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燃料乙醇工艺探究1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1.1动力学与放大问题乙醇发酵过程前期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乙醇原料的液化、糖化等,在初期阶段结束以后进入到乙醇的应用特性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其发酵反应的动力学问题,也就是发酵反应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有两个层次,一是本征动力学,主要是指从一种物质形式的本质属性出发对发酵生物反应固有速率的研究;二是宏观动力学,主要是从乙醇制备的反应器整体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反应器中原料物质之间的能量传递情况的动力学研究。
其中酶催化反应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力学模型。
1.2发酵罐多场问题在具体的乙醇发酵过程中发酵罐是发酵功能实现的主要设备,而乙醇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酵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温度、浓度等各种反应特性的传递会受到限制,从而在罐内形成不同的反应场,这种不规则分布的反应场会对反应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例如对氧在发酵液中的传递速度、固定化酶传播等反应应有的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发酵反应的质量。
但是正是发酵罐中的这种多场现象,为研?a href='//'target='_blank'>咳嗽碧峁┝烁稍し⒔凸拗蟹⒔头从Φ钠趸??ü?苑从?拗卸喑』?窒蟮难芯亢陀行Ю?茫?梢允迪侄砸掖挤⒔凸?痰娜斯じ稍ぃ??掖贾柿康奶嵘?於?嘶? ?/p>2提纯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使用发酵方法制作乙醇制得的发酵液中,乙醇的含量较低,通常情况下只有5%到12%之间,这种浓度的乙醇是无法用作燃料的,所以在乙醇发酵工作完成后对乙醇溶液进行提纯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乙醇提纯技术是蒸馏技术,通过精蒸馏的方法将乙醇中的水分有效排出,通常情况下使用这种提纯技术只能将乙醇的含量提升到90%左右,在这种纯度基础上再使用蒸馏技术进行提纯,其提纯效率已经极低。
所以为了保证乙醇溶液实现有效的工业应用,应该使用综合提纯方法对其进行提纯,提纯活动中首先以精蒸技术对乙醇溶液进行粗提纯,在提纯形成的90%乙醇溶液基础上再应用萃取、共沸和吸附等精提纯工艺做进一步提纯,形成工业应用需求的相应浓度乙醇产品。
化工毕业论文

化工毕业论文化工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化工毕业论文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火电厂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1 火电厂实验室基础管理方法1.1 化学实验室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由于化学实验室在火电厂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障作用,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工作需要达成多个前提条件以保障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突发事故从而影响对实验人员的生命财产以及火电厂运转情况带来影响。
首先需要对化学实验室内进行水化学分析以及汽化学分析的实验人员配置进行明确分工,确定不同实验人员的职能范围;在实验室内部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工作按照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对进入化学实验室内的人员资格进行确认,考核所有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实验室内部的环境条件以及设备情况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达到国家所制定的要求;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所有实验仪器进行定时检定,对出现问题的实验仪器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实验室工作能够最高效的开展;实验室内部的一切相关工作、操作流程需要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1.2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知识火电厂化学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过程中会普遍接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因此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防范工作是重点的工作内容之一,其中包括了防火、防爆以及防毒的能力。
在防火方面,需要对实验室内部的易燃、强氧化剂等物品进行妥善保管,确保存放环境的防火能力;在进行加热、蒸馏的化学实验室根据行业内的防火规范以及操作流程;在使用乙醇、丙酮、汽油等可燃试剂时应确保实验室内通风,不在明火的环境中进行可燃试剂的实验;在实验室内部需要配备灭火器材,放置的位置也需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在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关闭煤气、电源等可能扩大火情的因素。
在防爆知识方面,由于爆炸所导致的大范围危害,在接触实验室化学物质时可能产生大范围危害,因此在日常实验过程中使用苦味酸等易爆物质需要格外小心;由于实验室内各项化学物质的复杂性,单一药品及物质的结构可能相对稳定,但在与物质进行混合之后则会变成易爆的危险物质,因此需要对不同药品及物质的存放位置进行严格规划。
化学工程大专毕业论文(热门模板8篇)

化学工程大专毕业论文(热门模板8篇)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通过对热门模板的分析和讨论,为大专学生提供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毕业论文参考。
本文涵盖了八个热门模板,包括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工艺、化工安全、环保化工、化工企业管理、化工市场分析和化工技术创新。
每个模板都包含了相关的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化工原理1.1 理论背景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的基础学科,研究化工过程中物质的传递、反应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主要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传热和化学反应工程等内容。
1.2 研究现状当前,化工原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反应器设计、过程优化和节能减排等方面。
例如,微反应技术、反应器内件的创新设计和过程 intensification 等技术的发展,为化工生产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1.3 发展趋势未来,化工原理领域将继续朝着高效、绿色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反应器和工艺的开发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利用先进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化工过程的智能优化和故障诊断。
1.4 应用案例例如,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物质的纯度和产率,减少能耗和废水排放。
another example is the application of reactor internal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enhanc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2. 化工设备2.1 理论背景化工设备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和输送设备等。
化工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需要考虑工艺要求、材料性质、操作条件和安全因素等多个方面。
化工设计论文(优秀范文8篇) 2021

化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得产业,工艺流程复杂,需要得技术含量高,保证化工生产得顺利完成,离不开一高水准得化工工艺基础。
下面是化工设计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化工设计论文第一篇:化工工艺设计风险影响因素与对策---------------------------------------------------------------------------------------------------------------------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中,石油化工是其中最为重要得一部分,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有着密切得联系。
在石油化工项目中,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并且管理模式更为成熟、可靠,在我国石油化工领域得到了普遍得运用。
因此,为进一步促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得发展,文章将以分析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为开端,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得石油化工项目质量管理得具体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石油化工项目; 质量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化工领域获得了长足得发展,并且也因此取得了十分喜人得成绩。
对于石油化工领域来说,其中得项目建设投资大,同时也涉及到较多得环节,如果哪一环节出现疏漏,势必会对石油化工项目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运用到石油化工项目中,不仅可以节约建设资金投入,缩短建设周期,而且石油化工项目质量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得保证,对促进石油化工领域得健康、有序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
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
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
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
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
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5篇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5篇第一篇: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摘要论文完成了管式加热炉工艺相关设计,包括燃烧、辐射室、对流室、余热回收及通风系统等模块,得到辐射室炉膛温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对流室介质出口温度、排烟温度等参数,适用于常减压、重整、焦化等不同用途,圆筒炉、双室立式炉、双面辐射立式炉等不同结构加热炉的相关问题。
通过测定、经验以及计算可获得传热系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加热炉的真实传热能力以及传热效率,对加热炉的是否选用提供决定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加热炉效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得出:排烟损失是加热炉能量损失中最大的一部分。
因此在考虑加热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排烟温度以及控制过剩空气系数是比较有效的节能措施。
强调了传热的最近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理论分析为节能效果提供了定性的分析,热力计算为节能效果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分析。
通过本论文也可在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以及燃料的节约方面寻求到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管式加热炉;类型;结构;传热系数;炉温、炉压;节能。
毕业论文目录摘要...................................................................................................................1 目录...................................................................................................................2 前言...................................................................................................................4 第一章管式加热炉概述. (5)1.1管式加热炉的一般机构 (5)1.1.2对流室..........................................................................................5 1.1.3 余热回收系统.............................................................................6 1.1.4燃烧器..........................................................................................6 1.1.5通风系统......................................................................................6 1.2管式加热炉的主要类型. (7)1.2.1蒸馏炉 (7)1.2.2 残渣油加热炉.............................................................................7 1.2.3加氢炉..........................................................................................8 1.2.4重整炉..........................................................................................9 1.2.5气体加热炉................................................................................10 1.3管式加热炉的特点...............................................................................10 1.4管式加热炉的作用...............................................................................10 第二章传热.......................................................................................................12 2.1 传热过程............................................................................................12 2.2 传热的基本方式................................................................................12 2.2.1 热传导.....................................................................................12 2.2.2 热辐射.....................................................................................13 2.2.3 热对流. (14)毕业论文2.3 传热系数............................................................................................16 第三章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 (18)3.1 节能改造途径....................................................................................18 3.2加热炉在操作中的节能.......................................................................18 3.2.1控制燃烧供风............................................................................19 3.3炼厂加热炉节能改造...........................................................................21 第四章结论.................................................................................................22 参考文献.............................................................................................................23 致24毕业论文前言管式加热炉是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利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火焰与烟气作为热源,来加热管中流动的油品,使其达到工艺规定的温度,以供给原油或油品分馏、裂解和反应等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及工艺人才培养途径1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实践和创造。
承担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近况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入本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热情,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性地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机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带动并感染周围其他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和研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
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2.1采用“传、帮、带、督”的方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梯队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要拜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为师,跟班听课,并参加辅导、答疑、改习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接受了考查,考查合格者方可担任课程主讲。
老教师在其中则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督的作用,课前听试讲,结合具体理论、概念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随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大赛、优秀师徒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培养锻炼青年教师,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2.2教学科研相长,不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开展本科教学,而且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的状况。
化工类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化工类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毕业设计选题存在局限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化工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是模拟和参考现场装置选取某一局部开展设计工作,多数学生因受现场装置的约束,设计兴趣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毕业设计中体现不出自己的新想法,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设计中体现的创新点相对较少,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管理不善,考核不严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关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普遍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缺乏有效监控等现象,特别是到用人到位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导致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整体毕业设计完成质量不高。
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一)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解决了毕业设计和就业时间上的矛盾,保证了有效的毕业设计时间1.第七学期学生提前选题进入课题组,提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以拟补因考研、就业、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训所耽误的时间,保证了有效的毕业设计时间[8]。
2.对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实训的学生,加强管理,除必须履行必要的手续外,指导教师还应强化远程指导,做到每周学生必须汇报一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教师应随时做到远程指导。
3.对因考研、就业等请假较多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加班完成毕业设计内容,指导教师牺牲休息时间进行指导,保证了毕业设计按计划进度进行。
(二)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1.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求每位指导教师要业务过硬,要有良好的师德,日常要严格管理。
特别要求青年教师在接收指导毕业设计学生之前,首先要选定设计题目,完成毕业设计预设计,由所在系组织进行预设计答辩,答辩过程中,要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兴趣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所在系审查同意后,报教学院批准后方可接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确保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导师制,从选题到日常的指导,老教师要全程跟踪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工艺设计作者姓名:乔培国学科、专业:化工应用技术学号:************师:***完成日期: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年产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摘要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α—氨基酸,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农药、医药、食品、饲料以及制取其它氨基酸,合成表面活性剂等。
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和施特雷克法。
在国内,由于技术、原料等原因,大都采用氯乙酸氨解法。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年产1万吨甘氨酸的车间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本设计简要介绍了甘氨酸的主要用途,国内外的生产情况,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设计选用了氯乙酸氨解法,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初步设计要求年产量1万吨,参照了许多文献及数据,对整个生产过程做了物料衡算,主要设备进行了热量衡算,并对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进行了设计,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对车间进行了布置和规划。
设计经多次修改和调整,得到许多数据和能控制的工艺参数,所得到的产品理论上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甘氨酸,生产工艺,收率,氯乙酸氨解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GLYCIN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ABSTEACTGlycine is the most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α-amino acids, it's use is very extensive, mainly fo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food, feed and other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synthetic surface-active agen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produce Glycine, the main solutions are ammonia and Chloroacetate Streck law. At home, because of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reasons, mostly u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workshop process of an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The design gives a briefing o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glycine, at home and abroad,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sign cho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and use intermittent mode of production. preliminary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nnual 10,000 tons, Searched a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data, to do the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to do the heat balance of major equipment and designed the main equipment amination of reactor , optimize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fter repeated modifications and adjustments, got many data and to be able to get control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are theoretically in line with the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glycine, production process, yield,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目录摘要 (2)ABSTEACT (3)引言 (7)第一章文献综述 (8)1.1 甘氨酸的基本性质 (8)1.2 产品用途 (9)1.2.1 应用于农药行业 (9)1.2.2 应用于医药行业 (10)1.2.3 应用于饲料行业 (10)1.2.4 应用于食品行业 (10)1.2.5 应用于表面活性剂和日化行业 (11)1.2.6 其他方面 (11)1.3 市场需求与技术现状 (11)1.4 生产厂家 (11)1.5 发展前景 (12)1.6 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12)1.7 甘氨酸的生产工艺 (13)1.7.1 氯乙酸氨解法 (13)1.7.2 施特雷克法(cstercker法) (14)1.7.3 氢氰酸法合成甘氨酸新工艺 (14)1.7.4 生物合成法 (14)1.8 本设计所选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5)第二章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艺指标的确定 (17)2.1 生产基本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17)2.2 原料规格及性质 (17)2.3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及工艺流程方框图 (19)2.4 主要工艺指标的确定 (20)2.4.1 生产工艺特点 (20)2.4.2 工艺指标的确定 (20)2.4.3 结语 (23)3.1 物料衡算 (24)3.1.1 原料及产品规格 (24)3.1.2衡算基准 (24)3.1.3 已知定量 (24)3.1.4 列衡算式 (24)3.2 热量衡算 (30)3.2.1 计算Q1与Q4 (31)3.2.2 过程热效应Q3计算 (33)3.2.3 Q2的计算 (34)第四章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设计 (35)4.1 体积估算 (35)4.2 确定筒体和封头形式 (36)4.3 确定筒体和封头直径 (36)4.4 确定筒体高度 (36)4.5 确定夹套的直径 (36)4.6 确定夹套的高度 (37)4.7 计算传热面积 (37)4.8 计算夹套筒体,封头厚度 (37)4.9 计算内筒筒体厚度 (37)4.10 搅拌器 (38)4.10.1 换热装置 (38)4.10.2 搅拌装置 (38)4.10.3 轴封装置 (38)4.10.4 传动装置 (38)第五章车间布置 (40)5.1 概述 (40)5.2 设备布置的原则 (40)5.3 车间布置方法 (40)结论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引言本设计为年产1万吨的车间工艺设计,主要对国内外现有生产技术和试验进展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氯乙酸氨解法制备甘氨酸,60年代以前,德国的Kraut用氯乙酸和氨水反应,在缓慢搅拌、室温下反应48小时以上,再经一系列复杂的后处理,才得到粗品,收率很低,成本高且再生能力很低。
70年代后,法国人Henri Martin以乌洛托品、氯乙酸、氨水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反应后,经醇析、过滤、精制、干燥制得。
只有70%左右的收率,生产周期长达40小时,纯度在90%左右[1]。
后来用液氨代替氨水,收率达80%以上,此工艺成熟,目前国内生产厂家都在此方法前提下,不断的进行改进。
自1969年实现工业化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对其进行了众多改进性研究,使甘氨酸收率由约70%提高至85%以上,产品甘氨酸含量从95%提高到98.5%。
本设计所选用的工艺路线为国内较为成熟的氯乙酸氨解法,其中参考和引用了前人的技术成果,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第一章文献综述1.1 甘氨酸的基本性质中文名: 甘氨酸(氨基乙酸)英文名:GLYCINE分子式:C2H5 NO2分子量:75.07结构式:NH2CH2COOHCAS号:56-40-6毒性防护:本品无毒,无腐蚀性。
物化性质:白色单斜晶系或六方晶系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
无臭,有特殊甜味,相对密度1.1607。
熔点248℃(分解)。
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25℃时为25g/100ml;50℃时为39.1g/100ml;75℃时为54.4g/100ml;100℃时为67.2g/100ml。
极难溶于乙醇,在100g无水乙醇中约溶解0.06g。
几乎不溶于丙酮和乙醚。
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
产品包装、贮存与运输:本产品采用薄膜塑料袋,外加纤维编织袋两层包装,每袋净含量25kg±0.25kg,运输时注意防潮,避免被尖锐物划破。
产品质量(执行HG2029-91)表1.1 工业氨基乙酸质量指标Table 1.1 amino acid industrial quality indicators1.2 产品用途[3]甘氨酸,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特别是自全球性除草剂草甘膦问世以来,甘氨酸在农药行业的应用得到了极大增强。
1.2.1 应用于农药行业甘氨酸是生产除草剂草甘膦的原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甘膦的重要中间体。
用三氯化磷、甲醛反应的水解产物再与甘氨酸反应,可制取新型农药除草剂草甘磷,草甘磷为除草活性最强的内吸传并型广谱有机磷农药,它能有效控制危害最大的杂草达80余种,广泛用于稻田、麦地、玉米、棉花、大豆和果园、菜园及铁路、建筑、交通、森林等非耕地除草,草甘磷因其有杀草力强、低毒、易分解、无残留等优点,作为高度安全性除草剂,已被美国政府评为最优秀的农药。
甘氨酸与甲醛、三氯化磷在110℃下反应产物为增甘磷,增甘磷是一种高效叶面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各种农作物,还可作为收获前的脱叶剂。
在已开发的领域中,草甘膦是甘氨酸的最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作为草甘膦的原料甘氨酸,国外采用99%的甘氨酸,国内均采用97.5%的甘氨酸。
在实际生产中,甘氨酸杂质中的氯化物含量对草甘膦的收率影响很大,99%的甘氨酸中氯化物含量只有97.5%的甘氨酸氯化物含量的1/30。
因此,国外生产草甘膦的收率远高于国内,草甘膦的含量也比国内高出几个百分点,原料生产成本也比国内低。
1.2.2 应用于医药行业甘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各种氨基酸输液的配方中,基本上都含有甘氨酸,甘氨酸可用作药物溶剂和缓冲剂,同时它还可以合成多种药物,如治疗高血压药物盐酸地闰普利,抑制胃溃疡的药用碳酸钙制剂,单甘氨酸乙酰水扬酸钙,利血胺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