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吉他简史

合集下载

G牌吉他发展历程

G牌吉他发展历程

G牌吉他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G牌吉他由吴建一先生在台湾一手创办。

由于早先一直沿袭个人手工制作方式,产量稀有,甚至并未真正命名。

这一时期吴建一先生制作的吉他,仅在一些朋友手中珍藏。

据传,台湾校园民谣奠基者、《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词曲作者叶佳修先生手存有一把G牌吉他。

1999年,长期从事音响、录音技术研究的吴建一先生怀着对音乐的痴迷和热爱之心,正式将自己制作的吉他命名为GENERAL SOUND,意为“标准、通用的声音”,简称“G牌”。

2010年,G牌吉他设计团队升级,由制琴师、录音师、演奏家及声学工程师等组成,包括亚洲著名录音师、"台湾金耳朵"陈建平先生、音乐制作人及制琴师张健先生。

并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建厂投入量产,主要制造高端原声吉他。

2015年,G牌吉他设立了手工吉他工作室,专门制作G牌高端的Mr.G系列型号的吉他。

2018年,G牌吉他与众多画家和设计师携手创作美术馆系列吉他,由网易云独家首发。

2019年12月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吉他文化,创造出属于国人自己的吉他及吉他品牌,G牌吉他将研发、设计与手工制作室整合,在厦门成立了研发中心。

该研发中心除了研发吉他及其周边产品外,同时也配备定制款手工吉他制作。

2020年,G牌吉他秉持着“还原经典、回归本源”的理念,推出了“Storyteller/游吟诗人”系列产品,倾力打造音色和手感,力求还原经典。

更多新产品陆续研发中……G牌吉他从创立之初,就一直与众多音乐家合作,并为他们打造个人专属的吉他。

G牌吉他为众多的音乐人定制过个人专属的吉他,包括谢天笑、老狼、蒋山、赵照、马条、唐磊、唐朝乐队、陈磊、姚林、郝云等。

目前越来越多在音乐上有一定造诣和成就的音乐人受邀成为G牌吉他艺术家。

同时,G牌吉他以其深厚的音乐背景,一直扶持以音乐为梦想的新一代年轻音乐创作人。

吉他发展历史

吉他发展历史

吉他发展历史嘿,你知道吉他这玩意儿的发展历史吗?那可老有趣了。

吉他啊,它可不是突然就冒出来的。

据说啊,它的老祖宗能追溯到好久好久以前呢。

那时候的类似吉他的乐器啊,就像是个小雏形,简单得很。

在古代,有一些古老的弹拨乐器,就有点像吉他的爷爷辈。

那些乐器呢,形状可能还没那么精致,声音也比较质朴。

不过啊,这就是吉他发展的开端啦。

后来啊,吉他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模样。

它在不同的地区开始有了不同的发展。

比如说在西班牙,吉他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变得越来越有特色。

西班牙的人们特别热爱音乐,他们拿着吉他,在街头巷尾弹奏着欢快的曲子。

这时候的吉他啊,琴身变得更加优美,琴弦的音色也被调整得更加动听。

再往后呢,吉他开始走向世界啦。

就像一个勇敢的冒险家,它到处去交朋友。

它跑到欧洲其他国家,那些国家的音乐家们一看到吉他,就被它迷住了。

于是,大家都开始研究怎么让吉他发出更美妙的声音,怎么用吉他演奏出更复杂的音乐。

到了现代呢,吉他简直就是音乐界的大明星。

它有了各种各样的类型,像古典吉他,那声音就像是从古老的城堡里飘出来的仙乐,高雅得很。

民谣吉他呢,就特别亲民,很多人抱着它在篝火边唱歌,那种感觉特别温暖。

还有电吉他,哇,那可是摇滚乐的好伙伴。

电吉他一出场,那声音就像是要把屋顶都掀翻了,特别震撼。

而且啊,现在学吉他的人可多了。

不管是年轻人想要耍帅,还是老年人想要丰富自己的生活,都纷纷抱起了吉他。

吉他的曲子也是五花八门,有悲伤的情歌,能让你听着听着就想哭;有欢快的舞曲,能让你的脚不自觉地跟着打拍子。

在制作吉他方面,也有了超级大的进步。

以前的吉他可能用的材料比较普通,现在啊,有各种各样珍贵的木材被用来制作吉他,而且制作工艺特别精细。

一把好的吉他,那可都是工匠们精心打造的宝贝。

总之啊,吉他的发展历史就像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书。

从一个小小的、不太起眼的乐器,发展成如今这么受欢迎、这么有魅力的乐器,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它陪伴着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的欢笑和泪水。

吉他的来源和特点

吉他的来源和特点

吉他的来源和特点大家好,谢谢您惠顾滚石乐器,为了方便更多初学吉他爱好者的学习,也为了答谢亲们的厚爱,我们整理了一些民谣吉他相关的常识,希望在大家日常的吉他使用和练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吉它的历史吉它作为一种弹拨乐器,最早起源于东方。

但作为以“吉它”命名的成型的乐器却是在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当时有四弦和六弦的两种。

经过历史的变迁,从十八世纪开始,六弦吉它迅速在欧洲各国流传开去,这就是近代意义上的西班牙吉它,或者说是古典吉它。

随着时代的发展,吉它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大推动了近代音乐的发展。

吉它的类型古典吉它:这是吉它的本来面目。

琴箱形态有严格的标准,指板较宽,便于作复杂的运指,使用尼龙弦。

有十二个品格。

演奏技法有严格的要求。

主要用于演奏乐曲。

民谣吉它:从古典吉它演化而来,用于为民歌和乡村音乐作伴奏,所以称民谣吉它。

从形态上看,指板较古典吉它窄,比古典吉它多了两个品格,有些民谣吉它还在琴箱上挖去一角,这有利于其演奏高音。

同时,大多数民谣琴还在音孔下方加了护板,可以在扫弦和敲击节奏时保护琴体。

使用钢丝弦。

可以用指弹,也可用拨片,演奏方式较为自由。

电吉它:这是现代电子工业发展的产物。

指板很窄,琴箱均做成缺角模样,外型很象缺角的民谣吉它,但琴箱为实体。

本身几乎没有音量,靠电子拾音器通过专用扩大器发音。

可以附加使用各种效果器产生多变的音色。

使用拨片。

是现代流行乐队的主要乐器。

另外,还有弗拉门歌吉它、夏威夷吉它等等,由于不太常见,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吉它的音乐特性吉它有六根弦,从低音到高音依次为E、A、D、G、B、E,即C调的3、6、2、5、7、3。

除了第五、六弦为三度外,其作均为四度,而且是纯四度。

这使得吉它拥有极为丰富的和声变化。

吉它的自然音域在三个八度以上,通过改变定弦还可以增加音域。

吉它有着极富个性的音色和表现手法,既能表达委婉动人的喃喃细语,也能表达大气磅礴的豪迈气概,有着无穷的魅力!吉它可以用来伴奏,也可以独奏,也可以和管弦乐队合作,表演形式十分多样。

民谣吉他的基本资料介绍

民谣吉他的基本资料介绍

民谣吉他的基本资料介绍民谣吉他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吉他演奏风格,源自于西方的民谣音乐。

它起源于美国的乡村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独立、朴实而真实的音乐风格。

民谣吉他以其深情、自然的演奏方式和诗意的歌词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

本文将介绍民谣吉他的基本资料,包括其历史、构造、音色特点和常用和弦。

历史民谣吉他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的美国农村地区的居民用它来伴奏和演唱他们的民谣歌曲。

这些民谣歌曲传递了农民们的心声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个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谣吉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朴实而真实的音乐风格,它成为了歌手们表达情感和宣泄内心的工具。

构造民谣吉他的构造与其它吉他类型相似,它由琴颈、琴板、琴箱和琴弦构成。

琴颈是吉他的主体部分,它被固定在琴箱上,上面有琴弦夹子和品位,用于按下不同的音高。

琴板是由木质材料制成,上有琴弦和品位,并且有助于琴弦的共鸣。

琴箱是吉他的共鸣腔体,它产生了吉他独特的音色。

音色特点民谣吉他的音色以其自然、清晰和温暖著称。

由于琴箱的设计,民谣吉他的共鸣腔体较大,因此它具有较长的音色保持时间和更丰富的音色饱满度。

民谣吉他的音色既可以轻柔细腻,也可以深邃有力,这使得它成为表达情感和演绎民谣音乐的理想乐器。

常用和弦在民谣吉他演奏中,常用的和弦有C大调、G大调、D大调、E小调和A小调等。

这些和弦在民谣音乐中经常使用,可以弹奏出许多经典的民谣曲目。

此外,民谣吉他演奏者还会使用一些特殊的和弦形式,如开放和弦或调弦,以增强音乐的和声效果。

总结民谣吉他作为一种独立、朴实而真实的音乐风格,以其深情、自然的演奏方式和诗意的歌词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

它起源于美国的乡村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民谣吉他的构造包括琴颈、琴板、琴箱和琴弦,它的音色具有自然、清晰和温暖的特点。

在民谣吉他演奏中,常用的和弦有C大调、G大调、D大调、E小调和A小调等。

通过演奏这些和弦,可以弹奏出许多经典的民谣曲目。

吉他的知识

吉他的知识

吉他的知识吉他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发音方式。

它是由琴颈、弦槽、音箱等部件组成,通过手指按弦或刷弦来发出音乐。

吉他有多种类型,包括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等。

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古典吉他是最古老的吉他类型之一,也是最常见的。

它有6根弦,从低音到高音依次为E、A、D、G、B、E。

古典吉他通常用尼龙弦,给人一种温暖、柔和的音色。

民谣吉他是在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吉他类型。

它通常使用钢弦,音色明亮、富有冲击力。

民谣吉他有各种不同的尺寸和形状,适合不同风格的弹奏。

而电吉他则是通过将震动的弦产生的电信号转化为音乐声音的一种乐器。

它通常需要通过音箱和放大器来达到理想的音量和音效。

电吉他在摇滚、蓝调等音乐风格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吉他,它们都有共同的部件和组成。

首先是琴颈,它一般由胡桃木或硬木制成,上面有用来指示音高和音符的金属品。

然后是弦槽,它们用来固定弦线和让其保持正确的张力和位置。

最后是音箱,它是吉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音洞将弦的震动转化为声音。

吉他的发声方式主要有两种:按弦和刷弦。

按弦是最基本的发音方式,通过手指在琴颈上按弦来改变弦的音高。

每根弦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按压位置产生不同的音高,这使得吉他具有丰富的音域。

而刷弦则是将手指或拨片滑过弦线来发出声音。

这种发声方式通常用于演奏和弦和独奏演奏,可以产生连续而流畅的音乐。

吉他不仅可以用于独奏演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

在吉他合奏中,吉他通常负责担任和弦和节奏的角色,为整个乐队或乐团提供基础和稳定的音乐支持。

学习吉他需要耐心和坚持。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基本的和弦、音阶和弹奏技巧来逐渐掌握吉他的演奏方法。

同时,多听和模仿其他吉他手的演奏也是提高自己技巧的有效方法。

总之,吉他是一种多功能的乐器,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独奏到合奏,都可以发挥出独特的魅力。

学习吉他不仅可以培养音乐素养,还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表达能力。

所以,在音乐世界中掌握吉他的知识和技巧是很有意义的。

吉他的历史

吉他的历史

烧火棍!
电声吉他
琴颈类似于民谣吉他,使用钢丝 弦,无共鸣箱,使用磁性拾音器,根 据弦振动到电声转换的原理,然后用 扬声器发声,加上效果器可发出各种 各样丰富多彩的音色,是现代流行音 乐及摇滚乐必不可少的乐器。
技巧
一、左手指法
二、右手指法
三、吉他谱(六线谱)
吉他六线谱 :六线谱是把吉他的六根弦对应地划出 六条平行的横线来表示两手演奏的位置和动作(即指法), 而不是记录的音的高低,但它与简谱或五线谱结合对照起 来使用时非常方便,既能表示音高,又能表示指法。如图 所示:
古典吉他
民谣吉他
吉他家族中最“平民化”的成员,指板 较窄,使用钢弦,声音清脆明亮。主要用 于给歌唱者伴奏,演奏者可以边弹边唱并 可以伴以简易的和弦,这种吉他以手指以 及拨片弹奏。适用于乡村、民谣及现代音 乐,演奏形式较为轻松、随意。民谣缺角 吉他是其中一种现代改良形式。近年来出 现的电箱两用民谣吉他,给舞台表演者带 请自行吉他的分类吉他的分类
一.古典吉他 二.民谣吉他 三.电声吉他
古典吉他
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 界三大乐器之一。指板较宽。先是使 用羊肠弦、钢弦,1946年奥古思丁研 制尼龙弦成功。塞戈维亚率先使用而 风靡全球。主要用于演奏古典乐曲, 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多以 独奏为主,也可以二重奏或者协奏。
C大调音阶
谢谢
独奏(旋律)记谱:在六条线上写上阿拉伯 数字。六线谱中的数字表示吉他的品格,写在线 上的数字表示左手按第几品,数字所在的线即右 手应弹的弦。
分解和弦伴奏记谱:在六线上画“X”,此时 六线谱上方往往有关于左手按和弦的指法图或标 记表示。那么你就用左手按好和弦,“X”表示用 右手指弹响其所在的弦。
扫弦节奏记谱:在六条线上画“↑”、“↓” 等符号,此时六线谱上方也往往有关于左手指法 的提示。有时候,上述几种记谱法会在同一首六 线谱中出现。

民谣吉他基本乐理知识

民谣吉他基本乐理知识

民谣吉他基本乐理知识民谣吉他是一种弹拨乐器,形状与提琴相似,通常有六根弦,民谣吉他学起来不难,但是它的乐理知识却十分复杂。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民谣吉他的基本乐理知识吧!民谣吉他基本乐理知识(一)民谣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

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

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的最显著特点。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

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民谣吉他基本乐理知识(二)1.琴头。

琴头上有弦钮,吉他品牌商标。

(1)琴头Logo:品牌商标。

(2)弦钮:调弦用(即调音)。

2.琴颈。

琴颈上有指板,品丝,品位,品位点。

(1)指板:连接琴头与琴箱的长板,因弹奏时手指在其上游走而得名。

(2)品柱:指板上金属条状物,铸造材料多为铜类。

(3)品格:品丝与品丝之间的部分,有的也称其为品格。

正对吉他,从上至下依次称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4)品格点:某些品位内的金属点状物。

标准民谣吉他中分布于三、五、七、九、十二(两个品位点)、十五、十七品位,有助于吉他手弹奏时快速识别相应品位。

3.琴箱。

琴箱分为面板,背板,侧板。

面板上有音孔,琴桥,琴码,弦钉,琴弦,护板。

(1)音孔:将琴弦发出的声音收集并利用琴箱的结构进行扩散、加强和回荡,使发出的声音更优美、动听。

(2)琴桥:主要起支撑琴弦的作用。

(3)琴码:就是琴桥上边的小白条,俗称琴枕,琴头位置的琴码叫上琴码,琴桥上的琴码为下琴码。

琴码质量直接影响音质,材质通常是牛骨或是塑料的,高档琴用象牙的。

吉他历史:平头琴、木吉它的变迁

吉他历史:平头琴、木吉它的变迁

吉他历史:平头琴、木吉它的变迁20 世纪 20 年代末,平头木吉它诞生不久,Martin 和 Gibson 公司纷纷加入开发。

Gibson 在 26 年,把 L-1 的拱型琴头改成平头,与低价位的 L-0 一同推向市场。

28 年,Gibson 公司首次将销售同艺术家的影响联系起来。

到 1928 年的 22 年岁月中,马丁公司一直采用传统钢弦琴的样式作为 0,00,000 型的标准样式。

进入 30 年代,马丁公司全力投入钢弦吉它的生产。

从 31 年开始,曾在 1916 年为纽约琴行制造的 D 系列,成为马丁自己的系列产品。

33 年,应乡村歌手同时也是电影明星的 Gene Autry 的要求,制作了第一把 D-45 型的吉它。

这把具有历史意义的琴据谣传毁于火灾中,实际上仍保存有 Gene Autry 遗物博物馆中。

这是第一次在杂志上刊登相关这把吉它的照片。

在此之后,34 年,琴颈中加入 T 形铁,35 年,正式推出 D-18,D-28。

14 品琴桥,实心琴头的实现,进一步完善了钢弦吉它。

大概从33 年,琴头上开始出现金色的“C.F.Martin & Co.Est.1833”字样。

另一方面的 Gibson 公司,也在着意琴身的扩大,34 年,发表了接近马丁 D 型的大号琴。

38 年,开始批量生产 Jumbo35 型和Advanced Jumbo。

37 年,采纳西部片明星李.霍矣特利的建议,结合Super 400 和 Super Jumbo 的特色,发展出 SJ-200 型,由云杉的琴头,巴西玫瑰木的琴身,红木的琴颈, 乌木的指板组成。

39 年,先后推出 Jumbo-55,Jumbo-100。

同时期,还积极展开了针对乡村歌手的商业攻势。

Martin 公司的 D-45 和 Gibson 公司的 SJ-200,在 30 年代的乡村音乐界,都被认为是品质的产品。

二战期间,Gibson 停止了吉它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谣吉他简史◇仿佛已被人遗忘多年的木吉它,在以 Clapton 为首的不插电热潮中,又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人们已不仅仅只对 Rock 或 Blues 吉它手的演奏方式感兴趣,对“木吉它”这种乐器也日益关注起来,这实在令我欣喜。

以前在乡村音乐顶盛时期,曾对木吉它作过详细介绍。

但时过境迁,从那以后,木吉它已经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在此我们向大家作一下详细的介绍。

第一章吉它的起源──古典音乐吉它的完成──新天地.美国木吉它的起源,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大多介绍吉它的书籍上只记录着它大约起源于公元前 2500 年的弹拨乐器。

在出现了各种民族乐器之后,以鲁特琴为主流的弹拨乐器在欧洲盛行起来,其中一种被称为吉它拉的乐器慢慢演变成为吉它,但演变的明确时间并未详细记载。

鲁特琴一般为 20 或 22 弦,而吉它却变成了 6 弦,琴身也变为了 8 字型。

Guitar 这个词是由阿拉伯语的 Guit(表示数字 4)和古代印度语的 Tar(弦)构成,当然也同它的前身“吉它拉”的名字有关。

19 世纪初叶,吉它的弦数总是 5 弦,6 弦的变换不定,直致 1850 年,一位名叫安东尼的西班牙人制成了弦长 850mm,与现代吉它无异的乐器,这才是吉它真正的起源。

之后,在西班牙和德国涌现出一批制作吉它的名家。

在大体明白吉它起源之后,接着向大家介绍一下钢弦木吉它的历史。

在 18 世纪的意大利,古典吉它就已经定型。

木吉它的钢弦化,发生在 20 世纪,话题的中心也由欧洲转向了美国,这正好同马丁家族的历史连接了起来。

马丁公司的创始者 Christian Fredrick Martin,1796 年生于德国的易北河畔。

父亲是木匠。

在当时,吉它还没有被人们承认。

其父因出售自制的手工吉它,得罪了当地的提琴制造商。

(可能是当时的提琴制造者已形成了一个艺人阶层,而作为木匠的大马丁仅仅是平民的缘故。

)于 1807 年,其父被勒令停业。

在掌握吉它制作的初步知识之后,小马丁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成为制作小提琴及吉它的名匠──老约翰的入室弟子。

(顺便提一句,舒伯特很喜欢用老约翰制作的提琴。

)在维也纳结婚后,小马丁回到故乡,取得了正式的吉它制造的许可。

为了摆脱干扰,后又移居到美国。

因为最早的马丁吉它上有“EST.1833”的字样,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他移居到美国的时间是 1833 年。

第二年(即 1834 年),在纽约哈得逊街 6 号,开办了他的第一家吉它店。

但纽约处于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寻求更稳定的生活环境,于 1839 年,经友人推荐,又移居到宾西法尼亚州。

他在这里生产的吉它,由 John Cooper 执教的吉它教室替其销售。

这一时期的作品与老约翰的酷似,比如,类似与 Fender 的单排卷弦器,可调节琴颈角度的调节器。

从 40 到 50 年代,马丁主要致力于琴腔的内部设计。

他在表板内侧添加了 X 型力木,这比以往的扇型设计更具强度。

(请参照Acoustic column 3)。

在 X 型设计研究告一段落的 1856 年,一个姓 Gibson 的男孩在纽约出生了。

当时的马丁吉它已基本上定型了。

完成了这些伟大成就的马丁一世,于 1873 年,与世长辞,接任他的是外甥 C.F Martin Jr。

因多病,马丁二世也于 1888 年 83 岁时去世,他的儿子 Frenk.Henry.Martin 继承了他们的遗愿。

而比马丁一世晚大约60 年之后的 1894 年,作为鞋店职员的 Gibson 才开始转向乐器制作。

第二章吉它产业的发展──钢弦的普及19 世纪的前半期到中期,美国的吉它制造业同欧洲一样,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

19 世纪的后半期到 20 世纪初,虽仍保持着手工状态,但已开始批量生产,成为了一种产业形态。

而工业化的吉它生产是从 1864 年开始的。

19 世纪末,芝加哥出现了大型工厂,并增添了邮购的业务。

1892 年新创立的品牌“Harmony”,是当时美国吉它的代表。

1887 年,根据形势,马丁公司增设了第二家工厂。

1917 年,24 年,又对工厂进行了扩建。

1898 年,为了统计方便,马丁吉它上开始打刻制造号码。

据统计,1917 年的产量是前一年的 3 倍,接近 600 把。

1919 年又增加两倍,而 27 年的产量却一下子增加到 5700 把,这应归功于工厂的扩建。

1920 年,公司开始在选材和合理化方面下工夫,从粘贴象牙到仿象牙设计和部件的全部象牙化,再到后来的红木琴桥代替象牙琴桥。

琴表处理上,用清漆和简便的去色工艺代替了传统繁复的涂漆。

另一方面,Gibson 创立了个人的作坊,并在 8 年不到的时间里,发展成公司组织的工厂手工业。

实质上,此时的公司已脱离了 Gibson 的掌握,正向企业型转变。

与马丁公司不同的是,它不单一的生产某一种乐器,而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

虽然在平头琴的设计方面晚于马丁公司,但却抓住时机,在曼多林和班卓琴的热潮中,平稳的成长起来。

如果比较两家的吉它产量,1904 年,Gibson 是 700 把,而此时的马丁仅 200 把。

之后,差距慢慢缩小。

从 1924 年开始,Gibson 推出大量新系列,很难统计数量。

20 世纪初,钢弦的使用促进了吉它的普及。

1920—1930 年,在 Blues、Country、Folk 等音乐形成的时候,吉它开始钢弦化。

具体的说,20 世纪初,马丁公司开始在传统型号上试用钢弦,1922 年,制作出红木琴颈的 2-17 型。

在此之后的 28 年,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改用钢弦了。

另一方的 Gibson 公司,1903 年的产品目录上,仍使用的是羊肠弦。

26 年,才推出钢弦的 L-0 和 L-1 型。

第三章马丁型号的确立──D 型号的诞生马丁琴的型号,多是以罗马字或数字来表示。

1850 年生产的系列是用 3,2-1/2,2,1 这四种数字表示的。

1854 年,琴的尺寸开始统一。

增添了 0 以及更低的 5,4,3 型号,1877 年,才出现 00 型。

直至不久前,我还认为 0 是与 D 对应的罗马字 O,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后,才知道应是数字 0。

型号设定的过程是从 1856 年的 17,20,23 开始,至打印琴身号的 1898 年出现的五种型号(17,18,21,28,40)。

1890 年,琴桥也改进成以红木和象牙为材料的长方形。

进入 20 世纪后的 1904 年,试制成功可以说是完美设计的 45 型,1904 年,正式向外界推出 0-45,00-45。

采用钢弦的 1920 年,琴颈的材料由杉木改为红木,为了增加强度,还掺入适当乌木。

34 年,又试图加入 T 形铁(横截面为 T 形)。

全世界都陷于战争的恐慌中,马丁在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着对钢弦的研究。

由于钢弦的拉力强,对琴桥进行了改进,在原来长方形的基础上,中部又作了加宽。

并在此时,喷漆也最终定型下来。

同年,应班卓琴演奏家贝利.维可多的请求,制作了第一把 14 品的吉它。

为了适合班卓演奏者的习惯,琴头是模仿班卓设计的,并比一般的吉它多出两品。

也是在同年,对 000 型重新设计,并于 33 年制成了 14 品的 OM(orchestral model)型。

原 000 型的琴颈长度为 632.5mm,而改造后的 OM型为 645.2mm。

由于当时的生产数量很少,OM 现已成为珍藏版。

也许,在时间的叙述上有些反复,但值得一提的是,1916 年的一项产品对今日的吉它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时,马丁为纽约的一家琴行生产系列吉它,听取琴行的亨利的建议,开始为歌手专门设计大琴体的吉它。

因为琴体前所未有的大,所以以英国战舰命名,被简称为 D 型。

后生产出了以云杉、红木为琴身,12 品的 111,222,333型。

但实际上,1931 年,公司才开始生产马丁牌的 12 品琴,当时的 D-1 和 D-2 型即后来的 D-18 和 D-28 的前身。

D 型几乎已成为吉它的代名词,琴身的形状也成为了木吉它的标准。

在老的 D-28 型号中,有种被称为“海林波”(译音)的吉它过特殊处理。

琴身边缘的内部经过专门的装饰。

46 年,“海林波”终止生产前后,D-28 中又出现力木形装,里板加上中心线装饰等变化,受到顾客们的欢迎。

第四章平头琴. 木吉它的变迁20 世纪 20 年代末,平头木吉它诞生不久,Martin 和 Gibson 公司纷纷加入开发。

Gibson 在 26 年,把 L-1 的拱型琴头改成平头,与低价位的 L-0 一同推向市场。

28 年,Gibson 公司首次将销售同艺术家的影响联系起来。

到 1928 年的 22 年岁月中,马丁公司一直采用传统钢弦琴的样式作为 0,00,000 型的标准样式。

进入 30 年代,马丁公司全力投入钢弦吉它的生产。

从 31 年开始,曾在 1916 年为纽约琴行制造的 D 系列,成为马丁自己的系列产品。

33 年,应乡村歌手同时也是电影明星的 Gene Autry 的要求,制作了第一把 D-45 型的吉它。

这把具有历史意义的琴据谣传毁于火灾中,实际上仍保存在Gene Autry 遗物博物馆中。

这是第一次在杂志上刊登有关这把吉它的照片。

在此之后,34 年,琴颈中加入 T 形铁,35 年,正式推出 D-18,D-28。

14 品琴桥,实心琴头的实现,进一步完善了钢弦吉它。

大概从 33 年,琴头上开始出现金色的“C.F.Martin & Co.Est.1833”字样。

另一方面的 Gibson 公司,也在着意琴身的扩大,34 年,发表了接近马丁 D 型的大号琴。

38 年,开始批量生产 Jumbo35 型和 Advanced Jumbo。

37 年,采纳西部片明星李.霍矣特利的建议,结合 Super 400 和 Super Jumbo 的特色,发展出SJ-200 型,由云杉的琴头,巴西玫瑰木的琴身,红木的琴颈, 乌木的指板组成。

39 年,先后推出 Jumbo-55,Jumbo-100。

同时期,还积极展开了针对乡村歌手的商业攻势。

Martin 公司的 D-45 和 Gibson 公司的 SJ-200,在 30 年代的乡村音乐界,都被认为是最高品质的产品。

二战期间,Gibson 停止了吉它生产。

马丁公司也在 42 年停止了最高等级 45 型的生产,其它的低价格产品,如 00-17、000-18 等也限制生产。

(我偶然发现 46 年生产的一把 000-18 琴颈的 T 形铁,因战争时期铁资源的匮乏,被取代之以乌木棒。

)47 年初,马丁公司除去了 28 型面板和里板的装饰,基本上形成了与现在相同的设计。

战后,通过一段时期的休整,Martin 和 Gibson 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Gibson 又开始生产 SJ-200,但比以前略微小一些,琴体材料也改为枫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