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较全)
cfg桩专项施工方案

cfg桩专项施工方案1. 方案介绍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cfg桩的专项施工方案。
cfg桩,全称为Casing Foundation Grouting Pile System(套管基础灌注桩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和基础支护方法。
本方案将介绍cfg桩的施工原理、施工步骤以及施工注意事项,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2. 施工原理cfg桩是通过套管基础灌注桩系统来实现地基加固和基础支护的。
其施工原理如下:1.桩基准备: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桩的位置和尺寸,清理钻孔。
然后,在钻孔中安装套管,将套管插入到设计标高下的地层。
2.砼浇筑:将预制好的砼通过长段导管灌入套管内,同时提升长段导管,使砼充满套管,形成灌注桩。
为了确保砼质量,需要在浇筑砼前进行模板的安装和预浇砼样块的试验。
3.灌注封浆:在砼浇筑完成后,将浆液通过套管内的空隙灌注至地层之中,以增加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灌注封浆材料通常为水泥浆或聚氨酯浆。
4.桩头施工:当桩身灌注封浆完毕后,进行桩头部的处理,包括修剪、震实和加固等工序。
3. 施工步骤以下为cfg桩的施工步骤:1.确定桩的位置和尺寸: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确定桩的位置和尺寸。
2.钻孔清理:清理钻孔,确保钻孔底部干净,并排除坏泥、杂物等。
3.安装套管:依据设计要求,在钻孔中安装套管,并将套管插入到设计标高下的地层。
4.模板安装和预浇砼样块试验:按照设计要求,在套管顶部安装模板,并进行预浇砼样块试验。
5.砼浇筑:将预制好的砼通过长段导管灌入套管内,同时提升长段导管,使砼充满套管,形成灌注桩。
在浇筑砼之前,需要进行砼的试验,确保砼质量符合要求。
6.灌注封浆:在砼浇筑完成后,将浆液通过套管内的空隙灌注至地层之中。
7.桩头施工:桩身灌注封浆完毕后,进行桩头部的修剪、震实和加固等工序。
4. 施工注意事项为确保cfg桩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前需进行钻孔测试,掌握地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以便调整施工方案。
灌注桩-CFG桩头修补施工方案

灌注桩-CFG桩头修补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修补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确认修补范围和修补深度;
2.检查桩体质量,确保修补工作的必要性;
3.准备修补材料和工具,包括水泥、砂浆、手工具等;
4.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经验和技能。
二、修补施工步骤
1. 清理工作
•对桩头进行清理,清除附着的泥土、杂物等;
•用水清洗桩头表面,确保修补区域干净无污垢。
2. 预处理
•检查桩体的裂缝和损坏情况,做好记录;
•必要时进行打孔或表面处理,增加修补层与原桩体的粘结强度。
3. 施工修补
•按照预先确定的修补深度,搅拌水泥、砂浆等修补材料;
•将修补材料均匀涂抹在桩头损坏部位上,确保修补层平整且与原桩体接触牢固;
•等待修补材料完全干燥,并根据需要进行涂覆保护层。
三、施工质量控制
1. 施工过程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对修补质量进行实时检查,确保修补材料的均匀性和牢固性;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避免修补不到位或出现质量问题。
2. 完工验收
•完工后对修补部位进行验收,检查修补层与原桩体的结合情况;
•如有问题需及时整改,确保修补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
1.修补工作应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避免降雨影响修补效果;
2.施工人员须佩戴相关劳保用品,避免修补材料对皮肤造成刺激;
3.修补材料的搅拌比例和时间需按要求执行,避免影响修补层的质量;
4.在修补层完全干燥前,避免其他工作对修补部位的干扰。
以上是关于灌注桩-CFG桩头修补施工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钻孔灌注桩施工是建筑基础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本方案针对某建筑基础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基础,以下为施工方案。
1. 工程名称:某建筑基础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某街道3.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4. 基础形式:钻孔灌注桩基础5. 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基土层主要为粉土、粉砂层,局部夹有砾石层。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组织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2)施工员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3)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施工方案的实施。
(4)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
2. 材料准备(1)钢筋: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HPB300钢筋,直径为25mm。
(2)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
(3)砂石: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河砂和碎石,级配符合要求。
(4)其他材料:模板、桩帽、护筒、焊条等。
3. 机械设备(1)钻孔设备:选用XY-2型钻机,钻孔直径为600mm。
(2)混凝土搅拌设备:选用JS1000型混凝土搅拌机。
(3)混凝土输送设备:选用HBT60A型混凝土泵车。
(4)钢筋加工设备:选用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等。
(5)其他设备:汽车吊、搅拌运输车、挖掘机等。
三、施工工艺1. 施工流程(1)场地平整:将施工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
(2)护筒埋设:根据设计图纸,埋设护筒,护筒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钻孔:使用钻机进行钻孔,钻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制作钢筋笼,安装钢筋笼。
(5)混凝土浇筑:使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
(6)成桩: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成桩。
2. 施工要点(1)护筒埋设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护筒埋设位置。
2)使用挖掘机挖坑,坑底平整,坑底尺寸略大于护筒直径。
3)将护筒放入坑内,确保护筒垂直,使用水平尺校正。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桩基础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适应性强等特点。
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适用于各类地质条件,包括砂土、粘性土、岩层等。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熟悉工程地质资料,了解桩基设计要求,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2. 材料准备:钢筋、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过检验合格。
3. 机械设备准备:钻机、泥浆泵、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器等设备应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4.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施工任务和职责,进行技术交底。
三、施工工艺1. 桩位定位:采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桩位放样,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2. 护筒埋设:根据设计要求,在桩位处埋设护筒,护筒顶端标高应高出原地面或围堰面50cm。
3. 钻孔施工: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法,如冲击成孔、旋挖成孔等。
4. 清孔:钻孔完成后,进行清孔,确保孔底沉碴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5.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吊装至孔口,确保钢筋笼位置准确。
6. 浇注混凝土:在钢筋笼上方安装导管,进行混凝土浇注,控制导管埋深。
7. 终孔处理: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进行终孔处理,确保桩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检验:对钢筋、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钻孔质量:控制钻孔垂直度、孔径、孔深等指标,确保钻孔质量。
3. 清孔质量:清孔过程中,检查孔底沉碴厚度,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4.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5. 桩顶标高:确保桩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五、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2.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4.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六、环境保护1.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处理好施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版)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版)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完整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对某处建筑场地进行地基处理,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将被应用于该项目的施工中。
二、施工范围1. 施工地点:该项目位于某市某区某街道某号,详细位置图见附件1。
2. 施工内容: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
3. 施工时间:预计施工时间为30天,具体施工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工程设备和材料1. 设备:钻机、搅拌机、搅拌螺旋桨、混凝土泵车等。
2. 材料:水泥、砂子、碎石、钢筋等。
四、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1.1 确定施工桩的位置和数量,并在地表进行标记。
1.2 验证地下管线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1.3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进行检查和测试。
2. 钻孔作业2.1 使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通过旋转钻孔进入地下。
2.2 根据设计要求,钻孔的深度和直径应适应工程要求,钻孔直径不得小于240mm。
2.3 在钻孔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孔内泥浆,确保钻孔质量。
3. 灌注混凝土3.1 在钻孔完成后,将钻孔内部用高压水冲洗,去除残留泥浆和杂物。
3.2 搅拌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流动性。
3.3 利用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注入钻孔中,并同时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充实且无空隙。
4. 钻孔灌注桩的养护4.1 灌注混凝土完成后,保持桩顶平整,避免外界因素对桩身的干扰。
4.2 按照设计要求对桩身进行养护,包括保温、保湿等。
五、质量控制1. 混凝土强度检测:每批次混凝土样品按要求进行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 钢筋质量检测:对使用的钢筋进行抽样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3. 孔径检测:对已灌注的钻孔进行孔径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附件:附件1:施工地点位置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基处理:指对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的工程技术方法,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施工桩:指在地基处理工程中所施工的地下锚固装置,用于承受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地下。
cfg桩工程施工方案

cfg桩工程施工方案cfg桩也称钻孔灌注桩,是在地基中形成钢筋混凝土桩身的一种桩基工程,其施工过程包括钻孔、灌浆、放筋和浇筑。
cfg桩工程是地基处理的一种有效方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
本施工方案针对某地块的cfg桩工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布置,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质量可控。
二、施工前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工序、责任人员和安全措施。
2.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人员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做好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3. 材料采购按照设计要求,采购cfg桩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砂石等,并进行质量检验。
4. 设备调试检查施工所需的设备,包括桩机、搅拌车、搅拌机等,确保设备完好,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5. 施工区域布置对施工区域进行布置,划定施工范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施工通道,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三、施工工艺1. 钻孔(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桩孔位置和孔径,使用桩机进行钻孔作业。
(2)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钻孔方式和钻头规格,钻孔深度一般为设计要求的地质层下,钻孔过程中应注意稳定孔壁,防止坍塌。
(3)完成钻孔后,对孔底进行清理,确保孔底无杂物,符合设计要求。
2. 灌浆(1)在钻孔前,预先配置好适量的水泥浆料,保证浆料质量符合要求。
(2)采用灌浆泵将水泥浆料注入到钻孔中,同时确保浆料充分充实,不得出现积灌、漏灌等现象。
(3)注意灌浆过程中的压力和流量控制,确保灌浆质量。
3. 放筋(1)根据设计要求,在灌浆后立即进行放筋,钢筋的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布置密度和位置。
(2)注意放筋时的间距和埋设深度,并使用绑扎工具将钢筋绑扎牢固。
(3)放筋完成后,对钢筋进行检查,确保钢筋无变形、断裂等质量问题。
4. 浇筑(1)完成钻孔、灌浆和放筋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水分充分调节和浇筑前清理工作。
(2)浇筑时采用搅拌车或者搅拌站进行拌合,调节好拌合比例,确保混凝土质量。
CFG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C F G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中铁十九局钦州疍家风情小镇项目CFG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铁十九局钦州疍家风情小镇项目2015年7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方案编制依据1. CFG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单位:广西华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 《钦州市疍家风情小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执行的规范、规程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二章工程概况项目概况钦州市滨海新城沙井岛片区疍家风情小镇,位于钦州市滨海新城沙井岛片区环岛路西面,凤凰路南面,总用地面积: m2;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共32栋,为框架结构,建设层,宅基地共263户,其中90平方米的165套;60平方米的98套。
主要建设宅基地住宅工程。
根据勘察资料和设计资料,本工程采用CFG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共计7940根,桩体砼强度C25,桩径500mm。
地质与施工要求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如下:①素填土层(Q4) ——浅灰色,灰黄色,松散,饱和,成份以石英细砂为主,次为粘土,多为塘堤填土及新近填土。
层厚~。
②淤泥质砂土(Q4)——浅灰色,松散,饱和,成份以石英粉砂为主,混淤泥质较多,具有高压缩性。
层厚~。
③粉土层(Q4)——灰灰色, 松散,饱和,由粉砂混粘性土组成,易钻进。
厚度~。
④细砂层(Q4)——灰黄色, 松散,饱和,成份以石英细砂,混少许泥质。
层厚~。
⑤耕表土层(Q4)——灰色,软塑状,饱和,由粘性土混粉砂组成,含腐植质较多,见植物根茎。
CFG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呼东动车所乘务员公寓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工程名称: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动车运用所工程施工合同段:编号: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动车运用所配套房屋工程乘务员公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核:审审批:中铁六局张呼客运专线呼东动车所工程指挥部房建项目部二〇一四年六月六日目录.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计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场地岩土层分层及特征.....................................................................................................施工部署........................................................................................... 错误!未指定书签。
施工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组织架构、机械设备配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1.1、设计概况1.2、编制依据1、珠海长隆海洋王国04区总承包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业主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8、《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DBJ 15-201-9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3、场地岩土层分层及特征本场地主要工程地质分层为:新近人工填土层、第四纪海相沉积的沙土、冲洪相沉积得粘性土及砂土、海相沉积的淤泥质土、冲洪积得粘性土及砂土,其下卧层为残积土及燕山三期花岗岩风化带。
现把场区所揭示的土层由上而下一次描述如下:①-1、素填土:灰黄色,黄褐色,稍湿,松散~稍经压实状,以砂混粘土及少量石块为主。
该层在GZK1~GAK34孔均有揭露。
平均层顶标高为4.58米(4.39~4.79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62米(0.40~2.61米),平均层厚为2.96米(2.10~4.10米)。
本层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②-2、中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状,颗粒较均匀,分选好,混少量淤泥及贝壳碎片。
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1.41米(0.40~2.00米),平均层底标高为-2.33米(-2.91~-1.90米),平均层厚为3.73米(2.30~4.7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0击(6~13击),水上坡脚=25.5度,水下坡脚=22.5度,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②-3、细砂:灰色、灰褐色,饱和,松散~稍密状,颗粒均匀,分选好,混少量淤泥及贝壳碎片。
该层在部分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1.60米(1.18~2.15米),平均层底标高为-2.16米(-4.55~0.48米),平均层厚为3.75米(1.30~6.5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0.6击(6~14击),水上坡脚=26.8度,水下坡脚=23.5度,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③-1、中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状,分选较好,含粗、砾砂及粘粒。
该层在少数几个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1.09米(-1.98~2.61米),平均层底标高为-3.39米(-4.38~-2.51米),平均层厚为4.48米(1.40~5.8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1.5击(9~14击),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③-2、粗砂:灰白色,褐黄色,饱和,稍密状为主,局部松散,混细中砂及砾砂,含粘粒。
该层在部分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0.87米(-4.44~-2.20米),平均层底标高为-4.02米(-12.34~-2.26米),平均层厚为4.89米(1.50~7.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2.3击(9~14击),水上坡脚=41.0度,水下坡脚=36.3度,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③-3、粉质粘土:杂色,褐黄色,、灰白色,灰白色,褐红色,湿,可塑状,多混粗、砾砂,局部为薄层粘土。
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2.12米(-4.25~-0.12米),平均层底标高为-5.33米(-8.93~-1.62米),平均层厚为3.21米(1.50~4.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8.0击,ω=27.5%,ρ=1.91g/cm3,e=0.801,I p=12.2,I L=0.28,直接快剪C=17.8kPa,Φ=22.7度,垂直αv1-2=0.47MPa-1,E s1-2=3.77MPa。
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④-1、淤泥质粘土:深灰色,饱和,软塑状,土质较纯,泥质滑腻,偶含少量砂粒。
该层在部分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3.42米(-6.80~-2.26米),平均层底标高为-6.39米(-9.10~-2.26米),平均层厚为2.97米(1.40~-4.0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3.0击(2~4击),ω=46.1%,ρ=1.68g/cm3,e=1.283,I p=18.8,I L=1.11,直接快剪C=4.7kPa,Φ=4.0度,垂直α=1.055MPa-1,E s1-2=2.47MPa。
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v1-2④-2、淤泥质土混砂:深灰色,饱和,软塑状,混中、粗砂为主,见贝壳碎片。
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3.46米(-5.16~-2.51米),平均层底标高为-5.60米(-8.16~-3.75米),平均层厚为2.14米(0.70~4.0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2.0击,ω=43.7%,ρ=1.74g/cm3,e=1.164,I p=16.3,I L=1.0,直接快剪C=5.2kPa,Φ=3.9度,垂直αv1-2=1.122MPa-1,E s1-2=2.10MPa。
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④-3、粉质粘土:浅灰~灰色,很湿,软~软可塑,混较多细、中砂。
仅在个别钻孔有揭示。
层顶标高为-3.06米,层底标高为-7.36米,层厚为4.30米。
该层土属软弱土。
④-4、中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颗粒均匀。
该层个别钻孔有揭示。
层顶标高为-4.38米,层底标高为-7.68米,层厚为3.30米。
该层土属中软土。
⑤-1、细砂:褐黄色带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状,混粗、砾砂,含粘粒。
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9.19米(-12.31~-7.10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1.86米(-16.51~-9.40米),平均层厚为2.67米(1.50~4.2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0击。
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⑤-2、粗砂:褐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状为主,局部中密,含粘性土,混中、砾砂,偶见石英质碎石。
该层在大部分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7.68米(-18.34~-1.86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1.60米(-21.34~-5.95米),平均层厚为3.92米(0.90~10.4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4.2击(7~23击),水上坡脚=38.1度,水下坡脚=34.6度。
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⑤-3、粉质粘土:褐黄色,灰白色,褐红色,湿,可塑~硬塑状,多含粗、砾砂,局部夹粘土质粗、砾砂,混碎石。
该层在绝大部分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8.03米(-16.26~-3.19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4.63米(-20.86~-10.55米),平均层厚为6.60米(1.40~15.5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4.5击(11~17),ω=28.8%,ρ=1.88g/cm3,e=0.830,I p=13.8,I L=0.29,直接快剪C=18.2kPa,Φ=19.1度,垂直α=0.456MPa-1,E s1-2=4.09MPa。
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v1-2⑥、残积土:灰白色,褐黄色,褐红色,湿,可塑~硬塑状,以砾质粘性土为主,局部有砂质粘性土,成分以粘粒和石英粒为主,原岩结构依稀可辨,部分地段含较多碎石。
该层全部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15.44米(-21.34~-10.62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9.98米(-26.50~-15.46米),平均层厚为4.54米(2.00~6.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22.4击(11~29),ω=28.5%,ρ=1.90g/cm3,e=0.811,I p=14.5,I L=0.16,直接快剪C=19.7kPa,Φ=23.0度,垂直α=0.432MPa-1,E s1-2=4.15MPa。
土的类型为中硬土。
v1-2⑦、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黄褐色,湿,坚硬状,原岩结构尚存,含石英质砾砂。
该层在全部钻孔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19.68米(-23.82~-14.23米),平均层底标高为-23.61米(-28.82~-15.43米),平均层厚为3.93米(1.00~7.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41.0击(31~47),ω=25.7%,ρ=1.92g/cm3,e=0.751,I p=13.0,I L=-0.12,直接快剪C=24.6kPa,Φ=25.6度,垂直α=0.410MPa-1,E s1-2=4.46MPa。
土的类型属中硬土。
v1-2⑧、强风化花岗岩:黄褐色-褐色,稍湿,坚硬土柱状~半岩半土状,原岩结构清晰,矿物成分以长石和石英为主。
该层除GZK10、GZK11、GZK12孔外均有揭示。
平均层顶标高为-24.47米(-28.82~-18.31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59.7击(52~67击)。
土的类型属于坚硬土。
⑨、中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灰白色,坚硬,岩芯呈块状~短柱状。
在孔深范围内,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
该岩层风化不均,岩面起伏变化大。
平均层顶标高为-24.96米(-29.08~-21.69米)。
⑩、微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夹灰黑色斑点,坚硬,岩芯呈长柱状。
该层仅在GZK11孔有揭示。
层顶标高为-16.46米。
第二章施工部署2.1、施工准备(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按施工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做好试桩前的准备工作。
(2)、认真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查清不利地质地段(如成桩困难的淤泥层)。
(3)、目测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现场场地桩机行走方便的有关工作,确定桩机施工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
(4)、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工程交接班制度,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有序、安全地进行。
(5)、根据设计要求和甲方交接的坐标点,对建筑物坐标进行基桩放样、轴线定位的施测工作,依照地质资料的钻孔号编制设计图纸的桩号顺序,报甲方、监理单位核准后方可组织试桩工作。
(6)、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应符合设计规范及现场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环境要求,如:有关桩机型号、振锤型号、螺旋钻参数等技术要求及受检情况(相关特种作业人员证件)。
并报请甲方及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
(7)、桩尖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钢材质量证明书;接桩采用的焊材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具有焊材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文件。
(8)、施工现场配总电箱容量应满足施工要求(应大于桩机起动电流)并有足够的防火、安全用电保护措施。
(9)、根据现场目测,场地较为平整,局部土质松软,由于桩机自身较重,桩机行走是靠桩机自身带动桩机底下的钢滚筒在铺地上的枕木上而行走,做好现场的临时排水工作,排除现场积水(人工挖小沟排水),以便满足桩机施工行走。
2.2、组织架构、机械设备配备2.2.1、组织架构:(1)2.2.2、主要机械设备(仪器)配备 (1)、测量仪器的准备:(2)、施工机械的准备:(4)、试桩安排根据本工程图纸设计要求,工程桩施工前需要进行试验桩施工,根据试验桩的结果决定是否调整工程桩,以及取得相关的施工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