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蘩漪性格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繁漪是《雷雨》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她自我独立又追求自由,但最终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束缚,通过对其悲剧表现的探讨,可以折射出当时封建制度的落后与残酷,以及女性的卑微与不公,在繁漪这一悲剧形象给我们带来独特审美感的同时,也可从中反思新时期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以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一、妻性与母性的失落繁漪和每个人一样,在家庭中都身兼几重身份,她既是妻子,又是母亲。

然而,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母亲,她都感受不到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对繁漪来说,家像监狱,爱人像阎王,“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了”,这句话就道出了她心中的苦和怨。

在没有尊严、毫无生机的家中,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人性受到压抑而变得扭曲、异化。

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变成一个乖戾、抑郁,甚至阴鸷的人。

尽管,她为周朴园生下了一个儿子,但也没有改善他们的关系和她的境遇。

在这个家里,她只是周朴园展示家庭完整和美满的道具,丝毫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有的也只是冰冷、空洞和绝望。

以至于,她喊出了“我不是他(周冲)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这样的疯话,彻底失去了妻性和母性。

首先,作为妻子,繁漪体会不到丈夫的温情。

繁漪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旧式女性,她出生于大家庭,受到过一点新式教育,十八年前,青春貌美的繁漪听从着祖宗长辈们传承下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训戒,带着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和憧憬,嫁进了周公馆。

可现实是残酷的,她嫁到周家来,如同一只金丝鸟掉进一个令人窒息的枯井里。

周朴园非常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并得意于自己家庭的秩序和圆满。

在家庭里,“他的意见就是法律”。

周家这个禁锢如铁桶一般的家庭,极大的限制了繁漪的自由,她既不能经常步入交际场所施展她的年轻美貌和才气,也不能在家里呼风唤雨,骄纵任性,时时处处都要违心地带着周朴园强加给她的“贤妻良母”的“紧箍咒”,连一切正常的见解和行为、合理正当的要求都可能遭到周朴园的禁绝。

爱是与命运徒劳的抗争——《雷雨》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爱是与命运徒劳的抗争——《雷雨》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爱是与命运徒劳的抗争——《雷雨》繁漪人物形象分析繁漪1、繁漪的相对中心性曹禺先生在《谈雷雨》中对于繁漪这个人物形象说道:“如若以寻常的尺来衡量她,她实在没有几分赢人的地方。

不过聚许多所谓“可爱的”女人在一起,便可以鉴别出她是最富于魅惑性的。

这种蛙惑不易为人解悟,正如爱嚼姜片的才道得出辛辣的好处。

所以必需有一种明白蘩漪的人始能把握着她的魅惑。

不然,就只会觉得她阴鸷可怖。

平心讲,这类女人总有她的“魔”,是个“魔”便有它的尖锐性。

也许蘩漪吸住入的地方是她的尖锐。

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

”雷雨中的繁漪是心理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人物,有着疯子一般执着的偏激和神经病一样的疯狂。

在戏的一开始便给予了观众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同时她也成为了开启雷雨剧场大幕的核心钥匙。

雷雨的剧情自开始到结束都与繁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虽然自《雷雨》问世以来其主角便一直没有定论,但从《雷雨》的剧情发展来看,依然可以看出繁漪这个角色在所有人物中,不可替代的相对中心地位。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角色:繁漪、四凤和鲁侍萍,他们之间既相互关联也相互排斥,而正是因为她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的关系才不断地将更多的人牵扯到她们之间,进而一步步的将周家,鲁家所有的人搅进这一潭历史的浑水中,无法逃离,不可自拔。

繁漪因为四凤与周萍的恋情而对四凤产生了一种羡慕、嫉妒,乃至于愤恨的情绪。

面对抢夺自己“爱人”的四凤,繁漪在自己心中感到十分的羞辱与悲伤。

她作为周萍的后母与周萍发生了乱伦的关系本就是她心中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而爱人的背叛更使得她几近疯狂,更加使她感到不堪的夺走他爱人的居然是每日服侍她,地位低下的四凤。

而她又自持身份不屑于与四凤这个自己的下人竞争,因而想通过自己的身份与权势来逼迫四凤放弃与离开。

与四凤的母亲鲁侍萍面谈,让她带着四凤离开无疑是最明智与最体面的方式。

由此,雷雨的冲突与矛盾便逐渐开始并全面升级。

四凤、繁漪、周萍,周冲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繁漪与周萍的不伦之秘、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恩怨、周朴园与鲁大海的血缘与阶级矛盾,周萍与鲁侍萍之间的母子关系……种种的人物关系彼此交织最终演绎出了一场绚丽华美的人性悲剧。

浅论话剧《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浅论话剧《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浅论话剧《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家庭悲剧。

作品成功塑造了蘩漪悲剧艺术形象,运用精湛、高超的艺术手法,在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中塑造蘩漪艺术形象,它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话剧《雷雨》蘩漪悲剧典型形象典型意义《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和里程碑。

作品为我们成功塑造蘩漪这个经久不衰、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是文学爱好者讨论和研究的焦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讨论、去挖掘。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蘩漪是一个悲剧形象(一)蘩漪的悲剧性婚姻1.和周朴圆无爱的婚姻蘩漪原具有天生丽质和水晶般心灵,17岁时,被迫嫁给大她20岁的周朴圆,同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共同生活了18年,饱受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

一方面,两人居家相处却得不到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阻碍了家庭一切生机勃勃的气息,禁绝了家庭正当的情感要求,使蘩漪遭受情感的冷漠;另一方面,蘩漪遭受着巨大精神折磨。

从周朴园威逼蘩漪喝药这一场戏来看,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摧残,充分暴露了周朴园狰狞的面目和冷酷的手段,因而激起蘩漪更大的反抗,当周朴园无端得给蘩漪扣上“神经病”的帽子时,这种极端的精神折磨正是对蘩漪人格的侮辱和人性的践踏。

2.和周萍崎形的爱情正当蘩漪在艰滩寻找和殷殷渴求真正情爱之时,周萍闯入了蘩漪的情感世界,感情饥渴的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周萍,把一切都交给了他。

周萍再次燃烧了蘩漪爱的激情,可他最终背弃爱情的行径,用一句句冷冰冰、无情的话语“我怕你是疯了,你给我滚开,我要你死等等”,直接抨击着蘩漪那颗已经破损不堪的心灵,像一把无情的刺刀刺痛蘩漪的心,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遭受抛弃,再次陷入绝望的悲剧,于是,她身上所具有的原始性开始萌发,她做出玉石具焚的残忍举动,到最后一幕她承认了同周萍的关系,使周家复杂的血缘关系一下子真相大白,使周萍再一次陷入乱伦,在痛苦和悔恨中自杀身亡。

浅论《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浅论《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浅论《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摘要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特色。

她性格复杂,具有无限的可读性。

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

本文分析了蘩漪的形象在封建社会的典型性,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惨命运。

关键字:蘩漪女性反抗性悲剧性一、蘩漪那具有时代精神的叛逆性作者描写的那个蘩漪,在周朴园面前,她是悲哀的、可怜的、文弱的、哀静的。

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

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正因为如此,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

蘩漪虽然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但只是他的第三个女人(第一个是侍萍,第二个是赶走侍萍后娶的名门小姐),两人只有夫妻之分,并没有夫妻之情。

周朴园表面只是她的丈夫,而实际上却是统治者。

他不但是经济政治上的统治者,更是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精神上的统治者。

而蘩漪是一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资产阶级女性。

然而她的要求并不高,她渴望的只不过是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自由爱情。

首先,她属于上层的知识分子,对封建礼教有着强烈的叛逆,她不愿为封建大家庭所压制,她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在这一方面,她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完全不顾及她所处的时代以及事情的后果,有着很强的反抗性,试图打破封建大家庭的束缚。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看,这种力量,完全是力比多的结果。

在性和欲望的驱使下,她只遵从本我的欲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作为后母,与长子周萍发生恋爱关系,造成“母亲不像母亲,儿子不像儿子”的尴尬局面。

当听到繁漪那“失去了母性”的一声大叫:“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人们会感到这是人被逼到走头无路的地步的病态的挣扎,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

试论《雷雨》中蘩漪的叛逆性

试论《雷雨》中蘩漪的叛逆性

试论《雷雨》中蘩漪的叛逆性发布时间:2023-02-16T08:46:19.808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0月总第429期作者:孙杨[导读] 在《雷雨》中,周蘩漪是最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

也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叛逆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周蘩漪的叛逆性不仅表现在对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还表现在她面对封建专制压迫,大胆而热烈追求平等的人格,对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彰显出新时期女性对自我的重新审视。

安徽省砀山中学安徽宿州235300摘要:在《雷雨》中,周蘩漪是最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

也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叛逆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周蘩漪的叛逆性不仅表现在对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还表现在她面对封建专制压迫,大胆而热烈追求平等的人格,对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彰显出新时期女性对自我的重新审视。

关键词:蘩漪曹禺叛逆女性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在1933年构思并创作的处女剧作《雷雨》,一经面世,便如雷雨般轰动文坛。

这部中国话剧史上的不朽剧作把两个家庭三十年间的恩怨情仇集中在一天爆发,伴随着雷雨的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纠葛和矛盾冲突强烈而尖锐地表现了出来,深刻地揭示了旧制度的罪恶和悲剧的结局,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一、反对封建专制,追求人格平等蘩漪是中国旧式的女子,但她受过教育,在她生活的时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虽然五四时期的新思想如火如荼,但封建思想依然在广大人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在文中描写的郁热的天气,沉闷的压抑的环境可以说是这种社会环境的反映,在“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的环境下,周蘩漪“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

对于受过教育的蘩漪来说,出身不俗的她在封建思想压抑的社会应该幻想过纯洁的爱恋,幸福的婚姻。

生活在物质充裕的家庭,按理说蘩漪受到的封建思想的压迫相对来说应该要小些。

因为无论是家庭背景、出身阶层、教育程度,她都算的上是当时时代的中“施压”的一方,而不是“受压”的一方。

“被骗”到周家来的周蘩漪十八年来不仅没有体会到爱情的甜蜜,更没有家庭的地位和温暖。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在剧中,繁漪作为一位女性角色,她的形象深刻而鲜明,表现出复杂而强烈的情感内涵,是《雷雨》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繁漪是一位被冷漠的家庭和爱情所伤害的女人。

在周家,她受到周朴园的压迫和欺凌,同时又看着自己的爱人对其他女人献出爱心,这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怨恨。

这种情感的压抑和无奈的处境在她的言行举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繁漪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

当她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她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反抗,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她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使繁漪成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

繁漪的人物性格也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局限性。

虽然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在封建家庭中,她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她无法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最终仍然陷入了命运的轮回。

这种命运的无奈和无力,也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在《雷雨》这部作品中,繁漪作为一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和命运都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她既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受压迫和剥削的女性群体,也展现了封建家庭中女性的无奈和无力。

她的存在和经历,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中塑造了许多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雷雨性格”的女性形象,包括繁漪在内。

本文将从角色分析、文本解读、社会背景和个人成长四个方面,探讨繁漪及其他“雷雨性格”女性形象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对曹禺戏剧的影响。

在角色分析方面,繁漪是《雷雨》中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女性形象。

她既是一个受压迫的妇女,也是一位勇敢的反抗者。

她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坚韧的性格,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封建家庭中的困境和抗争。

浅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性

浅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性

浅谈《雷雨》中繁漪的爱情悲剧年级:09汉语2班学号:200942302226 姓名:陈丽娜摘要:繁漪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对繁漪独特性格的塑造,和繁漪的悲剧爱情是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是繁漪“雷雨”似的性格铸就了她的爱情悲剧,甚至是她一生的悲剧。

繁漪爱情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关键字繁漪爱情悲剧性一、繁漪总体形象在初版本的序言中,曹禺曾说蘩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其实,蘩漪不但有“雷雨的”性格,她本人就是“雷雨”的化身,她操纵着全剧,她是整个剧本的动力。

死命拖住周萍不让他离去的是她,把侍萍(她好比是个定时炸弹)找到周公馆来的是她,关住四凤的窗户使周萍被鲁大海与侍萍发现的也是她,最后在周萍与四凤将要一同出走时,又是她叫来了周朴园,打乱了原来的局面,上演了这出悲剧。

她出身豪门,是个大家闺秀,性格可谓是矛盾和复杂的。

她既聪明又美丽,有很好的文化教养,有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她十八年前被骗到周家,做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周朴园的妻子。

那个令人沉闷窒息的周公馆,对蘩漪来说就像“一口残酷的井”使得她透不过气来。

物质的享受并不能满足她精神生活的需要,但她不愿丢掉优越的生活条件,长期的精神折磨形成了她狂热、深沉的性格。

她强烈地反抗着周朴园对她的专制蛮横,强烈地追求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

这主要表现在她对周萍的爱情寄托上。

对于薄幸虚伪的周萍,她总是瞧准机会主动找他谈话,每次谈话又总能冲破世俗的压力,使用不合人伦的语言。

这种语言以毒攻毒,触到了周萍的痛处,击中了周萍的心病。

如她对周萍的揭露:“⋯⋯是你,是你把我引向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

是你引诱的我⋯⋯”充分显示出蘩漪在追求爱情上倔强、大胆、敢作敢为又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

而这些又与周萍软弱、虚伪、自私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明知周萍的怯弱、矛盾、虚伪和自私,但她为了获得年轻时梦想的“真正的爱情”而死死抓住周萍不放。

繁漪:性格悲剧的典型

繁漪:性格悲剧的典型
建 礼 教 的束 缚 , 变身 为 “ 具 ” 改 工 的命运 , 图作 为 力

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 ) 在繁漪的舞台指示 《 序 。”
中他 又说 :她 是 一个 旧式女 人 , 她 的文弱 、 的 “ 有 她
个“ ” “ 人 而 真真 活着 ”这 一声声 高 呼完 全是一个 。
资产 阶级 女 性追 求人 格 独 立 、个 性 解放 的重要 表 现 。周家 对 繁漪 来说 , 无异 于 一个 不 透气 的 “ 铁屋 子 ”这 对她 的个性 解放是 一个 极大 的限制 。 。 同时也 使她 的反抗形 式 明显地有 别 于西方 资产 阶级 女性 。 西方资产 阶级 女性虽 然也 没有政 治地 位 , 但是在个
终导致 了她一 步一 步地 走 向悲剧 的结 局 。 二 、 烈 的反抗精 神 强
三 、 醒 的女性 意识 觉 没有 爱情 的 生活及 不 平等 的夫 妻 关 系 , 繁漪 让
感到压抑、 枯燥 , 生命的郁结 日渐沉重 。 周朴园家庭 至上的观念和专制主义的精神时刻折磨着她 , 她在
空虚 和痛 苦 中煎 熬 了十 八年 ,他 侵蚀 着 她 的心灵 ,

封建 色彩 。 繁漪 出生 在 中 国最后 一 个封建王朝 的末
年, 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 和五四运动 , 三个时
期都 在她 的身上 打上 了深深 的烙 印 。 繁漪 具有 旧式
女人 的“ 文弱 ”“ 、 明慧” 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 ,
大家 主妇 的风 范 , 主要 反 映在 繁 漪对 侍 萍 、 这 四凤 有深重 的阶级 偏见 ( 旧式女人 的表现 ) 。
在周 冲面前 , 繁漪 对 四凤 的偏 见显然不是 出于
对 四凤 的嫉 妒 ,因为 四凤与周 冲的相爱对 她有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蘩漪性格的悲剧性
在《雷雨》里我较觉亲切的是周蘩漪,我想她应该能打动我的怜悯和尊敬之心,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

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枯干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

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着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剧中着力反映了受五四影响的妇女的抗争,而蘩漪正是这些妇女的代表。

她处于被压抑、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在家庭中受周朴园专制主义精神压迫和折磨。

通过周朴园逼她喝药就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周朴园叫周冲把药端到蘩漪面前,并让周萍当面跪下,对白中我印象颇深的是周朴园对她说道:“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我想过多的“服从”正是导致蘩漪性格悲剧的原因之一。

繁漪具有鲜明的“雷雨”的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

她与作家刻意设置的背景氛围始终相通。

从一开场时“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一种“雷雨”式的渲泄,她的情绪心态始终与作品的气氛融为一体。

她的性格是两个方向上的极端:极端的压抑与极端的报复,逼到绝路忍无可忍。

她最后还是在“宇宙这口绝望的井”中挣扎,无力拯救自己,这就增加了悲剧的层次感与意
蕴深度。

在这样一个新旧渗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而点燃这一野性的火种,就是五四时期所有年轻人都向往和渴望的“爱情”。

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敢于反抗周朴园,面对周朴园的训斥,蘩漪敢当面顶撞说:“不,我不愿意。

”可以说,繁漪是周朴园家长专制的掘墓人。

她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却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她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可是在她看来并不是可耻的,反而是正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最好宣言。

从不顾一切地追求到不顾一切地反抗,蘩漪对生活与爱情的热切渴望,这是这个女性的精神觉醒与爆发出来的力量。

当周萍背弃爱情,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陷入绝望。

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情感交织中,她的内心由爱生恨,倔强变成疯狂,她绝望中的反抗充满着一个被压迫女性的血泪控诉,表现出对封建势力和道德观念的勇敢蔑视和反叛。

这种逼到绝路的忍无可忍,正是我们民族的柔弱性格中潜在蛮力的代表。

但是,她也有依附和自私的心理。

首先,经济上不能独立;其次,有剥削阶级思想意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个人主义思想极其严重。

蘩漪,为被轻视、被抛入无爱的世界而复仇;她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复仇的炸雷炸裂了她的理智,复仇的雷雨荡涤净一切的仇怨。

同时,她又没有力量改变一切,以至于在命运的悲剧中不能拯救自己。

正如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
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

蘩漪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

诚然,如若以寻常的尺来衡量她,她实在没有几分赢人的地方,不过,聚许多所谓“可爱的”女人在一起,便可以鉴别出她是最富于魅惑性的。

这种魅惑不易为人解悟,正如爱嚼姜片的人才道得出辛辣的好处。

所以,必须有一种明白蘩漪的人才能把握着她的魅惑,否则就只会觉得她阴鸷可怖。

平心而论,这类女人总有她的“魔”,是个“魔”便有它的尖锐性,也许蘩漪吸引人的地方正是她的尖锐。

她是一把锋利的刀,她越爱的,她越要划着深深的创痕。

她满蓄着受压抑的“力”,这阴鸷的“力”怕是造成我们大家着迷的缘故。

爱这样的女人需有厚的口味,铁的手腕,岩似的恒心,而周萍,一个感情和矛盾的奴隶,显然不是的。

不过有人会问:为什么她会爱这样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这只好问她的命运,为什么她会落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中了。

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责。

她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

这类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的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

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生,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还有多少。

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

她有火热的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

虽然依旧落在火炕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们的怜悯与尊敬吗?这总比阉鸡似的男人们为着风庸的生活怯弱地度
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佩服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