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植物叶部病害诊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引言与植物病害的概念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 教学内容: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植物病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问答法:通过问答让学生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植物病害案例,让学生了解病害的危害。

4. 教学时间:45分钟教案二:植物病原物的分类与识别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使学生了解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物的特点。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原物的分类。

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物的特点。

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法:进行病原物的观察和识别实验。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4. 教学时间:90分钟教案三: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流行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条件。

使学生掌握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控制方法。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

病害流行的条件。

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控制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条件。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案例。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病害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4. 教学时间:45分钟教案四: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

使学生了解病害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监测技术。

病害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病害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

实验法:进行病害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实验。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害诊断和监测的案例。

4. 教学时间:90分钟教案五: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掌握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方法。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引言与植物病害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讨论法:探讨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案二:植物病原物的分类与识别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观察和分析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常见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案三: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控制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掌握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实验法: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控制的成功案例。

教案四:植物病毒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植物病毒的形态特征。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教案五:植物细菌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细菌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细菌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植物病害识别技术—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识别技术—植物病害的诊断
1、共存性观察 2、分离 3、接种 4、再分离
(五)人工诱发试验方法
1.培养基的制作和灭菌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五)人工诱发试验方法
2.病原物的分离和纯化培养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五)人工诱发试验方法
1
3.人工接种
2
3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针刺法 喷雾接种法
从根部侵染的接种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二)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症状= 病状 + 病征
病状
坏 死
腐 烂
萎 蔫
变 色
畸 形
病菌
真 菌
病 毒
细 菌
病征
霉状物 粉状物 绣状物 颗粒状
脓状物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三)病原物的显微观察 真菌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细菌
(四)人工诱发试验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又称柯赫氏假设,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 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3.4 植物病害的诊断
3.4.1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1
如何为植物病害诊断?

植物病害诊断目的就是查明发病的原因,确定病原的种类, 再根据病原特性和发病规律,对症下药,及时有效地防治病害。
二、植物病害诊断的步骤 (一)植物病害发生状况和发生环境调查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式教学设计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式教学设计

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策略1.从具体分析一个实例中领悟防治病虫害的原理和方式本节内容的学习是从1985年天津大港地域东亚飞蝗的发生及其危害谈起的。

在教学中通过透彻分析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从中领悟防治的原理和方式,要比直接讲述更有效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防治原理和方式,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分析的素材。

素材的来源有二:一是课前让学生从报刊、杂志、网上了解有关蝗虫发生、危害的知识;二是教师也要提供一些必要的素材。

例如:(1)东亚飞蝗一年可发生2~4代,交配后可产卵多次,一生平均产卵总数为300~400粒。

(2)东亚飞蝗能孤雌生殖,其成虫可交配产卵或继续孤雌生殖。

(3)东亚飞蝗食料植物有20多种,一生食量约60~80 g,成虫期食量为蝻期的3~7倍。

(4)蝻群可做短距离扩散,成虫可做长距离迁飞。

(5)我国古籍记载表明,几千年来,飞蝗与干旱同年发生率(或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前一年干旱以后,再先涝后旱,蝗蝻就会成片出现。

(6)全世界气候变暖,春天气温回暖早,夏日酷热,冬季又是暖冬,会使蝗卵越冬死亡率低,蝗蝻发生期普通提前。

利用以上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从中明了事理。

从第(1)、(2)两条素材中,可以理解蝗虫繁衍快。

从第(3)条素材中可以理解蝗灾危害严重。

从第(3)、(4)两条素材中可以知道“蝻群可短距扩散”、“食量是成虫的1/3~1/7”,可以理解应及早防治的道理。

从第(5)条素材中可以理解蝗灾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第(6)条素材中可以知道,环境变暖使防治虫害变得更复杂了。

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蝗虫发生的严重性、复杂性、持久性。

进而熟悉到“防重于治,早治重于晚治”的科学道理。

在进行了上述教学环节后,再引入对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的学习,然后进入如何治虫、治病的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增强。

2.一分为二看农药,在教学中渗透正确熟悉事物的方式“一分为二”的观点是人类熟悉事物的重要法则。

《园林植物叶部病害诊断》授课课件(杨海)

《园林植物叶部病害诊断》授课课件(杨海)
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一、灰霉病类
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的最常见真菌病害。灰霉病 的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形成显著的灰色 霉层。
灰葡萄孢霉是最重要的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很广, 几乎能侵染每一种草本观赏植物。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水仙灰霉病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甜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园林叶部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
1.病落叶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2.一般情况下,叶部病害在整个生长季节都有多次再侵染。
3.叶部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 4.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多数叶
部病害的病原物是通过气流传播的。人类活动在叶部病害
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5.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
项目决策
项目的决策是害、虫害的特征
特征
¨ 能 ¨ 不能 ¨ 能认识部分
鉴别病原物类型
能否鉴别病原物类型 ¨ 能 ¨ 不能 ¨ 能鉴别某些
诊断叶部病害
准确诊断叶部病害多少种¨ 1种 ¨ 2种 ¨ 3 种以上
总体完成效果
总体完成效果 ¨ 好 ¨ 较好 ¨ 一般
柑橘炭疽病
山茱萸炭疽病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六、叶畸形类
叶畸形病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和 担子菌亚门的外担子菌引起的。
寄主受病菌侵害后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 皱缩,加厚,果实肿大、中空成囊状,引起落叶、 落果,严重的引起枝条枯死,影响观赏效果。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杜鹃饼病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桃缩叶病
常见叶部病害举例
知识卡片 一
二、新 知
病害与虫害
虫害症状 病害症状

《植物叶部病害诊断》说课稿

《植物叶部病害诊断》说课稿

《植物叶部病害诊断》说课稿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伍均锋一、说课程标准《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课程是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现代农艺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针对植保工、农艺工等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应具备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能适应用人单位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方向的要求。

二、说教材本课选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种植基础》(第1版)教材,第四章第五节,本节内容是在上节“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主要病原物”基础上的延续,同时又是后面内容“植物病害病害综合防治”的基础,在逻辑上是不可分割的。

植物叶部病害诊断技术是植保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内容包括叶部病害与虫害识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识别,病原物的鉴别,病害诊断等内容。

三、说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本学期结束后将走上实习岗位,顶岗实习。

所授课班级为一年级学生,来自农村,该班共有学生44人。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

中职学校的生源可以说一般是被普通高中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以学习懈怠、得过且过最为突出。

他们普遍存在“学习我不行”的消极心理和面对学习的畏难抵触情绪。

具体表现出上课睡觉、不爱思考问题等各种问题行为。

在认知能力方面,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也渴望取得进步。

他们来自农村,对农业有感性认识,动手能力较强。

所以,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另外,上次课刚学习了病原物种类、植物病害症状类型,为本次“叶部病害诊断”提供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平时外出调查机会较少,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对长期接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确是一个挑战。

《植物病害的诊断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病害的诊断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病害的诊断》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是针对植物珍爱专业学生开设的《植物病害的诊断》课程设计的。

植物病害是植物发展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珍爱植物健康发展的关键。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作业目标1. 了解植物病害的常见症状和病因;2. 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流程;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

三、作业内容1. 分组作业: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每组3-5人,共计10个小组;2. 植物病害调查: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植物病害案例进行调查钻研,包括症状描述、病因分析、诊断方法等;3. 诊断报告:每个小组根据调查结果编写一份植物病害诊断报告,包括病害名称、病原鉴定、病害防治措施等内容;4. 展示汇报:每个小组在班级上进行植物病害诊断报告的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议。

四、作业流程1. 第一周:学生组队并选择病害案例;2. 第二周至第三周:进行植物病害调查和病因分析;3. 第四周至第五周:编写植物病害诊断报告;4. 第六周:进行展示汇报和评议。

五、作业评分1. 调查钻研报告(30%):包括病害症状描述、病因分析等内容;2. 诊断报告(40%):包括病害名称、病原鉴定、病害防治措施等内容;3. 展示汇报(20%):包括内容的清晰度、表达能力等;4. 小组合作(10%):包括团队合作、分工合作等。

六、作业要求1. 峻厉按照作业流程完成任务,确保质量;2. 诚实守信,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3. 鼓励创新和思考,提倡团队合作和分享。

七、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流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植物珍爱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植物病害的诊断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病害的诊断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病害的诊断》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病害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技巧;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4. 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老师讲解植物病害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实验,掌握诊断方法和技巧;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认识;4. 实地考察:学生到植物园或农田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和理解。

五、评判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教室参与、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植物病害的基本观点和诊断方法的掌握情况;3. 期末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植物病害诊断报告,评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教室提问:随堂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植物病害学》;2. 实验器械:显微镜、显微镜玻片、显微镜载玻片、植物病害标本等;3. 实验室:配备植物病害诊断实验的实验室;4. 实地考察地点:植物园、农田等。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本课程,积极参与,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叶部病害诊断”教学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典型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专业技能,构建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根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1版)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在上节“病原物类型”基础上的延续,又是后面内容“病害防治”的基础,前后内容在逻辑上联系紧密。

植物叶部病害诊断是园林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内容包括叶部病害与虫害识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识别、病原物的鉴别、确定病害名称等。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我校园林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在一年级学过园林植物课程,了解了本地的园林植物,还有之前学习的病原物种类和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都为本次“叶部病害诊断”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实训机会较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有些生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认识植物叶部虫害与病害,能够区
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2)利用知识卡片、放大镜和病害彩色图谱,识别病原物类型,最终能确定叶部病害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学习资料与工具对植物叶部病害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建立感性认识;经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参与解决问题和分享工作成果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习过程中体验园林植物的形态美,产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叶部病害的诊断方法。

(1)设计依据:准确判断病害名称,是病害诊断技能的最高要求,为后期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解决方法:制作病害诊断流程表和知识卡片,学生根据病害诊断流程表的要求,学习知识卡片内容,按流程逐项进行操作,最后借助病害图谱核对,确定病害名称。

2.教学难点:病原物的鉴别。

(1)设计依据:病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它们所引起的病征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不易区分。

(2)解决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病害部位进行观察,结合病征知识卡片综合分析判断,最确定病原物类型。

六、教法学法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结合情境教学法的使用进行教学:教师以“柳州园博园植物叶部病害诊断”项目作为载体,通过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工作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工作)为主:课前组建学习小组,在获得项目资讯后,小组通过讨论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学习卡片知识、观察叶片病害、确定病害名称和展示病害标本等环节来完成项目工作。

七、教学准备
教师要准备知识卡片(病害虫害特征、侵染与非侵染病害特征等),园林植物病害彩色图谱,病害诊断流程表,学生评价表,放大镜,等等。

八、教学程序
教师按下表中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九、教学反思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体现以下两点:
1.以典型项目为载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

学生通过与柳州园博园植物养护员进行对话,很快融入到职业工作情境中。

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发展职业能力。

2.制作知识卡片和病害诊断流程表,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教材知识不感兴趣,这是中职生的学习现状。

在这节课里,笔者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去粗取精,把最实用的知识点做成卡片;同时,制作病害诊断流程表。

学生只有学习知识卡片的内容才能顺利完成诊断过程,即通过任务的驱动,使学生把学习变成自身的需要而主动学习,因此学习效果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