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课程规划设计主题: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湖南工业学院设计系设计讲师设计时间专业学生姓名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摘要:伞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工具。

它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的避雨要求。

雨伞包含许多基本的人体工程学原理。

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其他相关科学知识,通过查阅书籍和实际应用,分析伞系统中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机器的工作特点和人机界面的特点,合理匹配人机功能。

尝试分析伞中的人机关系,设计一种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和大多数人需求的伞。

分析表明,伞的实际面积和伞柄长度均低于正常的人机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机关系、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雨天的外部环境、携带、美观等因素,力求伞的功能达到最合理,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雨伞;人机分析与设计;人机功能匹配;基本生活条件湖南理工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人机分析与设计雨伞的【摘要】:雨伞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雨伞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在雨中的需要,在雨伞中包含了许多基本的人机工程学原理,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和其他相关的科学知识,查阅书籍和实际使用的系统,分析雨伞的生命、生理和心理特征,将这些特征与人机特征相结合,合理搭配,分析人机功能的人际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结合少量的分析设计要求和人机工程学来满足大多数人使用雨伞的需求。

分析了雨伞的现实性和雨伞手柄的所有长度对正常人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机关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潮湿天气的外部环境因素,随身携带,美观大方,力求达到雨伞功能的合理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雨伞;人机分析;人机匹配功能;基本生活条件湖南理工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目录1.序言1 2人之间的人机关系........................................................和雨伞 (2)2.1人与伞的人机关系分析................................2 2.2人机功能与.............................................2 3.雨伞的分析与设计. (4)3.1相关数据.............................................43.2伞面的分析与设计. (5)3.2.1座舱盖的倾斜度................................53.2.2天篷面积...........................................63.2.3伞布..............................分析与设计...................73.3伞柄 (10)3.3.1人的最佳手功能高于.............................103.3.2。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说明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设计课题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系部班级所属专业学生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摘要]:雨伞是生活中必备的日常生活工具,雨伞的基本功能是要满足人在雨中的遮雨要求,雨伞中包含了很多基本的人机工程学原理,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其他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查阅书籍和实际的运用,分析雨伞系统中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机的工作特性以与人机结合面的特点,合理匹配人机功能,力求分析清楚雨伞中的人机关系,并且根据这些人际关系分析设计出一把既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又满足大部分人群使用的雨伞。

分析得出现实中的雨伞面积和伞柄的长度都较正常的人机要求偏低。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机关系,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与阴雨天气的外部环境、携带、美观等因素,力求将雨伞的功能达到最合理化,以此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雨伞;人机分析与设计;人机功能匹配;生活品质On man-machine Analysed and DesignedOf Umbrella[ABSTRACT]:Umbrella is an essential tool in l ive ,the basic function of umbrella to meet people in the rain, in the umbrella contain many basic ergonomic principles, use safety ergonomics principle and other related knowledge of science, access to books and practical use of the system, analyzes the umbrella ife ,of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ing human-machine, reasonable matching, analysis of man-computer function of human relations, and umbrella according to these relationships with a handful of analysi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ergonomics meet most people use an umbrella. Analysis of the reality of the umbrella and umbrella handles all the length of normal human requirements. In the design process, fully considered, man-machine relationship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t weather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carry, beautiful, striving to reach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umbrella, improving people's quality of life.[Keywords]: Umbrella;Man-machine analysis;Man-machine matching function;Quality of life目录1.前言12 人和雨伞的人机关系22.1 人与雨伞的人机关系分析22.2 人机功能匹配23. 雨伞的分析与设计43.1有关数据43.2 伞顶的分析与设计53.2.1 伞顶的倾斜度53.2.2伞顶的面积63.2.3伞布73.3 伞柄的分析与设计103.3.1 人的最佳手功能高103.3.2 人的最佳视野围113.3.3 心理修正量和功能修正量123.3.4 综合分析与设计133.3.5 折叠伞的伞柄分段163.4伞把的分析与设计163.5 雨伞人机工程的其他方面174 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1.前言雨伞自古至今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用具,是雨天出行的必备物件,中国古代的雨伞以实用为主,伞的面积大并且用竹材或木材制作而成,虽然结实实用,但是笨重且不易于携带。

会飞的雨伞的原理

会飞的雨伞的原理

会飞的雨伞的原理会飞的雨伞是一种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设备。

虽然目前尚未实现,但可以依据科学原理进行一些推测。

要解释会飞的雨伞的原理,我们需要探讨气动力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气流中运动的学科,涉及到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

对于会飞的雨伞来说,要使其能够在空中飞行,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来克服重力。

升力是依靠物体形状和流体动力学原理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可以使物体提升到空中。

首先,雨伞的形状对于产生升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雨伞是一种平面形式,但在飞行中,需要采用更加空气动力学的形状。

例如,可以采用类似飞机翼的形状,利用曲率和扇形的设计,以产生更大的升力。

这样的形状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试验来确定。

其次,材料的选择也是重要的。

轻量化是飞行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轻的物体需要更少的力才能飞起来。

对于会飞的雨伞来说,需要选择轻而坚固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或其他高强度低密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使雨伞保持结构完整性,并减少重量。

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涉及到能源系统、飞行控制、稳定性等方面。

例如,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或电池等能源来驱动会飞的雨伞。

飞行控制可以采用陀螺仪、加速度计和飞行控制计算机等技术,以确保雨伞的稳定飞行和操纵。

当然,以上仅仅是对会飞的雨伞原理的一些推测和设想,并没有考虑到技术上的限制和实际的可行性。

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能还无法实现会飞的雨伞,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或许可以看到这样的设备出现。

综上所述,会飞的雨伞的原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气动力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等。

通过改变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实现能源驱动和飞行控制等方法,或许可以实现会飞的雨伞的概念。

但要实际落地,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

关于雨伞的人机分析与设计人机分析与设计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旨在创建用户友好和有效的产品或服务。

在设计雨伞时,人机分析与设计是一项关键任务,因为它将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期望,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进行人机分析与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用户调研,以了解用户如何使用雨伞、他们的需求和偏好。

调研可以通过访谈、观察以及使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通过这些调研,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用户需求:了解用户购买雨伞的主要原因,以及他们对雨伞的期望和要求。

例如,一些用户可能更关心雨伞的防水性能,而另一些用户可能更关心大小和便携性。

2.使用习惯:了解用户在雨天使用伞的方式和频率。

例如,一些用户可能习惯将伞放在公共场所,而另一些用户可能只会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使用伞。

3.用户体验:了解用户在使用雨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他们对当前市场上雨伞的满意度。

根据这些反馈,可以找出改进用户体验的机会。

在了解了用户需求、使用习惯和体验之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符合用户期望的雨伞。

以下是一些在人机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关键因素:1.功能性:确保雨伞具有防水性能,并能有效地遮挡雨水。

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加一些附加功能,如防风设计或紫外线防护。

2.便携性:尽可能设计一个轻便、易于携带的雨伞,方便用户随身携带。

这可以通过采用轻质材料和可折叠的设计来实现。

3.操作简单性:确保雨伞的开关操作简单且易于使用,无论是自动开关设计还是手动开关设计。

4.耐久性:设计耐用且经久耐用的雨伞,能够经受住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频繁的使用。

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雨伞的耐久性。

5.用户安全:设计时应考虑用户的安全。

例如,在设计伞骨时避免尖锐的边缘,同时确保雨伞不易折断并能够抵抗强风。

6.用户反馈:设计时可以考虑柔性设计,以便用户能够表达自己对雨伞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这可以通过在伞柄上增加一个反馈按钮或者设计一个可调节的伞柄来实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伞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伞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伞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雨伞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原理在雨伞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雨伞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原理的应用。

首先,介绍雨伞的基本结构,包括伞面、伞骨、手柄等部件。

然后,讲解雨伞的工作原理,如开合机制、承重原理等。

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雨伞设计中的应用,如齿轮传动、杠杆原理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清晰地讲解雨伞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原理的应用。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此外,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机械原理在雨伞设计中的应用。

最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易雨伞,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机械原理》一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基础。

参考书方面,推荐《现代雨伞设计》等书籍,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雨伞结构和工作原理的PPT 演示文稿,以及相关视频资料,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雨伞模型、齿轮传动装置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40%。

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评的3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雨伞结构,第二课时讲解工作原理,第三课时分析机械原理应用,第四课时进行案例讨论和实验操作。

雨伞设计数据分析

雨伞设计数据分析

1伞具设计I.1伞面半径平面半径大小是由撑伞者在伞下的活动范围决定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在伞下的活动范围有3个主要因蒸:手臂前后活动毡围;手臂左右活动范围;最大肩宽。

1.1 l根据手臂前后摆动范围测定伞面半径因为伞具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用具,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群,在这里取95%的适用人群的人体尺寸标准作为伞面设计的数据。

根据人体尺寸掭桂“1:95%的成年男性(18—60岁)前臂长壅为258r珊。

上臂长度为338呻;95%的成年女性(18—55岁)前臂长度为234哪.上臂长度为302mm;人正常情况下撑伞时手臂前后移动距离:前臂的前后活动范围+上臂的前后活动范围。

因为前臂至上臂的舒适调节范围为85。

一1100[”。

在此前臂伸展肘取85。

,前臂与垂直方向形成的角度就为45。

因为上臂至躯干的舒适诵节范围为柏。

一900,再依据大量实际测量数据,取O~50。

的活动范围。

上臂与垂直方向形成的角度就为O一50。

,见图l。

经计算伞的前图l手臂前后摆动范围示意图后移动距离为:成Fj手l强e B曲既atjc dm6昭。

f血e s。

哪坤年男性为:258m啊af a咖backw州8柏dfor他rds秆而“挚x si一5+338mm x 8iIl50=“1.314f岫;成年女性为:234mm x自i椰+302r唧×siIl50=396.77mm。

95%成年男性胸厚约为245mm;95%成年女性胸厚约为239曲。

因手臂移动距离是从胸厚中同开始计算,取1/2胸厚数值。

所以为了保证人不淋到雨水,伞面半径应为:伞的前后移动距离+l/2人的胸厚。

经计算得:男士伞面半径约为:“1.314mm+l/2 x 245IⅡIn=563.814哪;女士伞面半径约为:396.77m+l/2×239fnIn=516.27m。

I.1.2根据手臂左右摆动范围测定伞面半径根据大量实验数据,人正常情况下撑伞时前臂的左右活动收稿日期:2007舶-25作者简介;熊兴福(1963一),男,南昌人,南昌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机工程、包装设计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

雨伞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雨伞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雨伞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设计说明书目录一绪论1.1 雨伞的发展史1.2 课题研究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现行雨伞分析1.4 新型雨伞的提出二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与分析2.1对普通充气伞的分析2.2对空气雨伞的分析2.3供气机构的参考资料三充气式多功能雨伞的设计方案3.1创新点3.2 雨伞的使用功能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4 3.3 雨伞的布局设计3.4 雨伞的设计机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3.5 雨伞主要参数计算分析- - - - - - - - - - - - - - - - - - 3.6雨伞的气密性分析与解决办法四选材的分析抉择与可行性的分析4.1伞杆材料的选择4.2伞面材料的选择4.3电动机的选择4.4单向阀的选择五设计价值与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10六总结七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八谢辞九附录雨伞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说明书第一绪论:1.1雨伞的发展史早在春秋末年,我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如果当时遇到下雨天,就会被经常的淋湿,很影响在雨天的生活和工作。

在古籍上的记载是:“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最初的雨伞,就在此刻诞生了,发展到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就有了用帛制成的伞,在以往的“雨伞”有所改进,这时的雨伞初步成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智慧结晶的发展,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以后,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出现了在纸面上涂熟桐油的油纸,这时的雨伞已经正式开始它的发展史,样式和款式,已经开始成型。

关于雨伞的创新与设计-创新学论文成品

关于雨伞的创新与设计-创新学论文成品

关于雨伞的创新与设计——创新学论文成品一、雨伞创新设计的背景与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雨伞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用品,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传统雨伞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对雨伞进行创新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1. 传统雨伞的局限性(1)功能单一:传统雨伞主要用于遮雨,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携带不便:传统雨伞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尤其在公共场所,如地铁、公交车等,容易造成拥挤。

(3)易损坏:传统雨伞骨架易折断,布面易破损,使用寿命较短。

2. 雨伞创新设计的意义(2)拓展市场空间:创新设计的雨伞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

(3)推动产业发展:雨伞创新设计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二、雨伞创新设计方向1. 功能多样化(1)一伞多用:将雨伞与其他功能相结合,如折叠凳、遮阳伞等,实现一伞多用。

(2)智能互动:结合智能科技,开发具有天气预报、定位等功能的新型雨伞。

2. 结构优化(1)轻量化:采用新型材料,减轻雨伞重量,提高携带便利性。

(2)强度提升:优化伞骨结构,提高雨伞的抗风性能和耐用性。

3. 外观创新(1)个性化设计:根据用户喜好,推出不同风格、图案的雨伞,满足个性化需求。

(2)环保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倡导绿色消费,提升企业形象。

三、雨伞创新设计案例解析1. 智能折叠雨伞:该款雨伞具备折叠、自动开合、天气预报等功能,满足了用户便捷、智能的需求。

3. 个性化定制雨伞: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伞面图案,实现个性化表达。

雨伞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

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相信未来雨伞市场将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与惊喜。

四、雨伞创新设计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难题(1)挑战:新型材料的应用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对雨伞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伞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分析
摘要:雨伞的功能是供人遮雨,就发挥雨伞的功能作用而言,把人看作雨伞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合理的人在使用中所需要支出的肢体动作和雨伞的结构是有一定的密切关联的。

对于具体的结构设计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去分析与人直接接触的伞的结构设计和人——伞交互活动。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雨伞、结构
一、人----雨伞系统组成
雨伞的功能是供人遮雨,就发挥雨伞的功能作用而言,把人看作雨伞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合理的。

因此,人在使用雨伞时组成了人—雨伞系统,该人—雨伞系统中的人—雨伞界面关系可由(图一)来进行分析。

1.人与支撑部件关系
支撑部件主要有伞柄、伞把手、伞骨穆头等。

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

从人机关系来看,伞柄、伞把手、伞骨穆头等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手持雨伞人的手握位置和肌肉的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伞把是人撑伞时手握的部位,是关乎手握雨伞的舒适度,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平稳地拿住伞;伞柄的压簧什么时候能很省力地按捏,人在收缩伞柄的时候,什么时候伞骨穆头的位置是符合人所需要的长度,这些都是决定于人体特性的设计参数。

2. 人与撑开部件关系
撑开部件主要有伞骨、伞骨关圈等,构成伞面的支架。

伞骨是支撑整个伞面的,它能折叠能撑开,便于携带。

为了能在使用时省力就该在伞骨、伞骨关圈、键钮之间的关系来找关键。

如伞骨的张开的大小,伞骨的高度,伞骨关圈上键钮的大小是否符合手按键钮时的舒适度。

3.人与遮雨部件关系
伞面是伞中最重要的部分,担负着遮雨的责任,而伞面与伞骨的关系是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支撑骨架、伞面骨架和水平骨架套在同一个光圈上,连成一个整体的雨伞伞骨支架,并贴合着伞面。

伞面的张开大小、弧度,关系着人在伞下不被淋湿。

雨伞在使用时与人的关系密切,因此影响雨伞的人体因素也很多。

二、影响雨伞性能的人体因素
雨伞在使用时与人的关系密切,因此影响雨伞的人体因素也很多。

1.人的体格因素
一般人的最大肩宽为486 99%,为了更好的防雨,伞面的直径是该数据的两倍(1000),使人在伞下有单手活动范围(上臂长313 50%)。

(图二)(图三)为手臂在伞面下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一般伞面的深度在20cm左右,一般人的头全高(249 99%),伞面的深度不能挡住眼睛的视线,它与人手握的高度有密切的关系,而手握雨伞的高度影响着伞面是否挡住了视线。

(图四)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伞柄长度,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一般都根据人的需求来收缩伞柄的节数。

(图五)(图六)是伞的伞柄是四节伸缩活动
2.人的上肢肌力
人打开伞的主要原动力来源于人的上肢肌力,当人握着伞把手,右手捏住伞骨关圈,推开时用的省力程度,主要取决于伞骨结构中主伞骨,支伞骨,铰接座的灵活程度。

伞柄内设计了一件压簧,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收起伞时压簧受到了挤压力,在打开伞时,压簧释放了挤压力,成为伞自动打开的动力。

伞柄的压簧,人在使用时,手按压簧受到了挤压力,这关乎拇指的肌力。

伞柄的长度关系到人是否能在风雨中稳稳地拿住雨伞,是人的上肢肌力得到最好的释放。

3.人的手和握力
影响雨伞的平衡性的人的因素主要是人的手和握力,男性和女性,成年人和儿童,手的大小和握力都不相同。

为了长时间握伞而不致使手有酸痛的感觉,希望只用最大握力的10%左右和舒适的把手便能得到必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雨伞设计结构要素分析
雨伞设计中不仅仅只考虑上面的要素,雨伞本身的设计要素更要关注
1.伞柄
人最舒适的关节活动:前臂长的弯曲在145°范围内。

(前臂长 237 50%)肘高离眼(眼高减肘高减前臂长 535 50%)298,所以伞柄长一般在50-60cm之间是人最舒适的高度。

(图七)(图八)
伞把的大小要与手的大小成一定的比例,为了考虑折伞时能很好的把伞骨包容好,伞把的高度一般设计在手掌的二分之一高,一般在2cm-5cm,伞把的圈大小,一般在手指的长度范围内,使人能握着舒服且握得牢,这样一来手握伞把时就能很灵活的转动它,以便在使用中更换动作。

伞把一般都是以塑料材料来制成的,一般它是长杆型、圆筒型两类,表面是镀了一层光滑的膜,使它更美观。

折收雨伞时把伞骨支条收在伞把圆筒里面。

(图九)(图十)这是手握伞把时手的通常姿势和伞骨收进伞把的圆筒中的图示。

伞骨关圈是伞在撑开时能否灵活的关键,它连接着伞柄与伞骨的部分,也是伞骨关圈扣在伞柄的设置处,使它可以轻松地扣在伞柄的口子上。

在这里有一个压簧,伞的压簧灵活程度影响着伞在关闭时人所用的力,现在的伞骨关圈改变了之前的易裂不防潮的竹子材质,换成了现在的硬塑料材质,即减轻了重量,提高了性能,又增加了美观性。

关圈的大小根据伞柄最大的半径来定。

(图十一)是伞骨和伞柄的铰接处
伞柄穆头的灵活程度关乎着人在收缩伞柄时要出的力,要考虑用一定的手部肌力来推拉伞柄。

它是用不锈钢或铜片做成的小半圆,利用弹簧来进行挤压收缩,以达
到收缩伞柄的效果。

伞柄的半径是半径在5-10mm左右,上大下小,互相贴合。

(图十二)是人在收伞时,左手握住伞骨关圈,右手掌心推伞把,来收起伞柄,这里就考虑到了伞柄穆头的灵活设计,还有伞柄关节之间的贴合度。

2.伞骨
伞骨结构主要由主伞骨、支伞骨、铰接座组成。

伞骨的材质主要是用木头、竹子、金属等材料制成,现在普遍用的是金属材料。

伞骨大致可分为:铁骨、钢骨、铝合金骨、纤维骨、树脂骨,我们最经常见的是8骨的铁骨和钢骨。

8骨10骨在雨伞和晴雨伞上用的比较多.但是为了降成本现在有很多晴雨伞在用7骨做。

6骨7骨在遮阳的超轻的伞上用的比较多。

材质大多用铝合金骨’纤维骨’树脂骨。

但铝合金骨’纤维骨’树脂骨的价格比较高,所以经常用在高档伞上。

高档伞讲究款式,在设计伞的时候会考虑伞型问题。

不会去考虑用伞骨的多少来降低成本,所以晴雨伞伞骨多的好一些,遮阳的超轻的伞不用考虑伞骨的多少。

伞骨是由支撑骨架、伞面骨架和水平骨架套在圆环上并依次通过下接头、上接头和活动接头固定的。

伞骨关圈上的键钮在设计时要注意拇指按在上面的舒适度,使人很轻松的出力。

伞的伞骨能收起来成为直线状态,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原理,打开支撑伞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原理。

雨伞骨结构主要由主伞骨,支伞骨,铰接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伞骨与支伞骨相连接的铰接座部位,分别在呈U形伞骨的凹槽内予以注胶射出形成一包复位及铰接座,该铰接座与主伞骨一体成型,并供支伞骨一端铆接固定,主伞骨被包复体所容置,在铰接座两侧主伞骨凹槽内,以及在主伞骨周缘予以注胶射出数个环状体,该环状体与主伞骨一体成型。

(图十三)(图十四)是伞骨的组成部和伞骨结构与伞骨关圈的连接部分
上图图示人在使用雨伞时手的动作和雨伞张开的过程:右手握住伞把,左手按住伞骨关圈,往上推,伞柄拉长,伞骨张开。

以上图上所示雨伞从折叠到张开的形态变化。

(图十五)(图十六)(图十七)
3.伞面
伞面的制作材料有塑料布、油布、绸布以及经久耐用的尼龙布等。

伞面要不漏水,主要靠的是雨伞整体的物理结构,当整个伞面张开的时候,起物理张力是很
大的,就是说伞的面料被很强的拉力拉开,布料每根结构绳之间的间距变的很小,雨滴落在上面,由于雨滴表面的张力,很难透过这样小的孔隙,而伞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一个斜度,而由于雨滴的重力的斜向分力大于摩擦力,就使得雨滴沿着斜向分力的方向划落。

伞面的形态不是平面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向下,雨伞的伞面形状根据伞骨支架的弧度变化。

伞面形状种类繁多,下面几个是比较普遍的形状。

伞面弧度一般在30°—60°左右,人在半包围的圆里可以挡住不同方向来的雨滴,并能很好地挡住雨水。

(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是伞的常见伞面类型
四、结论
人机工程学在雨伞设计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人--雨伞系统的有机结合,也是人在使用雨伞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体验,而影响雨伞性能的人体因素人的上肢肌力和人的手、握力在雨伞设计中有明显的密切关系。

雨伞设计结构要素的了解分析让我们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去研究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并发现和改善我们的使用工具—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标准GB10000-88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年12月10号批准1989年7月01号实施
【2】《人机工程学》丁玉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