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卫生应急培训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护理课件

卫生应急培训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护理课件
卫生应急的特点
卫生应急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它要求快速响应、科 学决策、协同作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的 影响。
卫生应急的重要性
保障公众健康
卫生应急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 手段之一。通过及时采取防控措 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实施
模拟传染病疫情爆发场景,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实操演练,包括病例发现与报告、隔离与救治、消毒与防护等环节 。
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考核等方式,对参与培训和演练的人员进行效果评估,了解掌握程度和存在的 问题。
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培训和演练方案,提高应对传染病疫情 的能力。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相关 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
能力。
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
按照规定穿戴口罩、手 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确保自身安全。
勤洗手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定期对手部进行清洁和
消毒。
环境消毒
对病房、医疗器械等进 行定期消毒,防止病毒
传播。
废弃物处理
按照规定对医疗废弃物 进行分类、消毒和处理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 置护理课件
目录
• 卫生应急概述 •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 • 护理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 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 • 卫生应急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卫生应急概述
卫生应急的定义与特点
卫生应急的定义
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 总和。它涉及到医疗、防疫、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 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如说明传染途径、传染病病例(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 订正为其它疾病的病名等。
07.10.2020
信息审核
➢ (1)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 ➢ (2)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 Ⅰ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 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 Ⅱ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 Ⅲ 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 ➢ Ⅳ 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 (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 Ⅴ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 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 ➢ Ⅵ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 传染病; ➢ Ⅶ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
07.10.2020
工作流程
➢ (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 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填卡 → 审查 → 核对 → 录入 ➢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以最快方式报告属地有
网络直报能力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为其代报 ➢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 ➢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18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 ➢ ○19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原因 ➢ ○20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 ➢ ○21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 ➢ ○22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 ➢ ○23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

处置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PPT课件

处置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2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 Ⅰ级(重大) ✓ Ⅱ级(较大) ✓ Ⅲ级(一般)
3
事件分级
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
✓ 发现法定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 ✓ 发现法定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处置的
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病例、肺炭疽),并有扩散趋势; ✓ 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出现;
病 人 诊 治
医教科
专家组

调 防保科 院感科
消 毒 隔 离
护理部
院感科
标 本 采 样
临床
各部门
标 本 运 送
外勤
排除 诊断为其他疾病
区 府
市 卫 生


属于疑似传染病疫情事件

控 中
防保科报 首诊医生立刻填写传染病报告单 医教科报

区 卫 生 局
防保科2小时内网络直报
7
病人转院至传染病定点医院
应急预案目录
✓ 风疹 ✓ 水痘 ✓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0
应急预案目录
6. 手足口病应急处理预案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理预案 8. 不明原因肺炎消毒预案
1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乡镇卫生院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乡镇卫生院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XX卫生院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指导和规范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按照快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三、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X县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片区内发生的甲类、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一、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成立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办公。

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XX片区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和处置,协调片区传染病疫情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本院各相关科室及片区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在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信息、应急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的应急机制,实现卫生应急资源合理调度,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反应灵敏,疫情处置高效,有效控制疫情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预防、监测、报告与预警一、预防各相关科室和医疗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的方针,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片区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及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做好疾病控制日常管理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减少各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监测(一)监测机构XX卫生院负责XX片区的传染病监测、协助忠县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运送工作。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PPT课件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PPT课件
传染病常规疫情网络监测
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26种)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新增:手足口病(11种)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次性食物中毒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传染病知识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33张PPT)

传染病知识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33张PPT)
(4)强化卫生应急队伍信息平台建设。 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统筹规划和扎实推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5)建设媒体监测与情报收集系统,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平台,及时发现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信 息,并迅速评估、及时预警。 强化重点环节管理,严防疫情传播。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 五”规划
• 二)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面临的形 势和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健康中国建 设的关键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处 于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 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 五”规划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年都有一种及一种以上新发生的突发急性传染病出现,随着全球一体化 进程的加快,突发急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的威胁不断增大。2003年“非典”疫情导 致我国5327人发病,死亡349人,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0.8%。截至2016年6月30日,人感染H7N9禽流 感已导致我国770人发病,315人死亡。境外突发急性传染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 境内先后发生中东呼吸综合征、黄热病、寨卡病毒病、脊髓灰质炎等多起输入性疫情。此外,传统烈性传 染病,例如鼠疫死灰复燃的风险不能排除。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人间鼠疫20起,对当地的社会稳定 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冲击。目前,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体系尚存短板。一些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 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治形势需要。主要表现在:突发急性传染病源头控制、社会参与等早 期预防措施,以及疫情监测、预警和早期发现技术水平有待继续提高;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化水平亟待 大幅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检测和应急队伍,尤其是基层快速反应能力有待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现 场处置、病例安全转运和定点医疗救治尚需整体性、系统性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亟需加快推进 。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对策ppt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对策ppt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 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02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对策概述
应急组织与协调
建立高效协调的应急指挥体系
建立由卫生、公安、交通、教育等多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 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包括应急指挥部、专家组、 现场工作组等的运作和协调。
3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应急响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合作与交流。
定义和分类
定义
传染病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 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分类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范围,传染病突发事件可分为国家级 、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等不同级别。
应急医疗队伍
加强应急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护人员 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医疗物资 的充足储备和快速供应。
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加强各 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和信息互通。
THANKS
感谢观看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突发原因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最初爆发于西非几内亚,具有高传染性 和高病死率。
应对措施
实施隔离和交通管制,加强医疗和物资保障,进行疫苗接种和国际援助,最 终成功控制疫情。
新发传染病暴发事件
突发原因
新发传染病是指新发现或新变异的病原引起的传染病,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 病毒感染等。
制定针对不同疫情情况的救援措施,如现场处置、医疗救治 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第一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相关知识讲义一、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ν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ν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法定传染病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ν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ν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

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 2.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

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卫生院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指导和规范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按照快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X县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片区内发生的甲类、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成立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办公。

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XX片区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和处置,协调片区传染病疫情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
本院各相关科室及片区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在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信息、应急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的应急机制,实现卫生应急资源合理调度,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反应灵敏,疫情处置高效,有效控制疫情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预防、监测、报告与预警
一、预防
各相关科室和医疗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的方针,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片区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及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做好疾病控制日常管理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减少各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监测
(一)监测机构
XX卫生院负责XX片区的传染病监测、协助忠县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运送工作。

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报告信息。

(二)监测内容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监测的其他传染病。

(三)监测网络
在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构架下,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体系,落实村卫生站信息报告制度。

三、报告
积极倡导和鼓励公民、法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和举报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隐患及有关线索,并对有功人员向上级报告予以奖励。

各单位和人员报告的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客观、真实,不得缓报、谎报、瞒报、漏报。

(一)责任报告人
所有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和时限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疑似传染病疫情,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立即向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报告。

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调查核实并向医院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后属重
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立即(1小时内)以最快捷的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和当地政府报告,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三)报告的内容
主要包括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地点、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特征、事件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事件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报告、举报电话
XX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报告电话:XX
XX中心卫生院举报电话:XX
四、预警
根据季节变化和疾病监测情况,对可能发生传染病进行预测和预警。

(一)预警的支持:在县疾控中心信息系统的构架下,建立片区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网络,负责片区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二)预警级别:根据传染病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1、Ⅳ级传染病疫情(蓝色):本片区1周内出现10例以下不明原因病例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疫情。

2、Ⅲ级传染病疫情(黄色):本片区1周内集中出现10-20例不明原因病例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疫情。

3、Ⅱ级传染病疫情(橙色):本片区1周内发生20-50例不明原因病例并出现人员死亡。

4、Ⅰ级传染病疫情(红色):本片区1周内出现50例以上不明原因病例,已出现人员死亡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三)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传染病预警由上级有关部门发布和解除。

第四章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根据传染病疫情分级,Ⅳ级、Ⅲ级传染病疫情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Ⅱ级、Ⅰ级传染病疫情由市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

二、响应程序
(一)基本响应:XX中心卫生院接到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疫情性质、规模进行调查评估,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县疾控中心和卫生局报告。

(二)扩大响应:当传染病疫情动态有扩大、发展趋势时或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时,XX中心卫生院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先期处置,并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组织专业人员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明确传染病疫情性质,提出防控措施,确定疫点,加强对密切按触者隔离观察与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疫源地消毒和个人防护,预防交叉感染。

(二)组织医疗救治,减少疫情损失。

加强对医疗救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医疗救护组做好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隔离与治疗,做好病人抢救和转运工作。

(三)加强监督执法,确保措施落实。

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对疫报告、传染病管理、密切接触者隔离、疫源地和医院消毒,以及学校卫生、公共场所、饮食卫生的监督力度。

(四)做好卫生宣传,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组织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工作。

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五)规范情况报告,保证信息通畅。

全面收集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及时报告疫情处置情况,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四、应急结束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上级指挥部发出应急结束指令后结束应急状态。

第五章后期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结束后,XX中心卫生院应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应急处置过程和效果、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改进建议等进行评
估。

并上报卫生局。

二、奖惩
对在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按照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台和乡村疫情信息网络,承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报告、处置、分析和传递工作。

二、保证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队伍人员的隐定,配备必需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第七章宣传、培训和演练
一、宣传教育
组织有关单位利用标语、专栏、各种宣传工具和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

充分发挥社团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中的作用。

二、培训
建立培训制度,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掌握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技术和标准,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演练
组织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医疗急救组开展综合演练,提高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组织指挥、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综合应对能力。

第八章附则
本预案由XX中心卫生院应急办编制,在实际演练或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