。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大同文化概况

大同文化概况

隋统一后,又有突厥侵扰,唐末这里又成
为沙陀人与吐谷浑争战的战场。五代十国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这里长达433 年一直由契丹、女真、蒙古占领。明时又 常受蒙古瓦剌侵扰,清为满人统治。
纵观大同历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交融史。
民族大融合 北魏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
方,50多年的制度建设、社会改革和经济 的发展,鲜卑拓跋部在完成自身的汉化、 封建化的同时,使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上基本融为一体。 孝文帝拓跋宏和冯太后的三项制度改革, 奠定全面汉化和北魏大融合基础,拓跋鲜 卑在北魏平城时代所代表的包容开放,兼 收并蓄的气度和精神,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在汉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种精神对大同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着深 远的影响。
宝殿”为全国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内 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 斯”;雕刻精美的“天宫楼阁”,壁藏犹 如玉宇琼楼,玲珑之致,被称为“海内孤 品”。
善化寺古称开元寺,唐韵悠悠的普贤阁造
型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中的二十四护法诸 天塑像,神情各异,极富人间韵味,为金 塑之佳品;三圣殿中的朱弁碑,文章绝唱、 书法绝世、刻工绝妙,可称“三绝”。
大同文化概况
介绍
大同文化
恢弘大气的古都文化
雄伟壮观的军旅文化
精粹深邃的宗教文化
绚丽多彩的融合文化
举世瞩目的长城文化
兴旺发达的边贸文化
蕴涵丰富的煤炭文化
古都文化
南都时期 北魏前身代国,鲜卑拓跋猗卢,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修秦汉平城 为南都,作为代国的南都长达86年。
北魏都城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分支。
北宋 与契丹和战之间通商互市,交界处
设榷场,以茶易马,数额巨大。

大同各个时期的官方正式名称

大同各个时期的官方正式名称
●中晚唐:名称——云中县,属马邑郡;
●五代十国:名称——云中县,属马邑郡;
●辽初:云州;(就是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那个云州。)
●辽:名称——西京大同府,属辽西京道;(大同作为我市的名字第一次出现,而且地位也上升到首都!另外,华严寺是这一时期留下的,注意:1,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全国最大的佛殿;2,上下华严寺是少有的座西向东的寺院。此外,还有大同八景之凤台晓月亦属此时期产物。)
●北周:名称——恒安镇;云中县政府所在地;(靠!级别越来越低,再往下发展,非变成村不可!不过恒安这个名字还是蛮好的,与山西的另一个城市形成对偶——长治恒安!另外,这也是"云中"第一次和大同挂钩。)
●隋:名称——恒安镇,云内县政府所在地,属马邑郡;(云内云中其实是一回事,因避大人物讳而改!靠,大人物的名字真是惹不得,现在也是,不服气的话,你名称史料无记载,是否有居民聚集点及城池不详,北方少数民族林胡、楼烦占据;(估计无居民聚集点的可能性大,现大同市区非常可能是林胡或楼烦人的牧场!)
●战国:名称史料无记载,是否有居民聚集点及城池不详,东北部——现古店处属于赵国的代郡,西南部——现口泉处属于赵国的雁门郡。(不清楚现在花团锦簇的大同市区当时为何属于无人区的交界处,可能是一片泽国林海也未可知?另,通过史料可看出,把赵武灵王作为大同的标志性人物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有资料表明赵武灵王来过大同吗?他有为大同早期历史做过有据可查的贡献吗?按照这个理论,还不如立个茹毛饮血的北狄野人塑像,那样大同的历史还能往前提几十到百余年!——真的很不屑那些造假的御用学者!!)
●1949:名称——大同市,属察哈尔省;
●1952至今:名称——大同市,属山西省;
●秦:名称史料无记载,是否有居民聚集点及城池不详,属于秦雁门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首都——大同
大同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距今200万至100万年的“泥河湾期”就有人类居住,境内遗址众多,内涵丰富,序列清楚,类型多样,堪称史前文明“博物馆”。

大同古多称谓,名称更改多达33次,有平顺、司州、万年、恒州、北都、北京、恒安、太平、云中、云内、云州、西京等等。

沿用时间最长的是现名大同,从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至今达965年。

其次是平城,也有756年。

在大同历史上“平城”和“大同”这两个名称沿用时间最长,也是当地最为辉煌时期,即谓:
“北魏帝都,xx陪都”时期。

大同具有人类学和人文学意义,是人类迁徙的必然。

人类就像“大雁南飞”,中途需要歇脚一样,大同则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进的“歇脚地”。

大同曾经为都475年,占到整个建城史的五分之一。

在北魏时期平城是一座堪与君士坦丁堡比肩的世界级大城市。

平城城制恢宏,影响及于明清之北京并对东亚诸城产生影响。

古时,平城作为国际城市,建成了世界各国物资的集散地和各族人民的聚居地。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运动就是发生在平城。

这里还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成果,拓跋珪在这里尊儒重教大兴汉学。

《水经注》成就了郦道元,也给平城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北魏时期,这里文坛更是气象万千,孕育了《洛阳伽蓝记》、《木兰辞》、《敕勒歌》等瑰丽篇章。

这里更有堪称一流的书法、绘画、乐舞、雕刻艺术。

解析平城文化及其形成,主要是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历史背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真正形成平城文化框架内质和骨血主流的,还在于传统的游牧文化、早期农耕文化、自然宗教文化、北魏皇室文化、战争文化以及中原移民带来的汉文化的并融和整合。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