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论文 论太平天国在历史中的作用
近代史论文 太平天国

不可及的天国——小议太平天国单位:13级综合日语一班姓名:吴永正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打击了资本主义侵略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最终失败。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如同历史上各次农民起义一般,产生了保守、迷信、享乐、皇权等封建思想意识。
历史告诉我们,农民战争无法诞生先进制度,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自发的农民思想不能拯救中国。
关键词:太平天国,阶级,失败,时代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
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
1872年4月,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这是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理论上是最后一支太平军。
不少学者认为,当以李文彩部的覆灭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
太平天国前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神权与政权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杨秀清与萧朝贵分别取得了代天父上帝与天兄耶稣传言的宗教特权,从此,如同希伯来人须通过摩西之口来聆听上帝的指示那样,太平天国包括君主洪秀全在内的全体君民须通过杨秀清和萧朝贵之口来聆听上帝和耶稣的指示。
萧朝贵战死后,仍有东王杨秀清能“代天父传言”。
(利用迷信“邪教”聚集力量,中国历史中并不少见,如东汉时期黄巾起义中太平道;宋朝方腊叛变,约是一个佛教分支;元朝红巾起义的明教以及清朝的白莲教。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君主,是政权的代表。
天王是上帝教的教主,但却没有天父或天兄附身下凡、代天父或天兄传言的宗教特权。
当东王作为天父下凡的时候,杨秀清就是天父皇上帝,就是最高神权,天王须跪在东王之前,俯首听命。
从上帝教理论和教义说,只要东王愿意这样做,他就可以随心所欲。
从形式上看,太平天国前期确实表现出神权政治的特点,其主要特征和表现就是东王握有神权,而天王为一国之君,东王所掌握的神权却凌驾于天王代表的政权之上。
东王府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设尚书,每部尚书12人,共达72人之多,分掌国务;六部设承宣,共24人,主发号施令。
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院系:XXX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太平天国运动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一条真理,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尤其是农民阶级,受来自地主、官僚、封建主义的压迫,迫使他们不得不站起来反抗压迫。
至此,我们不得不谈一下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目的最明确的一次农民战争。
它转战范围跨十八个省,涉及约半数中国人口,从兴起到失败时间长达十四年,它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农民战争之一——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月,太平天国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
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
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
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
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53年占领南京,同时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
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必须东征、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史纲论文_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得与失自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重,中国的民族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各阶级都对国家的出路感到迷茫,不断进行着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先后出现了农民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
这些运动,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但是这一次次的探索与失败确是为国家的出路提供了借鉴,让人们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走的道路。
而最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鸦片战争后,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
而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民生活困苦。
因此,1846至185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
这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不但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又强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甚至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
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更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指出了社会进步方向。
虽然《资政新篇》并不完善而且又未被施行,但是其在思想上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
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的失败,也告诉我们其中也存在着缺陷。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1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主要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四方面作了规定。
政治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封建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起了抵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的变革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社会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的联系,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变革。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太平天国起义始于1850年,由洪秀全领导的一场农民起义演变而来。
作为一场群众性的反抗运动,太平天国迅速吸引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并积极与清朝政府进行抗衡。
二、反对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反对清朝的统治。
清朝是一个封建专制政权,其统治手段残酷而专横,长期以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压迫与剥削。
太平天国以其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主张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追求农民的解放和平等。
这种反抗清朝统治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社会经济变革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变革。
在太平天国的领导下,土地分配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获得了更多土地的拥有权,这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太平天国还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提倡男女平等,为妇女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权利。
四、政治制度变迁太平天国在政治制度上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官员选拔制度,取消阶级区别,以及实行平等原则等。
太平天国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政治秩序,摒弃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民主、平等和公正。
五、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太平天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还对中国近代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的运动使得农民阶级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力量,催生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的重要基础。
太平天国运动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和改革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六、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启示尽管太平天国具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意义,但最终其运动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和清朝政府的坚决镇压导致了它的覆灭。
然而,太平天国的失败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的兴起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和积弊,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变革,必须坚持革命事业的正确道路,团结一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太平天国运动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太平天国运动部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太平天国运动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5篇)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5篇)第一篇: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
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
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
通过近代史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起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再此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此我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的看法。
从正面来看,政治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土地改革,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同时涉及经济制度。
军事方面,主张为理想而奋战,太平天国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负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同时使清政府在利用欧美外国人镇压太平军的同时见识到西方的军事力量,促使后来的洋务运动文化思想方面,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
经济方面,太平天国开始重视发展商业,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
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世界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推动力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从负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直接或间接导致4000-5000万人口死亡,是中国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变乱。
破坏了民间信仰与儒家文化,破坏了中华民族继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体系。
无论怎样,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经验教训: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一个国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中国近代史论文 农民的伟大失败——太平起义运动

农民的伟大失败——我看太平天国运动我们看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的印象就是它是近代史农民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太平军在江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重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尝试了很多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给后面的近代运动留下了借鉴和教训。
虽然最后失败了可是毕竟还不成熟,失败只是一种必然。
客观上分析一下它的失败原因。
由于太平天国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国内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并实行严格的阶级制度(早年由南王冯云山制订),愈来愈脱离民众。
加上太平天国强制推行一些违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1855年起放宽),凡此种种皆不得民心。
主要领导人争权夺利,最后引致领导集团的分裂。
1856年秋,正当太平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挑战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诏诛杨,触发“天京事变”,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二万余人被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后来翼王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疑,带领大军出走,从此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亲,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乱,人心更加涣散。
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外国支持,后期清军却得到洋人支援,形势此消彼长。
西方国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相差甚远,实为异端。
太平天国又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入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后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
李秀成进攻上海不成功,导致战局更为不利。
天王洪秀全后期不肯放弃天京,不肯转移至外国列强不能深入的内陆地区发展。
太平天国连年战争,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遭到破坏。
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近代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达到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镇压,但群众斗争此起彼伏,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天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其平均分配的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最后也未能付诸实行。
谈起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映入我的脑海中的是一个个首先站出来反抗清王朝奴隶般统治的一位民族运动的英雄们: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李秀全,陈玉成„„早些时候,我读了曾国藩的传记,在我看来,曾国藩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在那个昏庸是非颠倒的社会中,依靠了自身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志士们一起建立了湘军,成功的镇压了当时清廷无力镇压的太平运动的起义军们,并且引领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军工厂“安庆军械厂”,并提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正气的将领们,其中当然包括后来建立淮军并成为清末第一重臣的李鸿章,为清朝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其创始人洪秀全以西方基督教为依据创拜上帝教,自称天父。
以对上帝的信仰束缚百姓的思想从而使百姓拥护太平天国。
积极:是百姓团结共同拥护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运动的发展,从而有力的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消极:没有摆脱农民起义的阶级性,利用崇拜思想,束缚百姓思想,大搞个人崇拜。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以其教民为基础发动的起义,这里,洪秀全利用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发动起义的。
但这种宗教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和蛊惑色彩,并不是真正劝人为善的宗教,没有自己的教义,只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农民起义。
而且,利用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对人进行控制。
在定都之后,这种宗教的缺点日益显著,为了争夺精神领袖权的位置,高级将领中自相残杀,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势力,为其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而且,其领导人要求其手下对其绝对的服从,也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导致了其灭亡。
还有就是,严重曲解基督教教义,使得基督教国家对其非常仇视,联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进行围剿。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它的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达到了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由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产生,新兴的政治力量尚未形成,因此担负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依然是农民阶级。
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刚刚侵入,还被限制在五口通商的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内地,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侵略,还处在开始阶段,矛盾尚未激化。
因此,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进行反封建斗争,也打击外国侵略势力,从而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运动是过去任何农民战争不能比拟的。
它具有过去农民战争所没有的特点。
首先,它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斗争之激烈,在农民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其次,它具有较为明确而系统的理论和纲领。
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千百年来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剥削,迫切要求土地的愿望,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变成系统的、明确的纲领,达到了历史上农民战争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
后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是农民阶级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分子,企图用模糊的资本主义理想来代替农业社会主义的理想一、发动和组织太平天国运动始终的指导理论——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理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利用宗教来发动农民起义并不是洪秀全的发明。
早在东汉末年张角就是利用太平道教来发动黄巾大起义的。
宗教思想原本只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但宗教之所以也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只因为其中有一些原始平等思想和能够帮助劳动人民解脱残酷现实的美丽言辞,因此这一点往往会成为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的有力工具和思想武器。
但宗教并非科学的理论,利用它发动起义或革命,只能使起义或革命取得暂时的成功,而不能把起义或革命引向胜利。
在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是洪秀全利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第一、洪秀全、冯云山等农民起义的领袖,迎合了当时农民斗争的需要,把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创立的“拜上帝教”中所吸收的基督教义中国化,同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宗教的某些形式和精神,这样有利于吸引下层民众参加“拜上帝教”,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和发动奠定组织基础。
第二、“拜上帝教”把拜上帝的信仰与人民群众的日常愿望结合起来,促成基督教精神与主张衣食第一、求吉利、求如意、求平安的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从而为日后把群众由虚妄的精神世界引向为实现这些美好愿望而斗争奠定了有利的思想基础。
第三、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宣传,他即将建立的太平天国是人间天堂,适应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需要,有利于号召教徒为建立这个国家而斗争。
第四、洪秀全从基督教为上帝大家庭的观念中推衍出人无私财的社会经济理论,并把它写在定都天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这只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农民的平均平等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美丽的空想,对起义群众起了巨大的鼓舞和组织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起义的发展。
但是随着太平天国运动一步步的走向它的顶峰,特别是到了1856年秋天的天京事变后,“拜上帝教”这一套理论使越来越多的太平军将士怀疑其真实性和正确性。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整日躲在深宫里遥控外面的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的思想就越来越受到他所创立的荒诞无稽的宗教信仰的束缚。
李秀成曾说:“自六京解围之后,我主执外不由人奏,俱信天灵,诏言有天不有人也。
”“主不问国中军民之事,深居宫内,永不出宫门”,而且“言天说地,并不以国为事”①。
同时他发布的诏书有些就是要人相信他是受上帝和“耶稣基督”以及“天兵天将”的保佑的,例如当安庆已被敌军包围时,天王下诏说,他在一夜间登天“亲身觐见父皇”,聆听父皇的教导。
洪秀全和参加这场大革命的所有人都不能科学的解释他们初期为什么能够取得重大胜利以及这种胜利随后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因。
洪秀全既然说这是上帝造成的,那他只能再次期待上帝再显奇迹。
“在革命前期,他曾借用天上语言来传达人间的革命意志,但到了后期,他从远离实际的王宫中发出来的非人间的语言,已不能在群众中引起什么激动了。
”②李秀成在失败后的自述中说,他和他的堂弟早就不相信“天父天兄下凡”这一事实了。
其实,就太平军全军来说,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虽然仍然遵循某些宗教仪式,但这时已是一种空洞的仪式,不可能像前期那样借助于宗教信仰使全军保持统一的意志和严格的军纪了,此时的太平军已开始出现精神涣散、军纪废弛的情形,战斗力锐减。
1862年在浙江的侍王李世贤写给部下的一封信中说:“我兵心已散,不肯力战,势甚可危……”这封信为清军所获,后又落到英国驻宁波领事手里,并加以评论说,这封信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谈论世俗的问题”,而把“太平天国的宗教完全撇开了”③总之,利用“拜上帝教”来组织和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在前期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到了后期,它的危害性便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来,从而导致太平军的唯一的思想武器的锐利锋芒黯然消失,使太平军内部出现了一系列致命的危机,最终引导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的宗教因素赵东云纵览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十九世纪历史,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无疑是这段历史中最波澜壮阔的一页。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史学界的重点和热点,这一领域的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车载斗量,史学界在有关太平天国的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不少论者深入研究了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史家们或视野开阔、或思想深邃、或观点新颖,或论据充分,为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段历史大有裨益。
从宗教因素考察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衰败的原因历来亦多专论,但是,历来史家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阶段,而忽略从整个过程来审视太平天国运动。
笔者不畏浅薄,试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衰亡全过程与宗教的关系,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太平天国兴起与拜上帝教作为传统上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解决农民问题成为历代统治者为政之要务,解决得好,政通人和,国强民富,社会安宁;解决得不好,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严重者揭竿而起,啸居山林。
综观中国历史,农民起义可谓多如牛毛,且农民起义多发生在政治最为腐朽黑暗之时。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正兴起于满清统治糜烂之际。
正如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多与宗教会党密切联系一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也于洪秀全所创立之拜上帝教结伴而生。
客观地说,没有拜上帝教,此时的满清也会出现农民起义,但可能是另一种势头,另一番景象。
正是由于拜上帝教,才使南部中国狂飙突进般地出现了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
中国农民阶级素来有勤劳、勇敢且富有斗争传统,但由于居地分散,加之数千年封建奴化教育之毒害,反抗暴政的思想一时难以统一,而拜上帝教适时而生,以上帝的名义号召人们起来推翻腐朽的满清统治。
拜上帝教基本教义包含于《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等文告中,其宣称敬拜独一真神皇上帝,“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人一家自古传,……上帝当拜,人人所同。
” [1]其宣称平等思想,“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2]还要求人们起来推翻现行黑暗社会,创造新世界,“革故鼎新,莫不来王来亨;斩邪留正,莫不同心同德”[3]拜上帝教教义对统一思想,发动民众起了巨大作用。
首先,他要求屏弃传统的偶像崇拜,只敬拜独一真神皇上帝,使散乱惯了的农民思想在上帝名义下统一起来,从而洪秀全方可“登高一呼,应者如云”。
其次,拜上帝教为人们描绘了一副“没有凌乱侵夺,没有奸诈邪恶”,人人平等,衣食丰足,安宁祥和的美妙社会图景,这对于倍受阶级压迫,濒临经济崩溃边缘,处于生死之际的中国农民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拜上帝教最先在紫荆山区发展大批农民和矿工入教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太平天国发展与拜上帝教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首举义旗,太平军以豪迈的气概战长沙、夺武昌、下南京,革命的洪流旋及席卷南部中国,拜上帝教亦随之传布四方。
实事求是地说,太平天国在起事之初能够取得如此迅速发展,可以归因于多方面的因素,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拜上帝教紧紧伴随着太平军的一路征战。
起兵之初,洪秀全依据教义建立起军事、经济和政治运作机制,并以《太平诏旨书》、《天条书》、《太平条规》等教义军规约束太平军和教民,故而,太平军纪律严明,对人民秋毫不犯,赢得了人民大众的一片赞誉,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太平军,太平军“下道州,打永明,破江华,招得湖南道州、江华、永明之众,足有二万之数。
……入郴州亦招二三万众,茶陵州亦得数千”。
[4]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太平天国伟大事业。
在进军途中,太平军每到一地,就组织动员民众参加革命,那么,他们组织动员的武器是什么呢?当然是拜上帝教,他们欢迎大家入拜上帝会,“城中人相从,谓之拜上,盖入彼教必以拜上帝为重也”[5]原入会者须报名登记,“既写名则群居一所,初以十人为一馆,旋以二十五人为一馆,皆设头目领之”[6]依照太平天国广西旧制,拜上帝会会员一般皆全家加入太平军,后来,情况虽有所变化,但绝大多数太平军战士是拜上帝教教徒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宗教对太平天国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学者认为,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说拜上帝教的沿途宣传打消了许多普通民众的参军热情,只要注意一下太平天国的相关史料,这类说法很难站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