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二则.ppt

合集下载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本文结尾
占领 要塞 (zhànlǐng) 封锁长江
第37页,共62页。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shíjiān)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第25页,共62页。
主体
主体可分为(fēn wéi)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 效果。
第26页,共62页。
找出文章的主体(zhǔtǐ)部分: 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 尾。
第27页,共62页。
思考:主体部分(bù fen)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 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yuàn yì)在惩 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 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 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第8页,共62页。
1、请给下面红色(hóngsè)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绥靖( suí )(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锐不可当( dāng

第9页,共62页。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 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当 (dāng (ruì bù kě dāng) 当(dàng)真

《新闻两则》课件1

《新闻两则》课件1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 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 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布置作业 :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自己班上的某人、某事或某项
活动。(内容可以广泛一些,班级新闻、年级新闻、校内 新闻都可以。)
多音字: 塞---瓶塞---要塞---堵塞 横---横渡---蛮横 殷---殷红---殷勤---殷殷其雷 强---勉强---坚强---倔强
形近字辨析: 靖绥---倩影---靓丽 歼灭---阡陌---纤维
衔接---街道---敷衍 溃退---馈赠---振聋发聩
1. 简介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万物都
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
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
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 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1《消息二则》课件-(共80张PPT)

1《消息二则》课件-(共80张PPT)

内容: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讲授新课
2.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相信你一定能概括出这则新 闻的六要素。
讲授新课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 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 无锡段铁路
1 新闻两则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 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家、 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9、拓展:读新闻,分析新闻的结构
宁波一甲流患者治愈2天后因基础性疾病恶化死亡
中新网杭州11月3日电 (记者 江耘 通讯员 俞欣) 11月3日, 浙江宁波1例60岁男性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在甲流治愈2天后, 因基础性疾病恶化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经全力救治无效于11月 3日死亡。 今天,记者从浙江省卫生厅了解到,截至11月3日15时,该 省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共计3625例,已治愈2972例。 目前仍住院治疗32例、居家治疗621例。浙江共报告重症病例5人, 其中2例治愈出院,2例尚在住院治疗中。 宁波市李惠利医院于10月18日收治的1例60岁男性甲型H1N1 流感重症患者,该名患者在甲流治愈2天后,因基础性疾病恶化 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经全力救治无效于11月3日死亡,患者有3年 原发性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疾患病史。 另悉,今天下午,浙江省卫生厅组织开展全省医疗卫生单位 甲型H1N1流感诊疗视频培训。2000余名骨干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 培训。

1消息二则优秀ppt课件

1消息二则优秀ppt课件
及时性
21
3、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 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 再打了、泄气
22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 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
“电头”
8
9
整体感知
一、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10
二、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背景:
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 平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于同日发起渡江 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 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逃往广 州。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 覆灭。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抑制不 住兴奋的心情,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人民解放 军占领南京》。
13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14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 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 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 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 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版本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版本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重难知识探究
关于过渡自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内在联系紧密,还应从语言标 志上去体会其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的特点。如文中前面写了“二 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鲁港地区” 交代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后面就用“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既交代了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又补充 说明了上文没提及的中路军所遇之敌的情况。前面写了“二十一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后面就写“我东路军三十五万大 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上文呼应。前面写了“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后面就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与之相呼应,起到了紧密衔 接的作用。
聩(������������ì)振聋发聩 揭(������������ē)揭发
篑(������������ì)功亏一篑 剔(������ī)剔除
匮(������������ì)穷匮
歇(������������ē)歇息
靖(������ì������������)绥靖 衔(������������á������)衔接
基础知识梳理
歼灭:消灭(敌人)。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逃窜:逃跑流窜。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诗人,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 东诗词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1、新闻两则课件

1、新闻两则课件

sài 要塞
殷 yǐn 殷其雷 塞 sè 阻塞
yān 殷红
sāi 瓶塞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 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 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 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 闻工作文选》里。
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 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 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 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 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自主学习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
学习词语
溃退kuì tuì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 没有秩序地撤退。战斗力微弱。溃:在 此意为溃散、溃败。
泄气xiè qì泄劲,放弃。
督战dū zhàn 监督作战 。
要塞yào sài要塞是一个特别加固的、 不动的军事设施。
业已yè 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摧:破坏;枯:枯草; 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 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 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 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 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 将战胜邪恶!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情的起因: 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
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
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课堂小结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 体、(背景、结语)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 用、主体的作用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两个方面谁详谁略?
我方略,敌方详。 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军英勇善战,已为 事实说明。 议论敌方,是为了分 化敌人,孤立少数, 争取多数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有很大关系。国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用。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力被迅速摧毁。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 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 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 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 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 妙处。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导语—渡江概况 横渡(一往无前) 展渡江盛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扬将士神威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为了报道这场伟大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两则新闻:《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趋势( qū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 cuī )
锐不可当( ruì)
为下面的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
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 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 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 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 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 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点拨】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