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篮球运动开题报告

篮球运动开题报告

篮球运动开题报告篮球运动开题报告篮球运动是一项受到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和喜爱的体育运动。

它以其快节奏、技巧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备受瞩目。

本篇开题报告将从篮球的起源、规则、技术要素以及对身体健康和社交互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篮球的起源篮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由于当时的足球和橄榄球等体育项目存在一定的身体接触和伤害性,篮球作为一项较为温和的运动迅速流行起来。

1891年,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斯普林菲尔德大学创造了这项新的体育运动。

从那时起,篮球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

二、篮球的规则篮球运动的规则相对简单明确,每队五名球员在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上进行比赛。

球员通过投篮将球投入对方的篮筐,同时防守方要尽力阻止对方得分。

比赛通常分为四个15分钟的节,每节之间有短暂的休息。

篮球规则的简洁性使得这项运动容易理解和上手,也为球员们展示个人技巧和团队合作提供了平台。

三、篮球的技术要素篮球运动涵盖了多种技术要素,包括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

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球员需要掌握良好的控球技巧,以便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传球是团队合作的重要环节,球员需要准确地将球传给队友,以便创造得分机会。

投篮则是篮球运动的核心技术,球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投篮,同时需要掌握不同的投篮姿势和技巧。

防守则是比赛中阻止对方得分的关键,球员需要灵活运用身体和策略,尽力阻止对方得分。

四、篮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篮球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篮球是一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其次,篮球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敏捷性。

此外,篮球运动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五、篮球对社交互动的影响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社交互动的方式。

通过参与篮球比赛,球员们能够结交新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篮球的开题报告

篮球的开题报告

篇一:篮球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分析中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研究者姓名:xxx研究单位:xxxxx1、有关研究现状和选题的目的的意义(选题依据)篮球运动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战术的速度发展.时间.工件争夺日趋激烈,比赛攻守质量越来越高,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攻守转换速度越来越快,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对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当前研究现状综观现代篮球运动历史发展过程,篮球运动会朝在高速.强对抗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高度.力量和灵活性相统一,全面与特长兼备.攻守平衡,进攻打法更加简练.实用;防守更加积极.凶狠.综合多变.突出力量素质,打法更加凶悍,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更高.3、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和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任务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分析,了解各项素质,提高素质训练时对各项素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预期的研究成果通过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总结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素质训练时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和球员提供理论依据.4、主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法观察法5、工作计划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0年4月篇三:篮球论文开题报告篮球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伴随着中国篮球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职业联赛的风起云涌,篮球市场的日趋火爆,中国的男女篮球队(包括国家青年队)却在亚洲、世界赛场上连连败北!在奥运会预赛12队的16项技术统计中,除姚明有10项进入前5名外,无一人进入前十,中国男篮的失误高居榜首,5场比赛失误高达93次,平均每场失误18.6次,其他大多数统计不是垫底就是倒数第二。

无论是体能、技术,还是战术意识和作风,中国男篮都不具备8强的实力。

在第七届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中, 拥有像易建联和唐正东这样绝好条件(连美国教练都羡慕)的中国青年男篮,二胜六负仅排第十四名(十六支队),这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青年男篮自身的落后状况,而且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男篮与当今世界男篮群体中高水平队伍之间的差距。

篮球论文开题报告

篮球论文开题报告

篮球论文开题报告篮球论文开题报告引言:篮球是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体育竞技。

本篇论文将探讨篮球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旨在深入了解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篮球的发展历史篮球作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1891年,篮球的创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斯普林菲尔德大学创建了这项运动。

起初,篮球只是一种室内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20世纪初,篮球开始在美国的大学和高中间流行开来,随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篮球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

二、篮球的技术特点1. 团队合作: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强调球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通过传球、跑位和策略的运用,球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在篮球场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技巧多样:篮球涵盖了多种技术动作,包括传球、投篮、运球、防守等。

每个动作都需要球员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身体素质。

篮球技术的多样性使得这项运动更加有趣和挑战性。

3. 快节奏:篮球比赛的节奏通常较快,球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和动作。

这种快节奏的特点使得篮球比赛更加激烈和紧张,也对球员的反应速度和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篮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篮球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篮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耐力。

其次,篮球可以锻炼肌肉,提高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

此外,篮球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通过长期坚持篮球运动,可以改善体形,增强免疫力,预防和缓解一些慢性疾病。

结论:篮球作为一项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其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通过了解篮球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掌握篮球的技术特点,可以提高我们在球场上的竞技水平。

最重要的是,篮球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使得它成为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

篮球比赛的开题报告

篮球比赛的开题报告

篮球比赛的开题报告篮球比赛的开题报告引言:篮球作为一项全球普及的运动,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本次开题报告将探讨篮球比赛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渊源、规则制度、技术战术以及对个人和团队的影响等。

通过深入研究篮球比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项运动的内涵和价值,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一、篮球的历史渊源篮球起源于美国,由詹姆斯·奈史密斯于1891年发明。

最初,篮球比赛是在室内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填补冬季户外运动的空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篮球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

如今,篮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

二、篮球比赛的规则制度篮球比赛的规则制度由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制定并不断修订。

篮球比赛通常由两支队伍进行,每队五名球员。

比赛分为四个15分钟的节,中间有两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球队通过投篮将球投入对方的篮筐得分,得分多者获胜。

除了得分,篮球比赛还有许多技术统计指标,如篮板球、助攻、抢断和封盖等,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球员和球队的表现。

三、篮球比赛的技术战术篮球比赛的技术战术丰富多样,包括进攻和防守两方面。

在进攻端,球队通过传球、运球和投篮等手段寻找得分机会。

常见的进攻战术包括快攻、挡拆、背身单打等。

而在防守端,球队通过盯人防守、区域防守和封盖等手段限制对方的得分。

战术的选择和运用取决于球队的实力、对手的特点以及比赛的形势。

四、篮球比赛对个人的影响篮球比赛对个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层面,更涉及到心理、社交和精神等方面。

首先,篮球比赛可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

其次,篮球比赛培养了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因为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需要球员之间相互配合和协作。

此外,篮球比赛还能培养个人的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因为比赛中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

五、篮球比赛对团队的影响篮球比赛对团队的影响同样重要。

篮球比赛可以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因为球队的胜利需要每个队员发挥出色并相互支持。

篮球开题报告

篮球开题报告

篮球开题报告篮球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篮球是一项普及广泛的运动项目,其受众群体涵盖各个年龄层次,并且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受众人数相对平衡。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篮球项目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

在此背景下,对于篮球项目的学习和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2.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运动规则、技术要领、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等方面,为篮球爱好者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建议。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篮球发展现状的梳理和比较,探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篮球项目的特点、优势和劣势,以期为本土篮球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2 篮球运动的规则和技术要领分析分析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领,包括进攻、防守、传球、投篮、运球等方面,为初学者提供入门指导和进阶要点。

2.3 篮球运动的训练计划设计基于篮球运动的规则和技术要领,提供相应的训练计划和建议,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技术训练等方面,以帮助篮球爱好者提高自身综合水平。

2.4 篮球运动比赛策略分析针对不同比赛情境,分析篮球比赛的战术和策略,包括进攻策略、防守策略、调整策略等方面,以提高球队战斗力和比赛胜率。

3. 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对于篮球爱好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初学者和基础薄弱者。

通过对篮球运动的规则、技术、训练和比赛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篮球爱好者加深对篮球运动的认识,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和比赛技巧,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其中,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观察是了解篮球项目的历史和现状的主要途径,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则是了解篮球爱好者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5. 预期成果本次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度解读篮球运动的规则和技术要领,提供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建议;二是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篮球爱好者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三是分析篮球比赛的战术和策略,帮助球队提高战斗力和比赛胜率;四是为篮球项目的普及和发展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启示,促进篮球项目在中国的全面发展。

高校篮球开题报告

高校篮球开题报告

高校篮球开题报告高校篮球开题报告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运动,不仅在职业领域备受关注,也在高校校园中拥有广泛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本篇开题报告旨在探讨高校篮球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大学生的意义,进而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高校篮球的发展现状高校篮球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篮球运动的培养和推广。

如今,高校篮球已经成为校园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高校设立了篮球队,并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联赛。

同时,高校篮球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不少学校在校园内建设了现代化的篮球场馆,提供更好的训练和比赛场地。

二、高校篮球的影响因素1.学校的支持和投入高校篮球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投入。

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教练和经费等资源为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了保障。

学校领导对篮球事业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着高校篮球的发展水平。

2.教练队伍的素质高校篮球的发展还受到教练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影响。

优秀的教练能够带领球队进行科学的训练和战术指导,提高球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同时,教练的教育方法和个人魅力也对球队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3.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高校篮球的发展还与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密切相关。

如果学生对篮球运动充满热情,并积极参与训练和比赛,那么篮球队的水平和竞争力自然会提升。

因此,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高校篮球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高校篮球对大学生的意义高校篮球对大学生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体育层面,还涉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

首先,篮球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体力和耐力。

其次,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篮球运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变能力。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在探讨高校篮球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意义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深入研究:1.高校篮球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学校的支持和投入对高校篮球的发展有何影响?3.教练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对高校篮球的发展有何作用?4.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影响高校篮球的发展?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高校篮球的可持续发展。

篮球教学方面开题报告题目

篮球教学方面开题报告题目

篮球教学方面开题报告题目篮球教学方面开题报告篮球作为一项全民运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而在篮球运动中,教学方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篮球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篮球教学的重要性篮球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篮球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同时,篮球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因此,篮球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二、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教练的指导。

在许多学校,篮球教学由非专业教师负责,他们缺乏篮球技术和战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给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

2. 教学内容单一。

许多学校的篮球教学内容只注重基本技术的训练,忽视了战术的教学。

这导致学生在比赛中缺乏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3. 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改进篮球教学的建议1. 提供专业教练的指导。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篮球教练,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科学、系统的训练指导。

2. 多样化教学内容。

除了基本技术的训练,学校还应该注重战术的教学。

通过教授不同的战术策略和团队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

3. 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采用更加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篮球教学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篮球教学的效果,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观察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篮球技术和战术应用能力。

2. 测验评估。

教师可以设计篮球知识和技术的测验,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3. 比赛评估。

学校可以组织内部比赛或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比赛,通过比赛成绩和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篮球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篮球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开题报告:篮球运动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篮球运动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篮球运动毕业论文一、选题背景篮球是一项全世界广泛参与的运动项目。

在中国,篮球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殊性质,其对人体有多样化的健康益处,如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身体素质、促进社交关系等。

而随着专业化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篮球运动又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对于篮球运动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篮球运动本质的认识,对整个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和推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选题目的本篇毕业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篮球运动进行研究:1.分析篮球比赛中球员动作的特点,总结出技术要素及技能技巧。

2.探讨对于不同层次的篮球运动员应该具备哪些基础技能,以便高效训练和提高球员水平。

3.研究不同年龄、职业和专业水平的篮球运动员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4.探索以技术为驱动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应用,以打造更加完善、高效的训练系统。

三、研究内容与时间安排1.篮球运动技术要素与技能技巧的总结及分析(1-2周)。

2.篮球基础技能的研究及不同层次球员需求的分析(2-3周)。

3.不同年龄、职业和专业水平球员需求的了解及制定训练方案(3-4周)。

4.虚拟现实技术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4-5周)。

5.撰写论文初稿(5-6周)。

6.论文修改及终稿撰写(6-7周)。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篮球运动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和阅读,着重总结篮球技术要素及技能技巧。

2.现场观测法:观察参照群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了解篮球运动员在不同年龄、职业和专业水平下的需求和差异。

3.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专业水平的篮球运动员制定相关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4.实验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各类篮球训练,收集数据并进行实验分析。

五、研究意义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全民运动,具有普及性、艺术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本毕业论文旨在对篮球运动进行深入研究,探究不同层次篮球运动员的技能需求和对应的训练方案,并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篮球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分析中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研究者姓名:xxx研究单位:xxxxx1、有关研究现状和选题的目的的意义(选题依据)篮球运动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战术的速度发展.时间.工件争夺日趋激烈,比赛攻守质量越来越高,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攻守转换速度越来越快,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对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当前研究现状综观现代篮球运动历史发展过程,篮球运动会朝在高速.强对抗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高度.力量和灵活性相统一,全面与特长兼备.攻守平衡,进攻打法更加简练.实用;防守更加积极.凶狠.综合多变.突出力量素质,打法更加凶悍,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更高.3、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和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任务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分析,了解各项素质,提高素质训练时对各项素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2)预期的研究成果通过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总结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素质训练时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和球员提供理论依据.4、主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法观察法5、工作计划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0年4月篇三:篮球论文开题报告篮球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伴随着中国篮球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职业联赛的风起云涌,篮球市场的日趋火爆,中国的男女篮球队(包括国家青年队)却在亚洲、世界赛场上连连败北!在奥运会预赛12队的16项技术统计中,除姚明有10项进入前5名外,无一人进入前十,中国男篮的失误高居榜首,5场比赛失误高达93次,平均每场失误18.6次,其他大多数统计不是垫底就是倒数第二。

无论是体能、技术,还是战术意识和作风,中国男篮都不具备8强的实力。

在第七届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中, 拥有像易建联和唐正东这样绝好条件(连美国教练都羡慕)的中国青年男篮,二胜六负仅排第十四名(十六支队),这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青年男篮自身的落后状况,而且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男篮与当今世界男篮群体中高水平队伍之间的差距。

优秀男子篮球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不仅制约了目前中国男篮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影响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中国篮球要想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有所作为,以及中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必须加速优秀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进程。

nba是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nba为什么能50年长盛不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ncaa每年为nba 输送几十名顶尖球员,nba能够持续保持魅力也就在于不断有新星崛起。

通过和“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相比较,我们发现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2、完善的训练、竞赛体制(包括中学生联赛、大学生联赛、和职业联赛)3、竞争激烈的高水平的各级教练员队伍4、激励机制这几点正是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独到之处和成功之处。

同时我们发现这四点中的共性就是鼓励竞争。

通过频繁的激烈的比赛来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来选拔后备人才和优秀教练员,通过诱人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竞争,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篮球运动充满了生机。

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成功的经验,由于两个国家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只能借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对现有的体制带来的冲击,使得目前的举国体制下,“业余体校—市体校—省体校—省青年队—省队—国家队”的培养方式已日渐萎缩,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的过程中在竞赛制度方面、政策导向方面、激励机制方面、培养体制方面、教练员体制方面、科研、医疗保障方面、联赛吸引力方面、选材方面、训练方面等方面均出现了问题,因此对我国男子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当中出现的问题极其原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紧紧围绕鼓励竞争的原则,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对提高我国男子篮球运动整体水平和推动我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研究对象:参加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的运动员、近两年由青年队调入一线队伍的年轻运动员,参加大超联赛的前几名队伍的运动员。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期刊网1994年至2004年期间的有关文献进新行查阅;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用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家长及专家进行调查、访问,以获取不同对象对各省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看法。

(三)统计法:对青年联赛进行技术统计,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相关资料。

(四)比较分析法:将我国后备力量的培养状况和美国相比较,将甲级队强弱队及其后备力量做全面比较,找出问题及值得借鉴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五)逻辑分析法:对所掌握的资料和调查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指出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四、研究内容:1、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现状2、后备力量培养方面和美国相比较3、后备力量和职业联赛之间的相互关系4、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5、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6、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五、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重点: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研究难点:由于运动员选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牵扯的因素多,所以给问卷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也有难度。

六、预期结果虽然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重点需要解决的是培养模式、竞赛制度、教练员选拔培训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因为一方面这几方面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么多问题的解决不时一蹴而就的。

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体现了人才成长的数量、质量、层次与等级的变化规律。

从启蒙阶段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升高,随着孩子们学习与训练的提高,把前一个较低的培养层次中的优秀者选拔到下一个较高的培养层次中去,这样各级人才数量从多到少,人才质量从粗到精,人才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选拔,最后产生出佼佼者,“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这就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培养篮球运动人才的基本模式。

因此为了扩大篮球运动人口的基数, 必须开辟多种培养渠道,加大竞争力度,尽快形成我国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为此,必须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加速专业队二线队伍向高校并轨的步伐。

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来进行,将大学联赛推向市场,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影响力,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进一步扩充大学生联赛的队伍及涉及的城市,增加比赛场次,避免垄断,加强竞争,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中学生、中学生联赛。

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抓紧培养各级队伍的高水平教练员,尤其是中学和大学专职教练员的培养。

逐步提高各级教练员的待遇和职业运动员的待遇,学校也应为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加速普及完善教练员的竞聘制度,淘汰不能胜任的教练员,促使教练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推动选材、训练质量的提高。

七、进度安排:2006年11月—2007年3月: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初步整理;2007年4月—2007年5月:进行问卷的设计;2007年5月—200年9月: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完成技术统计工作; 2007年9月—2007年10月:对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2008年1月—2008年2月:征求导师和专家的意见,修改论文草稿;2008年3月:定稿,准备答辩。

10、参考文献[1]高建磊,陈树华,许永刚.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2卷第1期[2]高治,徐伟宏.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刘玉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8):32[4]宋振镇. cuba与ncaa的比较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5]刘志伟,等.提高我国男篮对抗技术水平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6]张炳先,等.对篮球本质—强对抗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4,(6).[7]王章明,等.cba甲a与nba队员身高体重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体育科技,第34卷第6期[8]刘玉林.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改革现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26卷2000年第2期[9]张振东.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6(2):55-60[10]朱体荃,韩立明.少年篮球比赛中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9,20(6):23-27[11]吴金元,任海.我国“三大球”的滑坡与后备力量的培养 [j].体育与科学,2001,22(1):37-40[12]王守恒.美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及借鉴[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3):65[13]成惜今.对世界男篮身高发展趋势的研究及预测[j].中国体育科技,1989,(4).[14]黎白.篮球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应是多少?篮球,1993,(1).[15]李可可.篮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1995(3):34~39[16]张力为.运动智力—困惑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困惑.中国体育科技,1993(1):39~45[17]李可可.关于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问题的探讨,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3期[18]卢亮球,邝郁,陈树华,优秀少年女篮运动员运动成绩与某些感知特征的相关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19]席莎,杨晓晖.对男篮不同位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总第49期[20]王守恒,薛正武,曾凡星,等.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21]黄远翔.关于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与技术特长关系的探讨,潍坊学院学报,第2卷第4期[22]赵芳,孙民治.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2期[23]武国政,杜裕,谢铁兔.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水平不稳定原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25卷第2期[24]孙民治,陈钧,方明.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篮球运动现状及对策,体育科学 2001年1月第21卷第1期[25]翟强.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26]刘森.浅谈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27]付志东.论“豆芽菜现象”的本质原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2卷第1期[28]陈本友.部分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1998年3月[29]张俊青.中国男子篮球一线队伍核心后卫群体比赛能力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3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