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爆炸的基础知识
(完整版)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

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第一节爆破原理一、炸药及爆炸的一般特征1、炸药及其主要特征炸药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进行高速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热量。
炸药的主要特征是:(1)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化学爆炸性。
(2)在微小的体积中蕴藏有大量能量。
(3)能够依靠自身的氧化实现爆炸反应。
2、炸药爆炸及其三要素(1)反应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
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爆炸进行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2)炸药反应速度快。
反应速度快是是形成爆炸的必须条件,也是爆炸反应的特点之一。
(3)能生成大量的气体立物。
炸药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还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
这些气体在膨胀过程中,能对周围介质发生破坏,把炸药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总之,炸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三者又是相互相系的。
所以,高温、高压高速是炸药爆炸的重要特点。
二、炸药爆轰理论基础知识(一)炸药的起爆和感度1、炸药的起爆炸药在未受外界能量作用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利用炸药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外界给予足够的能量,使炸药的局部活化,失去平衡,发生爆炸反应,使炸药局部失去相对稳定状态到开始发生爆炸反应的过程称为起爆。
井下爆破工程常用的起爆能有爆炸能和热能。
2、炸药的感度炸药材料在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感应度。
炸药的感应的必须适中,以6号和8号雷管能够起爆为宜。
(二)炸药的殉爆炸药(主爆药)爆轰时引起与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受爆药)爆轰的现象称为殉爆。
主爆药与受爆药之间发生殉爆的概率为100%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
对一定量的炸药来说,殉爆距离越大,表明爆感度越高。
产生殉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爆药接受了主爆药卷的爆炸气流和冲击波形式传来的足够的激发能量。
(三)炸药爆炸的稳定性传播(1)传爆,炸药由起爆到爆炸结束的过程中,爆炸反应在炸药中自行传播的过程称为传爆。
(2)冲击波和爆轰波。
炸药起爆后,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形成了高温、高压、瞬间膨胀并高速运行的气浪,这种气浪具有极大的冲击作用,即冲击波。
爆破安全征文

爆破安全征文一、爆破安全基础知识(人教版相关教材知识点整合)1. 爆破的基本原理- 爆破是利用炸药爆炸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使周围介质(如岩石、混凝土等)产生变形、破坏和抛掷等现象。
炸药爆炸时会产生高温、高压和高速的冲击波。
例如,在岩石爆破中,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使岩石内部产生应力波,当应力波超过岩石的极限强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
- 炸药的爆炸三要素包括: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反应的高速性和生成大量气体。
放热性为爆炸提供能量,高速性使能量在瞬间释放,生成大量气体则是对外做功的介质。
2. 爆破器材的种类与特性- 炸药:- 常用炸药有硝铵炸药、乳化炸药等。
硝铵炸药是一种混合炸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较好等特点,在民用爆破工程中应用广泛。
乳化炸药是一种油包水型的乳胶状炸药,它的抗水性强,爆炸性能好。
- 炸药的敏感度是一个重要特性,包括热感度(对热的敏感程度)、机械感度(如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等。
例如,雷管的起爆药对热和机械刺激非常敏感,所以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防止受到意外刺激。
- 起爆器材:- 雷管是主要的起爆器材,分为电雷管和非电雷管。
电雷管通过电流激发起爆,非电雷管则依靠导爆管等非电起爆系统起爆。
例如,毫秒延期电雷管可以精确控制起爆时间,在逐孔起爆技术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爆破震动等危害。
- 导爆索是一种传递爆轰波的索状起爆器材,它的爆速高,可以直接起爆炸药,也可以与雷管配合使用。
二、爆破安全法规与标准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在爆破作业项目管理方面,规定了爆破作业项目的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项目在安全评估、审批程序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2. 爆破安全技术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爆破工程,如露天爆破、地下爆破、拆除爆破等,规程都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指标。
例如,在拆除爆破中,对建筑物的倒塌方向、爆破粉尘控制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三、爆破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管理- 爆破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是确保爆破安全的关键。
炸药爆炸原理

炸药爆炸原理
炸药爆炸原理是燃烧反应和爆轰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
炸药一般由燃烧剂、氧化剂和增感剂组成。
在爆炸事件中,燃烧剂起到燃烧的作用,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
氧化剂则提供氧气来维持燃烧反应进行。
增感剂可以提高燃烧的速度和稳定性。
当炸药受到外部能量的刺激,比如火焰、电火花等,燃烧剂和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迅速发生。
这种反应被称为爆轰,它比普通的燃烧反应更为剧烈和迅猛。
爆轰由三个连续的阶段组成:引爆、扩散和排气。
在引爆阶段,外部能量使炸药内部的燃烧剂迅速燃烧起来。
燃烧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使氧化剂分解,并进一步释放更多的氧气。
在扩散阶段,已经引爆的燃烧剂和氧化剂扩散到炸药的整个区域。
燃烧剂的燃烧加速,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和气体。
在排气阶段,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迅速膨胀,造成爆炸的冲击波。
这个冲击波可以摧毁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造成巨大的破坏。
总的来说,炸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简单地归结为燃烧剂和氧化剂之间的剧烈燃烧反应,加上爆轰效应的放大作用。
这种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导致巨大的破坏力。
爆破基础知识1

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1. 1 爆炸及其分类何谓爆炸:爆炸是某一物质系统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伴随有冲击波、热、光‘声、电磁等效应。
爆炸分类:(1)物理爆炸:系统物质形态发生变化而物质组成和性质不发生变化的爆炸现象,如锅炉爆炸等(2)化学爆炸:系统物质形态、物质组成和性质都发生变化的爆炸现象,如炸药爆炸,这是本章的重点。
(3)核爆炸:原子弹、氢弹,都是利用化学元素U235的裂变和氘、氚、锂等聚变发生的爆炸现象1.2 产生化学爆炸的条件:(1)变化过程必须是放热反应,这是发生爆炸的首要条件,但不是说放热反应就能发生爆炸。
ZnC2O4=Zn+2CO2—205.4kj (吸热反应,不能发生爆炸)CuC2O4=Cu+2CO2+23.86kj (小量的热,不足以发生爆炸) AgC2O4=2Ag+2CO2+55.2kj (放出大量的热,有产生爆炸的条件)(2)变化过程必须是高速的,也就是要求释放能量快,即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能量大,这是发生爆炸的重要条件。
如煤的放热反应,每kg释放能量为8960kj,而TNT炸药的爆炸反应,每kg释放能量4187k,而1kg煤的放热反应时间需要半小时,TNT炸药的爆炸反应只需要10-6秒。
因此,虽然发热量煤是TNT的两倍,但单位时间内放出的能量TNT却是煤的几千万倍.(3)变化过程必须释放出大量的气体,这是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
如铝热剂反应:2Al+Fe2O3=AlO3+2Fe+8290kj这是高放热反应,但没有气体发生,也不是爆炸反应。
以上三个是主要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发生爆炸反应。
1.3 炸药及其分类1.3.1按炸药组成分类:(1)单质炸药:由C、H、O、N四大元素组成的单一结构的化学物质。
如TNT、黑索金等(2)混合炸药:由二种以上成分结构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如硝铵炸药、铵油炸药等。
1.3.2 按用途分类:(1)起爆药:敏感度很高的炸药,如雷汞、迭氮化铅等。
民用爆炸物品技术基础

Page
28
氢气爆炸
气体量不增加,反而减少了三分之一:
2H2十02
2H20十483.67kJ
气体量的减少被过程的放热性和快速性所弥补。由于产物 在高温下体积增加,仍可在短时间内压力达到 1MPa以上, 从而具有一定的爆炸性。
Page
29
爆炸条件
放热性给爆炸反应提供了能源,而快速性则是使能量集中在较小的 体积内并产生强大的放热功率,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则是炸药爆炸后 对外作功的工作介质。 反应的放热性将炸药和产物加热到高温,从而使反应速度增加,增 大了反应的快速性;放热性和快速性使产物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 更多的产物处于气态状态。 正是由于不同种的炸药在这三要素上存在着差异,而使它们的爆炸 性能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构成了形形色色、不同品种、用途各异的 各种炸药。
就能使炸药的内部发生热积累,从而使反应自动加速,温
度升高,反应更快,温度更高,如此循环发展最后导致爆 炸。
Page
33
② 炸药的热点起爆理论 当炸药受到撞击或摩擦时,机械能首先转化成热能,并 聚集在小的局部范围内形成“热点”,在热点处发生热分 解,由于分解的放热性,分解速度迅速增加,热点内形成 强烈反应,结果引起部分炸药或全部炸药爆炸。
Page 4
(2)燃烧
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燃烧是伴随着发光发热
的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炸药的燃烧与一般燃料的燃烧的主要区别:
一般燃料的燃烧,外界必须要供给氧气或其它助燃气体,燃烧的
速度缓慢,决定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供氧情况;而炸药的燃
烧则是一种可以自行传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由于炸药的自身含有
(NH4)2C204 PbC204 2NH3+H20+CO+C02-363.6kJ Pb+2C02-69.87kJ
煤矿井下爆破知识

2. 煤矿水胶炸药
煤矿水胶炸药是在组成成分中加入一定配比的 食盐、氯化铵等消焰剂,制成对煤矿瓦斯和煤尘 安全性不一样的煤矿水胶炸药,共分五个级别,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级和三级煤矿水胶炸药。
3. 煤矿乳化炸药
乳化炸药具有密度可调范围较宽,抗水性能
强,爆速高,爆轰感度和爆炸性能好等优点,是当
前工业炸药发展的重点。煤矿乳化炸药分为五级,
盐,再封口成单个药卷。被筒炸药爆炸时,被筒内的
食盐变成一层细粉状的帷幕,将爆炸点笼罩起来,使
之与瓦斯隔离,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a.煤矿铵梯炸药 b.煤矿水胶炸药
•图1-4 c.煤矿乳化炸药 •煤矿常用炸药
d.离子交换炸药
二、矿用电雷管
电雷管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雷管中的桥丝或药剂,将电 能转化为热能作用于发火药剂,使发火药点燃,引燃起 爆药爆炸的管状起爆材料。
二、爆炸材料的领退与运送
爆炸材料的领退与运送必须遵守《煤矿安全
规程》、《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及有关要求。
三、装配起爆药卷 装配起爆药卷(引药)就是把电雷管装进药卷, 形成引爆药卷,共分为四步: (一)装配地点的选择 (二)起爆药卷数目的确定 (三)起爆药卷装配的安全操作 (四)起爆药卷的保存
四、装填炸药 (一)安全装药的条件
(二)最小抵抗线 从装药重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
。
炸药爆炸时,爆炸能朝最弱自由面集中,其冲
击波首先冲破抵抗线最小的自由面。如果最小抵抗线
小于规定值,爆炸生成高温、高压的气流和冲击波,
容易引燃或引爆瓦斯和煤尘;同时,由于抵抗线太小
,或炸药达不到完全爆炸,爆炸生成的灼热固体颗粒
也容易引燃或引爆瓦斯和煤尘、8、9、
12、13-辅助眼;10、11、14、15-帮眼; 16、17、18、19-顶眼;20、21、22、23、
石油测井用炸药基础知识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黑索金RDX受到普遍重视(1899年合成RDX)。
炸药的化学变化形式
热分解
燃烧 爆炸 爆轰
• 分解反应在整个炸药内部进行,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 度
• 化学反应不是在整个炸药体积内进行,而是在某一局部如反 应阵面或者说反应区发生化学反应,以波的形式在炸药中传 播,反应速度通常在几米/秒。 • 与外界压力关系密切,压力升高,燃烧速度显著增加
炸药的定义: 炸药(explosives)是指能够发生化学爆炸并 迅速释放其能量的物质。 本质:组成炸药的物质,其本身既含氧化剂,又含可
燃剂。
• 广义上的炸药即火炸药,包括起爆药、猛炸药、火药、烟火剂(烟火 药),它们都是含能材料。 狭义上的炸药只包括起爆药、猛炸药,也称为爆轰的炸药。 火药、烟火药属于广义的炸药的范畴,它们是燃烧的炸药。
体积为1L的普通炸药爆炸反应 时,一般可产生1000L左右的
气态产物(在标准状态时)。
[例]铝热剂的反应:
• • • • • 2Al+Fe2O3 Al203+2Fe + 853.12kJ 反应的速度很快 反应的热效应可以使产物温度升到3000C 没有气态产物生成 不发生爆炸
工业炸药及其分类
工业炸药,又称民用炸药,它主要是以氧化剂与可燃物为主体 或以单质炸药与附加物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常见的有硝铵类 炸药和含水炸药。 • 按用途分:包括岩石炸药、露天炸药、煤矿许用炸药以及 特种炸药。 • 按物理状态分:包括粉状炸药、含水炸药、胶质炸药、粘 性炸药、浆状炸药、液体炸药。
【例如:】
[lkg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或[lkg煤块]在
空气中燃烧,所需要的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十分
钟。
[1kg炸药]爆炸反应的时间仅十几到几十
炸药爆炸基本理论PPT课件

含棱角,石英,玻璃; 钝感材料:软质,高热容,水,石腊。
.
28
3.3 炸药的传爆
工程爆破中通常都用雷管来起爆炸药。雷管的爆 炸能量比起爆药包的爆炸能量要小的多,雷管的作用 仅在于激起与它邻近的局部炸药分子爆炸,至于整个 药包能否完全爆炸,则取决于炸药爆炸的稳定传爆。
.
9
3.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概念
三、炸药化学变化的形式:
(一) 缓慢分解
炸药的缓慢分解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炸
药内的各点温度相同;在全部炸药内反应同时进行,没有集中的反
应区;分解时,既可以吸热,也可以放热,决定于炸药的类型和环
境温度。但当温度较高时,所有炸药的分解反应都伴随有热量放出。
炸。若是非均相炸药受到冲击时,则由于炸药受热的不均匀
性,使在局部率先产生热点,爆炸首先在热点开始并扩展,
.
19
然后引起整个炸药的爆炸。
3.2 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3.2.2 炸药的感度
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 称为炸药的感度或敏感度。炸药感度分为:热感度、 机械感度、起爆冲能感度、冲击波感度、静电火花感 度、激光感度和枪击感度等。
.
26
3.2 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3.2.2 炸药的感度
5.静电火花 感度
6.激光感度
7.枪击感度
静电火花感度指在静电火花的作用下炸 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激光感度是指在激光能量作用下,炸药 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常用50%发火能 量来表示。
枪击感度,又称为抛射体撞击感度,是 指用枪弹等高速抛射体撞击下,炸药发 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炸药爆炸得基础知识1、1 炸药得爆炸ﻩ爆炸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得现象。
例如超新星得爆发、小行星或陨石得高速碰撞。
在我们地球上见到得闪电、火山爆发、原子弹与氢弹得爆炸、车胎放炮、锅炉胀裂、燃放鞭炮等都就是爆炸。
爆炸就是某一物质系统在有限空间与极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大量能量或急骤转化得物理、化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伴随有强烈得放热、发光与声响等效应。
爆炸得基本特征表现在速度高、威力大与破坏作用强等方面。
从安全角度出发,爆破时还应考虑爆炸得副作用,如爆破地震效应、冲击波、飞石、有毒气体、噪声以及其她对相邻物体、构筑物与人身得影响等.1。
1。
1 爆炸现象按照爆炸发生得原因,自然界各种爆炸现象可归纳为物理爆炸、核爆炸与化学爆炸三大类.(1)物理爆炸。
爆炸过程就是一个物理过程,即爆炸前后物质得化学成份没有发生质得改变,只就是物态发生了变化。
例如,当蒸汽锅炉内压力过大,超过了锅炉所能承受得抗压强度,使锅炉突然破裂,并发出巨大得声响,就就是典型得物理爆炸.物理爆炸还包括电爆炸、激光与其她强粒子束照射以及物体高速碰撞等引起得爆炸。
大自然中得雷电属于物理爆炸现象,其能源为电能。
带有不同电荷得两块云彩,当距离比较近时,发生强烈得放电现象。
电位差在µ s数量级时间内拉平,使放电区达到极其巨大得能量密度与数万度得高温,导致放电区空气压力急剧升高,并在周围空气中形成强烈得扰动。
(2)核爆炸。
某些物质得原子发生核裂变(U235得裂变)或核聚变(氘、氚、锂得聚变)等链锁反应时,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使裂变或聚变产物形成高温高压得气体而迅速膨胀做功,造成巨大得破坏作用,称为核爆炸。
原子弹、氢弹得爆炸属于核爆炸。
原子弹就是用铀235或钚239得裂变来实现得。
核裂变时,铀235或钚239得原子核在中子得作用下分裂成为较轻得原子核,放出大量得核能。
氢弹就是用氘、氚或锂得聚变来实现得。
核聚变时,氘、氚或锂得原子核在极高温度得条件下结合成为较重得原子核,也能放出大量得核能。
1g铀235全部进行核裂变放出得能量相当于2×l07kg梯恩梯得能量,1g氚全部进行核聚变时放出得能量相当于1、1×108kg梯恩梯得能量。
核爆炸时原子核反应区得温度达到107K,压力达到1010Pa以上,在这样高得温度与压力得作用下,其能量以冲击波、光辐射与贯穿辐射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外界产生极其严重得破坏作用。
因此,核爆炸就是更加剧烈得爆炸现象.核爆炸过程释放得能量,可以达到普通炸药爆炸能量得几百万倍,具有强烈得爆破作用,但由于目前在工业上没有得到广泛有效得应用,其利用及安全问题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
ﻩ(3)化学爆炸。
爆炸过程就是急剧得化学反应过程,放出足够得热能,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并对外界膨胀做功。
爆炸后物质得化学成份与性质与爆炸前物质得化学成份与性质相比已经发生了质得改变。
瓦斯爆炸与炸药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如铵油炸药就是由硝酸铵与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得,爆炸后生成水蒸汽、二氧化碳与氮气。
石油液化气体与一定比例得空气混合物所引起得爆炸也属于化学爆炸。
工程爆破就是利用炸药得爆炸能量对周围介质做功以达到预定工程目标得作业。
在工程爆破中,研究应用最广泛得就是炸药得化学爆炸。
因此本章只介绍炸药得化学爆炸及其相关知识。
1。
1.2 炸药爆炸必须具备得条件炸药爆炸就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但炸药得化学反应并不都就是爆炸,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得化学反应才就是爆炸。
炸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放热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与高速反应三个条件。
1.1。
2、1放热反应炸药爆炸实质上就是炸药中得化学能在瞬间转化为对外界做功得过程,化学反应释放出得热量就是做功得能源,也就是化学反应进一步加速进行得必要条件。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否释放能量,决定了炸药能否产生爆炸。
释放热量多少就是爆炸作功大小得决定因素之一。
炸药爆炸时放出得热量大小常用爆热来衡量,爆热指单位质量炸药爆炸时所放出得热量。
爆热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也可以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
常见炸药得爆热值列入表1-1中。
表 1—1 常见炸药得爆热炸药爆炸瞬间放出得热量主要用于对爆炸产物加热,使爆炸产物达到很高得温度,爆炸产物在原有体积内达到热平衡时得温度称为爆温。
爆温与爆炸放出得热量有直接得关系.某些炸药得爆温列入表1—2中。
表1-2 炸药得爆温值1.1.2、2 生成大量气体气体具有良好得可压缩性与很大得膨胀系数,炸药爆炸瞬间(十至几十微秒时间内)生成大量得气体容纳在原有体积内,必然产生很高得压力,高温高压气体为做功提供了必要条件,气体膨胀过程就就是做功.产生气体多少与释放热量多少决定了炸药爆炸做功多少。
常用比容衡量炸药爆炸时产生得气体多少,比容就是指单位质量炸药爆炸后生成得气体在标准状态下所占得容积。
比容越大得炸药,爆炸时对外做功得能力越大。
表1-3列出了某些炸药得比容。
表1—3 炸药得比容1。
1。
2、3高速度反应只有迅速得化学反应,才能使炸药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达到很高得能量密度。
尽管炸药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产生大量气体,如果没有必要得反应速度,也不能形成爆炸,反应速度标志着做功得功率.如煤在空气中燃烧释放出得热量(8960kJ/kg)就是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热量得两倍多,同时生成大量得气体,但由于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其能量密度远小于TNT爆炸时得能量密度,不能形成爆炸。
爆炸反应得速度通常用爆速来衡量,爆速就是指爆炸过程在炸药中传播得最大得稳定得速度。
可以认为在同等条件下,爆速高得炸药,爆炸反应速度高,爆炸得威力也高。
常用炸药得爆速列于表1-4中。
表1—4炸药得爆速炸药得化学反应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形成爆炸反应,产生爆炸效应。
1。
1.3 炸药得反应形式爆炸不就是炸药唯一得化学反应形式,在特定得反应条件下,同种炸药可能有四种不同得化学反应形式:热分解、燃烧、爆炸与爆轰.四种反应形式产生不同得物理化学效应。
1。
1.3、1 热分解热分解就是炸药化学反应得最低形式,表现为炸药在常温下缓慢得化学变化,使原物质发生本质得变化。
炸药得热分解过程没有明显得声、光效应,通常不易觉察。
反应速度随内外条件而变化,通常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湿度、压力与通风条件对反应速度与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得影响。
炸药热分解一般会带来不良后果,炸药因热分解而变质直接影响炸药得使用。
在一定条件下,热分解会转变为燃烧甚至爆炸,以致发生意外爆炸事故。
所以在炸药得制造、贮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避免炸药得热分解.1。
1。
3、2 燃烧燃烧就是比热分解更高一级得化学反应形式,往往就是由受热或火焰引起得。
燃烧就是物质得氧化过程,所以一般物质燃烧需要外界提供氧,而炸药本身含有丰富得氧与燃料,不需要外界得氧就可以燃烧。
一旦炸药燃烧,靠隔绝空气得灭火方法不起作用,往往还会加速炸药得燃烧。
炸药燃烧时对压力比较敏感,压力越大,燃速越高,甚至由燃烧转变为爆炸。
所以炸药在密闭条件下燃烧就是很危险得。
炸药贮存时,要注意创造不利于燃烧得条件,如改善通风条件。
1。
1.3、3 爆炸爆炸就是炸药得最高化学反应形式.与燃烧得区别在于燃烧靠热传导传递能量与激发化学反应,爆炸则靠冲击波传递能量与激发反应区;燃烧受环境影响较大,爆炸则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爆炸得反应速度、温度与压力都比燃烧高得多。
所以爆炸表现出强烈得破坏作用。
爆炸就是爆破安全得主要控制对象。
爆炸过程中遇到不利因素也可能导致爆炸中断,使爆炸过程转变为燃烧或热分解.1.1。
3、4 爆轰爆炸速度增长到稳定爆速得最大值时就转化为爆轰,爆轰就是指炸药以最大稳定速度进行得反应过程。
特定得炸药在特定得条件下得爆轰速度为常数。
爆炸与爆轰并无本质上得区别,只不过就是传播速度不同而已.爆轰得传播速度就是恒定得,爆炸得传播速度就是可变得,就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认为爆轰就是爆炸得一种特殊形式,即稳定得爆炸.炸药爆炸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工程爆破方面。
在岩土工程中,无论在经济方面还就是在效率方面,爆破方式都比机械方式具有优势;在城市建设与企业改造中,控制爆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炸药化学反应得四种形式与各自必要得条件相对应,条件改变,反应形式也相应地改变,可以相互转化,即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得内在联系。
从安全与爆破工程方面考虑,都希望炸药按照预定得反应形式进行化学反应,即使反应形式发生转变,也应在可以控制得范围内,否则会引起预想不到得事故。
1、2 炸药得起爆与感度1.2。
1 炸药得起爆与起爆能爆炸就是炸药在特定条件下得化学反应过程,促使炸药进行爆炸反应得条件称为起爆条件。
当炸药内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必须获得必要得外能才会破坏这种稳定状态,使炸药得各元素重新组合,发生爆炸反应。
通常将外界施加给炸药某一局部而引起炸药爆炸得能量称为起爆能,而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得过程成为起爆。
引起炸药爆炸得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内因与外因。
从内因瞧,炸药爆炸就是由于炸药分子结构得不同所引起得。
也就就是说,炸药本身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决定着该炸药对外界作用得选择能力。
吸收外界作用能力比较强,分子结构比较脆弱得炸药就容易起爆,否则就不容易起爆。
例如,碘化氮只要用羽毛轻轻触及就可以引起爆炸,而硝酸铵需用几十克甚至数百克梯恩梯才能引爆。
所谓外因系指起爆能.由于外部作用得形式不同,导致炸药爆炸得起爆能通常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热能:加热升温可以使炸药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加速炸药得化学分解与化合,达到一定得温度后,便可以由爆燃转化为爆炸。
如用导火索喷出得火花起爆雷管中得起爆药,火花起爆黑火药,炸药受到烘烤、加热或火花作用时,开始热分解,然后燃烧,最后转变为爆炸得过程都就是热能作用得结果。
机械能:撞击、摩擦等机械能作用在炸药得局部,使炸药局部分子获得动能,加速运动,局部温度升高,形成“灼热核”.它得直径为10-5~10—3cm,比炸药分子得直径10-8cm大得多,并且能存在10-5~10-3s得时间内。
由于灼热核得形成,首先局部炸药发生爆炸,然后发展为炸药得全部爆炸。
这种观点即解释炸药起爆机理得“灼热核理论"。
在工程爆破中很少利用机械能起爆炸药,但在炸药得生产、储存、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因机械能引起得意外得爆炸事故。
爆炸能:炸药爆炸时形成得高温高压状态携带得巨大能量能够引发附近炸药爆炸,如炸药内部局部爆炸转变为全部爆炸,起爆药引爆主炸药爆炸,雷管引爆炸药都属于爆炸能起爆。
工程爆破中,炮孔中得炸药都就是在雷管、起爆弹、导爆索等爆炸能得作用下发生爆炸得。
1.2.2炸药起爆得基本理论ﻩ(1)炸药得热能起爆理论热能起爆理论得基本要点就是在一定得温度、压力与其她条件下,如果一个体系反应放出得热量大于热传导所散失得热量,就能使该体系-—混合气体发生热积聚,从而使反应自动加速而导致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