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34页 0064页 0077页 0115页 0144页 0158页 0176页 0214页 0248页 0275页 0328页 0348页 0377页 0428页 0508页 0510页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3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阅读材料 鸡兔同笼 8.1 认识不等式 1 不等式的解集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阅读材料 等于与不等号的由来 第9章 多边形 1 认识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3 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 2 用多钟正多边形 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 形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阅读材料 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 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七年级数学专题二:绝对值 相反数 倒数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一数学专题二:绝对值相反数倒数华东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专题二:绝对值相反数倒数二、知识要点1. 知识点概要⑴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⑶能借助数轴理解一个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及完成相关计算.2. 重点难点⑴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绝对值、相反数的意义;⑵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考点分析(一)借助于数轴学习有理数的概念数轴不但是研究数形结合的典型的思想方法,而且是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工具.借助于数轴可以加深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1. 借助于数轴理解正负数数轴的建立,可以将所有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零可以用原点表示,正数可以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数可以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出来.如,-0.1,-1,-2,-100等等只能在数轴的左边表示出来,0在数轴的原点表示出来,0. 1,1,2,100等等只能在数轴的右边表示出来.2. 借助于数轴理解绝对值⑴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由数轴直接知道: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的绝对值记作|a|.⑵由数轴我们同样可以知道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就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0, 00,0.a aaa a⎧⎪=⎨⎪-⎩><⑶绝对值的主要性质:①若a为有理数,则|a|≥ 0;②绝对值为某一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③若|a|=a¸则a≥ 0;④若|a|+|b|=0¸则a=b=0;⑤绝对值没有最大的数,但有绝对值最小的数:0.3. 借助于数轴理解相反数⑴我们知道,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如212与-212互为相反数,即212是-212的相反数,-212是212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由此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表示在数轴上分别在原点的两旁,并且这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⑵事实上,我们可以借助于数轴来这样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即为互为相反数.如3与-2就不是互为相反数.要注意概念中的“只有”这个字眼,就是说在两个数中,只是符号不同,一个是正号,另一个是负号,其余什么都相同.另外,由数轴上原点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数总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数或三个数等都不能说成是互为相反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也不能说成是互为相反数,⑶相反数的表示方法: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这里a 表示任意的一个数,可以是正数、0、负数,a 还可以代表任意一个代数式.一般地,在一个数前面添加一个“-”号,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⑷相反数的重要性质:①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则a +b =0,反之,若a +b =0,则a 、b 互为相反数;②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则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4. 借助于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由此,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简单、直观,同学们也一定易于掌握.(二)倒数⑴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即当ab=1时,则a 、b 互为倒数;反之,当a 、b 互为倒数时,则ab=1.⑵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①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②0的相反数是0,而0没有倒数;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0除外)异号.⑶倒数的求解方法:①求一个整数的倒数时,直接写成这个数分之一即可.如- 3的倒数是 -31;②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一下即可.如 -53的倒数是 -35;③若求小数的倒数时,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如求-0.5的倒数,由-0.5 = -21,-21的倒数是-2,则-0.5的倒数是-2。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知识梳理

课堂小结
对称轴是线段垂直平分线
前后图形全等, 对应角边相等
旋转的 概念
旋 转 旋转的 性质
在解题时如果没有指明旋 转方向通常要分顺时针和 逆时针两种情况讨论.
课堂小结
①要熟练地找出可以作为 旋转角的角;
②要明确旋转中心的确定 方法.
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 转;
7 中心对称的特征及中心对称的判定
知识梳理
中心对称的特征: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 对称中心
,
并且被对称中心__平__分____.
中心对称的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所有对应点
连成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该点平分,那么
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
8 全等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知识梳理
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判定:(1)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_全__等_.
(2)一个图形经过翻折、平移和旋转等变换所 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__全__等____.
考点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考点讲练
例 2 如图 10-2,△ABC 与△A′B′C′关于直线 l 对称,则
对应点 (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
做对称点.
2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知识梳理
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 称轴对折后的两部分是_重__合_的,所以它的对应线段
_相__等_,对应角_相__等_.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 么_连__结__对__称__点__的线段的垂_直__线__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练习2.如图所示,△DEF经过平移得到△ABC,那么 ∠C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 ( C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1.会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转化,即对方程进行变形,变形时要注意两点,一时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的解可能不同;二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函数问题的基本内容。
2.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定义,并能应用等式性质巧解考题:方程的解应理解为,把它代入原方程是适合的,其方法就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问题得到了转化。
3.理解方程a某=b在不同条件下解的各种情况,并能进行简单应用:(1)a≠0时,方程有唯一解某=;(2)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3)a=0,b≠0时,方程无解。
5.几种常见的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等机变形问题、劳力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应用:注意:方程(组)的解适合于方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解,有时考查其整数解的情况,还经常应用方程组的概念巧求代数式的值。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方法是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也是本章考查重点。
会用代入消元法解含有未知数系数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运用代入法解未知数系数都不是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用加减法求未知数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会使用方程变形,再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题。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
第九章多边形1.多边形:一般来说,多边形是由一些线段依次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我们通常根据多边形的边数将它们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2.n边形:由n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叫做n边形(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七年级数学下华师版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华师版知识点第一章:初识代数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用符号和字母代替实际数字或量,使得问题更加简洁明了。
初学代数需要掌握下列知识点:1.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未知数和运算符组成的式子。
其中未知数可以表示为字母或者符号$x$,$y$,$z$等。
1.2 同类项同类项是指有相同的未知数和相同次数的代数式。
如$3x+5x$,这两个项就是同类项,合并后可以得到$8x$。
1.3 合并同类项将多个同类项合并成一个新的代数式,首先要将有相同的未知数和次数的项进行合并。
如$3x+5x$可以被合并为$8x$。
1.4 四则运算代数式的四则运算与常规的数学四则运算一样,分别是加减乘除。
要注意将同类项合并再进行运算。
第二章:一次方程一次方程也称为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成以下形式:$ax+b=cx+d$。
初学一次方程需掌握以下知识点:2.1 解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是使得方程两边的未知数系数变成1,然后求出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需要注意运用加减消元和等式移项等方法。
2.2 解方程组方程组是由多个方程组成的集合,求解方程组就是找到一个解满足所有的方程同时成立。
第三章:平面几何初步几何是研究在平面或空间中点、线、面、体的位置、分布和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支。
初学平面几何需掌握以下知识点:3.1 直线直线是空间中长度为无限大的一条连续的、无限延伸的点集合。
直线的特征是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
3.2 角角是由两条射线以一个公共点为顶点所夹成的图形。
角的度数可以用度或弧度来表示。
3.3 三角形三角形是三条直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三条直线段相互连接,端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内角和为180度,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等。
第四章:函数初步函数是代表两个数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数集是函数的定义域,第二个数集是函数的值域。
初学函数需掌握以下知识点:4.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指在一个数集内,每一个独立变量都能够被唯一的确定一个函数值。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基本概念(一)方程的变形法则法则1:方程两边都或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 ,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 -5=7移项得:x =7+5即 x =12(2)将方程4x =3x -4移项得:4x -3x =-4即 x =-4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同一个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 (1)将方程-5x =2两边都除以-5得:x=-52 (2)将方程32 x =13 两边都乘以32得:x=9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未知数的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 2-3x+1=0、2x+y =l -3y 、1x-1=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0(其中a 、b 为常数,且a ≠0)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 (其中a 、b 为常数,且a ≠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完整版)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一、基本概念(一)方程的变形法则法则1:方程两边都或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5=7移项得:x=7+5即x=12(2)将方程4x=3x-4移项得:4x-3x=-4即x=-4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同一个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1)将方程-5x=2两边都除以-5得:x=-52(2)将方程32x=13两边都乘以32得:x=92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未知数的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2-3x+1=0、2x+y=l-3y、1x-1=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0(其中a、b 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其中a、b 为常数,且a≠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去分母”指去掉方程两边各项系数的分母;去分母时,要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后,注意添括号。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3《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2014版 数学七(下)复习提纲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几个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 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1)_________________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方程的性质
5.移项: 叫做移项。
(切记:移项必须 )。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
( 注意:去分母不漏乘,对分子添括号 ) ② ,③ ,④ ,⑤
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设 ,②.列 ,③.解 ,④.检 ,⑤.答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几个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的条件:将一个方程化为 的形式。
(当一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为±1时,最适合)。
2.加减消元的条件:两个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 或 。
(当两个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系数成倍数关系时,最适合)。
三*、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先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系数较简单的一个未知数,转化为 ; ②.然后再解 ,得到两个未知数的值;
③.最后将上步所得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回前边某一方程,求出另一未知数的值。
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几个概念
1.不等式: 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
(1)_____________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式的性质
5.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2.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①先定起点:有等号时用 点;无等号时用 点。
②再画范围:小于号向 画;大于号向 画。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先分别求 ;再求
4.注意:
①.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负数时, 不等号必须
②.求公共部分时:一般将各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还有如下规律:
同大取 ,同小取 ;“大小,小大”取 ,“大大,小小”则
第九章 多边形
一、几个概念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组成的平面 图形,这三条 就是三角形的边。
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为 。
②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外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锐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类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不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一般等腰三角形只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特殊等腰三角形等边正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中线:高:
5.正多边形:
二、多边形的边、角间关系:
1.三角形角间关系:①.内角和为 ;
②.外角等于 ; ③.外角大于 ; ④.三角形的外角和为 。
2.三角形边间关系: < 第三边 <
3.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外角和等于 。
三、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1.用正多边形铺满平面的条件:
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 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
2.用相同正多边形铺满平面的条件是:360是正多边形一个内角度数的
3.用不同正多边形铺满平面的条件是:拼接点周围各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和为
第十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 , 那么这个图形就是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它能与另一个图形 那么这两个图形成 ,这条直线就是它们的 , 折叠时重合的对应点就是
3.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 ,对应角
4.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5.对称轴的画法:先连结一对 点,再作所连线段的
6.对称点的画法:过已知点作对称轴的 并
二、平移
图形的平移: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
为 ,它是由移动的 和 所决定。
平移的特征: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 (或在同一直线上)且 ,
对应角 ,图形的与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
连结每对对应点所得的线段 (或在同一直线上)且。
三、旋转
图形的旋转:把一个图形绕一个沿某个旋转一定的变换,叫做,这个定点叫做。
图形的旋转由、和所决定。
注意:①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②旋转分为时针和时针。
③旋转一般小于360°。
旋转的特征: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了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图形的和
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旋转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不超过180°)后,能与重合,这种图形就叫。
四、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后,如果能够与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
成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后,如果它能够与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这个点叫做。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
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而且被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特殊情况)。
中心对称点的作法——连结和,并延长一倍。
对称中心的求法——方法①:连结一对对应点,再求其;
方法②:连结两对对应点,找他们的。
五、图形的全等
1.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图形变换与全等:一个图形经翻折、平移、旋转变换所得到的新图形与
全等;全等的两个图形经过上述变换后一定能够。
3.全等多边形:⑴有关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
⑵性质:全等多边形的、相等;
⑶判定:、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4.全等三角形:⑴性质:全等三角形的、相等;
⑵判定:、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