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
我国各地奇石的分布及种类

我国各地奇石的分布及种类我国观赏石种类繁多,地域特点明显,为便于了解我国观赏石的分布,现就目前已知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观赏石品种列举如下。
北京:金海石、轩辕石、房山太湖石、燕山石、硅化木、京西菊花石、汉白玉石。
黄蜡石。
天津: 虾米石、钟乳石。
乌江石、长江三峡石、角石、响石、石松。
河北: 唐尧石(太湖石)、模树石、菊花石、雪浪石、冰洲石。
山西: 梅花石、大寨石、硅化木、黄河石、绛州石、石州石。
内蒙古: 巴林石(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风砺石、葡萄玛瑙石、水晶。
黑龙江: 火山弹、玛瑙石、方正彩石、江石。
吉林:松花石、长白石、安绿石、松风石、玛瑙石。
辽宁:岫岩石、玛瑙石、锦川石、绿冻石宽甸石、太子河石、龙珠石、石鱼、鸟化石、硅化木。
山东:崂山绿石、竹叶石、紫金石、太湖石、彩霞石、龟纹石、泰山石、木纹石、木鱼石、枣花石、彩石、颜伸石。
河南:黄河石、牡丹石、梅花石、恐龙蛋化石、画石、木变石、林虑石。
安徽:灵璧石、太湖石(巢湖石)、景文石、昌源石、绿松石、西津菊花石、孔雀石。
湖北:大冶孔雀石、襄阳石、汉江石、云锦石、绿松石、三峡雨花石、宜昌三峡石、菊花石、百鹤石、恐龙蛋化石。
湖南:穿孔石、龙骨石、菊花石、碧彩石、石燕、黄蜡石、钟乳石、百鹤石、神农石、绿色萤石簇、黄铁矿晶簇、镉闪锌矿、菱猛矿。
江西:菊花石、彩纹石、雪花石、石笋石、水晶石、硅化木。
江苏:雨花石、太湖石、昆石、栖霞石、漂阳石、吕梁石、斧劈石、菊花石、镇江石、竹叶石、石笋、水胆水晶石、彩虹石。
浙江:昌化鸡血石、青田石、太湖石、黄蜡石、蜡石、瓯江石、松石、桃花石、天竺石、萧山石、临安石、硅化木。
福建:九龙壁、寿山石、莆田蜡石。
广东:英石、黄蜡石、红蜡石、白蜡石、石箓孔雀石、菊花石、石骨石、韶石、钟乳石、广东绿。
海南:黄蜡石、孔雀石、陨石、火山弹。
台湾:火山弹、玫瑰石、金瓜石、龟甲石。
广西:红河石、彩陶石、钟乳石、孔雀绿、水晶石、卷纹石、石胆、太湖石、石英。
各类主要赏石产地一览

产地:中国辽宁省义县前杨
时代及层位: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基本特征:今鸟亚纲、朝阳鸟目、义县鸟属。个体中等大小。头长约为头宽的1.5倍,头后骨骼的长骨细长。齿骨具齿,牙齿短小。尾椎骨短小,肋骨细长。后肢骨骼细长。肱骨头突出,呈椭圆形。该鸟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今鸟的演化与辐射有着重要意义。
娇小辽西鸟
产地:中国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
虾类化石
奇异环足虾
产地:中国辽宁省凌源市大新房子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这是辽宁凌源附近产的淡水小龙虾化石。它是热河生物群中一类较大型的无脊椎动物。属于螯虾亚目(Astacida)环足虾科古蛄属。雄性个体第一腹足呈棒状,第二腹足无特化现象。雌性具有腹环沟构造。
鸟类化石
朝阳长翼鸟
产地:中国辽宁省朝阳市七道泉子镇
孙氏孔子鸟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四合屯村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
基本特征:是与圣贤孔子鸟产于同一地点的原始鸟类,个体大小与其略同。与圣贤孔子鸟不同的特征是:前上颌吻端具有一特殊的豁口,前上颌骨鼻突长。额骨短,顶骨发育。最后三个腰椎突愈合。荐椎横突与髂骨内壁贴连,荐椎神经棘互相联合。另外,孙氏孔子鸟形态具有许多比较进步的特征。
戴氏狼鳍鱼
产地:中国辽宁省凌源市大新房子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
基本特征:体呈梭形,背部平直,最大体高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体高约为全长的1/5强,体长约为头长的3.5倍,头大,头长、头高与体高约相等。眼大,吻短,口裂较深,达眼眶后缘,牙齿细小,尖锥形。齿骨无明显冠状突。鳃盖骨巨大,长方形。前鳃盖骨的后下角明显地向鳃盖骨的前腹下面凸出,下腮盖骨很小,前上角显著伸长。背椎41~47个背鳍起点位于臀鳍起点以后或相对,尾鳍分叉大,义裂浅,分叉鳍条多为1 6根,常有一个尾上骨。总体特征与德永氏狼鳍鱼相似,同为淡水鱼。
神农架宋洛一带观赏石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② 薄层状微 晶白云岩矿体 : 空间分布在长石石英
砂岩 矿体 之上 约 3 4 处 , 度 约 0 7—10m 左 0— 0m 厚 . .
区 内褶皱 构造 简 单 , 底 神农 架 群 仅 发 育 宽缓 的 基 褶皱 构造 , 盖层 岩 层 多呈 单 斜 产 出 , 总体 走 向北 东 、 北 东东 , 向北 西 、 西西 , 角 多在 9 一1。 间。 倾 北 倾 。 5之 后 期断 裂构 造发 育 , 主要发 育北 西 向 、 近南 北 向 和 北东 向三 组 , 断面 陡 , 断层 倾 角大 , 角一 般 6 。 8 。 倾 0 ~ 7。
39 1
岩、 砂屑 白云 岩等 。全组 以砾 岩一 砂 屑 白云岩一 白云质 粉 砂岩为序 , 成多个沉积 韵律 。所产 出观 赏石类 型 主 组
岩) 风化石 ; 、 若按《 观赏石鉴评标准》 可划分为造型石 ( 玛瑙 石 、 风化 石 ) 图 纹 石 ( 石 砾 岩 、 花石 ) 矿 物 、 宝 草 、 晶体( 紫水晶) 和生物化石 ( 纹层石藻 白云岩 、 叠层石) 四类 。这些 观 赏石 因具 有 色 美 、 佳 、 奇 、 质 纹 图妙 等 特
下部为浅灰 色 巨厚 层 状泥 质 、 硅质 条带 白云 岩 , 上 部 由紫红色 泥 质 白云岩 、 米黄 色 叠层 石 白云岩 、 浅 白云
种, 紫水晶因呈晶簇状产出, 更是国内罕见品种 。 草花石 、 石砾 岩 、 宝 叠层 石 、 瑙 石 等 观赏 石 见 原 玛
生 矿层 , 般呈 带状顺 地层 分 布 , 水 晶矿 体顺 断 裂带 一 紫 分 布 。风化 石 、 纹层 石 ( 白云 岩 ) 未 见 原 生 矿 层 , 藻 等
潜 力 调查 , 立采 矿权 , 行合 理有 序 的开发 利用 。 设 进
我国24个玉石生产地图

我国24个玉石生产地图中国是玉石原石消費强国,另外也是玉石原石生产国,例如和田玉籽料,南阳玉,在我国物产丰富,生产的玉石原石当然不太可能就这几类,据调查在中国有24个玉石产地之多,下边我就来小结下24个我国玉石产地布局图给大伙儿掌握下。
8��(如圖为一部分我国玉石产地布局图,别的一部分为标明,请参照下面:)1,新疆省,关键的玉石产地,生产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新疆和田玉,另外也是我国国玉。
关键生产的石种有新疆和田和田羊脂玉、青玉、和田青玉、翡翠、和田墨玉、田黄玉、哈蜜玉、哈蜜翠、玛纳斯碧玉、蛇纹石玉、水沫玉、芙蓉石、紫丁香玉、莹石玉、新疆省独玉、岫岩玉、特斯碧玉等。
2,河南省,生产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阳玉,河南省生产玉石原石有独玉、密玉、梅花玉、黑绿玉和西峡玉。
3,湖北省,生产四大名玉之一的绿松,湖北省生产玉石原石有绿松、硅化孔雀石、百鹤玉石原石和玛瑙石等。
4,辽宁省,辽宁省也是我国关键的玉石产地之一,辽宁省玉石原石有三个种类,在其中二宗全国性知名;一是意味着在我国岫岩玉开山鼻祖的岫岩县玉石原石,通称岫岩玉;一是阜薪的玛瑙石玉石原石。
另一种是海城市生产的海城市玉石原石。
5,吉林省,生产玉石原石有长白玉石。
长白玉石产自山东省磐石县、长白县马鹿乡、双阳县长岭子一带,呈翠绿色,有果蜡光泽度。
6,西藏自治区,生产玉石原石有仁布玉石原石、果日阿玉石原石、汉白玉、河马牙汉白玉、琥珀石和白水晶等。
7,青海省,生产玉石品种有岫岩玉、柴达木玉、墨绿玉、都蓝玉等。
8,甘肃省,甘肃省生产的玉石原石以柴达木盆地玉和鸳鸯戏水玉生产量最大。
9,四川生产玉石原石有翡翠、龟纹玉、夏玉节、黑玉、牙田黄玉、会理玉、虎眼石玉、夏珠翠、蓝纹玉、桃花玉、硬玉和龙溪玉等。
10,广东省生产玉石原石有信宜玉、广绿玉与孔雀石。
11,湖南省生产玉石原石有玛瑙石、墨晶玉、萤玉。
12,贵州省玉石原石有天王星碧玉、贵翠、紫萤玉、烛煤玉、翡翠、绿玉髓、玛瑙石等。
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

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北京观赏石:1、金海石金海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
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金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猛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
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
黑褐色、黑色的纹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
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
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
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2、轩辕石轩辕石,又名北辰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
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
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
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凝聚体。
中国观赏石大全(下)各地著名观赏石

中国观赏石大全(下)各地著名观赏石石头种类繁多,每个地方对石头的命名更是五花八门,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前文介绍了观赏石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有多种观赏石,而每一种观赏石又可以分成更多类型的石头,如图纹观赏石有雨花石、黄河石、长江石等,雨花石又可以分成玛瑙类、化石类,玛瑙、化石的种类就更多了。
观赏石多种多样,每一方观赏石都源于自然,都是造物主的杰作,都有与其相匹配的美名。
我们还是从中国的四大观赏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开始,介绍中国各地著名的观赏石吧。
一、灵璧石灵璧石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是四大观赏石之首,因产于安徽灵璧县而得名,是宿州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灵璧石其实是一种石灰石,也就是大青石。
只是,灵璧石经亿万年地质变化,在大自然的精工细琢下,被千万年的雪雨风霜洗礼后,具有独特的造型及纹理,是天然的造景观赏石,更是自古以来公认的赏石之王。
古代帝王将相,名人雅士无不以收藏把玩灵璧石为荣,著名的有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研山、宋徽宗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的小蓬莱等灵璧石收藏珍品。
灵璧石青黛韵雅,滑润细密,质朴古色,音质清脆。
其造型更是包罗万象,千峰万壑。
其美集形、色、质、音于一体,诗云: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
灵璧石又叫八音石,磬石,是古代皇室贵族仪式专用乐器。
二、太湖石太湖石又叫山石、窟窿石、假山石,因产于江苏太湖而得名。
太湖石其实就是石灰石经万千年地质侵蚀变成千疮百孔的石头。
有水石(水侵蚀),干石(土壤等侵蚀)之分。
也有广义太湖石(类似太湖石的所有地方所产的石头)及狭义太湖石(仅产自太湖)之分。
从窟窿石的名称可见,太湖石最能体现米芾石癫子赏石四字箴言“瘦皱漏透”。
它玲珑剔透,形态万千各异,曲直圆通光润,是最佳园林造景观赏石。
历史上酷爱太湖石的名人有白居易、牛僧儒、宋徽宗等,白居易称牛僧儒“与石为伍,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
十三大石材基地的分布地区

十三大石材基地的分布地区我国的石材资源遍布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石材资源且已经被开发。
从出产丰镇黑的内蒙古到出产崖州红的海南省;从出产丹东绿的辽宁到出产天山兰的新疆和出产汉白玉的西藏,纵横万里,已建有石材矿(点)3000余座,品种多达千余(大理石400余种,花岗石600余种)。
从目前已经开发和已经做过初步地质工作的情况看,石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燕山山脉;山东丘陵,尤其胶莱谷地、崂山、泰山一带资源极其丰富;东南丘陵,北起杭州湾,西至云贵高原,包括仙霞岭、戴云山、南岭山、云开大山等,海拔在500米以下,花岗石大理石资源,按目前掌握的资料预计占全国现估储量和品种的二分之一;而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的五台山、恒山一带集中了一批上等花岗石资源;秦岭山地的秦岭和四川盆地西侧云贵高原之北川西、攀西地区的大雪山、大凉山大量出露品质极好的红色、绿色、黑色系列花岗石和大理石;云贵高原的丽江、怒江、大理等自治州盛产名优品种大理石;新疆的天山山脉和海南岛的五指山区亦分布不同品种的石材资源,例如天山兰花岗石享誉国内外。
另外我国的板石资源分布面积很广北京房山,门头沟地区的铁锈色、翠绿色及绿色的各种变色板石;保定地区易县、满城、徐山等地的乳白、乳黄色板石;陕西汉中、安康及榆林地区的镇巴、紫阳等地出产的各种颜色的板石;湖北十堪、山西五台、定襄,浙江萧县亦生产颜色各异的板石。
花岗石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各省。
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五省、自治区,其生产量几乎占到全国花岗石产量的70%。
这些地区花岗石岩体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呈大面积出露、一般比高不大,表面呈球状或薄层状风化,开采条件比较好。
从品种上分析,有上等名特产品,但主要是中档传统产品。
如,辽宁的杜鹊红、墨玉、大连黑;京津冀地区的易县黑、平山黑、昌平黑、万年青、燕山兰、承德绿;山东有济南青、沂南青、乳山黑、莱芜黑、石岛红、将军红、平邑红、孔雀绿、芙蓉绿、文登白、珍珠花、樱花、五莲花、锈石等四十多个品种;江苏有赣榆黑、大芦花、苏州金山石、浙江有玫瑰红、安吉红、云花红、东方红、一品红、樱花红、龙泉红、红玉、樱花、芙蓉花、一品梅、临海黑、墨玉、孔雀绿、仕阳青等三十多个品种;福建有福鼎黑、甫回黑、海仓白、洪塘白、田中石、砻石、古山红、安溪红等八十多个品种;广东有翡翠绿、黑白花、西丽红、连州红、穗青花玉、翠竹花玉、龙红花等三十多个品种;海南有散花黄、芝麻黑、黑金刚、崖州红、四彩花等;广西有著名的岑溪红、黑花岗等。
十三大石材基地的分布地区

十三大石材基地的分布地区我国的石材资源遍布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石材资源且已经被开发。
从出产丰镇黑的内蒙古到出产崖州红的海南省;从出产丹东绿的辽宁到出产天山兰的新疆和出产汉白玉的西藏,纵横万里,已建有石材矿(点)3000余座,品种多达千余(大理石400余种,花岗石600余种)。
从目前已经开发和已经做过初步地质工作的情况看,石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燕山山脉;山东丘陵,尤其胶莱谷地、崂山、泰山一带资源极其丰富;东南丘陵,北起杭州湾,西至云贵高原,包括仙霞岭、戴云山、南岭山、云开大山等,海拔在500米以下,花岗石大理石资源,按目前掌握的资料预计占全国现估储量和品种的二分之一;而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的五台山、恒山一带集中了一批上等花岗石资源;秦岭山地的秦岭和四川盆地西侧云贵高原之北川西、攀西地区的大雪山、大凉山大量出露品质极好的红色、绿色、黑色系列花岗石和大理石;云贵高原的丽江、怒江、大理等自治州盛产名优品种大理石;新疆的天山山脉和海南岛的五指山区亦分布不同品种的石材资源,例如天山兰花岗石享誉国内外。
另外我国的板石资源分布面积很广北京房山,门头沟地区的铁锈色、翠绿色及绿色的各种变色板石;保定地区易县、满城、徐山等地的乳白、乳黄色板石;陕西汉中、安康及榆林地区的镇巴、紫阳等地出产的各种颜色的板石;湖北十堪、山西五台、定襄,浙江萧县亦生产颜色各异的板石。
花岗石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各省。
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五省、自治区,其生产量几乎占到全国花岗石产量的70%。
这些地区花岗石岩体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呈大面积出露、一般比高不大,表面呈球状或薄层状风化,开采条件比较好。
从品种上分析,有上等名特产品,但主要是中档传统产品。
如,辽宁的杜鹊红、墨玉、大连黑;京津冀地区的易县黑、平山黑、昌平黑、万年青、燕山兰、承德绿;山东有济南青、沂南青、乳山黑、莱芜黑、石岛红、将军红、平邑红、孔雀绿、芙蓉绿、文登白、珍珠花、樱花、五莲花、锈石等四十多个品种;江苏有赣榆黑、大芦花、苏州金山石、浙江有玫瑰红、安吉红、云花红、东方红、一品红、樱花红、龙泉红、红玉、樱花、芙蓉花、一品梅、临海黑、墨玉、孔雀绿、仕阳青等三十多个品种;福建有福鼎黑、甫回黑、海仓白、洪塘白、田中石、砻石、古山红、安溪红等八十多个品种;广东有翡翠绿、黑白花、西丽红、连州红、穗青花玉、翠竹花玉、龙红花等三十多个品种;海南有散花黄、芝麻黑、黑金刚、崖州红、四彩花等;广西有著名的岑溪红、黑花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010年8月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合同编号:工作项目编码:1212010811058项目负责人:龚士良报告编写人:龚士良闫立本钟长海王纪民李辉利胡晓强崔容菠单位负责人:魏子新总工程师:严学新提交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时间:2010年8月13日目录一、项目概况 (2)二、目标任务 (2)三、完成实物工作量 (2)四、工作进展 (3)(一)资料收集 (3)(二)现场调查 (3)(三)项目讨论 (3)(四)图件编绘 (3)4.1编图原则 (4)4.2编图方案 (5)4.3成图说明 (6)五、主要成果 (7)(一)赏石文化与产业发展 (7)(二)观赏石的定义与类型 (8)2.1 造型石类 (8)2.2 图纹石类 (9)2.3 矿物晶体类 (10)2.4 化石类 (11)(三)观赏石的分布 (12)六、经费使用情况 (22)七、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3)(一)存在的问题 (23)(二)保护的建议 (23)一、项目概况2009年2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2009年度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编号:基[2009]01-06-01),将开展“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作为“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区划与保护规划研究”工作项目2009年的年度任务内容之一。
“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区划与保护规划研究”项目编码:1212010811058,所属计划项目为“全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和地质遗迹调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归口管理,项目实施与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作起止年限为2008~2011年,外协单位为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参与单位为中国观赏石协会,工作期限一年,项目经费50万元。
二、目标任务根据项目任务书及总项目的具体要求,本子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是:(1)开展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2)编制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3)编写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编图说明。
三、完成实物工作量(1)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收集重要观赏石资源的分布状况与开发利用现状,资料收集包含各地积累的和专门开展的观赏石资源调查相关成果报告、基础图件、数据报表等。
(2)制定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表与统一的技术要求,涵盖内容包括12项基本要素,收集并统计全国相关数据2098份。
(3)在汇总各省(区、市)资料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研究,召开项目领导组会议六次,召开项目汇报、研究、交流会议五次,组织召开试点省工作会议三次。
(4)按1:400万比例尺编绘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
图件包括综合图1幅及4种不同类型(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观赏石分幅图。
(5)编制年度成果报告咨询稿1份。
四、工作进展观赏石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是首次对全国观赏石资源开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基本国情调查,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影响广泛。
实施中得到国土资源部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关注与支持,进展比较顺利。
(一)资料收集收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观赏石资源的分布状况与开发利用现状,资料收集包含各地积累的和专门开展的观赏石资源调查相关成果报告、基础图件、数据报表等。
资料收集范围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
(二)现场调查制定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表与统一的技术要求,涵盖内容包括12项基本要素。
选择几个基础工作较好或观赏石资源丰富的省、区进行实地调查。
(三)项目讨论依托单位中国观赏石协会将此项目列为年度重要工作,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召开东北三省,广东省、西北区(宁夏、甘肃、青海、内蒙、河北、北京等)、西南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市)几个片会,了解情况,交流进度提出问题。
有效促进了各地的工作。
特别是2009年七月份在江西召开的试点省份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成果展示、交流讨论、统一和规范了观赏石资源分布图及编图的有关技术指标和相关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由江西省按会议决定对“图”和“指南”进行了修改完善,经领导组派专家审定,于八月向全国各省(区、市)编图单位印发了江西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及分布图指南,作为指导范本。
(四)图件编绘按1:500万比例尺编绘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
图件包括综合图1幅及4种不同类型观赏石分幅图,分幅图为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4类。
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在全国1:500万地形地质图基础上编制。
观赏石分类严格遵照国土资源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观赏石鉴评标准》(DZ/T 0224-2007)中确定的观赏石分类,即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特种石5类,鉴于特种类观赏石不具普遍性,且数量较少,故编制4个不同类型观赏石的分布图及1幅综合图。
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为1套5幅及相应的编图说明,即综合图、造型石类观赏石分布图、图纹石类观赏石分布图、矿物晶体类观赏石分布图、化石类观赏石分布图,提交纸质和电子版成果。
采用GIS系统为基础,计算机数字成图。
图件的制作体现科学性、实用性、简洁性。
计算机成图以Windows XP作为操作环境,以MapGIS作为工作平台。
统一制定编图图式,包括图例、色标、表示符号等。
(1)地理底图根据国家测绘部门正式出版提供使用的地形图资料,简化(抽稀)地形等高线和与观赏石调查成果关系不密切的各类地物、居民点等基本要素,形成地理底图,作为编图的地理背景依据。
地理底图的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居民地、交通、海洋要素等。
(2)编绘观赏石要素以不同的图例,在地形地理图上标绘不同类型的观赏石产地。
不同类型的观赏石,用不同符号表示,分布区与资源状况以不同颜色表示,对于观赏石重要产地(如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城等)用符号标记。
(3)图例图例位于整幅图的左下方,图例框中包括图件的线划比例尺、地图要素的对应符号与说明等。
本项目编制的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采用的底图,利用总项目编图底图,以体现项目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①观赏石资源以主产地位置为准,产地原则上到县,个别特殊的可上推到地区或下延至乡镇。
②观赏石名称遵循如下原则:——尊重历史沿革,如灵璧石、大化石、太湖石、英德石、昆石等等;——约定俗成,如南京雨花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巴林石等等;——本着产地位置到县的原则,观赏石冠名沿用这一原则。
③要具有一定的产出量,形成一定的流通量,并有一定的产出年代。
④产地在大的流域水系,在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上分三级,(4)编图要素图式①观赏石类型、规模与赋存状况■以几何图形表示观赏石类型:——造型石:三角形(△)——图纹石:圆形(○)——矿物晶体:竖长状六边形()——动物化石:海螺状螺旋形()——植物化石:三叶草形()■以图形大小表示规模:——大量:图形直径大小9mm——中量:图形直径大小6mm——少量:图形直径大小3mm■以不同颜色表示赋存状况:——山采石:红色——水冲石:绿色——戈壁石:黄色——洞穴石:紫色上述三种图式结合使用。
4.3成图说明所有上图的数据点都是基于目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的结果。
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是采用的地理底图为1:500万比例尺。
地理底图内容有:经纬网及经纬度、国界线、省界线、地级市界线、海岸线、水系、湖泊、岛屿、首都、省会、地级市。
观赏石要素有:矿物晶体、造型石、图纹石、化石(分为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
上图的颜色按其四种赋存状态(山采石、水冲石、戈壁石、洞穴石)的不同进行区分,矿物晶体,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有其固定的颜色。
标识和颜色都是以江西会议所确定的参数为基础,以便与各省(区)观赏石资源分布图相统一。
图中的观赏石分布点都带有编号,编号由各省(区)简称和各调查表中产地编号所组成,现阶段为方便以后数据更新进行修改,也便于与统计表中的数据相衔接。
坐标:有坐标点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上图,没有坐标点的数据按其产地名称进行手动上图,产地不明确的没有上图。
赋存状态:赋存状态直接决定各个观赏石标识点上图所用的颜色(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除外)。
赋存状态明确的按其相应颜色进行上图,不明确的按其产地进行判断。
例如:产地为山体的判断为山采石,产地为流域的判断为水冲石等。
规模:各个观赏石产地以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分别以不同的大小的符号上图(跨省跨流域的为大型规模、能覆盖全县的为中型规模、县区几处的为小型规模)。
但是,基于目前资料有限,大部分省区没有大、中、小三种规模数据,有的是只有面积及长度的数值,按上述规定没法准确判定其规模的大小,因此,为使图面统一,本图没有体现其产地规模。
部分省区资料太少无法成图:西藏、台湾没有资料,山东、贵州没有调查统计表。
另一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是以1:500万地质图为地理底图,进行绘制,情况与上述相同。
4-1 图例四张单因素图均是以1:500万地理底图为基础。
五、主要成果(一)赏石文化与产业发展赏石藏石之风在我国的历史十分久远,但历朝历代多为文人雅士匿于深宫内院。
自古以来,赏石文化的发民轨迹,与国运沉浮息息相关,国兴则兴,国衰则衰。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当家作主,给赏石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赏石、藏石之风才得以进入寻常百性家。
1990年7月,召开了“首届全国观赏石理论研讨会”召开了,会上统一了历史上赋予可供赏玩收藏的各种石头的称谓,统称为“观赏石”。
1998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观赏石协会,掀开中国石文化新的一页,成为中国石文化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自此以后,回荡在中华大地上的观赏石热潮汹涌澎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观赏石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有近百万人加入到观赏石事业中来。
各类展览、展示、交流、普及活动日益频繁,公益性和经营性藏石赏石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
各省地市观赏石协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观赏石博览会或展览会,不仅宣传和普及了观赏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赏石市场日益繁荣,已形成三级赏石市场的格局。
一级市场是赏石市场的供应源;二级市场是在配座加工提升文化档次后进行营销,把赏石商品提供给不同的需求者;三级市场是收藏家收藏的交流和营销平台。
现有的三级赏石市场正走向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赏石市场。
赏石文化研究日益深入。
中国是赏石文化的发祥地,赏石文化一直是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之下发展。
赏石文化坚持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为研究方向,已从个人随意性欣赏走向有组织的群体化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为赏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当前赏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很好。
(二)观赏石的定义与类型观赏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观赏石是指在自然界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石质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