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培训相关(幻灯片)课件

传染病培训相关(幻灯片)课件

传染病传播方式
要点一
总结词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关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途径在空气中传播 ,如流感、结核病等。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接触患者 或污染的物品而传播,如皮肤炭疽、感染性腹泻等。消化 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水等途径进入消化道而传播 ,如霍乱、痢疾等。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或血液 制品而传播,如乙肝、丙肝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至关重要,能够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
详细描述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包括清洁和消毒频次、通风换气、个人防护措施等。同时,加强公共卫生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此外,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迅速采取 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04
传染病案例分析
分析成功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案例,如 有效控制疫情的措施、快速反应机制 、国际合作等,总结其成功经验,为 应对未来疫情提供借鉴。
失败应对传染病案例反思
总结词
反思应对传染病疫情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VS
详细描述
探讨一些应对传染病疫情失败的案例,分 析其失败的原因,如信息传递不畅、资源 配置不合理、政策执行不力等,总结教训 ,为改进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促进社会共治
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政府 、医疗机构、社区和家庭 等各方共同参与传染病防 控工作。
减少恐慌情绪
通过科学、客观的宣传教 育,减少公众对传染病的 恐慌和盲目担忧,维护社 会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染病的症状与治疗
总结词
了解传染病的症状与治疗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
详细描述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症状,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治疗传染病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对于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鼠疫等,需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以减少传播风险。

新进人员传染病培训ppt

新进人员传染病培训ppt

传播途径
1 2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播 给他人。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等物质而传播。
垂直传播
3
通过母婴传播,使病原体在下一代中繁殖。
常见传染病症状
发热
常见于感染性发热,如感冒、肺炎等。
皮疹
常见于接触性传染病,如水痘等。
咳嗽
常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
主动报备
如果被确认为密接人员,应主动向所在单位、社区或相关机构报备,并配合做好隔离工作 。
隔离期间注意事项
在隔离期间,应遵守相关规定,避免与他人接触,尽量减少与外界联系,及时关注自身健 康状况,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新进人员传染病培训ppt
contents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预防措施 • 传染病应急处理 • 工作场所防控措施 • 常见Q&A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 、接触性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血液传染病等。
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应立即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03
传染病应急处理
隔离与上报
隔离
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都应立即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上报
确诊病人后应立即上报,并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常见传染病应急处理
流感
加强室内通风,给患者多喝水和休息, 给予对症治疗。
水痘
患者应避免接触他人,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继发感染。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课件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课件
13
二、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
14
(一)传染病预防的措施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2、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4、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5
5、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2)消毒管理制度 (3)菌种、毒种管理制度
19
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 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 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 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 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 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 式和时限报告。
2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 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 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013年11月1日起,我国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 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 整为丙类,自2014年1月1日起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 进行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由“乙类传染 病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
10
甲类传染病的病种(2种):
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 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 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
(二)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过程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 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
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传 染病管理办法》
1978年修订为《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课件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课件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课件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的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课程旨在培养新上岗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防疫能力,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2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各类新上岗人员,特别是以下职业人员: - 医疗工作者 - 公共卫生工作者 - 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 - 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 - 疫情防控工作者1.3 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1. 传染病基本知识 2. 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4. 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 5. 传染病的处置与应急响应二、课程大纲2.1 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染病定义及分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护措施2.2 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概念和目标•传染病的预防、监测、报告制度•传染病防治法规的执行与违法处罚2.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咳嗽礼仪、饮食卫生等•环境卫生管理:通风、消毒等•社区防控措施:隔离、封控、人员流动控制等2.4 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传染病监测制度及监测要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流程和要求2.5 传染病的处置与应急响应•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程序•传染病应急处置措施•传染病信息和谣言的管理三、学习方法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请学员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 阅读教材并理解教材内容。

2.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授课,与讲师进行互动交流。

3. 独立学习,通过相关资料和案例进行巩固和拓展。

4. 参与实操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四、考核要求为了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将采用以下方式: 1. 学员需完成在线题目测试,测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各个模块。

2. 学员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检测其在应急响应和处置方面的技能。

五、课程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实操训练,使新上岗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在应对传染病方面的能力。

传染病知识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知识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传染病可导致身体不适、疼痛、残疾甚至死亡。
对社会的影响
传染病的传播可导致社会恐慌、经济损失和社会不 稳定。
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影响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和挑战。
02
传染病防治知识
预防原则与方法
预防为主
预防是传染病防治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 播途径,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05
传染病知识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增强公众对传染病的基本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培养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和能力。
促进公众对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 强社会信任。
加强社会应对能力
02
01
03
提高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的 协调和应对能力。
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专业能力,提高疫情 处置效率。
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 够迅速响应。
促进全球卫生安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推动全球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技 术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全球卫 生水平。
促进疫苗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国 际合作,确保疫苗的可及性和 公平分配。

接种效果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的发生和传播,降低人群发病
率和死亡率。
疫苗安全
疫苗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障, 接种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
审核。
03
传染病疫情应对
疫情报告与监测
80%
疫情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 及时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
100%
监测系统

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PPT课件

2
1、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2、流感病例监测管理 3、控烟管理 4、计划生育管理 5、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
3
1、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4
5
谁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首诊医生负责制
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保健科填写。 ﹡报卡类别:二者(初次/订正)选一。 ﹡姓 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 应与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填写。
16
﹡报告医生:为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 的临床医生。 ﹡填卡日期:与诊断日期、网络直报 日期一致为当天。 备 注:乙肝患者此栏填写病程(为 病原携带时间)大于或小于半年。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17
一、国家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报告时限:2h
18
乙类传染病(26种):
7
身份证号:门诊性病患者或儿童尽可能 填写,住院患者必填。填写18位身份证 号。
﹡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二者选
一,最好填写出生日期。
8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 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 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 岁。 工作单位:患者有工作单位一定要 填写详细;14岁以下的患儿在此栏填 写患儿学校及班级。
诊断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 首诊医生填 写传染病报告卡 → 在各科室传染病登记 薄上按规定项目记录 → 住院病人应在病 程记录及临时医嘱单,门诊医生在门诊病 历上注明“疫情已报”→纸质卡由填卡医 生或科室护理员按规定时限将疫报卡送保 健科;局域网报告可直接发送→填写疫情 病原携带者填初 检日期或就诊时间。例:乙肝病人应填写初检日 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采供血机构报告 填写HIV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检出日期(HIV患者 诊断应以实验室出具纸质报告卡为准)。应在出 院之前诊断并填写,要与保健科网络直报时间一 致,即三者为同一天。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传染病知识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知识培训ppt课件

03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
01
02
03
04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 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 个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计划应该根据不同年 龄段和地区流行病情况制定,
确保覆盖所有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过程中应遵循科学、 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接种
质量和效果。
疫苗接种后应定期进行效果评 估和加强免疫,以维持高免疫
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 麻疹疫苗、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 虫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 战、出汗等。
预防疟疾的主要措施包括防蚊措 施、避免在流行地区逗留等。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通过性接触传 播的疾病,包括梅毒、淋病、生
殖器疱疹等。
水平。
个人卫生习惯
01
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 染病的重要措施,包括 勤洗手、戴口罩、不随 地吐痰等。
02
在公共场所和接触他人 时,应保持一定距离, 避免直接接触。
03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特别是疫情高发区。
04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 不洁食品,避免水源污 染。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报告和处理疫情。
提供医疗物资
在疫情爆发期间,国际社会应共同提供医疗物资 ,确保全球范围内得到公平分配。
科研进展与新药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传染病科研的投入,支持基础和应用研究。
创新药物研发
鼓励创新药物研发,针对新型传染病快速开发有效治疗药物。
优化临床试验
优化临床试验流程,加速新药上市审批,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社会组织的参与与合作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 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防治的认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组织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传 染病防治相关的科研项目,推动防治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参与志愿者服务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传染病 防治工作,如协助开展疫情监测、防 控宣传等。
合理膳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 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有助于预防传染病。
充足睡眠
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 恢复和免疫力提升,有助于预防传染病。
02 03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医用外 科口罩或更高级别口罩。佩戴时要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尽量 减少触摸口罩外部。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避免拥挤和密 闭的环境,尽量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地方。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习惯
应急预案
制定和实施传染病应急预 案,减轻疫情对易感人群 的危害。
03
常见传染病防治
流感防治
总结词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
传染性。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个人 卫生、接种流感疫苗等。
治疗方式
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等。
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出现症状 及时就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报告
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 →临床 医师
临床医师确诊后 → 疫情报告+肺结核 转诊单(一式三联)。转诊单其中一 联给病人并告知,到市CDC结核病防 治科后续治疗,可获得免费药物治疗 ,另两联及疫情报告卡送保健科。
艾滋病疫报
本院为筛查实验室初步筛查为阳性 →电话报告保健科,暂不填报告卡。 →送市CDC检验室进行确证实验后 →出具纸质报告单为准 →阴性不予疫报,阳性及时填写传染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 染病和新发现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 种名称,但仍然要填写完整的疫情
报告卡。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 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单位及科室。
﹡报告医生:为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 的临床医生,需签全名。 ﹡填卡日期:与诊断日期、网络直报 日期一致为当天。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下肢 8、神经根和神经丛炎、周期麻痹 9、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0、短暂性肢体麻痹 11、肌病(原因不明)、中毒性肌病 12、多肌炎 13、重症肌无力 14、肉毒中毒
性病报告
性病包括: 1、乙类传染病病种的梅毒、淋病 、艾滋病等; 2、重点监测传染病中的:非淋菌 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 衣原体感染
报告卡填写要求
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尽量不要涂改 必须和门诊日志或病人出入院登记一致
二、国家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报告时限:2h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 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 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 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 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 虫病,疟疾;
HIV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检出日期(HIV患者诊 断应以实验室出具纸质报告卡为准)。要与感 染管理科网络直报时间一致,即三者为同一天 。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 湿疣、生殖道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 结核性胸膜炎、水痘、不明原因肺炎、人感 染猪链球菌、肝吸虫病、羌虫病、森林脑炎
报告时限:24h
重点监测传染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道 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结核 性胸膜炎,水痘,不明原因肺炎,人 感染猪链球菌,肝吸虫病,羌虫病, 森林脑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也 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现传染 病名称)。
报告时限:24h
传染病疫报卡报告流程:
诊断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 首诊 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在各科室传染 病登记薄上按规定项目记录 → 住院病人 应在病程记录,门诊医生在门诊病历上注 明“疫情已报”→纸质卡由感染管理科专 人收取→填写疫情报告卡收卡应的 职业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
病例,病源携带者;乙肝、丙肝、血 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梅毒”、“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 为“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 检日期或就诊时间。例:乙肝病人应填写初检日 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市CDC报告填写
2018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课 件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二、国家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 三、标准预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谁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首诊医生负责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 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感染管理科填写。
﹡报卡类别:二者(初次/订正)选一。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手 机或固定电话,肺结核患者、14周岁以 下(必填家长姓名),要求必须准确真
实填写。 ﹡病例属于:只有章丘区管辖的区域 选择本县区,章丘区或者其他县市区选 本市其他县区。
﹡现住地址: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要求到门牌号,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 道)。居住三个月以上填写现住址,居住三 个月以内填写户藉所在地址。(乙肝患者按 身份证填写,肺结核病人按现住地址填
几种传染病疫报工作注意要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 性病报告 肺结核报告 艾滋病疫报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
(AFP)病例指:15周岁以下患者 主要症状:急性进行性肢体软瘫痪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
14种急性弛性麻痹(AFP):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干 脑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散发性脑炎、疫 苗后脊髓炎) 4、多神经病(原因不明神经炎、感染后多发 性周围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化学中毒 性多神经病) 5、神经炎、神经根炎
报告时限:24h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 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姓
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

应与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填写。
*身份证号:门诊性病患者或儿童尽可 能填写,住院患者必填。填写18位身份 证号。
﹡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二者选 一,最好填写出生日期。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 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 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 岁。 工作单位:患者有工作单位一定要 填写详细;14岁以下的患儿在此栏填 写患儿学校及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