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耐药性肺结核治疗误区

合集下载

肺结核的耐药性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肺结核的耐药性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肺结核的耐药性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近年来肺结核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肺结核的耐药性问题以及该问题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一、肺结核的耐药性情况1. 多药耐药肺结核(MDR-TB)多药耐药肺结核是指对两种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产生耐药的肺结核。

该种耐药性形式严重限制了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使得患者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2. 极耐药肺结核(XDR-TB)极耐药肺结核在多药耐药基础上,还对两种或更多的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这种形式的耐药性不仅限制了传统治疗方案,也使得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

二、肺结核耐药性的原因1. 不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长期以来,抗结核药物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是导致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滥用抗生素、不按照医嘱持续治疗、不按照指导方案服药等行为增加了结核菌株对药物的适应性,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

2. 病原菌的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其基因突变能够导致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

这种突变可能是自然产生的,也可能是通过基因转移获得的,从而导致结核菌快速适应治疗。

三、耐药性对治疗策略的影响1. 治疗时间延长耐药性的出现使得肺结核的治疗时间显著延长。

传统的肺结核治疗方案通常为6个月,而MDR-TB和XDR-TB的治疗则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可能需要数年。

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2. 治疗费用增加耐药性的治疗需要使用更昂贵的抗结核药物以及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案,因此治疗费用显著增加。

对于一些经济贫困的地区和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 治疗成功率下降耐药性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使得治疗成功率明显下降。

尤其是XDR-TB,其治愈率极低,临床难以控制。

这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也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四、应对肺结核耐药性的治疗策略1. 强化抗生素监管严格控制和监督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是防止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关键。

耐药性肺结核的新治疗策略

耐药性肺结核的新治疗策略

耐药性肺结核的新治疗策略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许多人因此丧失生命。

许多人本能地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疾病应该已经被完全击败。

但事实上,肺结核始终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威胁,而耐药性肺结核则更加具有挑战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界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来对抗这种疾病的全球传播。

所谓耐药性肺结核,就是指某些基于多重耐药的菌株所导致的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案已经无法有效治疗该疾病。

这种情况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真正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帮助人们了解了当前耐药性肺结核的主要原因。

首先,耐药性肺结核通常是由过度或不正确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

换句话说,当患者没有正确遵循医生的建议或胡乱使用这些药物时,就会出现耐药菌株。

其次,许多肺结核病人在治疗期间没有遵守全程规定的药物治疗计划,导致疾病再次复发,并形成新的耐药菌株。

因此,正确使用抗结核药物就显得极其重要。

目前,最好的防治耐药性肺结核的方法是采用新的治疗策略。

这些策略已经获得了许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人们在不断尝试新的药物和方法来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目前仍在研究中的新治疗方案:一、联合用药方案现在的研究表明,联合用药方案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关键。

新的方案通常涉及三种或四种药物的组合治疗,这些药物通常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和抗菌谱。

换句话说,使用新的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减少排除耐药菌株的风险。

但是,由于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价格等问题,联合用药方案目前仍处于评估阶段。

二、使用新的抗生素自1943年提出青霉素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抗生素。

现在,有一些具有与传统抗生素不同作用机理的新抗生素正在被研究和尝试。

这些抗生素被认为可以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多重耐药性菌株。

三、使用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最近,一些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也受到了关注。

例如,使用T细胞免疫球蛋白来加强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耐药结核防治知识

耐药结核防治知识

耐药结核防治知识
耐药结核是指结核菌对治疗用药产生抵抗力,导致结核病难以治愈或治疗时间延长。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的知识:
1. 遵医嘱用药。

治疗结核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保持规律用药和正确用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2.加强预防措施。

结核病传染性强,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

3.避免交叉感染。

耐药结核患者应单独住院治疗,防止与其他患者交叉感染。

4.加强监测和管理。

对于治疗中的结核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痰菌涂片检查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提高医护人员的防御意识。

医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同时加强对于结核病的了解和防治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遵守,为防治结核病做出自己的努力。

- 1 -。

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中国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对两种常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菌株的感染。

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治疗难度大、疗程长、病死率高等特点,给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

以下是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1.存在耐药结核病病例的未及时发现和治疗。

由于结核病疫情较高,部分患者未及时就医、被正确诊断和治疗,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难以控制。

2.缺乏规范的病例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中国尚缺乏完善的病例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对耐药结核病病例进行全面的追踪和监测,造成管理上的盲区。

3.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导致对耐药结核病的防治能力有限。

4.缺乏有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和新药研发。

目前,尽管已有一些新的抗结核药物问世,但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因为这些药物在中国还没有上市销售,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对策:1.提高公众对耐多药结核病的认知。

加强对结核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耐多药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促使患者及时就医和治疗。

2.加强疾病监测和病例登记系统的建设。

完善结核病的病例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追踪和监测耐多药结核病病例,及时发现和救治。

3.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资源配置。

鼓励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耐药结核病诊疗方法和技术,提高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

4.加大新药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对耐多药结核病的研发,推进新药的审批进程,加快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5.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解决耐多药结核病的问题,共享经验和技术,提高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的水平。

6.提高政府对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加大对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政府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确保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怎样战胜耐药肺结核

怎样战胜耐药肺结核

怎样战胜耐药肺结核据有关数据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州有7100多例结核患者,2019年累计1000多例结核患者,我国有大约450万左右的结核病患者,是全球患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位居世界第二。

虽然我国患有结核病的患者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我国肺结核病情趋势并不容乐观,很多肺结核患者病情转化为了耐药性肺结核,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我国结核病患者中有大约46%属于耐药性肺结核,那么,怎么才能战胜耐药肺结核呢?一、什么是耐药肺结核顾名思义,耐药肺结核就是指病情已经出现耐药性,难以治疗。

耐药性肺结核可分为单耐药、多耐药、广泛耐多药、耐多药四种,而根据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耐药种类和数量又可分为:初始耐药、原发性耐药、获得性耐药、耐多药肺结核。

耐药肺结核的病因多种多样,如:治疗不当、没有预防意识、拖延治疗、HIV传播、用药不合理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耐药肺结核。

耐药肺结核的主要患病人群有:第一次治疗失败患者、痊愈后复发患者、与耐药肺结核病人亲密接触导致传染的患者等等。

耐药肺结核具有传染力,一旦感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同时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二、如何战胜耐药肺结核(一)药物治疗在治疗耐药肺结核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耐药类型和具体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应该调查患者之前服用过的药物,之后再根据治疗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耐药肺结核治疗时间比普通肺结核长,一般为18-24个月左右。

药物治疗可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两种,常用的口服类治疗肺结核的药物有:利福平、利福布汀等等;注射类药物有: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等。

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该尽量配合医生、相信医生,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服药,一旦病情好转,也不能私自停药,或者间断性服药也是不对的,同时医生也应该做好监督任务,督促、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药物治疗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二)手术治疗由于耐药肺结核患者病情容易恶化,且患者数量多,所以当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患者病情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肺结核治疗的常见误区1

肺结核治疗的常见误区1

结核病治疗的几个误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3的人口(约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二十世纪末,由于抗生素滥用、治疗不正规、人口的流动性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结核病呈现死灰复燃的状态,城市结核病人数量猛增,每年死于结核病的约占25万人,相当于每年发生一次唐山大地震,结核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结核病治疗失败是结核病人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结核病治疗过程的种种误区往往导致了治疗的失败。

以下是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几个误区:一、结核病不经过治疗也能自愈,所以发现结核病后无需治疗。

人感染结核杆菌后可以不出现症状,结核杆菌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健全,就终生不发病;但是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结核杆菌会大量繁殖,临床上就会出现结核病相关的症状,此时就必须治疗。

结核病人特别是Ⅱ型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则很可能引起全身播散,如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给病人身体、金钱方面造成更大的损害。

其次,结核病人早期治疗,有利于抗结核药物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治疗效果会更好,复发率减少,而且治愈后对肺功能的影响小。

第三,早期治疗可使肺结核的传染性迅速减少或消失,达到阻断传染流行的目的。

所以发现结核病后早期治疗,于已于人都是必须的。

二、症状好转后就可以药物减量或停止用药。

不少人认为结核病人症状消失后,就应停药,没有必要长期服药,这是不正确的。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短时间用药后症状能缓解甚至消失,但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并没有被完全杀灭,一旦擅自减量或停药,未被杀灭的结核杆菌可再次大量繁殖,则很容易导致结核复发,大量研究和经验表明,用药不规则或未完成疗程是化疗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也不是疗程越长越好,因为如果疗程过长,病人不容易坚持完成全部疗程,而且会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

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坚持全疗程、不间断规律用药,以最大可能杜绝结核病的复发。

肺结核诊断治疗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肺结核诊断治疗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灶 , 自行吸收好转 , 可 以纤维化 、 硬化 、 钙化而修 复痊愈 , 这种 病灶 不需治疗 , 有人受拟似必查 , 出必治的影 响 , 已硬化 查 对
钙化 的病灶行抗结核治疗 , 造成过诊过治 , 甚至 出现药物性肝 坏死 的沉痛教训 。 二、 稳定期肺结核 的病灶扩大 时即给予 抗结核 复治。临 床上常见原稳定期肺结核出现发 热、 咳嗽 、 病灶增多时即认为
诊 断 误 区及 对 策

疗效评价标 准有其 局 限性 , 造成 部分 患者 的漏诊 漏治 。 可
按照 WH O疗效评价标准 , 经规则 短程化疗 ( 8月) 1 6— 或 年 以上复治患者 , 痰菌连续 3个月涂阴 , 可认为生物学 治愈。但 如患者有症状 、 病灶吸收或空洞缩小 不明显时 , 不能仅凭痰 菌 3次 阴性 而确定病灶 的无活动性 。痰菌结果 受下列 6种 因素 影响 : ①空 洞内壁附着一层 炎性分泌物 , 阻碍细菌脱落 ; ②支 气管 内膜结核或干 酪性痰块堵塞 , 导致 引流支气管不通 ; ③痰 菌数量太少(<1 m ) 0/ 1 或痰 菌分布不均 , 难以检出; ④病 变尚 未干酪液化 , 影响结核菌排出 ; ⑤L型 菌形成 , 细胞 壁缺乏 , 难 以染 色 , 出现假 阴性 ; 痰量少 、 ⑥ 质量差 的非深部 痰。对此类 患者应反 复多 次查痰 , 要时 行纤支 镜刷 检 、S 必 P B刷检 、 A BL 检测 , 少 漏 诊 漏 治 u 。 减
j 内病 灶 吸 收 即诊 断肺 炎 。

tbrui,T 是 旧结核菌素 ,P ( u fdp ̄ i e uecl O ) n P D p r e r end— i i P D) P 纯蛋白衍 化物 , 结核 菌培养 液加 热浓缩 而成 是 蛋白, 脂质 、 磷 肽糖 等提取物 , 是利用 Ⅳ型免疫反应机

结核病防治的六大误解

结核病防治的六大误解

误 解 四 :服 药 后症 状 消失 ,即可停 药 结核病患者在应用 抗结核药物后, 许多不适症状
可在短 期内消失 。不过 ,结核 菌是一种相 当顽 固的细 菌 ,尽管在用药 2个 月左右 ,大部分敏感菌可被杀灭 , 但少量非敏感菌可能依然存活。因此 ,结核病患者应坚 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一般为 6个月 ~ 9个月 ,以达到
误 解 二 :结核 菌素 皮 肤 试 验 阳性 , 就 是 结 核 病 结核菌素试验 ( P P D皮 试)主要用
于结核菌 感染 的流行病 学调查 、 结核病 的辅助诊 断以 及 检测 卡介 苗接种 是否成 功等 。许 多人错误 地认 为 , P P D皮试 阳性 就是患 了结核病 。实 际上 ,下列 4种情 况均可 出现 P P D皮试 阳性 : ① 曾经感染过结核 菌但未 发病 ;②曾经 患过结核病 ;③接种过 } 介苗 ;④ 目前
而 ,由于结核 菌主要通 过呼吸道经空 气传播 ,故 只有 排菌 的肺 结核 患者 才具 有传染性 ,肺外结核病 ( 如骨 结核 、淋 巴结 核)患者 并没有传染性 。肺结核病 人可 分为开放性病 人和非 开放 性病人 。开放性病人 是指痰
旦机 体免疫 力明显或长 期下 降 ,这 些细 菌就会 “ 复苏 ” ,慢慢生长繁殖 ,当菌量 增 多到 一定 数量 后 ,结核 病 就会 复 发 。 因此 ,结核病 患者康 复后 ,一旦发现 自 己有 精力不足 、易疲 劳 、消瘦 、食欲 不 振 、潮热 、夜 间出 虚汗 、咳嗽 ( 连续咳 嗽 2周以上) 、胸部 不适或疼痛 时,必须及 早就诊 。
内含有结核 菌 、会传染给 人的病人 ,约 占全部肺 结核 病 人的十分之 一 ;非开放性病 人是指痰 内不含结核 菌
不会传染给人的病人,约占全部肺结核病人的十分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解耐药性肺结核治疗误区
深圳山厦医院杨玉山徐光
作者简介:
1、杨玉山。

男,50岁,深圳山厦医院院长,1961年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

1980年高中毕业,考入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6年制临床医学系英语班,1986年,毕业留校,任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胸外科住院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1989年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胸外科研究生,1992年毕业,获胸外科硕士学位。

擅长:耐药性结核病诊治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8:00—11:30,下午2:00—5:30
2、徐光。

男,65岁,研究生学历,324结核网()首席执行官,深圳市大众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毕业,泰国皇家医科大学卫生保健硕士,曾任深圳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健康教育顾问、深圳市健康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国家健康教育巡讲专家。

早在1993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结核病已经进入全球紧急状态。

如今由于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正在悄悄把我们带回无药可医的恐怖年代”。

结核病怎么了,人类能否战胜耐药性结核病,面对耐药性结核病我们怎么办?深圳山厦医院院长杨玉山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导致人类走不出防治结核病怪圈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
在结核病防治领域中的存在的一系列理论误区。

误区1: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导致死亡最多的疾病。

这是自结核病之父,科赫博士1882 年发现结核杆菌以来,医学界普遍接受和公认的原理,也是治疗结核病的重要理论基础,一百年不曾动摇。

可是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大量的肺结核空洞中,不仅仅有结核杆菌的身影,还有许多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和寄生,杨玉山介绍说,尤其是一些条件性致病菌,诸如霉菌等。

结核病患者的病灶中不仅有结核杆菌的存在,同时伴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寄生。

因此,结核病灶是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的结果,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常常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

相反,会人为地破坏结核病灶内固有的菌群平衡,助长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和耐药性。

采用碱性、高渗透压、缺氧、破坏病灶蛋白质等多种手段,彻底摧毁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态环境,即使个别异常顽强的致病微生物躲过了高浓度抗生素的劫杀,由于没有生存空间,也将无法存活。

误区2:以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为主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诚然,全身、联合、长期、大量使用抗结核药物对于人类控制结核病曾经起到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这种方法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对人类免疫力的损害不可小视。

杨玉山认为,常规
化疗全身给药的方法,不能保证结核病灶内的有效浓度。

当常规化疗的临床效果不佳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细菌的耐药性,其实,恰恰是我们药物浓度的不足才导致了细菌的耐药,这一点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原来,当我们单纯靠全身用药,全身大剂量、长期化疗的时候,杀灭的不仅仅是结核杆菌,同时破坏的是菌群平衡,破坏的是机体自然免疫功能和保护屏障,只考虑了破坏、杀灭,没有考虑修复、重建,更没有考虑动态平衡。

这就好比我们击退了敌人却消耗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敌人再度来袭我们就无可奈何。

利用独特的药物配方和一些辅助治疗,促使原病灶区域被破坏的组织得以修复重建,特别是微循环的再建立。

实施高营养热药膳快服、运动快速康复以及身心兼治,情感抚慰,能够迅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体力,使结核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达到临床治愈的功效。

误区3:只要坚持长期、足量、联合、全程服用抗结核药物,就能治愈肺结核。

事实上在临床,这种传统的化疗方法有难以坚持,毒副作用明显,对病人肝肾损害严重,导致其免疫力下降等诸多弊端。

杨玉山解释说,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除了药物敏感性下降,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耐药性增强以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结核病灶的微生态环境认识不足,办法不多,打击不力。

结核病灶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其中,包括血液微循环障碍、淋巴循环障碍和微气道阻塞,抗结核药物不能进入病灶。

我们采用直接穿刺到病灶内,将药物直接与致病微生物接触,避开了“交通堵塞”,直接“空降”到达病灶,实施空中打击。

另外,针对结核病灶是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采用独特的配伍药物,可以同时杀灭多种致病微生物。

使局部病灶的有效药量高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药量的几千倍,所有致病微生物全部都浸泡在高浓度有效抗生素中,完全没有存活的机会。

链接:
微创靶向针对病灶治肺结核
近年来,深圳山厦医院开展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是一种利用CT 扫描技术对肺结核病灶进行立体直观定位,有针对性地选择杀菌和促进结核病灶修复重建的独特配方,经皮肺穿刺空洞或病灶,直接注入配置的抗结核药液,再结合营养、运动和身心兼治的系统治疗方法。

该疗法不仅可以直接经皮肺穿刺或空洞置管注药,以治疗巨大空洞,也可以经胸膜腔置管注药治疗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同时可以经气囊导管向支气管内注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